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的对策

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的对策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坚持“生活化”的理念,确保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美术教学亦不例外,唯有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元素中理解美术知识,感悟美术中蕴含的美感,最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展开简要分析,并对生活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美术;生活教育;融合策略

美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种艺术文化,其中蕴含着极强的美感和思想情感,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初中美术教师不能局限在美术理论知识、绘画任务教学中,还应关注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生活元素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不仅承担着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绘画技巧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多数初中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属于一门“副科”。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制约下,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另外,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也未提出严格的要求,致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懈怠心理。如此,不仅影响了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也难以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目标。

(二)美术教学过于艺术化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中。但是美术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常常忽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致使美术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常常将重点集中在美术理论知识中,严重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体验。由于美术教学过于艺术化,致使教学内容比较古板,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难以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和艺术性,这严重制约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

强大教师是开展美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良好的美术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就当前初中美术教师来说,多数教师对美术专业知识不是十分精通,常常无法准确解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甚至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也紧紧围绕教材中的内容,借助灌输式的模式进行知识讲解。长此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低下,难以真正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生活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将生活教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面向学生现在、未来的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理解美术知识,感悟美术中蕴含的无限美感,同时还应聚焦生活中的美术问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问题情境中,循序渐进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是实现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美术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科学与否、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美术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面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要求,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来并不会成为职业画家,也不会选择美术这一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阶段全面加强美术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美术知识,并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鉴赏能力等,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情况,着眼于美术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优化和改进,改变传统的以“像不像”为标准的评价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化,使学生在生活化美术教育理念下,实现初中美术的有效学习。

(二)构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融入生活教育理念时,应明确美术教育须面向全体学生,明确美术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应以“对生活有用的美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美术”作为教育目的,引领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2]。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高中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因为教学内容是开展美术教学、落实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导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立足于美术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创造,努力构建起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内容中,实现美术知识的高效学习。而要实现这一点,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美术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对当地特有的美术资源进行挖掘,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初中美术知识的难度非常大,且内容繁杂。初中学生在具体的美术学习中,受自身思维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自己的思维,这往往制约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面对这一现状,初中美术教师在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时候,还应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对抽象的美术知识、美术概念等进行深刻的理解。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创设生活情境。

1.借助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基于初中美术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明确生活中处处蕴含美术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完成美术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色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等,不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甚至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倦情绪。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样式相同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一点?在喜庆的场合中,人们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如此一来,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就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校园活动创设情境。基于初中美术的生活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的多数时光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这一现状,教师还应将学校的展示栏、黑板报等元素融入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完成美术知识的学习。

(四)依托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素养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中,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画面,来创作美术作品。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素养,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一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生命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进行理解、认知,最终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首先从互联网中搜集关于大草原的美景,制作成教学课件;接着引导学生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古朴的蒙古包、随风飘动的白云”等美景进行欣赏,并从中感悟草原美景。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才能对美丽的景色产生深刻的印象,最终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而更好地开展美术创作。

(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悟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

现实生活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术元素,初中美术教师应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用心感受美术,并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写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对学校的建筑物进行观察,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的场景中,激发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美,接受美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美术展览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展开分析,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当地的文化资源,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中心、美术馆等场所中进行参观,使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并感悟到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课后练习设计生活化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课后练习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美术练习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美术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存在极强的专业性,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落实美术教育的价值。在生活化美术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对课后练习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室内装饰制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房间为参考模板,亲自动手设计一些装饰品,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装饰。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设计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深化,从而有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练习题目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用废旧物品制作成手工艺品的视频。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以塑料瓶为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其制作成美术手工艺品。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其制作成了小花篮来种植花草,有的学生将其制作成了喷壶,还有的学生将其制作成了漏斗,等等。如此,这种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目,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七)多媒体辅助,拓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视野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的活动区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知识储备、生活积累等相对比较贫乏,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就有必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将一些生活素材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生活场景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强化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可以灵活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视频、图片等形式下,对生活元素产生真切的感受,并主动开展美术学习。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初中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与生活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促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以唤醒其内在的求知欲望,也能使学生借助生活元素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育人目标。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内容、手段和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努力,努力促进美术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杨铁钉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