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数学教学解析(10篇)

国内小学数学教学解析(10篇)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景创设

摘要:

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学生学习兴趣的弱化直接导致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直线下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主要围绕问题情景、活动情景以及生活情景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弱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再兴趣盎然的时候,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越来越低,令人担忧!现阶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景与数学知识的“情景教学法”已经越来越成为众多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景,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将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浅显地谈一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策略。

一、创设以旧引新的问题情景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引入新知识。在以旧引新的过程中,教师会创设一些问题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怎样求两个二分之一的和呢?可以用乘法计算吗?”学生甲:“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那么相同分数连加也应该可以用乘法计算吧?”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相同的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在复习旧知识的同轻松愉悦地学会了课堂新知识,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活动情景

在数学课堂中,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开展一些旨在学习新知识的自主探究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动手操作活动等,这些活动就是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情景:猜一猜十分之九除以三的结果是多少?在学生大胆猜测之后,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活动要求:请用画一画或分一分、折一折或涂一涂等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测结果。各个小组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某小组首先运用了画图法画出了十分之九,之后他们又利用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把十分之九平均分成了三份……学生走进了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情景,在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轻松惬意地学会了新知识,顺风顺水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创设运用数学的生活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演绎出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情景则是联系生活与数学的重要纽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创设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将“陌生”的数学知识变成“熟悉”的生活情景。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景:学校布艺兴趣活动小组的学生要为他们喜爱的小猴做衣服,他们手中现在有十分之九米的花布,如果要用这些花布给小猴做背心可以做三件,如果用这些花布给小猴做裤子可以做两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给小猴做一件花布背心需要多少米布?给小猴做一件花布裤子需要多少米布?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将“分数除以整数”这一数学知识和给小猴做衣服这个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教学情景中,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会了“陌生”的数学知识,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丝丝联系,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新知识,构建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创设异彩纷呈、贴近实际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陌生”的数学知识中看到了“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运用已有生活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简言之,教师要将数学融入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情景之路步入奥秘无穷的数学王国。

作者:徐梅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2).

[2]王成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3]闫秀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好家长,2015(8).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

在小数五年级的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比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复杂多变,需要学生不断地去开动自己的脑筋,深入到数学课本的学习中才能获得理解。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中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习,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果呢?就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五年级数学;教学策略;鼓励式教学

一、小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而很少注重解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直接将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套用,虽然这样的方法对于得出答案很容易,但是却无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能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就是有的教师在碰到难一点的数学题时,不愿过多地详细讲解,为了“方便”“省事”,教师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一般选择一笔带过,不愿花费学生时间详细解说,因此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大都只是片面的、笼统的,知道解题方式却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知道答案却不知道答案的详细过程。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许多学生在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因为教师的单一教学方式也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很多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郁,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在数学课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学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策略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承接着学生在前面几个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同时又连接着六年级数学的学习。六年级也是学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学好五年级的数学知识,能为六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发挥自己优异的成绩。

1.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法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比如去文具店买文具、去水果店买水果,或是称体重、量身高等都与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为了让学生更方便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深入到数学探索中。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举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比如某学生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去披萨店吃披萨,服务员将披萨平均分成了8份,某学生和妈妈一人吃了一块,爸爸一人吃了三块,问还剩下多少块。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过吃披萨或是吃饼干的经历,在教师举出这个例子后,学生一定会去想象这个场景,或是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的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动手计算。这样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数学探索中,还能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场景中经常想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知识更好地加以运用。

2.采取鼓励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能力

每一个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尤其对于心智还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听到教师的鼓励。因此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量一量桌椅的长宽,或是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办法。可能有的学生会直接用尺子测量,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样计算;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直线给它画出一条高;还有的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进行裁剪,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进行计算。在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被数学吸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开始就指出学生的错误,可以在得出结论的时候详细地给学生分析为什么他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就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无论学生最后得出结果对错与否,教师都要进行鼓励。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用教师的干预,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具有学习的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上面制作的图案会更清晰、美观,同时多媒体在数据的分析方面很精确,可以让学生对各种数学数据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学起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会特别容易,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晰透彻。

作者:徐福连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黄埠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2).

