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经济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基础经济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础经济知识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因,形成运用经济学原因、方法、工具来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为其他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课程特点

1.课程地位。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经济学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课程理论性和逻辑性比较强,涉及到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两方面内容,涵盖供求理论、消费行为、生产行为、市场结构、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以及一般均衡等多个方向。宏观经济学则涉及到国民收入核算、IS-LM短期模型、AD-AS中期模型、长期增强模型、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相关内容。在经济学基础课程知识中,介绍理论以及分析问题都涉及到很多图形、公式和模型,需要使用大量数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理论学科。2.课程特点。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时,普遍反映教材知识理论抽象理解困难,畏难情绪比较严重。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课程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依据,同时也深入结合了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实践,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课程重视理论知识,同时也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在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对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运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企业、消费者以及政府等经济行为。

二、教学现状

经济学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理论基础知识艰深晦涩,对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的实践分析以及应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导致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1.学生理解困难。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部分知识都属于理论经济体系,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集中在理论分析方面,而且课程理论体系中蕴含着西方人特有的试验分析论证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知识点比较抽象,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又比较广泛,而经济学结论成立又建立在严格的前提假设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掌握重点,理解困难,而且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了较多的概念、定律、原理以及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理解不深容易混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般。2.分析方法难度较大。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动静态分析以及数学分析等,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材中在介绍某一研究对象时,往往首先介绍理论,之后构造函数,最后绘制函数图形进行直观描述,并形成一般数学推导过程与结论,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学分析工具,深入理解经济学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水平不高,基础较差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高等数学教学对学生经济学的数学分析帮助不大,影响了学生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掌握。3.课时安排不足。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学思想方法,形成使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解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多方面知识和研究领域,本科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需要开展两个学期,而高职院校因为理论学习时间有限,经济学基础课程课时也被压缩至一个学习,导致教师在叫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之间要进行取舍,影响了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1.教学内容调整。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教学体系结构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以为工作实践服务为准,因此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设置应该求精求准,无需求全求深。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在一个学期60个学时内完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方面内容,教师需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综合考虑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课程知识体系、技能结构,自主编写经济学基础教材,将供求原理、均衡原理、生产原理、收入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等和学生就业岗位息息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作为教材编排的重点,并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有所侧重,加强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减轻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知识压力。2.教学方法创新。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板书演示式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更加生动、高效且富有表现力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反复论述复杂的经济理论、体系以及分析工具,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反馈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演示、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快速阅读了解课堂上即将讲解的各种知识,并借助多媒体屏幕为学生直观讲解数学分析图形以及其一般性数学结论,减轻教师板书负担,也减轻了学生学习和记忆压力。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学校要加快教师队伍以及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多渠道提高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资源储备。教师自身可以积极向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听听老教师授课,学习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方法,业余时间多阅读相关专著,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多多学习和思考,为学生树立榜样,及时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以及教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完善之处。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成立课程研讨小组,鼓励学生分享教学案例、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并编排更加复合专业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来接触了解更多最新的经济学资讯,与时俱进,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要从教材调整、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加强数学学习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消畏难心理,锻炼学生的经济学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工具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其他经济学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健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知识经济,2017(05).

[2]伍玉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经济学基础》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

[3]张浩,马涛,徐黎源.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

[4]温晓琼.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6(24).

[5]文良.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而经济法课程虽然也是一项必修基础课程,但学生往往对于经济法的学习缺乏重视。同时,传统的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为体系的教学方法,在当代的经济法教学中明显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经济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对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核心目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应用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其实质上仍然是讲授法。对于经济法教学而言,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些理论知识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因此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常并非法律出身,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利用讲授法的方式灌输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即使能够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得讲授法更加生动,但同样难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导致了经济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脱胎于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引入实例,使实例与讲解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讲知识点更直观的体现出来,更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学科,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中,案例分析法依然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其效果有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案例分析法与传统的讲授法融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讲授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虽然也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案例,但这些课件或图片主要起到说明作用而非案例作用。而案例分析法则是需要在某一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经济法中,大量法律条款的消化和理解,都需要实际案例的支持。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相比讲授法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三)讨论法

讨论法也就是一种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讨论法在国外高校中应用较为频繁,主要体现在经济或法律类课程中。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由于讨论法需要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法律素养和知识,也就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开展讨论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讲授法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课程而言,讲授法都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讲授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冲突。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法律学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讲授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法律学知识基础,因此,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经济法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导致了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冲突。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将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利用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消化和理解的水平。但对于经济法而言,经济法的知识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主要原因是法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难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法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法律学习,对于经济法这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也就导致了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往往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偏低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法能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法的理论性,是一种更被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但案例分析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为了给学生理清案例的过程,更易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构建情景,必然会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下降。同时,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学生往往缺乏经济法基础,导致了案例分析缺乏理论深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需要大量实际案例的作为载体,而对于经济法尤其是细分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往往存在着案例稀缺的问题,同时许多案例的典型性较差,难以起到案例分析法应有的作用。

