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美术教育论文3篇

新课改下农村美术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打破原有观念,勇于创新,因地制宜

美术课兴趣是关键,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技能技法,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山区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家长的知识素养相对传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相结合,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

(1)课堂开放。利用本地资源,把山区的美术教育本土化、实践化,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南部山区风景如画、环境优美,有“城市肺叶”之称,有着进行美术教学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完全可以进行生态教学。以初一的《画家笔下的色彩》为例,课堂设置在山中,让学生去观察和尝试各种颜色的树、花、山石,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启发引导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从而推出各种颜色的色相以及给人的视觉感受与嗅觉感受。《花圃》这节课可以去红叶谷,或者是在校园中观察每一朵花的样子,对不同花瓣可以展开联想,再适时启发学生如何置换他们,学习设计图案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把创作的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开拓视野,启发想象空间。

(2)充分利用现有物品。山区学生配备美术用品普遍不齐,教师应作出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变换材质”的观念。以八年级《触摸美丽》为例,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随处可见的材料,如蔬菜、粮食、蛋类、麻绳以及上学的路上捡到的各种树叶、山路上奇怪的山石等,教师则可在课件制作上找相关主题的图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色彩、质感、肌理、疏密等,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宜的材料,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大胆的表达。八年级下册《方寸之间》,学生可从家里带来各种萝卜代替,或者教师组织得力助手在山中寻找适合学生刻章用的石料进行加工制作。通过各种变通的办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创作途径,更直观地接触美术教育。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挖掘乡土文化,将本地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二、张扬个性,寓教于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以此带动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设置情境教学,如七年级《星空》这一课,设置一条太空遨游的主线,教师可以假设成太空站的导游,带着学生在太空遨游的过程中,了解星云的色彩、造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在教授各种技法的同时,再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把隐形情感展现出来,大胆地发散思维,让他们感知世界的美,人与人真心的情感美。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注意学习过程中正确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做到言传身教。在课的教授中给学生灌输良好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积极地追求美好事物。

三、多元化评价,二次评价

作业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评价可以使课堂知识再一次的巩固、升华。如何去评价对学生学习美术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关系到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在教学中采取“二次评价”,可以达到学生水平的再次提高。一次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述,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在采取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的措施时,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二次评价,要让学生根据评价建议课下再次创作,在二次评价的中,可以在作业上写下中肯的评语,可以是一句鼓励、一句赞扬或者是一句更好的建议。例如,七年级《远古的呼唤》,第二课时学生做了各种各样的面具、服饰,在采取了一次评价后,课下进行了再次的创作,第三课时情境课,要让学生结合音乐课中《非洲的灵感》在音乐教师的帮助下排练的小组话剧《火种》,把道具运用在话剧中,二次评价内容可以看哪一组表演更精彩,哪一组表演更有创意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的快乐中学到知识。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不断地设计新颖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自信,充满兴趣。

四、总结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一次次的教学探索中感到还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希望美育能够实现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希望社会、学校、老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让山区学生在简陋的条件中开拓自己的视野,拥有更好的实践创造力。

作者:郭萍 单位: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中心中学

第二篇

一、“智能式”教育的名称界定

“智能式”主要指智和能,强调智慧和能力。智能教育包括思维能力、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科学素养的教育。“智能式”美术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通过美术教育的智能化发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出来。美术教育的“智能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智能水平、发展力、创造力、竞争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发展“智能式”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顺应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意象美术教学,以意取质,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提高学生设计动手的能力。因此,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开设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最终可以获得美术学习的快乐。

二、发展农村“智能式”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

农村“智能式”美术教育的发展要以国家教育政策为首,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以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主要任务,达到美育与智育同步发展,进而使农村基础素质教育的质量有质的提升。

1.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教育政策

传授知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今天的教育是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和前提下开展,因此,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农村美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为标准,采取开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以全新的知识结构进入美术课堂;同时还应贯彻落实教育部签发的《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与其他学科同样要求,切不可把艺术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农村美术教育应扩大政府资金的投入,政府在投入教育经费时,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更应该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

2.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农村中小学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应因地制宜培养师资。增强美术教师的责任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不仅具备绘画功底,还应具有良好的美术理论素养以及授课能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展示教学成果,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农村美术教师处在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更应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教学用激励和正面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信心,以美启真、乐中开智,在美术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学校应该通过美术教师教学考核的方式,唤起美术教师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通过量化评估打分评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带给教师自身教学的积极性。

3.因地制宜,改革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为弘扬民族优秀美术文化,体现各地区美术教学特色,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辅助教学,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乡土文化对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发展农村美术教育要以丰富的本土民间艺术文化为资源,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将其在美术教材中渗透。例如,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剪纸、刺绣、编织、泥塑、木版年画等,将这些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对学生在文化传承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改革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课程,不仅可以成就美术知识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4.以美育人,和谐发展

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智能式”教育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形式上,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将思想品德作为“智能式”教育的基础,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劳动创造一切的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应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美育之中渗透行为美与心灵美同步,集体荣誉和协作同行。这样,美术教学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潜移默化地向以审美情感为目标的方向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智能式”美术教育是在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发展实施的。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尤其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引导,通过新型教育模式的开展,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高度融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使其心灵得到美化,精神得到升华,使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的落后状况治根、治本。

作者:潘伟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第三篇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人为性学科地位失衡的状况有待调整

