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建筑、道路桥梁的大量修建,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不断扩大,同时在管理方面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的传统手工计算方式完全无法满足现有建筑规模的需要而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造价软件自然而然的便应运而生,取代了原有的传统手工计算方式因此,培养新型建筑工程造价人才的专业课程也就水到渠成。

一、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软件更新较快

工程造价领域近年来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新的国家标准、规范频繁出台,新平法图集的颁布使用,再加上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应用,导致工程造价的软件也处于经常的更新升级中,软件的功能日益完善,三维表达的能力越来越强,适应新规范的模块的加入等等,软件版本的频繁更迭给软件教学带来了困难,也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挑战。

(二)软件作业成果电子化易抄袭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的作业一般都设计为根据指定的图纸,在计算机上完成软件建模、钢筋工程量统计、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以及工程计价等工作,作业成果是电子的,如果图纸相同,则结果可以相同,故会出现部分学生“搭便车”现象,自己不做,直接用别人的成果上交。这给软件课程的考核带来了不便,作业很难区分优劣,而且在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工程计价软件学生掌握难度大

工程造价软件包括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和工程计价软件3个主要模块,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都是对图纸建模进行工程量计算,有三维模型显示,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学习兴趣高,掌握得也好。但是工程计价软件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价差调整、费率修改等等不会操作,不理解计价流程,大多时候只是根据软件默认进行计价,缺乏根据实际情况计价的能力。

(四)教学任务设计缺乏有机联系

工程造价软件的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和工程计价软件3个模块,在教学中是分开讲授的,作业任务也是针对软件命令设计的局部图纸,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在实际工程面前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将3个模块有机联系灵活应用,缺乏工程造价整体流程的认知。

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内容

(一)构建学习情境

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出学习情境,见下表1:

表1学习情境表

(二)确定学习任务

根据构建的学习情境的工作内容,将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三)实施课程教学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集中10天(共60学时)进行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采用“四层次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即:“基础型”实训“提高型”实训“拓展型”实训“实践型”实训。

三、教学组织

(一)理论教学组织

将工程造价和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安排在同一学期教学,有利于工程造价知识体系的构建,将工程造价中涉及的招投标程序、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和索赔的相关知识放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课上教授,不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程开始前,每位学生发教学工程图纸一份,提前熟悉图纸。

在工程计量部分,将%计量规则教师讲解’和%图纸算量学生操作’紧密结合。在计量规则讲解中,采取%讲解清单计量规则为主,比较清单计量规则与计价表计量规则不同之处为辅’的方式,着力点放在教学生%会读计量规则’、%读懂计量规则’进而会使用计算规则计量。在定额原理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简单重复课本,可以利用造价员、建造师的历年真题中关于工程定额原理这部分的题目,选取其中适合的题目辅助理论讲解。

(二)实践和实训教学组织

在掌握工程计量的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广联达软件为教学实践的课程实例,向同学介绍广联达图形算量以及钢筋算量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点,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计价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在输入工程量与选取定额之后,调出相应的计价表格。根据这一实践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把握。

另外,可以与合同管理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几个招标队伍和投标队伍。招标队伍使用广联达软件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然后编制文件。投标对使用该软件,依据招标要求中的工程策略,编制投标文书。老师组成评标方,观看学生的演习。通过这种模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了解造价软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工程造价软件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算量软件与算价软件紧密结合

通过同时引入工程算量软件和工程算价软件,并保证算量软件和算价软件系统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工程造价软件的完备性,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系统地应用工程算量软件和工程算价软件,完成工程项目造价的建模,达到全面掌握工程造价软件操作目的。

(二)工程案例操作和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

在工程造价软件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工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练习,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使学生毕业时即能直接上岗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三)教师教学和专家指导紧密结合

在工程造价软件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教学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熟悉工程造价软件,掌握工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聘请软件公司的专家为学生作进一步实践指导,传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快捷操作方法及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得到软件专家进一步的实战性指导,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广联达软件在教学中运用

