新课改数学教学分析(5篇)

新课改数学教学分析(5篇)

第一篇:新课改数学教学研究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注重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动脑、勇于创新,同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减缓他们的压力,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对于学生,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管学生的能力大小、知识水平高低、性格活泼还是内向,都要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真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1.合理运用教材,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只注重教材的讲解,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除了听就是练,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很多学生不会阅读教材,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听懂、学会,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工具,很少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材,把教材用活,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把教材当成了了习题集,导致学生对知识不能灵活掌握。而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灵活运用教法,改变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探究,教学方法机械、死板,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很多老师也在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但是很少体现在教学中。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要积极创新,变灌输为主动探究,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不要讲。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努力挖掘学生所隐含的潜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有能力克服种种困难;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虽然数学内容的逐渐深入,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在他们对数学的态度要不就是置之不理,要不就是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起数学来是一头雾水,学习成绩一滑到底。这就需要教师从毅力入手,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成功的人不一定有多聪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同样会遇到种种挫折,只因他们有勇气去克服这些障碍,最终才能走向成功。也可以在学生身边找一些成功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毅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进步才会指日可待。

四、在转变评价标准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侧重于日常课程的评价,以更好地、全面地了解学生。评价标准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评价,一方面让学生认识自我,另一方面老师根据评价反馈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平时的评价太少,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在日常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可以对那些讨论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也可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能力不同,评价的目标和方向不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更能促进素质教学的深入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展开自评或者互评,通过自我评价,能起到自省的作用,保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老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会富有个性地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新时代的数学老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一些误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与现代教育接轨,在新课改精神的感召下,把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在教学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志军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刘家油坊村小学

第二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有很强的逻辑性,较抽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其在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化,发挥学生教学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角色转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时期教学理念发生变化,转变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对数学产生好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组织学生形成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回复学过的知识,巩固所学并将其与将要进行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将知识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体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比如,低年级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以小熊掰玉米的故事为引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加减运算能力进行练习,笔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抢答,对积分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一方面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另一方面在竞争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快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习“圆柱和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通过视频展示首先让学生对立体图有一定的认识,以三维的效果呈现出来,画面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各部分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掌握其特点。当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时,老师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图形的学习时,利用七巧板加深学生对各图形性质的掌握,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完成图形的拼接,一方面对不同图形的特点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帮助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融洽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进行“统计”学习时,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时间段超市的人流量及男女人数进行统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和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效地实现分工合作,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哪个时间段人多,男女比例等问题,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认可度更高,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更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学会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小组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最近的学习状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疑惑,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改进,实现小组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考试成绩不再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尺,为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成绩、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表现、表达沟通能力等作为评价的依据,有的学生好静,不善于表达自己但学习成绩很好,有的学生努力参加活动但成绩不见提升,综合成绩体系,刺激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努力尝试,大胆地表达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逐渐提升,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完善,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王宗耀 单位:宁夏隆德县联才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郑强.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76.

[2]闫玉伟.浅议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2013(5):139.

第三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一、通过创设专门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有不一样的教学目标,都有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要从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尤其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做到具体、明确,富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2.情境创设要具有时代性。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认识学生,因为学生就生活在社会中,当前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是非常广泛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展相一致,具有时展的气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情境创设的效果会不明显。

3.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符合。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问题情境、故事引导、游戏情境等等,在运用这些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有所侧重,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例如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等情境,对于那些高年的小学生,可以创设一些自主交流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

二、通过教材的钻研,确保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数学知识的有效性,这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指学生所学的内容、材料等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学生学习后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所教授的数字知识,必须要有所筛选,使广大学生学到知识以后能够真正转化为能力。要知道知识并不是智慧,知识的升华才能提升为学生的能力素养,学生的智慧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效的知识含量,只有学生将所学到的有效知识量内化为自身的智慧,才能够随时提取,灵活运用。教师通过研究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注重探究性教学过程的运用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应该将学生放到主动地位来对待。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成长的发展时期,是不够成熟的主体,受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有效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判断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有争议或者需要学生总结和归纳的内容,教师要学会适当点拨和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积极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对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再次加工,使其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环境。二是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要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生活经验,并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合,让学生在多种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探究,实现导入生活化、例题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等。

五、注重回顾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因此,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认真反思,深入剖析,想想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课前预设,课堂上有哪些亮点,还有哪些不足,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引导状况、教师调控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

作者:朱建华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校

第四篇:新课改数学教学观改变途径

摘要:

新课程在教育领域的确立,改变了各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目的地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自从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会面临许多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师应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观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要求数学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学生,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充分让学生不断参与学习,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去发现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尽可能的影响平时不爱说话、不爱参与学习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参与到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中,真正发挥合作探究的效果。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是开启学习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发展逻辑力量和知识积累,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现在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当做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其次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问题生成”与“问题解决”的设计。

2树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个性、价值观、情感都已经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样丰富的学习组织形式加上和谐互助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积极地、全身心的地投入学习。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方面,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所以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或易发现规律并且有比较松愉悦的氛围;二是在讲授概念、规律之前,应尽量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产生出来。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学生提出一些老师未预见性的问题时,应尽量耐心应对和回复,让学生大胆想象,多鼓励表扬学生敢思敢问,同时教师有目的地巧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教材,交给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树立“三用”数学教学观

三用指有用、实用、会用,现行课程体系恰恰反应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人的发展观。经济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的集中发展体现,所以,掌握生产方面直接或间接的知识和技能是现在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实现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全部内涵。数学教育应该贯穿这一理念。教师教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必须有用、实用,而且通过学习要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未来所遇到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无用、不实用、不会用的知识逐渐退出教材,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深”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把新的要领、新的知识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基础上。

4树立终身学习的数学教学观

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知识老化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个人如不注重学习,会被未来社会所淘汰。对很多人来说,对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中完成。但是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和机会都是有限的,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事实上,在学校的数学学习是为了之后的学习提供必须的思想方法、基础能力和自学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生活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应该是“终身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的基础下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的、合作交流的具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用于实践,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从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新一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夏在红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马山镇清江完小

参考文献:

[1]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4,(4).

[2]杨建辉.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几种意识[J].数学通报,2004,(2).

第五篇:新课程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也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让众多学生感到困难的课程,面对形式多样的数学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本质就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兴趣的调动,从而使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进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教学看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这样的角色分配也使得课堂上的气氛十分沉闷乏味,在单调的氛围中学习深奥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效率也难以保证。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团体操表演———自然数的特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奥运会中团体操表演的视频,优美整齐的动作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起来,从而使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课堂学习。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表演会让人感觉充满美感,他们的队列有什么规律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入,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认知规律,还有助于他们进行愉快高效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启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面对新奇的事物与问题,小学生都会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问题,从而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例如,在教学“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设计这样的问题:“①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时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②这节课我们要探索其他的多边形的面积求法,同学们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与联系进行猜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通过这样的铺垫引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新旧知识间建立某种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熟悉的生活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且,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意义,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动机,进而为高效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让学生将其分类,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便可以初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所认知;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生活中更多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事物。经过交流与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他们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会有所了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组织活动,保证学生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参与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并且,活动中轻松的氛围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走进军营———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最南面的一排同学向北(左)走一步”等,通过设计不同的口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方位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将小学数学重视起来,更要注重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与情境中进行高效的学习,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程峰 单位:山东省青岛镇江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王毛雨.探讨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