(三)讨论法的主要问题

讨论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与案例分析法相同,讨论法也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懂得如何讨论、无话可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而言,法律的规定和案例都不一定只有一种结论,很有可能会产生多种讨论结果。这也就导致了讨论法容易出现意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法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学课时往往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济法教师经常加快课程进度,着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提升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提高经济法的课时,使其与其他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时持平,可以为经济法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经济法教学质量。在获得了更多的课时之后,经济法课程教学可以适当的降低讲授法的比重,提高对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的使用时间,能够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教师往往是由财务管理教师兼职的,还有部分是专业的法学教师从事经济学课程的讲解。但这一部分教师往往对于财务管理的了解程度偏低,而既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的教师数量偏低,导致了经济法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来到高校中,通过论坛或讲座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讨论法的作用

讨论法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开展讨论法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首先,是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讨论法一般会消耗较多的教学时间,如果课时紧张仍然采取讨论法,极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讨论法应该主要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是学生开展预习之后进行。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在进行预习之后才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最后,更加注重探讨案例问题,理论问题则需要有一定规划后再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基础,开展理论问题的探讨会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对于案例问题,学生在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潜移默化的收到一定的经济法教育,在案例问题中开展讨论法教学,能够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应该重视开展案例讨论教学,理论讨论教学则需要在课程有一定进展后再进行。

四、结语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优点和缺点,完全摒弃或追捧一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产生混乱的问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都是在财经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将其进行结合和优化设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提升经济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6):48-49.

[3]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76-78.

[4]白泉旺.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法》课程为视角[J].经济师,2008(03):105-106.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3

当前,尽管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仍未达成统一,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以自治为基本理念,但民法的自治难以解决市场的失灵、外部性及公共产品投资问题,因而需要国家权力的监管、调控以及并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公共产品投资的法律规范形式。由此经济法至少应包括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环境资源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其所调整的不是私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而是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与调控。基于此认识,市场主体法如公司法、市场行为法如合同法,以及物权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均属于民法的内容,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税法、环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则常被划归于经济法的体系范畴。根据上述关于民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划分,可以说,民法和经济法均调整市场行为,均与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民法侧重于市场主体及其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法则侧重于对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行为的局限进行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民法构成了经济法的基础,因为不了解民法所调整的私主体行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公权力干预的正当性。而且,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劳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被划入经济法体系范畴的单行法,其所涉及的侵权关系、合同关系均以民法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因此,对于经济法专业的法学本科生而言,民法是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经济法与市场监管与调控紧密相关,常常被列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法律课程,但受专业课程计划的限制,不可能为法律课程留下充分的空间。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背景,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经济法的真正内涵。即使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也很难能在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实际上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非法学类专业而言,单纯一门经济法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开设更多的法律课程从专业课程规划的角度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受学科意义上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限制,而应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经济法律制度”的视角来进行课程设计。相对于“经济法”,“经济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涵摄民法范畴内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解决经济法课程前提性法律基础之不足,而且也便于将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二、非法学专业法律教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即使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整合民法中有关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单单这一门法律课程仍嫌不足。因为在学习经济法律制度之前,学生需要对法律的一般理论,经济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刑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问题均需有基础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及诉讼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及其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与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为全民法治观念,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即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据此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法律课程将成为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大多仅开设《经济法》一门法律课,很少未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尽管思政类课程中涉及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基础法律知识的介绍和法律理念的培养,而是将法律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对待的,其侧重点在于尊法守法意识的树立,与作为专业类法律课程的基础以及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经济法学》课程的讲授缺乏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背景,仍需先行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即经济法律制度。该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说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认知和理解,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目标则应适当增加法律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层次为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的课程。经济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的法律领域十分庞杂,只能侧重于基础,而难以具体和深入。更为深入的内容只能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另行开设。比如人力资源方向,需要专门开设劳动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建筑工程法,物流专业方向需开设物流法规,而对外贸易专业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海商法的专业法律知识。这一层次的法律课程由于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而特别开设的,故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课程,经济法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它已经较为偏向专业需要,是对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的进一步深入。但相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需要,它又属于经管类的基础类课程。

三、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设计与创业教育之协调

当前,已出版的各类《经济法》教材近百种,但大多数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而编写的,虽然部分教材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需要,但并未针对特定专业的自身特点,而是力争“包罗万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选择需讲授的内容。由于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的编排内容全面有余,但系统性不足,几乎毫无例外地均是依照单行法律来设章分节。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只能使他们掌握一些零散的经济法律知识,而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认识,更无需谈法律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尽管法律教育并非创新创业教育之重点,但法律课程建设无疑是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迄今为止,法律专业课程设计还未能充分考虑创业教育之需要。创业法律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能将之运用到创业工作中去,而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的设立、公司治理、投资者内部关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市场经营与竞争等等——几乎均与经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故此完全可以与经济法律制度的课程内容设计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经济法律制度》课程的内容设计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线索,将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满足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经管类各专业法律课程教学要求,而且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结语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4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不明确

