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实践范例6篇

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1

摘 要:强化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式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

>>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实践与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 共探实践育人 “两校一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 互利共赢――浅议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实现共赢”新模式探索 “一地多点、四段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育人积极共促教改栏目 “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旺工淡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校企合作,共谱嵌入式教学新篇章 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视角下的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景观动画领域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改革研究 构建融合工作室教学的时尚专业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躬身实践,校企共赢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艺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0 (11).

[3]杨东伶,王淑慧,杜宏艳.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4]刘莎.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4(5).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双向参与、互利互惠”的产学结合之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产学结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和南阳市建设委员会授予“建设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高职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途径的认识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与技能性、职业针对性等特点,要求实践能力强、岗位技能高、业务水平精。学生要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产学结合是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产学结合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要按照行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是教育资源的利用,尤其要利用产业的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四是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无论从高职人才的特点还是从其培养途径看,高职教育都具有产学结合的性质。

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企业介入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进行有效合作

建筑工程系2004年6月聘请了南阳市建筑行业有名的专家,成立了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了三个专业委员会(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制订了工作章程和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需要,2006年6月,我们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更多地吸收了企业领导、技术负责人成立了第二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两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都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需求情况及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实施双证书制度、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全方位地参与了专业建设的各项主要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广泛合作,签定校企共建协议,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校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并在岗位工作中完成一定的任务,获得一定的报酬。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到生产现场实际操作,“请进来”就是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到学校实训中心来指导学生实训。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三)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产学结合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双师型”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多渠道、多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 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实践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跟班辅导,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既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又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利用暑假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打造教师队伍,密切校企关系。在施工关键部位,还经常组织教师到施工现场学习参观和参与工程分部分项验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引进企业高工,聘请兼职教师。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学队伍,不仅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水平,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和沟通,带来了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推动专业发展。2004~2006年,我系从建筑施工企业引进李斌胜、冯桂云、卢杨、李雪涛、桑谦等5名具有高级工程师资质的“双师型”教师;聘请原中建七局装饰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志仁做兼职教师。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互补,提高专业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

3.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双师型”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激发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对正在积极获取“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扶持,发放企业实习补助、工程项目补贴等;对已经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专项津贴、项目补贴等优惠待遇,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目前我系有注册建筑师1名、注册监理师5名、注册造价师2名、一级建造师1名,“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的比例为74%。

(四)以课题为纽带,促进产学结合,巩固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企业要在产学结合中受益才会有积极性,因此产学结合必须要体现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建筑工程系主动与企业联系,到企业中寻找课题,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课题为纽带,促进产学结合。课题研究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知识、能力、技术的融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标。如朱吉顶老师参与中建七局“南阳理工学院4号教学楼无粘结预应力密肋楼盖施工研究”,获国家工程建设质量二等奖;杨雪玲老师参与中建七局“河南伊川粮库拱板屋架高空预制QC小组”,获河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桑谦老师“改进模板体系,攻克质量通病”,获河南省建筑业协会二等奖。

通过这种校企合作,联合科技攻关的形式,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巩固了产学结合长效机制。

(五)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人才

急企业之所急,举办各种在职人员学历教育班,为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教学计划,由系部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企业费用报销比例挂钩。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建筑工程系与南阳市建设委员会教育科、科技培训中心合作、南阳市装饰管理办公室、装饰协会及企业合作,为当地政府、企业及军工企事业单位培训了大量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累计为南阳市建筑业培训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等达1万多人次,与邓州市、西峡县、新野县、镇平县、淅川县等城建局及河南红阳集团、河南星光集团开展订单培训500多人,培训农民工1600多人。目前,建筑工程系是南阳市建设委员会指定的唯一一家建设类教育培训基地,也是南阳市阳光工程(建设类)培训基地。

(六)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创新“4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结合新路

“4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建筑工程系的特色创新项目,可归纳为“专业+企业”、“就业到创业”,即: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强专业、做强专业促就业、加盟企业搞创业。其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深度结合。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4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得到了发展,专业得到了提升,初步形成了学生、企业、专业“三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在探索产学结合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4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已被《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媒体刊载,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将产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要达到以上目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保证合作企业优先录用毕业生,使企业认识到合作教育的人才资源优势。

二是急企业所急,为企业服务:依托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培训员工;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企业的技术公关,或为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三是立足长远,注重积累效应:学校要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校企双方要有全局观和发展观,认清产学结合的长远利益,不断为产学结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万钢.科学链对产业链促进产学研合作新发展[M].上海科技论坛,2005,(4).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实践;作用

引言

目前,从我国的教育体制及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大多还延续过去的那种“教材写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会计专业属于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聘用财会人员时在要求其具备一定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经验及工作技巧。由于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新人”缺乏会计工作经验,对于企业的财税风险的防范、实际工作中的协调、沟通能力等问题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从而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状况,最终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一、会计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在校学生成为合格会计人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只通过系统而又专业的财、税知识培训,才能使其应对未来的会计工作。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成为一名称职甚至是出色、专业的财会人员仅仅依靠“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到的财会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缺乏对于企业财、税风险的防范意识

(1)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目前,一些在校学生对其将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之上。比如:银行相关单据如何填写、对于一些日常会计业务的会计凭证如何填制、相关明细账、总账如何登记以及会计报表怎样填报等等。由于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对一些诸如的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日常风险防范、存货管理制度、各类资产管理办法、内部财务控制、内部审计如何开展等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考虑。

