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63-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工程数学课程,也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几乎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时感到很多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欠佳。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及对概率的直觉,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及严密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1 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提高学习兴趣

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生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要惧怕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外,还必须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传授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

(1)教师的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课程知识现实,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比如在设计正态分布课程内容时,就可以跟学生介绍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另外有些医学现象,如同质群体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量,以及实验中的随机误差等,均呈现为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教师确立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平庸死板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信息获取量大。掌握了一道题的常规解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学习完了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还有没有二维或多维随机变量可研究?

(3)教师应关注学生听课时的精神状态,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有不耐烦情绪时,应调整教学的形式、授课的语速语调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来。 比如在组织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猜想、观察、示范、模拟、操作、自学、讨论、练习、分组竞赛等。

(4)教师自身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比如上课时精彩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而漂亮的板书,大方的仪表,亲切的话语,真挚的鼓励,肯定的目光,独到的见解,游刃有余的解题技巧等,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那将会得到持久而巨大的效果。

2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升华的结果,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通过教学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思维被简单的定义为具有逻辑思维,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观念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意识,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打破这种旧的观念,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再造型思维”。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证明数学定理时,凡是简捷的过程、巧妙的方法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2)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概念的教学,首先是知识概念的引入的必要性,创设思维情境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此时,如果教师能结合有关数学史谈其必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效果。数学概念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是怎样想到的”问题,以及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建立和发展理论的问题。比如在给出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后,又给出了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二者的区别何在,又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呢。其次,就是对概念的理解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理解概念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对新知识的加工,也是旧的思维系统的应用,同时又是使新的思维系统建立和调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几条基本性质、应用范围以及利用概念进行判断等。总之,要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创设思维,又使他们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还应指出,概念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还应阐明数学概念及其特性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述n重伯努利试验A恰好出现 k 次的概率时,我们可以引入以下这个例题:姚明罚篮的命中率为80.9%,若姚明在某次比中获得4次罚球机会,假设每次投篮都互不影响,那么他投中3次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解决这个有意思的实际应用问题时更能把概念和公式牢记于心。

学生很难从应用抽象概念转换到具体的实际情景。因为这时既要涉及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更要求助于形象的非逻辑思维。概念的教学,从引入、理解、深化、应用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重要的创设思维活动过程,因而都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3)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2

前言

MOOC理念近年来备受教育界关注,2012年开始,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就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现在我国像清华、北大等名校也已经加入了MOOC教学平台并且会定期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还设立了类似“学堂在线”等公开课。MOOC课程引入时间还比较短,我们也是处于一个摸索尝试阶段,下面我们主要对这一理念下《酒店管理概论》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进行分析说明。

一、MOOC理念下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

《酒店管理概论》是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应用型课程,除了讲授酒店管理的基础管理理论和知识外,还要介绍酒店各主要业务部门的管理方法和实践,而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等主要问题。要在MOOC理念下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这一理念下《酒店管理概论》的课程特点,并针对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逐一解决。

(一)《酒店管理概论》MOOC建课结构分析

a.设定十六周作为一个课程周期,每周的视频学习时间可以在90分钟,一节课,课后有15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例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对于《酒店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的时候,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割,将重点知识均匀分到每一节课程之中,让学生能够学习的更加全面。

b.对课程部分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分割,创建酒店管理MOOC教学视频的目录指南和相关章节大纲。使学生能够快速的通过目录找到所需要的知识点视频。每个视频围绕一个概念、知识点或者主题,便于学生查找所需要的知识点。根据《酒店管理概论》的大纲筛选出酒店组织管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业务部门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营销管理等重点章节,并增加到MOOC教学的过程中,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使酒店管理本科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来选择性学习。例如:在制作“酒店业的发展”这一节的视频时,根据该课程讲授的规律,一般把它放在第一章较为合适。

c.多样化MOOC视频拍摄,提高技术支持。由于《酒店管理概论》这个课程教学要偏向于理论学习,这样这个课程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使用PPT录播,一小部分可以采取到五星级酒店选景外拍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选景外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观和形象的了解酒店各个业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在进行“酒店主要业务部门管理”这些章节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制作外拍视频。