[2]谭德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探究交流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分工、有合作的学习活动,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得到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分组不合理、小组讨论不分内容等,导致小组合作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笔者对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注意分组的科学合理性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实现。合作小组的划分是进行小组合作的第一个程序,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小组的划分科学合理,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需要教师首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许多教师因为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大多数都忽略了这一步,以就近原则,将座位靠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忽视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难以实现相互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前,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在对学生有了准确的把握后,对学生进行各个层次的划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使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性格和不同优点的学生,保证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如在进行小组划分前,笔者先根据学生性格和学习情况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即将学生分成了优、中、差三个层次,从三个层次分别抽出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使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实现性格和能力的相互搭配、相互补充。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教师不加选择一味地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任何的帮助,使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因此,对于那些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区分出那些开放性的、有讨论价值的内容,设计精彩的讨论环节,如开放性的问题,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目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完应用题之后,考虑到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程度,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的方式编写应用题,看哪个小组编写的应用题最合理。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到易错的地方,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组织活动,引导小组间进行竞争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后,每个小组间的势力基本保持均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和对抗,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组内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化,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小组内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关洁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满族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自主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丁伯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4(6).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研究

摘要:

在小学读书期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小学期间掌握好了数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的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同时小组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

随着现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也逐渐淘汰,更加鼓励学生要自主学习,积极地参与学习当中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现如今小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逐渐地被使用,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组合作有着许多优点,它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学会在学习中尊重每一个人,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引用,也变得更加地受欢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会逐渐地扩大,逐渐地融入小学的教学中去。

一、小学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全面的发挥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学习的氛围变得更加的浓厚,讨论的形式也会变得多种多样,使每一个组员间形成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氛围,并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甚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1.创建适当的情景模式

创建情景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小学生的年龄都普遍较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主要的特点就是爱幻想,天真烂漫。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创建适当的情景模式,也可以讲述一个有关教学内容的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孩子们真正放到学习数学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曾经看过这样一节例课,一位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述加减法的运算这一课时,创建适当的故事情节,同时还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人物,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先打印好,上课的时候发放给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人物,然后进行故事情节的再现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今天学习的新课程的问题,在让学生以刚才自己小组扮演的角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老师也做到了把数学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中,并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够有效进行下去,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在学习新的课程前要向学生交代好这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完成学习的目标等。这些任务不仅要明确,还应该具有可以合作还可以分工完成的特点,这样就能够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任务。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案例,这位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统计”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表明了这节新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他交代学生在下午的体育课中进行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哪项体育项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给出具体的答案,孩子们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很快就融入到学习中去,在每个小组组长的管理下,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并且积极地完成。

3.进行合作与探究

我曾经在教授学生学习“量长度”这一课时,同样的也是让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的做指挥工作,有的用粉笔做记号,还有的进行记录,每一个人都很开心地去完成自己分到的任务,形成了愉快的氛围,这样使小组学习的功效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怎样测量,动手的能力也明显的提升,更加地体验到相互合作的愉快心情。我们都知道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现如今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人们进行研究,但是我相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教育事业的逐渐成熟,小组学习的功效也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愿意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与小组学习这个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起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陈建军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曹廷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学周刊,2011(13).

[2]刘存全,柳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小学版),2009(11).

