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例6篇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1

一、鼓励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

1.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技术成果向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出资入股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

2.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依法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其中,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在3-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5%的比例用于奖励,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采用股份形式的企业实施转化的,也可以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上述奖励总额超过技术转让净收入或科技成果作价金额50%,以及超过实施转化年净收入20%的,由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奖励的,获奖人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所得时,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国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持有的高新技术成果在成果完成后一年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与本单位的协议进行该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享有协议约定的权益。科技成果完成人自行创办企业实施转化该项成果的,本单位可依法约定在该企业中享有股权或出资比例,也可以依法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取得技术转让收入。

对多人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职务成果,仅部分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单位在同其签订成果转化协议时,应通过奖励或适当的利益补偿方式保障其他完成人的利益。

本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力量支持、帮助成果完成人进行成果转化。

4.对科技成果转化执行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科研单位、高等学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5.科技人员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高等学校应当支持本单位科技人员利用节假日和工作日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学校应当建章立制予以规范和保障。

国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以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到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实行人员竞争上岗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允许离岗人员在单位规定的期限内(一般为2年)回原单位竞争上岗,保障重新上岗者享有与连续工作的人员同等的福利和待遇。

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期间的工资、医疗、意外伤害等待遇和各种保险,原则上应由用人单位负责。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办法予以规范,并与用人单位和兼职人员签订书面协议予以确定。

从事上述活动的人员不得侵害本单位或原单位的技术经济权益。从事军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执行国家关于军工单位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有教学任务的科技人员兼职不得影响教学任务。

二、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自

6.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应当贯彻"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从与本单位签订的协议。

7.要妥善解决集体性质高新技术企业中历史遗留的产权关系不清问题。

集体性质高新技术企业过去在创办及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事业单位拨入过资产并已明确约定是投资或债权关系的,按照约定办理;未作约定的,由双方协商并重新约定产权关系或按有关规定界定产权;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过挂靠关系、贷款担保关系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不享有资产权益,但国有企事业单位对集体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履行了债务连带责任的,应予追索清偿或依照有关规定转为投资;对属于个人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归个人所有。

对集体性质高新技术企业仍在实施的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持有并提供的高新技术成果,当初没有约定投资或债权关系的,可以根据该项技术目前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有关各方在技术创新各阶段的物资技术投入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界定产权。

8.允许国有和集体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吸收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参股,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时,允许业务骨干作为公司发起人。

9.国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其投资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合理确定投资回报比例,为企业留足发展资金。要保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研究开发队伍的稳定,在经营决策、用人、分配等方面赋予企业经营者充分自。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摊派或无偿占用企业的资源。

三、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造环境条件

10.各地方要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上要给予支持,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要引导这类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以优惠价格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办法,以市场为导向,为转化科技成果做好服务,求得发展。有条件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建立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融资帮助。

11.政府利用竞标择优机制,以财政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包括采用投资、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等形式支持成果转化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风险基金。商业银行应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发放贷款。

各地方、各部门在落实国家股票发行计划时,应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2

关键词:EVA薪酬计划财务评价激励“要适应新的发展观,把经济增长值(EVA),而不是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尤其在企业中经济增加值的运用更为值得关注,比如:它的薪酬计划就是一个比较完善和先进的管理工具。”——这是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平在刚刚闭幕的人大会议上建议。一、EVA薪酬计划的基本模式分析

(一)EVA薪酬计划的基本模式

EVA(经济增加值)是EconomicValueAdded的简称,由J•Stern与G•B•Stewart在分析传统财务指标在度量公司市场价值方面的严重缺陷后提出并加以推广的。从根本上说,EVA作为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全面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其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利润-占用资本×资本成本系数

EVA薪酬计划真正地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统一起来,促使管理者“像股东一样思维和行动”,从而在组织的战略选择、资本投资、日常决策和股东价值之间建立起一种清晰和确切的联系。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企业运用的EVA薪酬计划地模式:

1.确定EVA薪酬计划的适用范围:EVA薪酬计划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面对公司高层管理者及核心骨干力量。