广联达软件是在新时期下顺应工程造价电算化形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软件技术,它能够在工程造价中进行应用,使工程造价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工程概预算速度,使工程造价工作效率加倍提高。

教学实例:

(一)熟悉图纸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识图知识指出图纸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带领学生一起熟悉图纸。例如框架柱的结构尺寸,与轴线的位置关系等。

(二)新建构件

首先在左侧“模块导航栏”中选中“柱”构件然后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下拉菜单选择“新建矩形柱”。

(三)属性定义

在柱的“属性编辑框”中很据图纸实际内容,填写KZ1的属性值。

单击右侧“查询匹配清单”下拉菜单,选择相对应的柱清单。构件做法漏套是实践操作中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此时河以提示学生在新建KZ2,不套用做法,最后汇总计算时,对比两者的区别。

(五)绘制柱

进入绘图界面在构件列表中选择KZ1层标左键单击“点”画法技照图纸中KZ1所在位置单击相应轴线交点。绘制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点”画法只能绘制居中的柱。

(六)汇总计算并查看计算式

KZ1绘制完后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汇总计算”汇总完毕后,可点击任一构件意看计算式。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手工计算工程量河以引导学生对比手工算量的方法加深理解。当学生绘制完全部柱类构件后要求学生查看三维视图并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结束语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软件操作能力是社会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一项业务能力。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将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是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将工程造价整体工作流程贯穿在软件教学中,同时,制定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照叔.浅谈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24-125.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案;教学模式;合作小组

新课标的执行,各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笔者所在学校与其他学校一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主要采用了学案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问题一:学案知识点没有连贯性或者知识点重复现象

在学案中由于不同节、课时的学案是由不同教师准备的,这样就造成不同教师准备的学案侧重点不同,还有重难点有时把握不准等情况,使节与节之间课时与课时之间内容不能很好地衔接,还会出现漏知识点或者同一知识点多次出现的情况。笔者所在学科组处理方法是首先让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学案,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探讨,最后经修改后印刷供教学使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者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这样要在下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弥补,可以避免知识不连贯和知识点重复或者漏知识点的现象。

问题二:学案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根据学习心理学,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概念的学习。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定义性概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我们在教学时一般采用先讲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说明,即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如化学平衡概念和盐类水解概念的学习,我们采用先讲解后举例然后让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学习,学习时要经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比较适合采用发现式学习。比如酸、碱、盐的定义还有醇、酸的定义等的教学。

学案准备时还要同时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条件:

1.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原有知识不可用,这样就无法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时要进行机械记忆,这时我们准备学案时要为学生准备一些背景资料以利于其学习。

2.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可辨别性差时,容易导致学生保持困难和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对比法学习,比如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学习。

3.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导致新知识学习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必须要复习好相关的旧知识,在学案背景材料中或教师导课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或准备。

问题三:学案仅仅是课本知识的转移

有些教师和学科在准备学案时只是把课本内容复制到学案上,使学案内容没有新意,造成学生处理学案时不重视,只是把处理学案当成课本内容的预习,达不到学案应达到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

问题四:学案滥而不精

有些老师为了与其他学科老师争学生学习该科的时间,每天都发新学案或者在学案中准备大量的题目,使学生处理学案时浪费时间或者顾此失彼压力较大并且不能及时复习,考试复习时学生会有复习如同上新课的感觉。

对问题三和问题四的处理方式是精心准备学案,学案题目要精而少,并且上课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相应的题目,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问题五:学案讨论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地对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只是简单地对答案,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也不讨论,各自为是,或者出现争吵局面失控现象。

问题六:学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在上课与讨论环节处理不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学生对本科的抵触情绪,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是简单的形式改变,学生起不到学习的主体作用。

那么对于问题五、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即选定好课题。

2.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学习小组的规模,一般4~6人,划分学习讨论小组,即小组设计。

3.根据小组分组情况和本节课教学任务安排课堂,可以采用原始组讨论学习也可以先分出专家组进行讨论,再回原始组讨论的形式,即安排课堂。

4.要准备好学案及学习材料,然后根据课堂安排进行分割,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又有共同的目标,即呈现、分割学习材料。