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人才,而是要把合格和优秀的人才往各个管理部门输送,因为会计支持着这些岗位的工作。所以说这些人才只需要了解会计信息的含义和生成的过程,并不需要精通会计中的记账和算账。但是现实中的很多授课老师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讲课并没有按照侧重点来传授内容,课程的内容也只是各个方面的拼凑,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覆盖的面过大过广,可是由于学时很短,所以说最终只能是多而不精;二是侧重点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学和应用的偏差。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并且与自己的专业相背离。

2、教材与实际不匹配

现在好多的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教材与专业的特点并无关系,不能够与本专业相辅相成。有的教材的重点是讲解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却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点,所以说与其毫无关系。

3、机构单一的教师力量

经济管理类教师一般都不同时具备财会类和经济管理类知识,兼具两种知识的教师严重缺乏。一方面,现在很多高校财会的课程是会计学院的教师所负责的,这些教师虽然会计水平很高但是并不具备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管理教师缺乏会计知识并不能教授会计课程,因此学生们学习时就无法获得专业的指导,很难将专业知识与财会知识相互结合应用。

二、会计专业课程和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的课程是有区别的

1、教学的目的不同

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主要是培养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要求学生能够用会计账簿和报表等工具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而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思维方式,理解各类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并要以此做出相应的决策。学生学习会计不仅仅应该知道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而且应该具备分析信息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安排不同

普通的会计专业的课程十几科甚至更多,他们会安排更多的课程来学习会计知识并且会计知识在学习中占有主导的地位。然而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并不多,并且会计课程也只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辅助的地位。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他们学习的知识难度性减少并且很难去理解精髓,更加谈不上应用到实践中去了。因而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校财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实践

1、重新确立培训的目标

高校管理学院专业培训的目标是训练在校生成为高级的管理型人才,但是毕业生毕业后会受到经验不足和就业环境等几个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成为高级管理人才。所以说,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改为培养具备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2、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财会课程体系

按照会计信息的运行规律、经济业务流程和会计的功能来构建管理类专业的财经课程体系。现代的会计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相互之间能够互联互动,从而衍生出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体系。所以说,现在的会计功能,不光具备管理的服务职能也是会计的核算功能,应该为企业的信息提供可靠和真实完整的财政信息。管理、服务和核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管理是核心,服务是目的,核算是基础。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监督如果想要被监督的话,管理的职能将会被当做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各个课程中。现在,我国很多院校的财会专业必修课都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等课程,尤其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类专业和财会的必修课,能够有利于进行资金的决议从而来确定资金的需求和企业的存货和企业采用的政策。从而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素质。

3、课程的内容体系的架构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点都是在科学的课程下培养出来,所以说,经济管理专业财会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应该依据学生懂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基础会计学》也只是初级的会计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成为高级的会计人才,也不能满足毕业后从事会计行业的需要。所以说必须要增加管理和会计相关的知识来满足其毕业后从事其行业需要。由于考虑到各院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是有限的,因此,应该根据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重新架构了教学体系。(1)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体系侧重于会计的计算,是以会计循环为主要的线,重点的讲解传授企业的经济会计的核算手法,使学生能够去掌握会计的职能和基础知识等。并且能够了解和掌握复试记账的监督和计算的基础法则;通过其平时的实践和实验,教会学生利用会计原理的基础操作技能,从而为后来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2)管理系财务课程体系的主线是资金的运转,在考虑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原因的前提下,以对财务的决议为核心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框架。其中的内容包括对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和运营的管理和决策。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财务的分析、运算等基础的方法,从而为经济管理来服务,使得能够成为具有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3)管理系会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主线是企业的生产规划和控制,核心内容是经营和决议。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是用企业的活动决策、预测和控制为主要的内容来架构的。分为四个内容,其中包括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分析、规划和控制、管理会计的基础内容、业绩考核等。