2.建立EVA奖励基金:其中,EVAt和EVAt-1,分别是当年和前一年的EVA实际值;M1和M2是加权系数,M1反映了EVA的变化值在确定管理人员当年奖金时的比重,且无论变化值的正负,M1均取正,M2反映了当年EVA值在确定管理人员当年奖金时的比重,如果当年EVA为负,则M2自动为零。

3.建立奖金银行

公司设立专门的账号来处理奖金。对于每一个拥有取得奖金权利的员工,公司在银行给其开立专门的账户来处理。

4.制定EVA薪酬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编写EVA薪酬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包括基于EVA薪酬计划的结构、发放时间、发放方式、意外情况的处理等,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上述思想,保证薪酬体系的运行、发挥应有的效能。

(二)实行EVA薪酬计划的优越性分析

1.奖金不设临界值,没有上限和下限。在EVA奖励模式中,奖金不封顶,EVA增加值越大,股东获得的财富就多,管理者相应得到的奖励就越多;同时奖金又不保底,EVA如果是负数,奖金也可能是负的。这样就可以给管理者一种持续的激励,激发他们不断改进业绩,促使他们去发现、并成功地实施可以使企业财富增值的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创造EVA。

2.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同传统的激励模式相比,这种方式最有吸引力之处,就是提供了正确的增量激励。传统制度下,为了获得高额奖励,往往会激发许多不正当的短期行为用以虚增利润,而EVA激励只针对EVA的增加值,可以有效克服短期行为,保证企业具有实实在在的效益。

3.按照目标设奖。EVA激励制度特别强调要按计划目标设奖,只要EVA增加的价值达到计划目标,管理人员就可以得到目标设定的奖金。而目标的设定不是通过谈判,而是根据公司的业绩,根据计算公式来确定,增加了客观性。一般情况下,新年度的EVA计划目标被设定为上一年创造的EVA,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如果想得到高于上一年的收入水平,就必须设法提升本年度的EVA,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EVA的持续激励力度和强度。

4.设立奖金库。按照EVA激励模式,对经营管理者实施的奖励,并不是当年一次性付清,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先兑付一部分现金,其余转入专门的账户,被形象地称之为“奖金库”,在以后若干年中,逐步兑现。在奖金库的个人账户上,负奖金将被扣除。这样,首先,它可以作为一种“风险抵押”,在以后年度中若EVA降低时,可冲减奖金库金额,以缓冲奖金的大幅度变动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奖金库也是培养管理人员长期观念的主要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现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有机统一的问题。同时,奖金库也可以有效避免去职现象或曰“跳槽现象”,对于极度为成功的管理人员来说,奖金库等于是一副金手铐,如果辞职,就会丢掉奖金库中尚未提取的那部分奖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留住了优秀人才。二、EVA薪酬计划在高校企业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高校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校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保守性。首先,校企管理文化的保守性。“硅谷”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它是美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适宜风险投资业成长的土壤养育的结果。高校的校园文化整体存在着稳健有余、开拓不足。因此,高校科技企业呈现出创新意识不足、在经营思想上存在着一种较为保守的小农意识,这是与科技企业的创新性和风险性的特点相悖的,因此文化上的保守性导致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保守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

2.高校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层次多样性。目前高校存在校系两级经济利益主体,其评价体系受不同专业发展速度的影响,经济利益不统一。比如,许多高校的经营性资源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整合,资源分散。在高校内部为了减少学校独自承担创收的负担,许多高校便允许各院系自行创收,解决本系教工的福利,这样在高校内部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由此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自然出现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争资金、争人才、争市场的现象。而且各企业均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出发,互相牵制,设立自己的财务评价体系,从而制约了高校科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企业科技人员与学校事业人员的编制、考核评价的矛盾影响了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高校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开发人员,主要是由高校内的员工或教师担任,其工资标准仍实行的学校事业编制标准。而高校考核标准都是以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水平来衡量的单一考核标准。由于工作重心和目标的不同(以追求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就存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开发人员因担心失去评职称的竞争力,而对于公司经营管理、高科技开发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也就直接影响了高校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按照学校现行管理体制一般都享有一定行政级别,这样一来,在企业管理中报酬的取得没有一个合理的依据,有些甚至与国家干部的收入管理条例相矛盾,严重影响到管理者的积极性。(二)EVA薪酬计划在高校企业实施的优点