(二)《酒店管理概论》MOOC课程教学制作设计

MOOC课程设计一般来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课件、讲说稿件和视频。《酒店管理概论》MOOC教学设计是运用角色深入的方法来从酒店内部过渡到外部进行教授,其中主要角色变化过程是由门外汉到酒店职场新人,再到未来管理者这样不断深入,所以仅靠PPT来展示效果不明显。建议制作一些酒店业务管理部门英文的课件,这样展示会更加的生动形象,也能提高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酒店英语基本交流能力,如经费足够也可聘请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在课件的最后可以加入吹泡泡游戏,使学生在调节放松的同时还能回顾这段知识点。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来说,讲师讲课是否条理,语速快慢,音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效果好坏。此外,还可以在视频中安排讲师穿着酒店各部门的专业制服,这样会使整个视频显得更加专业化,更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学习课程的学生普遍会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她们会避免与老师同学交流,所以在互动环节我们提前设计准备好,实际拍摄之前做好排练工作。

(三)《酒店管理概论》MOOC考核方式和线上社区建设

在课程教授完毕后,我们还需要考核一下本科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在每一阶段视频结束后作一个小的测试或者在平时作业中做一些随机测试,最后可以做一次闭卷考试,这样多次考试结果权衡下作为期末的成绩,这样激励学生去刷新成绩,进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对线上社区进行建设时,我们可以建立几个不同的板块,建立能帮助大家相互认识、同伴互评区域模块和大家可以合理建议的知识共建区域模块,以方便师生交流和教师改进。教师在整个MOOC社区中扮演着辅助指导员的角色,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进而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语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人们提高对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重视,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物理概念课教学。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提高物理概念课程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主要特点

(一)简单易懂

物理概念主要由简短词语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物理概念。通常情况下,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相关原理、定义及推理紧密相关,主要由一句话构成,并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限定词,通过易于理解的词语表述物理概念,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物理概念。例如:在对物理概念弹力定义的过程中,弹力指的是由于物体在发生弹性变形后,需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一定力的作用,称之为弹力,由此可以看出,弹力的定义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二)科学性较高

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众多专家学者在历经多年研究编制高中物理教材,其中,专家们历经较长时间提炼出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因此,家长与学生应提高对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珍惜专家学者们的劳动成果。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作用

(一)物理学习的基础

通过解释简单的物理概念及原理,可以理解生活中物理现象。因此,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原理重要要素,脱离物理概念的支撑,则无法正确地解释简单物理现象。物理学习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应用物理概念。因此,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可以更好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找寻物理真理。

(二)概念与物理课关系紧密

物理课不仅包括物理理论课程,同时包括物理实验课、习题课、规律课等,因此,物理概念与物理课程关系紧密。例如: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物理概念,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规律,此外,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则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物理概念的重要支撑,而在学生练习物理习题中,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

(三)学生忽视概念课

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由于感到物理概念课枯燥乏味,因此,学生普遍在物理课程学习中感到困难,学生的物理学习压力也有所加大。因此,学生只能够选择机械记忆方式背诵物理学概念,通过做大量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记忆,但是,学生忽视对物理概念的更层次的理解,在物理习题练习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不清等问题。

三、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较差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基础水平,未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奠定一定基础,但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在较难的高中物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要点,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因此,教师应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概念教学。

(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物理习题练习重要性,严重忽视物理概念教学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还未充分地理解物理概念的前提下,则开展物理的“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以往,学生丧失对物理概念知识学习兴趣。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词语的运用,在讲课时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状况。加之,教学用语缺乏足够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某些年龄较大的教师采用方言讲授课程,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物理知识学习的严谨性,用词口语化现象比较明显。

四、加强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

物理概念间存在较强联系,因此,物理概念中包含着概念,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地应用物理教材,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有针对性地安排物理教学内容,无需按照教材编排开展教学。

(二)引进现代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电影、电视、物理实验及物理挂图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物理概念。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功能,不仅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理解,更增加物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三)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物体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交流中,一方面,增进学生间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质认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奠定物理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至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郑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4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主要特点 

(一)简单易懂 

物理概念主要由简短词语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物理概念。通常情况下,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相关原理、定义及推理紧密相关,主要由一句话构成,并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限定词,通过易于理解的词语表述物理概念,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物理概念。例如:在对物理概念弹力定义的过程中,弹力指的是由于物体在发生弹性变形后,需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一定力的作用,称之为弹力,由此可以看出,弹力的定义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二)科学性较高 

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众多专家学者在历经多年研究编制高中物理教材,其中,专家们历经较长时间提炼出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因此,家长与学生应提高对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珍惜专家学者们的劳动成果。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作用 

(一)物理学习的基础 

通过解释简单的物理概念及原理,可以理解生活中物理现象。因此,物理论文概念是构成物理原理重要要素,脱离物理概念的支撑,则无法正确地解释简单物理现象。物理学习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应用物理概念。因此,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可以更好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找寻物理真理。 