4、加强和改进教学的方式

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适应现代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方法的含义就是教师不光光是要传授知识,而是要去引导和启发并且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来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以学生为中心,来引导他们的思维扩展,探索性的去学习。采用个别的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充分的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如何去改进经济类管理专业会计的教学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在经济和管理学院设置了会计专业,使得会计专业的教师不光要承担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还必须要承担经济管理方面的会计课程,这种模式在各种高校内是普遍的存在的。很多的会计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的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已经达到了轻车熟路,但是如果把这些长期积累教授会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照搬到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不加区分的教授每一个同学,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说我们针对上述这些大多数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调整教材的内容强化开头的作用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会计教学应该是《基础会计学》这本教材,现在,很多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一般都是根据会计专业的课程来编著的,比如开始提到的一些象基础知识、会计等式、会计假设等,然后再按照实际操作的业务顺序,例如取得原始的凭证、将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记录账簿等。但是这种流程和安排并不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会计课程,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误解和偏差,使得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变会退缩产生畏惧的情绪。没有从一开始便使学生纵观全局,使得其陷入孤立看问题的境地。为了去解决以上所出现的问题,应当适当的调整下教材的内容使其更加的符合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具体的来说就是把《基础会计学》分为四个内容:(1)通过案例和实际操作阐述会计的最终产物——报表。(2)讲述会计的基本原理,例如:会计等式复试、记账的原理等。(3)简单介绍会计的流程最后来说明下报表的分析和编制。和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来比较以上的内容作了一点点调整,第一就是开篇内容就介绍了财务的报表,这部分并不来讲解报表的编著和分析。主要是用生动的案例来讲解财务的报表对其产生初步的认识。第二就是对其流程只做简单的介绍,因为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的学生并不是生产者而是使用者,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看适当的去压缩下也是合情合理的。

2、通过课程的内容整合来体现管理的特点

可以整合《财务会计学》和《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使得更加适用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其中的内容分为三个单元,(1)会计的基础,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的知识。(2)按照业务的来回运转组织的业务计算。(3)财务的报表分析与编著。通过整合以上的内容来使得学生具备阅读和使用报表的能力,并且能够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信息从而计划出用来决议的方法。第二部分的会计的业务计算,现在很多的教程都是按照负债、权益、利润、资产等方面来计算的,并且每一个内容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但是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来说,这种详细和全面并不利于全局的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所以说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思路来处理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其中添加审计的课程,由于经济管理专业并无审计的课程,所以说这个课程的添加更加的符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整合后的内容将会计和管理相结合,更加的符合经济管理的专业课程要求从而也体现了独特的管理特点。

3、通过改进方法来实现教学的多面化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会计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针对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应该在讲课的时候有侧重点。因为是专业授课,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学习,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并不应该局限于老师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去听。对于管理专业的会计教程来说,可以展开分组的讨论。这种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加有力的去激发学生的热情,来提高其创造力。并且同时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

五、总结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5

关键词:法学教学;改革思考;实践教学

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核心学科之一,内含大量实用性课程,涉及到社会应用中大量的法律法规,内容整体呈抽象化和理论化,有一定教学难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大量的理论性和概念性内容存在,教师与学生双方都会感觉压力极大。另一方面,面对社会对法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法学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杂乱的法学知识体系构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制度,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实用性法学理论知识,提高日常生活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特点研究

(一)课程综合性较强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法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劳动法、企业制度法、合伙制度法、合同条款法、民事诉讼、社会法律法规等许多社会门类。在后期应用中,与计算机、保险、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都有交叉对接,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法学理论概念进行探究,还需要对其他经济类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广泛性了解。其内在综合性导致学生知识理论学习压力巨大,内容驳杂,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混淆,所以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环境变更,经济法作为社会经济类行为准则,为适应社会需求,维护人民经济利益,解决经济类纠纷,一直处在不断修订、扩充阶段,以至于法学教材内容也会随之而修改补充。所以经济法学科整体处于常态化变更状态,这给相关研究学习工作带来了不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理论抽象化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以大量法律条款和概念信息为主,虽然存在一些案例分析,但整体内容具有绝对抽象化理论化特点。学生在没有法律基础的前提下,缺乏对专业性术语的理解认知。学生社会经验较为薄弱,而经济法学内容又大多以社会经济纠纷现象为事实依据,所以学生只能靠脑海,臆测法律事件和相应处理办法,缺乏感同身受的切身体会。对于具体经济事件的认定和判断,不仅需要学生熟读教学内容、法律法规条文,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经济法教学问题研究

(一)经济法教材不统一

作为一科社会类部门法学,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一定区别于民法、刑法、宪法等其他部门法学。其教学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时下部门经济法来确定。在常规教材编撰中,经济法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经济类法学基础知识和经济类法学各项制度两个方面,但是现阶段出版应用的各种教材又出现内容分歧。比如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长林教授编撰的《经济法学总纲》有五章内容,分别为:经济法学基本理念概述、市场经济类法规制度、市场经济类法规秩序研究、宏观调控与经济类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分配经济法学制度。而在北京地区流行的由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则记录了四章内容,虽然内容上由一定相似,但是整体构架结构完全不同。教材的不统一,导致在全国经济法教育交流会上,各地教师很难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横向对比划分,完成教学经验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对于我国法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新兴的教育学科门类,其理论应用知识很多没有达成共识,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材编撰和指导教师日常授课中,大多都是学科权威教授基于自己对经济法学科的理解,把握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由此导致不同教师授课内容不能统一,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困惑,也不利于相关教育交流探讨。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想要做好“传道受业解惑”工作,除了自身需要拥有过人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外,还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甚至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依旧沿袭了传统法学教育方式,只注重法学基本概念分析,法学基本原则讲解、探究具体法律程序和相应法律原理等。所以在课堂上,大多以指导教师为主体依据,形成传统的“一人讲,多人听”的课堂格局,不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法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也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性差异。经济法学是一门需要探讨辩论的学科,如果仅靠老师的单方面讲解,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指导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从而针对学生个体性差异,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改变。