其一,美术课时无法保障。按照规定,美术课程为每周两课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学条件不足、师资不够或者教育观念的误导等,本来就少的两课时也无法得以保证。尤其是在期末阶段,由于考试的压力,学校会安排语、数、外课程挤占美术课程的课时进行突击补课。这种不合理的安排,无形中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使学生心目中形成了美术课程不重要的观念,进而有可能导致学生排斥美术课程,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失去了兴趣就意味着被动学习,被动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二,美术教师的待遇无法保障。此点主要体现为职称晋升不合理、课时工作量计算的不合理等。我国教育行业实行的是职称制度,达到一定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年限可以晋升高一级职称,教师的薪金和职称级别挂钩。但是农村中小学往往为了提高语、数、外等主干学科教师的职称以满足应试教育所需,人为压制美术学科教师的职称晋升。在农村中小学中,美术学科是公认的小学科,美术教师职称的晋升要比其他科目教师难很多。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人为因素促使了美术学科的地位低下,使教师在心目中也形成了美术学科不重要的观念,进而有可能导致美术教师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此外,工作量计算的不合理也严重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

多数学校实行本校认可的工作量计算方法,部分学校的计算方法把美术课程的计算系数定位在0.7以下,即上一节其他课程相当于上一节以上美术课。2011年6月在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中,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37.5%的学校对美术课的计算系数是0.7以下,12.5%的学校对美术课的计算系数是0.8以下。这种人为的计算方式严重打击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有美术教师明确反对学校的计算方法,甚至有部分美术教师开始放任自己,导致美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必须扭转现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应试教育观念,只有主管部门真正认识到了艺术学科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术教育人为性学科地位失衡的现状。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有待加强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以“您所在学校有专职美术教师多少名”以及“您所在的学校有兼职美术教师多少名”为题进行调研。显示的结果为接近60%的学校只有三位以下专职美术教师,其中一所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67%的学校没有兼职美术教师,有兼职美术教师的学校也最多有两名。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不足。一个学校两三位美术教师就是比较好的师资情况了。但是这仅能满足常规美术课的上课要求。而众所周知,美术课程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是一种趋势,一个学校两三位美术教师大范围地开展第二课堂基本不现实。因此,我们呼吁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建设。具体来说,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建设有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其一,政府要强制增加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数量。政府对农村中小师资在人事名额分配上只有全局名额限制,而没有具体学科的名额控制,也就是说全校设置岗位基本固定,但是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名额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下,学校领导基本是注重语、数、外等常规主干学科师资的建设,忽视美术等小学科的师资建设。因此,有必要以适当的行政手段加以调控,增加美术学科师资数量。

其二,强化现有师资质量,完善现有教师培训方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60%的教师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迫切期望。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不足。如各种培训多是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地展开,有时会与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相背离。以近三年的农村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为例。多数一线教师在培训中主要想了解的是美术学科的发展前沿、新的观念等,而在培训中高校教师却往往以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主要培训内容。试想,农村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就是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高校教师只是从理论上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怎么肯能将适合中小学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呢?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与高等院校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让高等院校教师去教中小学教师如何上课,而是去开阔中小学教师的学科视野。因此,建议培训的方式采取多样化培训,适当增加教师的自主培训,让一线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和内容。

其三,有效提高现有师资资源的合理运用。如何留住现有师资,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师资的效用,应该是提高师资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遗憾的是,多数农村中小学现有美术师资利用不合理。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5.3%的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外,还担任学校中的其他教学或行政工作。比如,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还要担任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或者承担学校教务部门的一些琐碎杂事。这种兼职工作应该是充分发挥美术现有师资的途径之一,但是盲目的、不合理的兼职,导致在农村中小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教师中的“万金油”。先不论美术教师能否胜任其他科目的教学,仅仅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教师绝对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美术教学上。因此,在美术师资力量本来就弱的农村中小学中,学校领导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发挥现有师资的最佳效用,充分调动现有师资的积极性,这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最直接的途径。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软硬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这里所指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领导的办学观念问题。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领头人的方向指引,而优秀的领头人能营造舒适、合理的教育软环境。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农村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部分学校一味强调语、数、外等学科的重要性,忽视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作用。2008年河南省高中学分制转变,相应加入了6个学分的艺术学分。政策初衷是提高艺术教育的作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却事与愿违,基本上流于形式。而以6学分的艺术学分来约束学生,其实质也是应试教育的体现,以学分束缚学生,只能在学生思想中加重分数的意义。反观之,个别学校以美术为特色专业,集中学校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美术教育。这种学校的美术学科相对较强,师资力量充足。但学校的目的也比较明确,立足艺术学科提高升学率。这种学校美术课程的教授内容多是围绕专业训练开展,某种意义上说,此种美术教育仅仅是技能教育,有悖于美术是一种文化的课程性质。

总而言之,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领头人的智慧选择,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学科忽视其他学科,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平衡发展才是优秀教育的体现。其次,硬环境是指学校教学开展所依赖的硬件设备等问题。美术课程有其视觉直观感受的特点,在教学中展示作品图片需要多媒体设备等相关硬件。我们在问卷中以“您所在学校有无多媒体设备及专用教室,能否满足教学需要”为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60.08%的学校多媒体等硬件设备无法满足正常美术教学需求。另外,美术教学的硬件环境中,还包括美术材料。众所周知,美术教学开展必须准备价格不菲的多种专业材料,比如常用的毛笔、宣纸、颜料等等。我们以“您所在学校是否提供美术课程所必须的美术材料”为题调研。结果显示,54%的学校不提供美术材料。美术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基本美术材料也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以上针对调查问卷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大致归纳了目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方面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一线美术教师本身并不是农村美术教育发展问题的瓶颈,教育主管、学校领导才是阻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我们认为有效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艺术素质,才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首要解决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我们应该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关注农村美术教育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闫庆来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