(二)概念与物理课关系紧密 

物理课不仅包括物理理论课程,同时包括物理实验课、习题课、规律课等,因此,物理概念与物理课程关系紧密。例如: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物理概念,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规律,此外,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则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物理概念的重要支撑,而在学生练习物理习题中,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 

(三)学生忽视概念课 

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由于感到物理概念课枯燥乏味,因此,学生普遍在物理课程学习中感到困难,学生的物理学习压力也有所加大。因此,学生只能够选择机械记忆方式背诵物理学概念,通过做大量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记忆,但是,学生忽视对物理概念的更层次的理解,在物理习题练习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不清等问题。 

三、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较差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基础水平,未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奠定一定基础,但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在较难的高中物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要点,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因此,教师应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概念教学。 

(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物理习题练习重要性,严重忽视物理概念教学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还未充分地理解物理概念的前提下,则开展物理的“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以往,学生丧失对物理概念知识学习兴趣。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差 

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词语的运用,在讲课时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状况。加之,教学用语缺乏足够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某些年龄较大的教师采用方言讲授课程,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物理知识学习的严谨性,用词口语化现象比较明显。 

四、加强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 

物理概念间存在较强联系,因此,物理概念中包含着概念,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地应用物理教材,科学地安排物理教学顺序,有针对性地安排物理教学内容,无需按照教材编排开展教学。 

(二)引进现代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电影、电视、物理实验及物理挂图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物理概念。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功能,不仅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理解,更增加物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三)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物体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交流中,一方面,增进学生间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质认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奠定物理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至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前概念;迷思概念;概念转变;重力;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31-04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物理学科建立并发展的关键,是区分科学规范的研究与常识、经验的观察体验的基础。因此,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将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

以往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把学生当成一个“空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已有的与待学习概念相关的认识和体验、导致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无法解决,对老师讲的或书上写的概念只是服从权威、强制记忆,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就不能灵活、正确地运用。

基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转变教学,以学生的已有概念为教学起点,通过教学行为解决认知矛盾,建构更科学的概念。学生的能力和生活体验是逐步加强的,因而学生头脑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也是由错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由片面到全面的渐进过程。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力、运动、能量、场、熵等),其学习和理解过程贯穿从初中物理学习到高中或者高等教育的始终。所以,在这些概念的建构过程中,需要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不断循环和深入。

笔者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探寻概念的形成脉络,对一些在中学物理里不断深入的核心概念有意识地形成纵向的系统课程,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概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究和实施概念转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内化成自己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新旧概念的一次次认知冲突,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过程。

一、关于物理概念的建构与概念转变

(一)概念及物理概念的特点

1.概念(conception)。它是代表一类享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事物、事件或观念的词或符号,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人的认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的真理性又要返回实践中接受检验,循环往复。因此,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具有概念的共性,同时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还具有一些特点。例如,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一般都具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量的含义,可以测量并与数学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中的定量概念都采用操作定义。

从物理概念的特点可以看出,物理概念形成既要有源于生活的观察、实践和体悟,也要有科学的实验测量和分析判断,还要有抽象而严密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表达,具有更加深刻而理性的物理学科特点。

(二)概念的建构与概念转变

对概念的学习理解,不同的心理学派观点不同。有的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有的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建构的条件、基础或背景,在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意: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虽然十分重要,但不一定都能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时恰好相反,固有的经验和思维定势阻碍学习者认识理解新知识。在这里有必要了解影响概念学习的两个重要概念:前概念与迷思概念。

1.前概念(preconception)。有关前概念的研究很多,也有称之为直觉想法、学生想法、自发想法等,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存在着的对所学事物的个人认识。它是学生知识框架的一部分,不管它是否科学正确,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基础,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出发点,故应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2.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某些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与前概念)对理解某一确定(具体)概念造成迷惑、干扰、混淆,这些概念通称为该确定(具体)概念的迷思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迷思概念是学生从生活经验、社会环境、学校学习(教师教学和教材表述等)、同伴交流、天赋观念中获得的,用于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别于公认的科学概念的已有概念。

3.概念转变(conceptual change)。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前概念和迷思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概念时已客观存在的,不管正确与否,都不能回避。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迷思概念,发现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科学概念。这个过程称之为概念转变。概念转变相比于概念教学,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动面对新旧概念的冲突,修正迷思概念,建构更科学的新概念。

(三)概念转变教学与物理概念的深入教学

1.概念转变教学。概念转变教学有多种模式,例如纳斯鲍姆和诺维克提出的三步教学模式:揭示和弄清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引进与前科学概念相冲突的新概念;鼓励学生对新概念进行评论,并形成对有关概念的新的概念图示。还有准备、聚集、挑战及应用四个阶段教学流程或5E教学模式、学习环教学模式等。一般概念转变教学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探测认知结构,了解已有概念;