(三)考核方式的不科学性

经济法学期末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大概在30%左右,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指导老师对出勤率、平时小型考核成绩、作业完成度等情况统计后自行给出。由于学生较多,老师对出勤率和作业完成很难做到有效统计,大多以直观印象给与相应分数,从而存在一定不合理性。而试卷考核大多以概念解释,情景分析判断、填空、简答等形式题目组成。无论是主观类型题还是客观题,其硬性记忆内容占到整体比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只要学生提前做概念记忆,就能达到考核标准。由此可见,这类考核只注重学生概念性记忆,而没有对学生实践能力做出考核。

三、经济法教学与改革方式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高校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经济法课程,必须可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掌握经济法学基础性内容,包括:基础性概念、基础原理、体系整体框架、基本案例判断、基本经济问题解决等。所以在经济法内容教学以前,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法理、法制史、社会学、行政法学等内容进行了解,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性基础知识和经济法基础应用环境后,在对其进行经济法内容教授。在课程编撰方面,必须统一教学内容,将经济法整体课程分解为总纲概括和分论概括两方面。经济法总纲概括应该涉及到一切经济类基础概念信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应该在整体内容方面占据核心地位。因为经济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对整个经济法学科基础原理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对经济法学制度做出相应理解。在这方面教学中,相关经济法指导教师必须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完善的经济法学理论体系传递给学生,将法律条款,制度内部背后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经济法学科的本质研究方向。在教育学领域,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永久不变的,所有学科都需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自身做出相应改变。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类学科,拥有比其他学科更深刻的社会环境依赖性,所以也注定要频繁进行自我更正和扩充。作为学科导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以外,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当下经济法发展学术动态,给同学们介绍,更多更新的社会经济法认可理论,从而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与社会环境相接轨,提升其实践性。经济法分论因为涉及领域较广,指导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范围划分,确定大致的授课范围内容,将必讲内容和选讲内容提前做好标注。根据现阶段社会需要,经济法分论内容讲解可以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经济法主体部分、市场监管部分、宏观部分。宏观部分则涉及到:国有资产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有土地保护法、金融财政法、社会税法、价格法等。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社会大环境仍处于市场机构变革阶段,对于经济法的制定和编制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和空白层,所以必须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即:不能满足现行法律的学习,必须具有扩散性学习思维,时刻准备扩充法律知识库。而指导老师也应该将国外成熟的法律体系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丰富学生的法律思维。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科学的教学方式做依托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不同教学方式下,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适合学生教学诉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济法作为一门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现代高校经济法教学课堂中,除了传统的概念性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引入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作为经济法教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要想做到合适的案例引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的选择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还需要与时下社会环境和学生认知相结合,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否则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案例来源可以从最近的社会报纸或者网络事件加以提炼分析。二是案例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如何将案例整体传导给学生。最好的做法是由指导老师做出PPT课件,或以纯文字资料的形式,提前打印再交给学生。也可以由老师口头叙述,甚至可以选择几个学生配合进行案件重演。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将学生切实拉入课堂教学中来。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传述,都必须保证案件完整性。对于传述时间的把握,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既可以在相关理论内容讲解后,将案件当做综合应用考核,也可以在课堂讲解以前,将案件作为启发教学工具。除了案例引入,指导老师还可以进行举例教学。举例教学也是经济法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即指导老师在已经对基础经济法知识做完系统讲解后,通过实例对已讲解的知识进行相关论证,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性认知。和案例教学相比,虽然都是以实例为基础进行探究,具有一定关联性,但是也存在细微不同。相比较案例引入,举例教学更加偏向泛在化,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说服力,缓解课堂氛围,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三)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经济法的考核成绩确认依旧以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两部分构成,但是需要调整分值比例结构,两部分各占期末成绩的50%。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突击学习情况,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平时成绩考核内容,除了传统的出勤率和课堂测验内容外,还可以增设开创性内容成绩。授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课堂讨论、课后小组研究、法理辩论、模拟法庭、专题研究等方式,丰富学生经济法学习方式,并根据学生参与度和报告信息完成情况酌情给分。帮助学生多方面研究经济法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凭借期末测试。在试卷考核中,指导老师应该减少概念性考题,重视学生学术理解,但是不能过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除此以外增设探究类综合性考题,考研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控,而不是对某一个概念或知识点的集中把控。考试方式也可以改为开卷考试,帮助学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在题型选择中,可以适当借鉴司法基础考试,帮助学生为以后司法资格考核提供解题经验。