第五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对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个人的能力在小组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够让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综合效率,更加适应新课改对数学课堂的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在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20世纪就有学者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应用显示,其在美国各阶段学校的教学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改革给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现如今的小学数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换代慢,这就使得教学出现程式化和套路化的问题,数学课堂死板、没有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就像任人摆布的傀儡,难以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数学成绩也难以提高。为了追求学生在数学方面能有所突破,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利用合作小组来调动课堂的氛围,使数学课堂能够拥有新的活力,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课堂内容单一

数学本来就不像语文、英语等科目一样有较多的课堂发挥空间,总的来说,数学课堂由于内容的限制,是较为枯燥和无趣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本来就较为单一,再加上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陈旧,这样数学课堂就会显得死板枯燥,难以发挥出活力。教师只是采用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只是呆板地听着知识,却很少会去思考和创造,数学课堂的效率就会变得低下。

2.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由于数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学生对于数学课缺乏期待,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学习和听课,这就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被动的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对于刚刚系统地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这门科目本来就有着较大的难度,学生在课上会很少发言回答问题,教师如果不能想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变成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很低,学习的效率也很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

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教学和引导,提升他们的合作学习素养,从而提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教师在分完小组之后,要让学生能够熟悉小组成员,并且融洽小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拥有归属感。教师在课上布置一个数学问题,例如“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般学生都会自己做,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题目,并且进行检查,提升正确率。教师多次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合作学习的习惯,会积极地在自己的合作小组中解决问题,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2.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都是运用口头讲课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这样的方式虽然也能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高,效果也就不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小组合作的内容,并且把结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任务,也能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

3.加强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像是翻转课堂,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生手里。但是,教师仍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心骨,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没有教师在旁指引,他们就会将合作学习变成玩耍,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处于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认真,有问题也可以及时询问老师,然后及时解答疑惑,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就能大大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了。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得到应用不仅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时代教育的趋势,它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更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要充分运用并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达到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者:樊知武 单位: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第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晓璐,朱丽.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8).

[2]崔爱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小组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本教育创新

摘要:

在时代的迅速发展中,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完善和发展。新课改的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已然无法发挥较高的教学效益,而且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生为主,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为了迎合时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地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实时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进而在实现生本教育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数学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本教学;创新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一直处于低层次的教学阶段,仅仅把部分的课本数学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实践能力则不予太大的关注,因此留给学生的课堂讨论探究时间十分少。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水平并不高,但也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教育思想,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试教育观念进行了全面的变革,要求必须以学生为主,多方面地开展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了切实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大生本教学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步伐,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创设的核心,最终全面合理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力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地落实生本教学观念,教师有必要优先改变教学模式,创设科学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充满活力。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盲目地开展,如果创设的情境与课本教学的内容没有联系,其教学效用也会十分低。通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也会更加充满活力,其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大改善。同时,教师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生本教学理念上的,不应该与传统的情境教学相一致,否则不仅起不到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生本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情境,应当根据小学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学地运用多媒体等设备,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科学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简化数学教学流程,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由于书上的图片十分有限,学生无法进行直接全面的理解,内心也会产生较多的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地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及物体展示出来,一方面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切实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有效地简化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学效用。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落实生本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化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方向。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内容都是极为简单的,他们能够通过简单地学习和讨论得出结论,进而对内容有正确的掌握,而且小学生也非常享受自我提升的过程,喜欢积极地挑战自己,做一些相对而言有难度的数学,并能够从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不妨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提出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各个小组通过探讨加以解决。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落实生本教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成绩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学生加以搭配,以全方位地促进班内学生的学习成长。比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适当的问题:大家知道我国的人民币币值有哪些吗?其中的兑换比例又是怎样的呢?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小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并进行课堂展示,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开展趣味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活力

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注重的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性灌输,而是要求全面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全然失去了教学活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得不到数学解题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很多时候还会遗留下很多问题,造成数学学习层次的滞留,实质的数学教学质量十分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全面地结合生本教学理念,开展趣味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而全面地提升教学活力。比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教师可以随机分配给学生一个数字,并随机抽出两名学生,对他们所代表的数进行比较,一方面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新颖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数学体会,进而深层次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紧紧遵循生本教学理念来展开,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改革,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作者:邓爱华 单位: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振霞.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4(10).