5.开展学习活动,包括教师导学、学生讨论、小组展现、体现个性各个环节,即教学过程。

6.教师根据各组及学生的表现做最后总结,并且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即课堂结束。

除了要把握好各个环节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1.小组成员应是异质性的

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要使每个小组成员具有异质性,包括成绩和性别还有性格等,防止讨论问题时谁也不服谁或者消极对抗情况的出现。

2.要使小组成员有明确的目标

在讨论问题以前要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使小组讨论时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在讨论时才能各尽所能积极配合。

3.要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

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使学生知道如果脱离了小组对自己应该是一个损失,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才能使小组凝聚力增强。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监控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并且充当学习资源

由于小组成员之间在讨论问题时会出现僵局,这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还有由于学生手中的资料有限以及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老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资料给予相应的提示。

5.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个体责任,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的成长。

6.在展现过程中要奖励小组,不能只奖励个体,这样有利于培养小组的凝聚力。

7.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不足和优点,有利于个体在小组中的成长。

8.适当地变化合作时间,为了更好地学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一下分组方式。笔者一般是每进行一次考试就重新分一下组。这样有利于个体发展个性,同时又可以避免因长期合作而引起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2).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3

摘 要:电子工艺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电子工艺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本课程的教学在不少学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电子工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并且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状、对策、开放实验室

1、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只限于课堂:以往电子工艺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上面制定的课时去上,每周4课时,一学期按17周授课时间算也就68个课时,而且还要抽出几乎一半的课时来上理论课,这样学生动手的机会非常少,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而且电子工艺课程和其它课程有本质的不同,例如对于复杂一点的电子产品的整机组装不是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这次课没有组装完成下次课可能要等到下一周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有些零部件在保存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丢失的现象,对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都非常不利。另外,电子工艺实验室造价昂贵,但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设备在几年之后就有可能要被淘汰掉了,如果只是在上课时间利用,那么其他课堂外的时间和寒暑假期就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对实验设备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消耗型器材的使用上: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在消耗品的使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进行整机组装时的套件和进行一些小制作时的元件电路板等,因为用过的东西要由学生自己保存,属于耗材,所以以往教学中曾经让学生自己购买,但是对于已经交过学费的学生来说,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不愿意出这些费用。近几年我们在学期初就向学校申请耗材,由学校来承担这部分费用,这样解决了学生使用耗材的问题,但是组装过的很多成品怎样归置又成了问题。

3)、新型实验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上: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想跟上电子行业发展的进程,电子工艺实验设备就需要不断更新,而新型的实验设备如数控钻孔机、回流焊接设备等造价昂贵,所以学校要想把电子工艺的实验课上好就需要大笔的投资。但是对于现在很多的民办院校来说,不但要把学校办好,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还要有一定的赢利,所以这些试验设备一般学校仅购置一两台,这样学生自己练习使用这些实验仪器的机会也就非常的少,大多数时间只是演示性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下使用过程。因为学生并不能亲自动手,也不能够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将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所以这样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而把各门课程都办好,让学生在学校学到实用的东西有更广的就业门路也是学校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以在新型实验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上就出现了矛盾。

2、改进现有教学问题的对策

经过几年的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了以上总结并在教改的过程当中不断思考着对策。目的就是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为以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打下基础。

1)、针对教学只限于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和造成实验器材大量时间闲置的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室的做法。大学课程相对于高中来说比较轻松,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室的做法。例如要让学生完成一个数字万用表的组装来了解一下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过程,那我们可以先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套件的发放和原理的讲解。其他时间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开放实验室进行组装。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并且在假期期间学生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一些项目的实验和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者进行一些课程设计等。对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筛选几个有责任心并且程度稍好些的同学轮班管理并且为他们发放一些助学金,这样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且减轻了他们家庭的负担,也缓解了教师没有过多实践参与课余管理的问题。

