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的是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是把市场与社会就业当作人才培养方向的运行模式,共同培养人才。该模式的中心就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模式和机制创新。基于此,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创新策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想状态就是职业院校依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反馈,有目的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市场作为方向,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和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相适应,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无论是对职业院校、企业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积极影响。这也让该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人才培养效果受限,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对机制进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培养人才模式,通过共同合作,可以提升职业院校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院校的办学水平会得到提升,提升其竞争优势,对学生而言,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在企业中的工作。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能够提升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市场为导向,还可以解决一些院校硬件设备落后的情况,吸引企业的投资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引进。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这可以给院校提供资金,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教学设备进行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这一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因此,可以看到,校企合作对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所有的学生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薪资。该培养模式就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就业具有积极影响。建立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校企双赢,社会、企业以及学校都能受益。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合作深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中,存在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该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但是很多企业只是给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地,并未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②对于刚毕业的学生,企业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缺乏经验,在接受毕业生就业上不够积极;③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到企业实践和就业,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从学生转变为员工,然而学校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运行体制不同,这就会影响到学生角色的转变。

2.2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就高校层面而言,要积极地弥补内部教育功能上的不足,丰富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给人才培养建立实践平台,然而在实际落实中,企业的参与热情并不高,这是因为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更看重短期效益[2]。而校企合作前期,企业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建设实训平台,对教学设备进行配备和更新,周期较长,在回报上也不确定,自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另外,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一个因素。政府也未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措施,有效鼓励以及引导企业参与,限制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2.3缺乏健全的政策法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外国教育中也得到了运用,在效果上较为理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国外具备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中二者的相关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管理机制、保证措施、责任等。然而国内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工作发展较为落后,未有效保护企业和院校的利益,限制了该模式的开展和效果。

2.4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家长的观念都较为传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铁饭碗”,想要让学生成为社会上层管理者,而不是在生产一线工作。受家长的观念影响,学生在就业定位上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不能安心在一线工作,在企业实习也只是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实习结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策略

3.1提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认识水平,把握好机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对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学校中的相关人员都需要充分认识到该模式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措施,让人才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院校要避免闭门造车问题,主动进行招生,规范就业,在工作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合理分析该模式,促进该模式的落实。院校应结合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教学环境方面也要进行调整,使之贴合实际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优势和应有作用。院校要与企业协商,吸引企业的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就可以就业[3]。

3.2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当前这一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多院校都主动和企业合作,促进教育和工作的结合。该模式的落实可以缓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科技在快速地发展,远远超出人才培养的速度,这就需要对模式的机制进行创新,对发展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促进校企对接进程。要促进该模式的发展,院校需主动和企业对接与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内容,在学生就业以及实习上加强合作,结合企业情况安排一些学生到企业中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3清楚制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约束内容。要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就应该明确制订合作的约束条例,比如合同、合作协议、办学规章等,确保二者间责任关系,在合作中二者关系是平等的,将责任与管理进行统一。条例内容要做到具体,清楚划分责任,为后续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校企间合作培养人才,要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除了签订协议,还需要悬挂合作牌匾,展示校企间关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应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合理薪资,保障学生的权益。学生到企业实习要签订三方协议,共同确保学生的生活与实习。

3.4诚信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双方在合作中应该依据有关法律规范,比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构建健全的合作机制,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依据和规范。校企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如技术服务、员工培训、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优先择生等,做到诚信合作,进而促进合作深度的提升。

3.5加大校企合作机制管理力度。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中,校企合作机制管理的合理性会影响到模式的开展和效果,要充分促进该模式的开展,就需要制订健全的企业合作机制管理制度,加大学生实训管理力度,全面对学生在企业内的实训进行跟踪和服务。比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要安排一名教师跟踪指导,企业内也要安排实训指导教师,设置实训小组,选择表现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管理小组的实训,如果有问题应第一时间和家长、企业以及院校沟通。

3.6构建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院校要主动和企业合作,对于合作的企业要认真地选择,确认合作企业对象之后,和其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具备企业自身的特色,这样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在基地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意识,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院校应该构建交流研发小组,包括企业中的技术与院校内的专业教师,这样可以促进专业教师研发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扩大企业以及教师的影响力,基地的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学生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在工作环境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相关方都能受益。

3.7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地发展,校企合作模式虽然注重的是人才培养,但是也强调经济效益,要考虑到社会效益。要对社会与经济效益间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就应该先改变以往的理念,提升企业的重视度,将该人才培养模式当作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要急于追求短期效益[4]。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要肩负学生与学校的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校,都要清楚认识到一点,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中,双方应该共同负担成本以及分享收益,这样才能促进该模式的长远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的参与热情,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对培养模式和机制进行创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和社会要求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智涛,唐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7.

[2]李云龙,李作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教育观察,2020,9(1):51-52,108.

[3]刘君红,何文萍,邱岳,等.校企合作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29):19.

[4]蔺朝莉,陈世江.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9):108-109.

作者:王姣姣 朱雅乔 吴亚军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