1.目前,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事业财务管理的痕迹,很大一部分高校的企业财务人员由学校委派,对于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其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从报酬的取得,经营绩效

,的衡量,利用EVA薪酬计划都是必须的,同时,结合管理者的文化素养以及高校的人文环境,实行EVA薪酬计划也是可行的。因为,EVA的核心在于管理方面,而不在于财务部门。

2.建立健全合理的机构组织。科技型企业的优势在于企业的技术综合性强,这是高校办科技型企业的独特优势和致胜法宝,也是高校在科研所,大企业之外,能够独树一帜的前提。然而如何建立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平台,是制约高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EVA薪酬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协调管理、机构重组,这样可以有效的改革校办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企业家”。更新激励理念,重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加大激励力度,寻求主营业绩的迅速提升。

3.结合高校实际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高校企业有他的特殊性,因此,可以结合我国实际选取评价指标,比如资产(经营)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等,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指标构建公司统一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三、高校企业运用EVA薪酬计划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观念上正确认识EVA体系。EVA只是一个会计估计值,它自然也就避免不了单一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手段的的片面性,它并不能反映出导致这一指标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长期发展,一些非财务指标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公司人员的知识层次,管理层的决策体系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也应给予关注。

(二)讲求EVA体系的“可实施性”。实行EVA薪酬计划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企业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因而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在校企实施EVA要进行重点转移:

1.从传统的财务重点转移到管理控制体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学校这个最大的利益主体能实行有效的控制。

2.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把其他企业积累的经验直接搬过来运用。比如半导体产业和医药产业的价值链中,重点在于研发和市场营销,而生产运营的重要性并不大。而加工企业的情况恰恰相反,生产是企业价值链中的重点环节。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职位进行评价,并合理划分EVA中心。职位评价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的基础,它根据职位所需要的技能、职责范围、工作环境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企业中不同的具体职位逐一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该职位在企业的相对价值(或贡献)大小和在企业中的位置。职位进行评价后,可以形成明晰的职位结构,为制订公平合理的薪酬结构提供可靠依据。高校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不太合理,职位定义亦不准确,所以实施EVA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划分EVA中心,准确进行职位评价。

(四)建立并不断完善强大的数据库和相关行业的一些关键性数据。EVA薪酬计划是以财务理论中理想的组织形式为基础的,它无法揭示财务业绩指标与公司的经营、运作和战略之间的关系,要解决EVA财务业绩评价系统无法解决的全要素使用中的过程反映、同步监督及管理操作问题,必须结合并重视相关非财务“业绩动因”,并对它们进行追踪、分析和掌握,如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和人力资本等要素,这显然需要适时收集关键数据和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关注一切需要关注的,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EVA薪酬计划作为一种财务评价体系其应用殊非易事。EVA是个相对简单,易于沟通理解的概念,但要将其付诸企业实际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地制宜,只有这样EVA才会在校企改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凡萍EVA应用的四种途径上海企业2003.5

2朱程峰林凤EVA中国之败企业管理2004/2

3赵息,阳勇基于EVA理念的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工业工程2004年1月

4杨萍田志龙EVA在东风公司的应用及启示经济师2003年第11期

5S•戴维•扬,斯蒂芬•F•奥伯恩廖理译EVA与价值管理—实用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3

1、对申请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分别给予补助500元、400元和300元。申请国外PCT专利,每项补助申请人1000元。

2、对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分别奖励3000元、1500元、1000元。

3、对当年专利申请量在30件以上,同时授权量在15件以上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当年专利申请20件以上,同时授权量10件以上的企业,奖励2万元。

4、新办企业引进省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证书或文件三年内有效),或新办产业名称和行业代码符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目录和代码(2004年修订)》要求的企业,在有上述产品销售年份按注册资金7‰奖励。

5、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兴办独立注册的研发机构,按注册资金的15‰奖励;对当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新办企业,在有上述产品销售年份按注册资金的7‰奖励。