四、结语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6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持续变化性

0引言

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结构和内容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经济管理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取得了质的飞跃,现阶段知识经济管理在图书馆、企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对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分析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特点

1.1以知识为基础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新经济时代,虽然知识经济管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知识经济管理,都可以看出其与传统经济管理在观念上的不同。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知识是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知识经济的特殊性,所以知识经济管理也有一种丰富、多样、多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知识经济管理被划分为多种形式。不管是历史、地理知识,还是文学、科学知识,都可以作为知识经济管理的组成,而随着知识的更新与演变,使知识经济管理也需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更新,从而适应当下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知识经济,比如企业的设备生产、原材料购买,另外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涉及知识经济。

1.2管理模式转变

传统的经济管理主要以实际生产为基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可控性。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与传统的经济管理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知识是管理的基础,由于具有无形性、多变性特征,虽然也可以作为产品的形式出现,但是与传统的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需要通过转变管理模式来实现标准衡量。所以说,相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来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转变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也就是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点。在未来,企业需要大量的知识经济管理人才,知识经济管理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1.3持续变化性

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经济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多,其知识环境的持续变化性也逐渐地凸显出来。具体来说,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知识本身来说,知识的研究、更新以及突破都会引起相应的知识环境变化,而研究、更新、突破是持续性的,所以这种变化也是持续的。对于社会经济来说,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环境可以带给知识一定的变化,例如,环境破坏、社会风气传播、文化污染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变化,进而造成了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持续变化性。而持续变化性对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来说,则是一个适应发展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而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也要让员工保持高度的积极性。知识经济管理会持续不断地纠正员工的发展思路,也会持续不断地引领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

2.1图书馆的应用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常常被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不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知识性特征,更是由于图书馆对知识的传播性条件。知识经济管理应用在图书馆中,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信息,促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图书馆的特殊性,信息量巨大,应用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支出,提高图书馆人员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图书馆来说,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现阶段还主要针对数字化图书管理,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图书馆的价值在于能够丰富人们的知识,而知识具有十分显著的连带效应,会改变个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企业的命运。假如在一个公司里不管是公司的领导人,还是公司的员工,都掌握着大量的知识资源,自身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那么这个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也会很高,而且企业也能在业内树立良好的信誉。

2.2企业管理的应用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十分常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管理模式逐渐地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例如,联想公司、清华紫光公司等。企业通过应用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提高了企业对于自身管理情况的认识,从而促进了自身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升级,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适宜当下市场以及自身发展状况,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与先进性。企业的知识经济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乎企业的生存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可以说企业的知识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思想,在知识经济管理的力量下,企业的很多的问题都能顺利找到解决的方法,企业的核心能力会在行动管理的支持下获得明显提高。

2.3企业竞争力的应用

企业竞争力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企业竞争力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很多企业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便采用了新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优势,加强知识经济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管理,就要认清知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市场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管理策略,才能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知识经济管理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在企业的软件硬件平台上运用相应的科技手段,能够保障企业信息安全传播,也能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3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会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与业务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其本质还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模式,所以说对于创造价值方面的关注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逐渐确立创造价值的基础地位,建立一系列的竞争模式。而竞争模式作为创造价值的重要依托,需要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支撑,所以说加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也是必然的,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也就是说,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知识经济,将人员业务与知识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3.2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相协调

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相协调同样是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逐渐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经济管理的地位也会日益提升。对其的研究和探索也显得越发重要。对于知识经济管理来说,由于知识的人文化,知识经济管理包含了人文精神和管理哲学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想做好知识经济管理,就不能把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孤立起来,就必须做好两者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知识经济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满足新经济时代管理的要求。

3.3知识经济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管理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也会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新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企业对于知识经济的管理模式探索也会更加频繁与深入,而且知识经济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还会涉及相关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加强知识经济管理,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企业的人才储备、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手段都与知识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知识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4结语

本文研究了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发现知识经济管理的特点、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现状都在与时俱进,可以说知识经济管理已经逐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式。在未来,企业要注重营造创新性的环境,探讨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内部逐渐普及知识经济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丽红,张昊阳,许峻源.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8).