②引发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

③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

2.物理概念深入教学。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以各种方式呈现。也就是说概念转变的教学环节不是封闭的,而是不断循环,每次循环中对概念理解都在不断深入。因而,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主动探寻概念的形成脉络,有意识地形成纵向的系统课程,帮助学生完成概念转变,建构科学的物理概念。

下面以重力和引力概念的深入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概念转变教学,促进概念的深入理解。

二、概念深入教学与概念转变课例研究——《重力与引力》

注意到重力、引力概念的学习具有下述特点,笔者选取《重力与引力》的教学作为研究课例:重力、引力及其关系一直贯穿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而且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反映了人类对重力和引力及其关系的认识过程。从初中重力学习开始就涉及到引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到高中必修(如《必修1》)和选修(如《选修3-1》、《选修3-4》)教学内容中的多个模块、章节又不断地研究重力、引力及其相关概念、规律。分析教材可以看出,重力和引力的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广泛且不断深入,而且还关系到对其它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及研究应用。应用概念图制作软件或根据续佩君教授的核心概念理论绘制内在逻辑脉络图,更容易发现它们在这一系列内容中的核心地位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这些内容相对分散,学生不可能在某一特定章节的教学中一次性正确而深入地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在各年级(初中毕业、高一、高二、高三)各章节教学的前测、后测中也发现,学生不易自觉地综合提升、融会贯通、自主构建更深入、全面的重力及引力概念。因此,需要教师抓住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关于重力、引力及相关概念的纵向课程,引导学生对重力和引力概念及其关系不断深入思考和重新认识,逐步建构科学而深入的概念。

(一)课程设计构想

1.设计重力和引力教学的纵向课程。从高一到高三,统筹安排相关内容的教学,做到彼此衔接呼应,促成学生对重力和引力概念的不断深入理解。

2.在课程设计时应用概念转变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探测认知结构的方法了解迷思概念;再利用合作学习、概念图、探究实验等学习和教学方法引发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最后适时引入新概念,解决认知冲突,逐步建构新概念。

(二)课程设计案例

根据概念转变、概念建构的理论和实施办法,结合教学重点,设计重力和引力概念教学的纵向课程。纵向课程围绕重力和引力概念的转变,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和对象在高中各年级展开,并以适当的教学形式来实现。下面以纵向课程中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几节典型课为例,介绍对重力和引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

为便于大家理解,先简单介绍我校物理课程体系:我校物理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分成常规课和荣誉课。常规课基于课标,供全体同学修业;荣誉课对理论和方法进行适当拓展,供在物理学习方面有兴趣和余力的学生选修。其中,常规课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又分为理科和文科两个系列;荣誉课则有课堂教学、沙龙讲座、俱乐部活动等不同教学模式。

1.高一理科常规课——《必修1》 第三章 §1 重力 ,1课时。这节课是重力概念初、高中衔接的课程,之前,学生由初中学习和生活观察实践已建立了重力概念,高中教学应以学生已有概念作为起点,建构更正确、深入的重力概念,而不应不管学生的思维起点,照本宣科地教学。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迷思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新的概念做好准备。具体实施过程为:

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老师围绕以下几个教学重点设计了预习思考问题:①重力、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其关系;②重力测量和重力加速度;③重力方向;④重心。主要是课前通过问卷、访谈、二段式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第二步:通过课前的学生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环节,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例如,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物体的重力为何会略有不同?弹簧秤的示数是否等于重力或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等问题,都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进而破解迷思概念的。

第三步:适时引入新概念,落实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力与地球吸引力的联系与区别、重力大小(影响g变化的因素、重力与视重的区别与联系)、重力方向,重心的概念等。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发现前概念和迷思概念,而不是在此时就要全部解决,有些问题是在引力等概念教学中逐步解决的。此时的留白正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后续的教学留下空间、埋下伏笔。

2.高二理科荣誉课——《选修3-1》第一章 §4 电势能,1课时。本节教学设计旨在突出概念建构过程中类比方法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的主张,新的学习必须能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经验取得关联,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而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时,类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类比是指利用逻辑推理的思考形式,把寻常的、熟悉的事物(类比对象)类比到异常、未知的事物(研究对象),然后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类似的关系,从已知对象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的某种性质。