2)、消耗型的器材我们可以选择组装或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用的电子产品如耳机音响等进行组装和设计,我们可以把组装过的成品再按套件或原材料的进价来进行销售,这样就等于我们免费的进行了动手能力的练习。但是我们必须要保证成品的质量,这就要对学生和老师做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在尝试着使用其它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对学校师生的故障家电进行征集,在电子工艺实践课上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维修,并把修好的家电物归原主。从结果来看效果非常的好,不但学生学到了真正实用的知识,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

3)、对于实验设备的购置上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以前的形式,必须的实验仪器和器材保证最多两个人一套,而比较昂贵的新型实验设备如PCB板工艺实验装置和SMT工艺实验装置各购置一两套就可以了。而在少量实验设备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三个或四个学生分成一组,操作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先对所有学生进行演示并说明注意事项,然后再对第一组学生进行指导。剩下的操作由学生自己进行,第一组的学生操作完成之后再对第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再向老师请教,这样依次下去直到所有学生的操作完成。另外还可以采取校外参观实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到生产场地现场参观工艺流程,并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生产厂家进行实习。这样不但考虑到了学校的经费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得到很好的专业素质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卫平:电子工艺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对策;《体育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57

[本刊网址]http://

众所周知,在高校教育中有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体育与健康》,它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人们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传统的体育知识,积极地提出一些新思想以及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才能做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最终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偏见。在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的教师甚至曲解了学校“快乐体育”的思想。传统教学方式下,学校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但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常常过分强调学生的娱乐,教学内容指出学生应勇于追求自我,这使得很多学生忽视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最终失去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此外,很多高校会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教学中主导性地位的体现则是置若罔闻,如果过于刻意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教学的展开就会受到学生的限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形式性的,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方法落后、内容滞后。本文所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内容滞后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高校体育教学中,教材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大多教材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材又怎么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就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而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在进行相关的体育实践时,常常会不知所措,这是体育实践的意义得不到充分体现的重要原因;再次,教师不仅未能在实际教学中未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计划,而且不能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环节的终极目标。凡此种种,制约了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体育作为一门选修课而存在,在选课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选那些时尚的、流行的体育项目,而以球类为中心的传统项目却会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停课。

(三)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目标、动机不明确。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已经转变为体育选项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模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目前学校以及教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开放课堂模式”以及“三自主教学模式”等。那么什么是选项课呢?选项课上学生可以自主自觉的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常常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或者跟风性,有的学生选择某项体育项目的动机甚至是应付考试,这种心态下,学生又怎么会学好体育。

(四)体育与实践不能实现融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最终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然而,当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很多都是为了满足学分需要而设立的,这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很大的孤立性,极大地拉大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致使学生所学知识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此外,在我国众多高校,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学校相应的比较缺乏那种“一专多能”的、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适应性强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发展的基础。

(五)对成绩的考核评价不够规范。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选项课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以及评价机制。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常常会投机取巧,这既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保持体育考核的公平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但却是体育教师不得不做的教学准备。

二、解决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中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所受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为教学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那么怎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呢?首先,学校应着手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旧式的观念,从而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思维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高校应坚持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坚决从改革教学目标出发、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加强学生全面体育素质教育;最后,学生也要及时的转变观念,要在不断的体育学习中学会自主、自立、自强,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教学相关内容与社会的差距不断变大,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厌倦体育课的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因为学生喜欢的都是那些乐趣性、自主性强的活动项目。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本文指出必须不断更新体育教材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扭转传统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旧内容的教学体系,从而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思想意识”的新的教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以及健身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不断的指导自己的课外训练,让学生能够获得终身锻炼以及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为此,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学校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是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教材体系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新时期,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指出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健身、健美、娱乐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取缔那些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相反的,可以开发一些时尚、实用的体育项目,这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四)加强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就是课外体育活动,目前,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实践。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从课内转向课外,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课内外一体化,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那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它能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转化成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其次,它能有效的展现学生的风采并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再次,它能展示大学生的体育才华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最后,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运动才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平台。一言以蔽之,高校体育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值得人们的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作用可以表现在管理以及安排课程上,当然,本文所说的安排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学习条件的安排,还包括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安排,由此可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素质。这样教师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变化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不断加强教师在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方面的学习,为有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技能,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讲座让教师之间可以展开沟通交流,就教师而言,也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其次,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骨干。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活力,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有责任感,恪尽职守,严于律己。