[2]阙海丰.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思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其逻辑性、思辨性,而且数学与理工科之间联系密切,是学习各理工科目的基石。小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高速时期,小学学习数学是有助于其逻辑与思维的发展,而且由于数学具有极强的总结性和严谨性,因此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思维,那么将对其日后的发展和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一、学习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逻辑的、思辨的、具有极强总结性的学科,可以说数学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利用数学可以描绘万物。而且数学在日常应用无处不在,小到买卖,大到粒子对撞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无一不从中体现,而且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这足以体现数学的重要价值。显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低(大多是6岁至12岁)心智处于发育期,所以在此阶段学习数学将会对其逻辑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数学的严谨性和总结性也能够举一反三地利用其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为其日后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然而,由于数学逻辑性强因而数学强调顺序;由于数学总结性强因而其中充斥了大量定理;由于数学严谨性强因而其“说一不二”,由于其思辨性强故其千变万化。因而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抹杀想象的。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题海战术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显然这是片面不科学的,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从数学中学到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从中学到应试的技巧。

二、数学思维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1.从自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虽然在小学语、数、英三科是主要的科目,而且课时也较多,但是单纯地靠老师在课堂教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择重点而讲,因此,学生应当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数学与语文和英语不同,小学的语文和英语往往在熟读课文或者自行学习完生字、生词后就可以认为是自学完成,而数学自学则不然,在自学中学生遇到的公式和定理是需要其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因而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间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以课堂探讨带动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既然是讨论,那么就要有话可说,而数学课堂上的讨论要么是由于某一知识点引起的,要么是由于某个问题引起的,所以如果学生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那么他将会无话可说,虽然学生分析出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与分析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独立分析问题对于各科的学习将会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设置适当数量的课堂讨论,保证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说理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思维过程的体现离不开语言的描述,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思维的发展,数学语言是严谨的且充满逻辑性的,因而训练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既活跃了其思维,又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举三得。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设置适量的说理机会,说理的对象可以是书上的定理、公式、结论、法则、规律,也可以是某些题目的思路做法等,让学生在不断的说理中训练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而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从不断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所谓灵活思维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举一反三”的能力,因为数学并不是简单的由数字和算法堆积而成的,也不是由一条条死板的规律组成的,而是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会有大量的训练,当然训练不意味着要搞题海战术,现今所说的训练要求教师将题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基本原则进行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使其做到“举一反三”。

5.从日常评讲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必要的反思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反思主要从教师的评讲中实现,讲评的内容可能是课堂所做练习、作业中的习题、试卷中的题目。如果在讲评中教师仅仅是将答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改错,那么评讲将会失去应有的效果,所以在评讲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参与评讲,让学生分析这道题为何要如此解答,应用了何处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判断能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学科,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作者:俞志洪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应用

摘要: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之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看自己的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得知,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能解决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围绕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阶段,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发育的程度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在自制力以及精神集中方面会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数学课上,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学生的精力很容易被周围其他的事情所吸引。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根本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集中精力听课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要想有效地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教师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要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教学性这三个特点,这样才能对教学效率有一个良好的影响。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平行和相交”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周围一些事物的轮廓,然后进行提问“空间中的两条线会有几种不同的关系呢”“这些线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什么方法确定的”“两条线之间是否只有平行和相交这两种关系”。通过一系列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这种情况就是教师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所谓的提出问题与之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不同,之前的问题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但是在正式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探究的主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注重趣味性,而是要注重问题所蕴含的知识点是否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内容。虽然在提问环节的问题是由教师来提出的,但是应该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就可以了。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应该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符合,这样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找准探究的方向,学到真正的知识,如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或者与课堂教学的主题不符,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

三、自主探究的方式

所谓的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意愿的引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目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一般来说,自主探究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这样会加深探究的问题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使教学效果更显著。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仅靠教师的讲述很难对其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原理有很深的印象,教师可以在提出“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让他们对自己的书本封皮、教室等现有资源的边长进行测量以及计算,在反复探究与测量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将这些公式牢记于心。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会提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及改革,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效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作者:张星 单位:江苏宿迁泗阳张家圩小学

