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高等教育的成败在教师。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法规入手,把握新时代高校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理念,提出做好高校顶层设计、严把高校教师入口、全面提升思想认知和奖励与惩处双轨并行等构建长效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法规概述

改革开放后,国家根据形势需要,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基调。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会议上通过教育改革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近30余年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198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在新的课程设置确定和新的教材编出之前,引导教师做好现行课程的教学工作。198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明确提出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并对教职工的个人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介绍不同的学术见解,但不能散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总政策的错误言论。”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不但明确了教师所享有的权利,还明确了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对那些影响恶劣的教师,可以处分、解聘,甚至追究刑事责任。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教师履行《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义务。近年来,根据国家形势的变化和需要,以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师德师风问题,2013年5月,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师德放在了所有要求的第一位,并明确提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2014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了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要求建立问责机制。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了更为全面具体的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校师德师风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新时代、新变化,进行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理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作为动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对师德都有严苛的要求。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者必以正”“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此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的《学记》,其对当时教师的素质也进行了详细阐述,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括起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的道德基本要求,传道受业解惑是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为我们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理念源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历史使命。教育是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政治意识决定了其道德行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如果教师不以身作则,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受其影响的学生也很难去弘扬和践行。因此,新时代,高校在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时,必须围绕高校教师建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开展,践行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从社会和事物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优秀的文化和理念都是相对的,只有保持与时俱进,汲取优秀文化,结合当前形势变化,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不断优化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要不断关注和跟进新的社会、经济变化趋势。比如,“80后”“90后”和“00后”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存在很大区别,高校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的“80后”“90后”年轻教师的思想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总结提炼固有经验的精华,并结合目前形势的具体情况,进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当前师德师风问题“对症下药”。

三、新时代高校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策略

现有的师德师风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要在厘清国家师德师风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把握长效机制构建的理念,从顶层设计、教师入口、思想认知、监督评价、奖励与惩处五个方面着手构建。

(一)做好高校顶层设计

国家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政策、规定正在逐渐细化和完善。各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校具体情况,从顶层设计上着手为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持。比如:成立直属于校党委负责的“教师发展中心”或者“教师师德工作部”,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范围,对每一位教师建档立卡,详细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师德师风考评结果及教师获奖和师德师风失范行为情况,记录要保持连续性。学校组织部、人事处将连续记录的教师个人档案作为培训、发展、提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二)严把高校教师入口

教师入口是控制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当前的教师选拔中,高校为了提升博士教师占有率和科研水平,普遍存在唯学历论“一刀切”的状况,思想政治考察被弱化,主体责任不明确,专家组话语权不强,试用期考察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各高校在招聘过程中,一是要全面地对即将进入高校队伍的应聘者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考察,包括对其在校表现情况、思想状况进行考察;二是明确选拔主体,把责任落实到位,防止选人的权利被滥用;三是增强选拔的灵活性,凸显专家的作用,如选拔的范围不能仅限于“985”“211”院校,避免选人时“领导说了算”,要增大学会委员会的话语权;四是严格落实聘任试用期考察制,对于师德师风不合格的要及时解约。

(三)全面提升思想认知

教师师德师风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良好的环境基础,也需要进行不断培训,更需要实际工作中“老带新”的帮扶与指导。因此,建议高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校园内营造优良的师德师风氛围,如及时解决校园内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标语、展板、校园网络平台、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师德师风的宣传与教育;二是制定包含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培训方案,如建立岗前、岗中培训制度,制定定期、系统化的培训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培训内容纳入多个培训计划中,采取集中学习、网络学习、“老带新”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水平,提高师德师风状况。

(四)奖励与惩处双轨并行

对教师师德师风要采取奖励与惩处双轨并行的制度,对于表现好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惩处,做到赏罚分明。具体来说,一是可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如采取现金或物品奖励的模式,从物质上激励高校教师,通过颁发荣誉证书,满足高校教师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荣誉感;二是采取“软淘汰”和“硬淘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惩处,如对于师德师风失范轻微或者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缓冲期,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师德师风失范严重的教师,要及时解聘。

参考文献

[1]陈林.高校党组织加强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力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3):1-3.

[2]赵浚.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66-69.

[3]乔力广.基于构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87-288.

[4]崔莹莹.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J].林区教学,2018(12):37-39.

作者:谭忠毅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