6、对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项目、委托高校院所开发项目或买断技术成果的企业,按年内实际支付给对方技术费用的10%奖励(以合同文本、合法有效的支付凭证为准)。

第4、5、6单项奖励最高限额为10万元。

7、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给予开发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

8、被新认定为南通市、省、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或星火龙头企业,分别对认定企业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的奖励。同一企业按高标准执行,不重复奖励。

9、申报省及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每项补助2000元。

10、凡被上级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部级项目每项奖3万元,省级奖1.5万元。其中50%奖励给项目实施有功人员,同一项目按高标准执行,不重复奖励。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4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过程

为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调研,制订方案

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化标准。

2.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其次通过召开教师、企业参与的讨论会,听取教师和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总结了解研究对象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效果,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订与进一步完善,逐步进行相关文件的制定。

3.建立制度,构建培养途径

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组织一列教师培养活动,来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笔者学校教师培养主要包括五种途径:

(1)制定《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

(2)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

(3)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4)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试行办法》,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

(5)重新修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及大赛奖励办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等各级别技能大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创新“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管理和机制激励,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计划,学校逐步建成了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五个对接”的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1)形成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2”是指:把握二项主题――教学专业化和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5”是指:掌握五种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胜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形势,所以必须有持续学习能力。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界”和“专业技术界”的跨界,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将其转变成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中职生并非智力低,只是智力类型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较高,这注定了他们对一般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标志性能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根据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分析,项目组构建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整体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

通过该模型,不难得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培养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师实现“跨界”,教师的三种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与磨炼之后,教师的能力应该要得到升华,不仅会做、会教,而且开始反思、总结、创新。

(3)形成“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了解教师各个阶段的所需,做到培训培养能有的放矢。成长记录包括:教学督导记录、学生测评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科研记录、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记录。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人,落实激励的举措,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其中教师考核依据主要是《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及津贴发放管理的试行办法》。

2.出台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评选与奖励五星、四星级教师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专业教研部间业绩考评奖励的试行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建成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成长培训工作室”,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主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设计大赛和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等等。

项目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教程》,该教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技能提高很快,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易学易懂,实用性更强。广大教师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运作,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如何教”的答案。

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

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项,获奖校外奖励16项,公开184篇,获奖论文17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说课奖励60项,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由之前的20.3%提高到26.5%。目前学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四年前的54%提高到现在的80.3%,评选出“五星级”教师6人、“四星级”教师24人。专业带头人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及督导、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

在构建“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形成“125”教师专业化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参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成员先后参与编写了教材《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广西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教学法实用教程――教师培训专用》(校本教材);撰写了论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并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实践和创新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广西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上;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及建议》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升教科研能力,中职名师成长长的必经之路》发表在《广西农机化》上;论文《执着杏坛,乐于奉献――论“中职名师”应具备的特征》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关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获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影响与评价

1.在校内推广应用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学校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到实施“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国内外、校内外进修培训,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业绩考核、教科研工作、技能比赛等工作中,学校积极推行“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水平稳步递增,近三年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3年学校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下表是学校近三年参加各种校外比赛的成果总数汇总,明显呈递增状态。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项目组所起的作用

教学获奖统计 180 340 488 577 989 致力于推动“成长记录―机制励”,为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

2.在广西区内的推广应用

(1)项目成果――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模板。建设期内,成果为广西中医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防城港理工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模板。

(2)对校校联合办学的带动作用。在与学校联办的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平乐县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教学,有效推动了联办职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与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利用我们的教师专业优势,共同交流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体会,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0~2014年,学校新建校内实训室1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6个,新建校外实训室11个,专业教师为本地企业编写培训教材5种。

3.在广西区外的推广应用

建设期内,湖北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专程到笔者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六、一点建议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问题与对策

1 前言

校企合作是在我国已倡导多年,在现有的许多研究中,学者们都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总结了些许经验和问题。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相比于本科以上等高等教育,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技能操作。校企合作的教育培养人才方式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路径,它不仅是企业和学校的合作[1],也是将实践融入教学,教学服务于生产,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通过对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案例研究发现,虽然校企合作发展多年,但发展效果不太理想[2],很多较大企业最后是放弃与学校合作而自己创建培训学校,有实力的院校也自己创建工厂,使社会综合资源难以整合。这说明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合作,而迫于一些困难、问题而放弃了合作。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问题梳理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2 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2.1 保障措施不够健全