参考文献:

[1]马子元.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2]汪亮.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5(4).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普及和推进,在教学中人们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基础理念,是对学生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前瞻性的、整合性的、基础性的要求,也是对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用联系和融通的观念来构建教学体系,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严格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在当代基础教育中,核心素养可以看做是其灵魂,对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中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所体现。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加强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和理解数学定律、公式、法则、概念等基础知识,掌握尺规作图、测量、计算等基本技能,其中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并且通过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来积累经验。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对数学核心素养来说,也仅仅只是体现在高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时候,自然也就会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将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很好地凸显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内容,还需要加强对数学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感悟,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价值的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加强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首先需要加强思考和理解小学数学的体系构建与素养内涵,同时还需要对探究路径、策略以及方法的落实。

(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统计、测量、计算、认数等基本的知识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思想,同时还需要再次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对其全面、详细、认真了解和掌握,仔细地思考和分析每一道习题、每一段话、每一幅画的深刻含义,加强研究与分析生产知识以及其发展的过程,这样就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技能目标和内在联系,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实质的深入挖掘,这样自然就能够发展其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生对技能和知识形成的理解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来自于数学知识技能中,但同时有超越数学知识技能。在形成、发展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包含这个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相关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相关技能主要包括画图、测量、运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身也能够构建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树立思想方法,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一方面主要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深,并通过在数学活动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应用,都有助于其应用意识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严格地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无形”化为“有形”,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于蕾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友谊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

[2]陈富珍.齐头并进润物无声:论新时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52-253.

[3]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数学与思维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要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一定要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作为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地发掘出问题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落实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明辨出数学问题的隐含条件,打通知识与知识之间沟通的脉络,在短时间内在思维中构建出最简洁、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并应用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仅有的书本知识,最关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框架,形成具有自己的数学思维特色和数学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反复地锻炼、完善自己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打通知识间的串联,构建思维逻辑体系,提高思维的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浏览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筛选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挖掘出题目的本质属性和考查点,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应用,融会贯通,完成解题。下面举个例子(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周末,明明和妈妈一起到商场为爸爸选购衣服,售货员阿姨告诉明明,一条裤子48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三倍,请问买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针对这个问题,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启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本源———先算什么呢?从提问出发,触发学生去思考。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常识,一套衣服的价格等于上衣的价格加裤子的价格,现在上衣的价格不知道,要算上衣的价格是多少钱。已知每条裤子48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三倍,结合第一章所学的有趣的乘法,学生很容易根据两位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出上衣的价钱。通过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发问———先算什么?由此产生追根溯源的效果,进而联系题目中所给出的讯息,帮助解题。

二、开拓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道问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和多角度的眼光去审视数学问题,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下面,列举一些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1.顺向综合思路此解题法也被称为综合法,强调从既有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倒,一步一步得出新的解题条件,再结合新推导出的条件,逐步推倒,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2.逆向分析思路也叫分析法。顾名思义,该方法的精髓在于从问题入手,明白问题提什么,再根据求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数量,一步一步倒推,在题干所提供的条件中求解题所需的条件。3.一步倒推思路此方法是将顺向综合思路与逆向分析思路相结合交替使用的综合解题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采用这种方法解题时,先根据提出的问题倒推一步,再根据求得的条件,结合题目中的信息,顺推一步,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一直到求出正确的解为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进行联想,针对一道题,请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达到培养学生跳跃性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独创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与解题方式,主动追求新颖、独创的思路,不墨守成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经过知识的杂糅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反问自己,使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越来越灵活、熟练。也要注重灵活运用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去思考问题,锻炼、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提高。

作者:许丹丹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余刚.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4(5).

[2]何祥中.数学自主学习之我见[J].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