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

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

【摘要】我国现有的三层次(教育硕士、师范本科、师范专科)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存在不足,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培养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基础教育目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地位普遍弱化、边缘化,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基础教育一线的需求以及教育强国对新师资的要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内部对教师教育专业认识出现偏差,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属性。改进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应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大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勇气与魄力,探索构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新体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师教育

党的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闭幕后不久,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作逻辑与事物客观规律的一致性,正所谓: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一、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教育,迅速构建起由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三个层次学校组成的基础教育新教师的培养体系,同时构建起由省级、市级教育学院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组成的基础教育在职教师的三级培训体系。这样的培养培训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质量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引领作用,使得经过严格和专门训练的新师资源源不断补充到基础教育一线,也使得在职教师通过实践和规范地参与各级培训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到21世纪初,仅仅半个世纪,我国就从80%的人口是文盲、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人均受教育年限极低的状况,发展成为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力资源大国,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确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原有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也产生了变化。就教师培养来说,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目前的三层次(教育硕士、师范本科、师范专科)师资培养体系就取代了原有的三层次培养体系。这是社会进步变化的反映,也是基础教育对更高学历水平新师资的需要。但是,如果冷静地审视目前这个培养体系,就会发现除了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以外,它没有起到用更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超越原有体系的作用,至少存在着四点不足。一是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原有三个层次培养体系中,师范本科生和中师生分别是高考、中考考生中的成绩佼佼者,师专学生录取时的高考成绩也普遍在前20%左右。麦肯锡研究和PISA测试分析都表明,世界上基础教育质量好的国家和地区,其教师至少是从学业成绩在同学中排名前30%的人群中选拔出来的。而从我国大多数省份的情况看,目前的培养体系生源质量不仅下降了,而且很大一部分学业成绩排名在前30%开外。二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基础教育目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主要表现为教育硕士层次培养量太小,难以满足高、初中师资补充的需求;专科层次培养量偏大,超过了乡村幼教师资补充的需求。三是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地位普遍弱化、边缘化。目前教师教育专业规模在举办学校的占比已很小,平均不超过20%,按照专业素质要求和准教师成长规律开展培养工作的氛围已不浓,措施已不实。有的本科院校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别放在电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培养,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工作交给新闻学院去做。与此相伴的是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的院系组织,其教师本身应有的立德树人的专业意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也随之弱化。四是目前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既难以很快适应基础教育一线的需求,更难以达到教育强国对新师资的要求。而这主要源自于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的院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均已陈旧,与基础教育的脱节十分明显。

二、当前关于教师教育的认识偏差

上述四点不足只是表象,产生不足的原因既有教育外部的,也有教育内部的。而教育内部原因中,既有打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过程中暂时难以避免的客观原因,更有对教师教育专业认识出现偏差的主观原因。对教师教育专业认识的最大偏差就在于不把其当作一个专业。很多人只把教师所讲授的某一门学科本身当作一个专业,而不认为教师教育是一个专业,这就意味着新教师的培养似乎不需要专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不需要由专门的教育机构组织实施,不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专门的流程培养训练,似乎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只要具备了中小学某一门学科知识就都可以担任教师。于是“教师教育开放化”一时成为提升中小学师资水平的改革思路之一。思想决定行动,没有人怀疑医生必须由医学院校或院(系)专门培养,但是,基础教育的教师不需要由专门的教师教育院校或院(系)培养,已演变成实际行动。而这种认识偏差的背后是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的误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师范院校已不复独立存在,要么独立发展,要么联合发展为综合性大学。但是,这类与师范有关的大学,大都设立有专门的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的新师资无一不是由教育学院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以后专门培养出来的,这是教师教育专业以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形式存在着,是教师教育更强化了其专业属性。搞教师教育开放化,仅凭两门考试而不需要专门培养训练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提升基础教育新师资质量的目的,反而降低了质量,打击和误导了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的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弱化、边缘化、培养质量不高也就不奇怪了。

三、构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改进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工作,不能头痛医头,应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大目标,按照提出的“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的新要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勇气与魄力,探索构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新体系。首先,这个新体系要从目前教师教育专业的三个层次逐渐过渡发展为两个层次,即本科层次和教育硕士层次,使得幼儿园、小学新师资的来源逐渐以教师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主,初、高中新师资的来源逐渐以教育硕士为主,使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次,新体系中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的机构必须是专门机构。即该机构的主要业务必须是教师教育,主体专业必须是教师教育专业,主要教育资源必须用于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该机构可以是独立的大学或学院,也可以是大学当中的专门学院,对这样的机构要由第三方定期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不是专门机构或未通过专业认证的机构,不得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第三,新体系应当采用“X+2”的培养体制。即由举办教师教育专业的专门机构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师教育专业的2年制培养方案,所招收的学生应当来自有X年(X应当大于2)学科专业背景的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或社会青年。第四,新体系应当创新招考方式和生源选择标准。在招考方式上,除了笔试外,还应增加原学科专业培养单位的党政组织推荐、报考材料审核、面试、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等环节。在生源选择标准上,除了学科成绩外,还应增加对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育情怀、仁爱之心等方面的考察。第五,新体系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要借鉴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实现“三做三好”,即把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做紧密,将大学课堂与基础教育学校课堂融合好;把学生培养的实践环节做实在,将大学教师与基础教育学校指导教师的“双导师”作用发挥好;把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做到位,出台政策鼓励基础教育学校和教师参与把新师资培养好。深化改革,综合施策,构建出教师培养新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形成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教育强国才有牢固根基。

作者:李洪天 单位: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