(六)不断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现代教育中,人们不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或者说是精神,为顺应现代教育需要,人们指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它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判以及衡量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对学生体育的评价只要达标了就行,这严重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激励性以及公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指出新时期对学生体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着眼于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使学生成绩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提高。那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评价方呢?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发展,也有利于体现现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时期较为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体质与技能提升的幅度,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综合、高效、公平、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35.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76-79,91.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网络通信程序设计;实践动手能力;项目驱动法;应用型人才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是高校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网络应用类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基于不同网络层次协议的编程技术,学会运用高级语言开发通信实例,再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建立编程模型,进行功能程序设计,以解决网络通信具体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要求学生学过《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至少学过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课程知识专业应用深度高,学生基础不一样,教学过程出现如下问题:

(1)编程语言基础不牢固,编程容易出错,消弱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选修网络通信编程课程之前已开设过“C++程序设计”课程,但由于C++语言本身比较抽象,学习有难度,存在学生学习质量不高的症状。由于语言基础不扎实,学生在网络编程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程序语法上错误,调试程序占用较多时间,个体创新能力被限制,自然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消极心理。

(2)学习方法不对,学生有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习惯性的沿用了应试教育的思维,知识的接受上选择被动教育的方式,采用被动记忆程序的方法。由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复杂性及通信协议的多样性,网络通信编程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网络通信实例的开发注重编程模型的设计、编程流程的构思和开发方法的选择,这些很需要学生自主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的教学条件,实践教学主要以开设实验课程与上机辅导的方式进行。由于实验课程内容任务性不强、实验项目间关联性不大,造成实验课内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

(4)考核方式模式单一,缺乏评测的多面性。课程学习效果的评测仍然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模式,考核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1],学生的实践能力受模式限制很难得到较好评价,这样严重影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的安排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注重培养网络通信专项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有所不同。如果课程知识过于抽象或理论难度过深,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艰难,这样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若课程内容选择过于简单,又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学生个体能力得不到锻炼。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TCP/IP协议其高效、可靠、实用等特点确立了它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基于TCP/IP协议栈的套接字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的核心技术[1]。把握网络编程课程的教学重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首要思考。就一般本科院校网路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学习网络编程课程更应把握重点、有的放矢的学习。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不同类型的网络编程为线索,各章节以知识介绍、实例分析和学生实践验证的模式开展,各章关联性小,学习过程显得乏味。

经过教学实践的摸索,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调整,如表1所示。改进后的方案,舍去了应用并不多、知识抽象的NetBIOS编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了winsock编程[2]的内容比重,更加详细的分析Winsock编程原理及多样性。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介绍WinSock从低级到高级的编程,改变了原来各章知识关联性不大的状况,在教学进度上可以选择一个综合性网络通信案例教学,该案例可以囊括表1(b)中第2至6章节的知识。教学内容的调整,让教师教学更加灵活,引入“项目驱动法”[2]教学,增加师生互动,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表1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a)改进前