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借助高一已初步形成的重力、引力及其做功特点,势能与能量转化的概念和规律,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电场力做功特点及电场中能量转化等问题,形成电势能概念。同时静电场中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场强等概念又反过来可以加深学生对重力、引力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形成逆向正反馈。而两个场的共性,又可引发对保守力做功、势能、非保守力等概念的思考,使概念的理解和探究更加主动和深入。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不仅要用类比帮助学生形成未知事物(电场、电势能)的概念,同时用类比反过来深化对已知事物(重力、引力场,引力势能)概念的认识,并希望研究二者的联系,归纳出共性(保守力、保守力场、势能)的概念。

3.高三专题复习课——《万有引力与重力》,1课时。高三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引(重)力作为重要的核心概念,在很多问题中都会涉及,但在具体问题中可能考查的是引力概念在不同侧面的特征。高一在刚开始学习重力时并未引入圆周运动概念,所以对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比较模糊。在高三复习前测中发现,学生在下述问题中的迷思概念比较集中:地面物体和近地卫星的受力如何区分?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是物体与地球一起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还是万有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由于存在对这些问题的迷思概念,加之这部分公式、规律较多,不少学生对公式、规律的应用条件与适用范围并没有真正理解,生搬硬套,造成解决问题上的错误。本节课的设计通过例题和练习发现学生的迷思概念,通过研究讨论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概念清晰了,才能选择正确的规律和公式解决问题。高三面对的是复习备考任务,要正确而高效地解决问题,更需重视基本概念教学,特别是要重点解决易混淆概念,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不弄清概念就让学生陷于题海,只能增加混乱,事倍功半。

4.高二荣誉课讲座——《引力的前世今生》源自《选修3-4》第十五章 §4广义相对论简介的教学,2课时。本讲座从牛顿力学中的引力开始,到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等近现代物理学引力研究的进展和观点。讲座分三部分:①引力是一种基本作用力;②引力是时空弯曲的几何表示;③引力是一种可重整化的量子规范场?以科学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引(重)力的概念发展,突破相对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对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提供开放性窗口,也引发学生对时空观、科学观的思考。

三、教学反思和课题进一步研究设想

在引(重)力概念转变教学的纵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学生能更主动地探究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纸笔测试和访谈等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和开放,应用相关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加强。

但是,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到还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比如了解学生迷思概念时的问题设置和数据分析;一些过程性材料没有注意保留;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后的对比评价也还显得比较薄弱。今后课题研究中应进一步整理出了解迷思概念的有效问题;引入和使用应答系统等教学软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主要问题,设置适当的评价方式了解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另外,对于其它重要概念,如力、运动、能量、场等,也将作为今后建设纵向概念教学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继续用概念转变的教学方法研究概念的深入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姜旭英,胡 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赵凯华,张维善.新概念 高中物理读本 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蔡铁权.物理教学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范文6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不像人文学科一样贴近生活,容易理解且迁移应用。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这些数学概念,更不用说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这些抽象难理解的概念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要着重把握。案例二: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加权平均数》一课为例

1.复习引入通过一个例题复习已学的算术平均数,指出算术平均数的局限性,引出所要学习的加权平均数。

2.探求新知使学生加深对权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体会到,在讨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我们往往假设每个数据都是同样重要的,但是,情况有时并非如此,有时在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往往比其他数据更为重要。3.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以算术平均数引入所要学习的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权”的含义及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认识,达到了教学所期望的目的。在抽象概念教学时,针对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探究出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使抽象概念生活化,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概念,揭示其本质含义并借助实例理解抽象概念;对难以理解概念应重点讲解,并辅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在新课程教学中,面对新增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运用新方法

新课程出台后,有些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和知识水平有限,难以适应课程的变化,对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编程,数学公式编辑器,几何画板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前并未接触过,更不用说教给学生,然而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理念,数形结合思想,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案例三:以人教版数学必修三《条件语句》课为例

1.创设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用的交流软件要属QQ这一软件了,教师在屏幕上展示QQ软件的图像并引导同学们思考,QQ软件的登录是怎样的?教师:当账户和密码一致时,QQ登录,账户和密码不一致时,QQ不登陆,这一登陆过程分为两个分支,体现出“条件不同,选择不同”这一思想。

2.知识应用让学生发言,想出一个生活实例,如买票问题,生日问题,数字排序问题。

3.教学策略本节课是在原有课标基础上新增的内容,涉及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熟悉程序语言,熟练应用程序语言进行有实例的程序编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提高。只有教师与时俱进,才能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才不会对新内容产生畏惧,抵触的情绪。同样的,只有教师深刻体会新课标的思想,抓住实质,渗透方法,才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化难为易,体现出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新课标对原有内容做了适当改变并增减了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课程需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课标动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增加新内容,运用新方法,注重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