(1)法律政策保障问题

对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较欠缺,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文件,但多是上层指导性的法律文件,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相关的法规,或者也只是一些指导性的法规,对具体问题的法律定性以及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并没有量化或细化,造成无法可依,执法困难,最终出现合作问题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2)风险保障问题

校企合作是在原有课堂理论教育基础上的改革,是改革就有一定的风险,风险根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有不同的程度,对于我国具有一向求稳的心态,很多企业和学校都不敢轻易踏出合作这一步,或者说都不敢轻易放开手脚往里面投入。目前,政府对校企双方参与合作项目的风险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或者说是保障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企业是主要风险承担者,都会受到较大的利益损失。

2.2 合作不够深入、责任不够明确

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不够深入、责任不够明确的现象。一方面,参与合作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往往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在人才培养上,认为和学校签订了培养合同,以后具体培养人才的执行就完全交给学校,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质量需求或多或少会有偏差,使企业可能会逐渐地对校企合作失去信心。有的中小企业更愿意高新在大企业挖人才,降低时间成本,人才也不需要适应,可马上上岗。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学校较欠缺主动性,缺乏服务意识,不会以服务者的身份去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合作f议签订后,对合作的具体细节部分责任不够明确。

2.3 办学体制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制定的政策对校企合作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的介入使校企合作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校企合作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把政府的作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4]。但政府和体制往往是困绑在一起的,在教育办学中,有些困难是在当前体制下难以解决的,同样校企合作的一些困难也需要在现有体制的改革下才能顺利进行。

2.4 激励机制欠缺

学校和企业能进行校企合作走到一起,都是有各自利益的考虑,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的利益也应考虑到位。目前学校对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老师只是额外上课的课时费或小部工作上必须花费的补贴;企业员工也只是得到企业给予的小部分补贴。对合作项目没有单独的奖励制度,或奖励金额较少,不足以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3 校企合作对策及建议

3.1 办学体制改革

体制是上层建筑,其改革必须从内部着手。近些年,办学的改革和创新遇到了体制所带来的一些困难,呼吁体制改革,高校教育“去行政化”就是众多学者提出来的观点之一。在整过合作过程中,政府是倡导者、是带头人、是协调者,肩负着为合作保驾护航的重要责任。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又不能参与过多,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监督管理校企合作转变到服务校企合作,应把握好服务和管理的程度,将控制过程变成服务过程。

3.2 明确责任、转变意识

明确责任、转变意识是校企合作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普遍的校企合作就是校企双方将合作协议签完之后,学校培养人才,毕业后到企业上班,最后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造成企业对校企合作必要性的怀疑。其实,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技能达标考核,并且是以职业上岗的标准来进行考核,对整个培养质量过程要做到全程跟踪监控。对于学校,作为培养人才、提供人才的一方,应积极主动,增强服务意识,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

3.3 量化合作管理过程

校企合作不应流于表面,应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制定一系列有关技能人才培养的计划、制度、规范等。具体合作的内容要进行全程跟踪监控,企业和学校要随时掌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达标,将计划制定得尽量详细,将各种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达到精细化管理、精准技能人才培养。随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或调整计划。

3.4 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期有效良好发展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对于合作效果良好的企业和学校,政府有必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企业和学校都应各自制定相应具体的奖励制度,可根据校企合作结果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不同程度的额外奖励,以示对员工和教师在合作项目中努力工作的肯定。

3.5 加强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政府制保障措施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在现有基础上制定更加具体的有关校企合作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并且在执法时应严格依法处理。对于校企合作的风险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规避风险的政策,一旦合作出现问题,使校企双方承担的损失能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勇忠.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7):38-39.

[2]何兴国,潘丽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25-26.

[3]张健.校企合作整合的问题观照与因应对策[J].职教论坛,2014,(16):70-74.

[4]赵蒙成.校企合作质量:现状、问题与提升策略――基于苏州市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6,(28):49-56.