[2]何松勤.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而经济法课程虽然也是一项必修基础课程,但学生往往对于经济法的学习缺乏重视。同时,传统的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为体系的教学方法,在当代的经济法教学中明显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经济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对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核心目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应用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其实质上仍然是讲授法。对于经济法教学而言,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些理论知识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因此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常并非法律出身,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利用讲授法的方式灌输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即使能够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得讲授法更加生动,但同样难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导致了经济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脱胎于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引入实例,使实例与讲解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讲知识点更直观的体现出来,更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学科,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中,案例分析法依然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其效果有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案例分析法与传统的讲授法融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讲授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虽然也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案例,但这些课件或图片主要起到说明作用而非案例作用。而案例分析法则是需要在某一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经济法中,大量法律条款的消化和理解,都需要实际案例的支持。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相比讲授法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三)讨论法

讨论法也就是一种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讨论法在国外高校中应用较为频繁,主要体现在经济或法律类课程中。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由于讨论法需要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法律素养和知识,也就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开展讨论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讲授法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课程而言,讲授法都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讲授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冲突。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法律学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讲授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法律学知识基础,因此,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经济法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导致了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冲突。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将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利用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消化和理解的水平。但对于经济法而言,经济法的知识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主要原因是法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难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法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法律学习,对于经济法这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也就导致了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往往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偏低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法能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法的理论性,是一种更被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但案例分析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为了给学生理清案例的过程,更易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构建情景,必然会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下降。同时,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学生往往缺乏经济法基础,导致了案例分析缺乏理论深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需要大量实际案例的作为载体,而对于经济法尤其是细分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往往存在着案例稀缺的问题,同时许多案例的典型性较差,难以起到案例分析法应有的作用。

(三)讨论法的主要问题

讨论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与案例分析法相同,讨论法也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懂得如何讨论、无话可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而言,法律的规定和案例都不一定只有一种结论,很有可能会产生多种讨论结果。这也就导致了讨论法容易出现意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法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学课时往往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济法教师经常加快课程进度,着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提升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提高经济法的课时,使其与其他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时持平,可以为经济法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经济法教学质量。在获得了更多的课时之后,经济法课程教学可以适当的降低讲授法的比重,提高对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的使用时间,能够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教师往往是由财务管理教师兼职的,还有部分是专业的法学教师从事经济学课程的讲解。但这一部分教师往往对于财务管理的了解程度偏低,而既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的教师数量偏低,导致了经济法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来到高校中,通过论坛或讲座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讨论法的作用

讨论法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开展讨论法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首先,是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讨论法一般会消耗较多的教学时间,如果课时紧张仍然采取讨论法,极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讨论法应该主要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是学生开展预习之后进行。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在进行预习之后才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最后,更加注重探讨案例问题,理论问题则需要有一定规划后再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基础,开展理论问题的探讨会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对于案例问题,学生在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潜移默化的收到一定的经济法教育,在案例问题中开展讨论法教学,能够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应该重视开展案例讨论教学,理论讨论教学则需要在课程有一定进展后再进行。

四、结语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优点和缺点,完全摒弃或追捧一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产生混乱的问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都是在财经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将其进行结合和优化设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提升经济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6):48-49.

[3]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76-78.

[4]白泉旺.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法》课程为视角[J].经济师,2008(03):105-106.

基础经济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法律在经济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同时经济法同经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各高校也逐渐将经济法学作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选课程,同时其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由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缺乏既定的授课形式,而且在教材选用、授课模式等上都是直接照搬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学课程,但是两种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以及专业学生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所以必须要对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经济法学课程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经济法学是一门有着极强应用性的课程,非法学专业之所以开设该门课程,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式,必须要将经济法学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能够让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不仅能够帮助非法学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市场经济中降低各类经济纠纷的产生,同时更加有利于高校非法专业学生对各种经济合同的了解。同法学专业学习经济法学课程不同,不能够运用法学专业学生填鸭式教学,让其自己消化,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在进行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时要考虑到其自身专业的课程,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掌握消化。只有通过案例教学法才能够吸引到非法学专业的兴趣,因此案例教学法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吸引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非法学专业学生通常将经济法课程作为基础课对待,而且加上课时配置较少,教学内容繁杂,同时缺乏系统性的法学专业知识,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法课程上。因此,非法学专业学生在面对晦涩难懂的经济法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法学专业学生固定的授课模式,能够让缺乏系统性法学知识的非法学专业学生能够更加直接明白相关知识;尤其是对案例进行准备、谈论与总结时,能够让各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通过积极查阅资料,也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不仅是让非法学专业学生更好的经济法课程,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资料查阅方法,能够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尤其是对法学案例进行讨论时能够锻炼出多向思维,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也有极大的帮助。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法知识,同时为其专业所遭遇的经济学问题埋下伏笔,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非法学专业学生需要针对各个经济法案例,主动的进行资料的查询,同时通过相互讨论对案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各个同学对于案例问题、教材理论知识以及经济法条文理解都有所差异,大家在谈论中提出各自不同想法,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每一次都会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讨论将其进行解决,如此一来非法学专业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上面都有极大的提升。其对学生之后的社会生活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