(b)改进后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改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便捷途径。屏弃传统的以“教师为本”、“教材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采用“学、练、新”为一体的综合模式教学,有益于提高学习进度的关联性,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动手实践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3.1 “项目驱动法”引入课堂教“学”,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可以选择一个综合性的通信案例(如多用户的网络聊天软件、文件传输服务软件),让教学案例以项目开发的形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知识点丰富的项目,是项目教学的首要任务。其次,根据知识点分解项目,生成子项目或者子任务,再把这些子任务映射到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为教学子任务准备好教学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与分析,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的进展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项目驱动法” [2]教学,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零起步开始进行网络编程[3];把复杂的网络知识分解到项目应用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模块化地进行任务规划与设计。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以“练”为主导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让学生主动思考地去写程序是是实验教学环节的任务,经过教学改革的探索,采用引导学生跟随上课教学进度在实验时间自主完成项目子任务类似“举一反三”练习的方法。教师需根据进度设计囊括不同知识点的实验教学用例,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课上自主完成实验任务。根据表1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重要知识及疑难点制定专题实验,其中会话套接字通信、数据报套字通信、多线程实现编程等必做实验任务;异步模型通信编程,原始套接字编程等为选做实验。这样既让学生在实验练习中达到课程知识训练的目的,又能灵活选择喜欢的实验项目,提高学习的趣味性,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3.3 注重由点及面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项目驱动法”教学中教师需从项目开展中归结知识点,让抽象的网络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吸收,同时在每一讲结束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跳出简单的程序编写细节回到项目应用中,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寻求推动项目进展的方法。比如在讲解数据报组播通信模式时,让学生思考“客户端如何加入工作组”问题。再把课堂学习来的知识,举一反三应用于课程大作业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学、练、新”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既要求学以致用[4],又鼓励推陈出新。学生在学习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再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到自选主题的课程大作业中,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4 考核方式的改进

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学过程加大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试卷考核的单一模式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能力评测的需要,经过教学团队的探讨决定采用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并重的双模式。实践考核以课程大作业的形式,在几次专题实验后,大概在第7周开始就让学生分组自主选题、老师把关,大作业的进行模拟课堂教学“任务驱动”的方式,老师与组长共同监督项目过程,并在期末组织教师、组长及企业导师共同评价的大作业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仍可以沿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延续,课程大作业的制作并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深化知识的理解。

5 总结

经过对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教学实施过程的改进,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部门同学都能自主完成课程大作业并在作业答辩中准确回答通信的原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通过教学改进策略的思索,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对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善于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索性实验[5]。当然,教改工作中也有很多亟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通过不断改革实践,总结教改经验与策略为同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1]陈锋,吴明晖,颜晖.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23-25.

[2]刘琰,常斌,罗军勇,等.面向能力培养的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8):52-55.

[3].网络编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2):166-168.

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问题 做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全面工作。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全面实施已近两年了,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深感要完整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很不容易,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本文试就本人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做法,以抛砖引玉。

1、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1 新课程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进入教师的头脑。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理念等不清楚,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如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除了装点门面的公开课尚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其它日常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自主、合作与探究只不过是一种装饰或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点缀。

1.2 教材版本多,内容杂,对教材的深、广度难以把握。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有鲁科版、人教版、苏教版等几种版本,而各种版本中包括章节顺序、设置内容都有很大不同,甚至连同一专题,设置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如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为例,在鲁科版中有设置《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这节内容,而其他两种版本都没有出现这节内容。又如,“焓变与熵变”这部分内容,在鲁科版、人教版中都有出现“体系自由能变化与焓变、熵变关系的公式:G=H-TS”,而苏教版中却没有写入这个公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就让很多老师难以把握哪些内容要教,哪些不教,这势必引起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混乱。

1.3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80%左右的高一化学教师没有学习过初三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三化学教材及新课标了解不够。而初三化学新教材又变动较大,如在教学内容上,原大纲有要求,而现有初三化学新课标却删去的知识点共有十几项,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等等。许多高一教师对这些变化不了解,这必然会影响高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几点做法。

2.1 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把握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如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等文件,要弄清新课程改革从原来的化学教学大纲到现有的化学课标在理念上共有如下六个方面的转变: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从过分强调掌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化学课程转变;从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向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只有弄清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弄清了新课程改革改在哪里、为什么要改等这些问题,教师才能接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认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为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2 了解初中化学内容要求,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认真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对初中教材已经删除而高中课程又有要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补充。如初高中衔接中应注意补充以下内容:(1)化合价的概念:(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3)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4)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5)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HCI和NaCl的形成过程;(6)物质的溶解过程;(7)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化合态):(8)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10)H2的实验室制法,H2的性质(还原性);(11)燃烧和自燃的定义;(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14)Cr、SO检验;(15)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和判断。如果教师能从知识、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等方面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势必对学生学好化学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