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探讨

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当代教育必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必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了实现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英语人才,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具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经过验证,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本文对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以期为对分课堂在我国教学改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对分课堂;大学英语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问题,是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国家和组织纷纷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都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纲领或计划。大家的共识是:当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模式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模式,必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和文化沟通变得频繁,根据2015年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此目标与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具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人才。

1对分课堂模式概述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在2014年提出的“对分课堂”“重新分配了教学中的权利与责任”,“体现了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民主、对话、开放、自由的氛围”(张学新,2017),经过国内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验证,具有很大的优势。“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进行重新分配,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以课堂讨论为主。整个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中间内化环节是“对分课堂”的主要特色,在教师讲授之后,留给学生时间对讲授内容进行内化吸收,让学生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环节,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学生课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个性化内化并吸收所讲授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这种有备而来的讨论有利于提高讨论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开展有效讨论。“隔堂讨论”符合学习过程基本的心理学规律,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另外,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施

笔者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2.1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内容包括本单元的词汇、课文教学、语法知识、长难句和写作等。教师的讲授主要围绕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进行讲解,文章的语法点概述、长难句的分析及写作技巧引导,这些内容在第一周(2次课)讲授。第二周布置相关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填补空白。比如其他词汇学习,语法点深入学习、类似长难句的分析和写作练习等。学生通过一周的个性化学习,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发现自身无法掌握的知识并带到下次课来讨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记忆更深刻,还能在讨论环节发挥力量,体验成就感。第三周的第一次课时讨论阶段,学生们5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个过程要求每人发言,学生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2.2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线教师经常抱怨,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是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对分模式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教师的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一个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知识模块,针对性进行思考,特别是开放式的问题,形成自己对某种现象的看法,并能在讨论环节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后再思考,不断培养自身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这是一个思维能力提升的阶段。

2.3文化品格的培养

对分课堂第一阶段,教师对本单元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文化知识,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视野会更加开阔,也相对更加宽容,可以塑造良好的文化品质。

2.4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言而喻,对分课堂的一半时间是给学生来进行独立学习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分配学习任务,学生理解所教授的知识,并在独立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经过思考过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优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达到知识迁移和思维创新的目标。每个阶段,都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3对分课堂实践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笔者将对其中的收获和思考进行总结,以便同行借鉴参考。

3.1教师层面

在对分课堂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总结者。对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表现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自我管理。具体体现在:教师要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做到“精讲留白”;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科学分组,引导他们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堂讨论;及时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内化吸收阶段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此外,对分课堂模式的顺利实施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时间和课堂讨论时间分配方面要灵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儿随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课堂讲授和讨论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另外,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是需要提升的,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3.2学生层面

对分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当学生正确性观点得到其他组员和同学认可时,产生成就感,会增强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其他同学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语言能力的不足,产生求知欲。对分课堂能实现将求知心理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效果。但是,在内化吸收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培养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4结束语

笔者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课堂上能引起学生积极性,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将自己的思想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课后扩大阅读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自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经过对教师所布置问题的思考,形成个人的观点,对分课堂中的讨论过程交流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对分课堂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教学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湛妍,赵婉莉,等.对分课堂之大学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6-48.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

[3]赵婉莉,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6(5):40-40.

作者:张玉玲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