我国依法治国,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众,在法律素质必须要有所提升。通过在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其解决问题的问题,同时在查阅法律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法律条款有所了解,从而对基本法律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最终将法律素质进行提升。而且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遇事将会保持冷静,从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通过违法方式进行权益的维护。我国依法治国,因此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代表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程度,只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是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而不是通过违反法律来获取利益。

二、当下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概况

(一)专业设置与课时安排

目前许多高校非法学专业进行经济法课程开设的主要是在经济及管理类专业,主要专业涵盖经济学、金融、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等,在上述专业中经济法课程多数都是专业必修课。此外,其余的诸如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等是将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在课时的安排上,基本上都是在35到55课时之间。而且经济法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多数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经济法律的教授,希望大学生能够对经济法法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制度等解决简单的经济纠纷问题。

(二)教材选用

同高校法学专业注重理论性的经济法教材选用有所不同的是,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更多的是偏向含有基础性与实践性内容的教材。而且在市场上有关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繁冗复杂,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并没有进行官方指定,基本上都是由授课老师自行进行选取。而且对于经济法专业学生的经济法的马工程教材是基本不适用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其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根本不利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经济法知识。

(三)教学形式

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多数运用的是教师教授的形式就是填鸭式的单一方式。经济法课程内容繁冗复杂,因为受到课时的制约,无法从课堂上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而且因为课时较少的关系,单一的教学形式较为枯燥,而且无法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系统性教学。

三、目前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设置较少,前置法律基础知识缺乏

经济法教学课程的内容繁冗复杂,涵盖经济法总论、公司法、证券法等等各种法律,即便是进行粗略的讲解运用50个课时也是不够的,而且还需要缺乏法律基础知识的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尽管高校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更多的是偏向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法律的教授更多的介绍,然后一带而过,学生结束该课程后对法律的知识几乎为零。这也就没给非法学专业学生打下前置法律基础知识;造成经济法老师在教授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导,无法达到经济学的最终主旨。

(二)教材使用缺乏标准,针对性不够

目前的市场上,有关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其教材十分多样,而且鱼龙混杂,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各出版社都积极推销自身的经济学教材,而教师在选择也是根据自身喜好,自主性较强,甚至会与出版社有所合作等等。所以,各个高校与专业在选用的经济法教材上都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是教材的混乱不利于构建非法学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教学标准,不利于提升整个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教材选择的随意性也造成教师随意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材进行同样的课程教学,甚至是抛开教材直接进行教授,将所选的经济学教材作为摆设;学校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也没有办法将所学内容与教材进行接轨,不利于课后复习。

(三)教学形式单调化,缺乏实践性

由于经济法课程受到课时较少的局限性,许多教师为了能够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授课形式基本上都是通过PPT进行填鸭式教学,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也缺少与教师讨论的环节,不利于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学习,接受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对于非专业性的课程,经济法课程根本无法吸引到学生的积极性,普遍缺课、玩手机等等,而且高校对于此类现象往往也是忽略。正是上述的教学形式,使得非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上存在极大的难度。

四、提升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增加课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教学内容

从目前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设置课时,35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两种方案进行优化。一是直接提升经济法课程课时,直接将课程学时设置到五十学时以上;通过充裕的时间不仅能够在课堂授课时更加充裕,同时也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提问等各种课堂互动,提升枯燥经济法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将整个课堂质量进行提升。二是不增加经济法课程课时,通过增设法律概论等课程为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打下一定的法律基础,重点教授经济法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概述,从而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展开打下一定基础,能够提升经济法教学效果。同时应该根据不同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需求构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尤其是在会计专业则需要重点教授会计法、财税法等等,要根据非法学专业的特征进行经济法课程教授的重点教授,不能够囫囵吞枣,一股脑的全部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也无法抓住重点,在消化学习方面也存在极大的难点。

(二)合理挑选教材

经济法教材的挑选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而且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法律基础知识,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教材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尽管课堂上教师会脱离相关教材,但是学生能够通过合适的教材进行课后的温习。只有合理挑选经济法教材,学生能够结合教材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而且通过教材上的经济法案例与习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许多高校在对非法学经济法课程教学时,自行组织教师进行经济法教材编写也是科学的方式。

(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趣味性

首先教师必定需要通过讲授,对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法律基础等都需要通过教师讲授,但是不能够运用教条式的方式,通过问题设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复习,同时划分学习小组对相关法律案例进行课下讨论分析,总结其中的法律问题,带着疑问进行理论教学。其次,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趣味性,多运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许多学生都需要故事性教学的方式,要让学生们能够主动融入到法律案例中,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进行讨论解决。整个案例教学的形式更加符合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需求。总之,对于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来说,必须要结合非法学专业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强化非经济法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达到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为我国法制社会的健全做出一定贡献。希望本文的拙见能够对高校经济法课程开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文兴、洪芳芳.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思考.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1).

[2]吴昊.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