作者简介

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范文6

一、深刻认识实施科技*工程的意义和目标要求。

(一)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工程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要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实施科技*工程的目标要求。

目前,东莞市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目标,我区实施科技*工程,是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必然要求。要以此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和对外科技合作,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两自”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升级新优势。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

1、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的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太阳能产业,使其发挥对科技企业和各种科技资源“引进、培育、整合、孵化”的功能,形成科技集聚的强力效应,把我区创建成为以太阳能为龙头产业的专业镇区。

2、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重点发展20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两自”企业。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发动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新增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

4、鼓励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和帮助已有研发机构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申报部级、省级或市级认定研发机构,争取新增2-4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1-2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

5、加强专利工作宣传,协助企业申报各类专利,专利申请量每年至少增长10%,到2010年专利申请授权总数争取达到1000件以上。

6、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到2010年争取3家科技企业上市。

7、加强全民科学教育培训与普及,到2010年争取创建东莞市科普社区3-5个,东莞市科普学校3-5所。

二、贯彻实施科技*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建设科技强区的组织领导,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成立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办事处主任以及分管科技工作的党委委员(或办事处副主任)担任,其他党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党委委员(或办事处副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科技办、外经办、经贸办、民营办、组织人事办、宣教办、农业办、财政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广电办事处等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日常工作由科技办牵头落实。

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指定一名分管科技工作的专职干部,负责协调落实本社区居委会的科技工作,做好相关情况的上传下达、各种科技计划申报项目、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资金的申报和本社区的科普宣传等工作,并发动企业申报市级、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加大财政对科技的设入,设立科技*工程专项资金。从*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五年投入1个亿资金用于科技事业,区财政根据市财政对科技项目资助的经费额度,按照1:0.20配套资助,超出当年预算部分的,由下一年度预算列支。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规定用好资金,认真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时完成科研任务计划。项目完成后,由科技办和财政分局依照有关规定对承担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验收。

(三)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对在香港、国内成功上市的科技企业,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四)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对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对通过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

(五)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通过新产品认定的企业,省级的奖励2万元,部级的奖励3万元。

(六)充分利用*成为东莞市中心区的优势,发挥技术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部级和省级技术研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民间资本在我区建设各种公共技术平台,为全社会共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工业龙头企业、重点外资企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建立并通过认定的部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的企业,区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无偿资助;对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区财政一次性资助20万元。

(七)积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专利创造、申请、保护、管理和运营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专利奖励资助力度,增加专利奖励资助标准,鼓励民营企业发明创造,提高我区企业专利拥有数量和质量。对于获得部级专利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对于获得省级专利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金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一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优秀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二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同时获得奖项两个以上的,只奖励最高的一个奖项。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培育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万奖励,获得“东莞市专利试点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

(八)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建立留学人员创业中心,营造良好的“引智”和创业环境,五年内培养3个领军型人才,简称“503人才工程”,为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按照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有关规定,优先解决符合规定的企业人才迁户及其子女入学问题。

(九)加强科学教育培训与普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点开展好大中小学生、产业技术工人、城镇居民和机关干部等“四类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全面推动我区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中小学科普教育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为社会提供技能和再就业培训。各社区、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科普宣传栏、科普橱窗、科普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完善我区科普设施网络。对于社区、学校申请建立并经市、区科协验收合格的东莞市科普社区、东莞市科普学校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

(十)为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奖励为发展我区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技术最高奖的,每项奖励3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每项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每项分别奖励1.5万元、1万元和0.5万元。

(十一)工商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优先对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对于一些前置审批手续,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

(十二)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退税、抵税、免税等有关工作。

(十三)科技、经贸、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四)科技部门要对获各项奖励的企业的资料录入在册,并跟踪落实好各项奖励政策。

(十五)宣传部门要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各部门单位要在各自的网站或刊物上,在有关场所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推介。

三、企业按照本方案获得的资助资金、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用于科技研发、冲减利息支出、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等,纳入财务科目管理,否则取消享受相应政策的资格,并追回所得资金、奖金。

四、以上奖励或资助的企业必须是纳入*区财政税收分成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