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探讨

摘要: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本文从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状况,从教学角度研究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渠道与具体做法,明确了相关教育的目标,围绕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统一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高等教育

0引言

在新形势下,高考的思政教育存在着许多短板,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创新和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反馈而形成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方面互相交融,开创高校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的新路径。

1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结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建设人才,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重要的手段。高等教育是为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过去的高等教育过多地注重于专业能力培养,而相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致使许多高校毕业生理想信念缺失,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甚至少数高校毕业生走向了与人民对立的方向,教训十分惨痛。传统的思政教育又偏向于说教,大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思政概念的引入为此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高校教师要通过自身对专业课程属性及知识特点的深度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个途径融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达到高校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目标。

2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高校教师的自身问题

部分高校教师自身只注重专业教育本身,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作用与意义,不能在其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此,高校应加强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其提高认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的融入对专业教育的促进作用,结合其所授课程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组织和设计,使教师逐步体会思政融入对构建高效专业课堂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政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在部分高校还存在少数特殊的教师,这些教师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专业能力强但是政治素质低下,还有极少数高校教师因对现有体制不满或因自身形象败坏,而在专业教育中严重误导学生的理想信念,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信誉也严重影响高校及高校教师的自身形象。对此,高校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改变其错误认知,事态严重者必须考虑其他必要手段,以免其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而影响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2.2专业教育与思政结合的难度

专业教育存在许多特定的因素,致使教师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高校及教师应拓展教学思路,将思政教育的各部分内容拆解重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十二项要旨与专业教育全过程中的不同重点进行结合,从而完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同时有效改善教学氛围,变专业教育本身的枯燥乏味为教学内容的生动与丰富,始终抓紧学生的兴趣点,达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丰收。

2.3教育素材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高校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程度的素材使用问题,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地使用教育素材,形成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对此,高校应以院系为单位,通过各级党团组织和教务部门的充分组织与酝酿,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专业教育要求,结合校史、专业历史和校园所处城市等地域特点,精心组织制作一批适当的课件、微课等思政课程教育素材,形成素材库,供任课教师在备课时使用,并由任课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通过教案、课件、实验等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加以灵活使用,丰富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实课程思政的内涵,还可有效规避教师使用素材不当而引起负面作用。

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3.1高校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在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中重要性非常高,各高校都培养出了一批批不同程度的优秀人才,研发出了诸多科研成果,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高校美誉度的集中体现,又是课程思政的不竭源泉。高校的课程思政应充分挖掘高校自身的思政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这些资源,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情怀,自觉提高对专业教育认识程度并加强专业学习,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从高校自身获取正能量,增加荣誉感和增强自信,进而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双丰收。高校历年培养的各类人才,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有的成长为专业领域的翘楚,这些校友资源既是高校的骄傲,同时也是高校课程思政的最佳素材,通过专业教育过程中对校友人物事迹贡献的引入与介绍,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专业教育的兴趣,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并学习校友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科学态度,潜移默化中完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创造高校的精品课堂和精品专业。

3.2结合本专业对国家建设的意义开展教学

高校设立各类专业开展的科研工作及培养的毕业生,是国家建设相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专业在国家建设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产生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民族复兴道路的铺路石,专业学习本身也为大学生未来服务于国家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主要舞台。高校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可充分结合专业特点、专业优势等内容,向大学生宣传介绍本专业对国家建设已经或正在做出的积极贡献,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与国家建设需求的结合点,明确学习目的,培养科学精神,坚定敬业思想,提高专业自信,并逐步形成四个自信的意识。大学生敬业与自信的形成,又能够反馈到专业教学中,便高校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互相促进并同时产生成效,为国家不断培养高专业能力和高思政觉悟的建设者。

3.3树立专业榜样,培植治学精神

在不同时期,各个专业领域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德才兼备严谨治学,为本专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自然成为各领域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应该成为本专业大学生的楷模。高校的专业教育应充分融入上述榜样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对其专业修养、专业成就和专业贡献,结合其树德立业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素材与专业教育水乳交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理工为主的高校邀请知名航天专家欧阳自远院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欧阳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天宫、神舟等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背景,谦虚地说自己“为国家只做了几件小事情”,其伟大的人格魅力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成为该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最好的案例,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大学生沿着严谨的治学精神、谦逊的为人格调积极进取,激发起大学生学好专业和专业报国的理想信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4设计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如前所述,许多专业教育课程枯燥乏味,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步步紧跟教师的教学进程,长达九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很容易让学生疲惫走神,教师难以完全实现教学目的。在此类课程中,教师可以探索融入思政教育活跃课堂,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事半功倍。某高校高等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插入了一段大约五分钟的自我课程思政,通过将自己从小山村成长到进入高校学习再到进入工作的历程简述,结合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发出了自己的感慨,讲述完后在阶梯教室引发了热烈的掌声。该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从课堂思考到事业,从过去思考到未来,彻底活跃了教学氛围,于无形中完成了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师德形象,使得抽象的专业教育变得立体和形象。

3.5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形势下,高校的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高校教师应善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充实教学内容,并在其中充分结合课程思政的因素。如同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一样,专业教育本身也是有国界的,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要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在创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丰富教育主题,在同等条件下,重点选择符合国情的案例和素材,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建设成果,在形式和内容上强化思政内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创造了诸多被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高校教师需要通过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入,形成独具风格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和谐统一的教育方式。

3.6向解放军学习思政工作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高效的部队,从创建开创,这支军队就高度强调专业能力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面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敌人,敢打敢拼,驱除了外寇,战胜了内敌,抗击了灾难。解放军的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了战士的专业教育(行军打仗)与思政教育的融入,实践证明,开展思政教育与提高战士的战斗能力相辅相成,使之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战斗集体,并保持了90余年不变色不落后。高校的课程思政应认真向人民解放军学习,使高校的专业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舞台,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有力手段,强调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指导下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作者:东方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