(2)缺少税务风险的预判能力

税收成本问题是企业投资人和股东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在校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企业的税收问题也只是停留在相关税收法规、政策的知识理论上,对于企业遇到的实际纳税风险问题却变得束手无策。

(二)缺乏财务人员应有的沟通、协调能力

会计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既然是社会科学则少不了一些沟通、协调工作。但是沟通、协调工作也正是一些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财会新人”所不具备的一项技能。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是公司内部的工作协调及对外单位的沟通。

(1)内部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财务人员应该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一些财务新人的协调能力较弱。在进行日常的财务工作过程中,由于其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在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欠缺一定的协调,使其工作缺乏顺畅性。

(2)对外沟通能力

会计人员对外的沟通工作主要是针对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例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审计机关、会计中介机构等。部分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没有与上述单位接触的机会,造成对外接洽工作经验的空白,使其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上的掌握及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给所供职的企业带来无形的损失。

二、校企合作对于会计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

会计专业学生欠缺会计实践工作,这是每所会计学校及会计专业学生都要面对的客观事实,同时这也成为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会计工作的一种羁绊。一些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采用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起到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岗前培训的作用,以期达到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目的。目前来看,其对于会计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还是较为明显的。

(一)可以培养在校学生会计工作的“实战能力”

(1)会计实践可以提高工作能力

会计工作看似简单,让人觉得门槛要求也较低,而实际上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值得让企业投资人或是“老总”信赖的财务人员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并且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磨砺过程。在校学生应该很好的利用校企合作的这种会计工作实践机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会计知识,充分运用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去。

(2)提高未来工作中的财务风险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生在所实践企业的财务部门学习该单位相关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合作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方面学习其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合作企业种类货币资金的支出、收入流程来提高资金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合作企业存货的进、销、存系统流程的管理来提高学生的企业存货管理风险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等。最终,学生经过阶段性的会计实践工作工作,使其对财务风险意识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会计工作中所服务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3)提高学生的税务风险理念

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未来从事其会计工作过程中,税收成本、税务风险将是其要经常考虑及规避的问题。学生通过会计实践工作,将会对税收成本与税务风险的理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将其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比如,原始单据入账问题、存货收发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固定资产的税务问题、预收账款的税务风险防范以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契税这些小税种的缴纳问题,这都是税务机关进行日常税务检查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一些会计“新手”容易出现疏漏的地方。学生在对税收成本与税务风险理念认知的同时,还能对其税收筹划及合理避税工作能力有个较为初浅的认识,从而为其将来的税收筹划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会计工作从其工作性质上来说,兼具监督与服务的双重特点,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会计工作技能,还应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可以在会计实践工作中,逐渐适应会计工作性质,从而使其达到在工作过程中既有坚持原则,又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使其提高实际会计工作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是需要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历练和成长的,而校企合作的这样方式恰巧为其会计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实践氛围。

三、总结

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财、税知识的理论基础上,应该有一个会计实践工作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校企合作的方式恰好为会计实践工作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平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晋升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可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弋江,张正德,张勇.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训工作浅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孙云志,何玉宏.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0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真枪实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68—03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明显的办学特点,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模式类似于本科教育,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精神的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但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高职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需要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和实践。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方案中,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课内实训到顶岗实习,以及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部分重点课程还设立了实训教学周,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完成专项综合性技能训练项目。

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以模拟或参观为主,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例如推销与谈判实训,在教室里模拟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面对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基本上没什么可变环境因素。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环境和顾客的变化因素非常重要,特别是上门推销很具有挑战性,是很好的锻炼。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推销和谈判过程,在“推销与谈判实训”的课程实训周,教师主动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企业共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合作、真枪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推销与谈判过程,从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理解和加深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开始设想与商家联系,在实训周以批发价购进商品让学生推销并获利。但此事做起来并非容易,于是想到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设想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我们的实训应该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心动不如行动,经过多次与合作单位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 企方选择适合学生在校园推销的商品供学生推销,以批发价与学生结算,让学生有获利的空间,使学生有赚钱的感受,激励学生的推销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 在学生实训之前,企方委派专业人员为学生作相关商品的知识及推销与谈判技巧培训,以利于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并委派专业人员为学生商务谈判比赛作评委,进行定评和指导。

3 企方为每位学生准备胸卡供学生实训时佩戴,以利于和相关部门协调。

4 允许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商品没有损坏的情况下退回商品,为学生提供风险保障。

接下来又起草了实训计划和指导书,经多次共同商讨、修改,形成一系列的方案和制度,共同指导学生实践。

二、教学模式总体规划

实训周执行早会制度,每天早晨像上班一样按时参加早会,每天早会上要进行个人三分钟演讲,演讲活动结束,进行沟通、交流,早会结束,开始一天的推销工作。商品推销活动进行三天,第四天早会结束后,清货,完成个人推销报告,并准备小组商务谈判比赛。最后一天进行小组谈判比赛、总结颁奖大会,评选出三名最佳推销员和优秀谈判团队。考核成绩包括个人演讲、推销业绩、推销报告、商务谈判等四个部分。

实训教学基本内容安排如下:

星期一上午,早会内容:布置一周的实训任务;商品知识及推销技巧培训(企业培训);分组领取推销商品。下午和晚上,各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推销方案及策略,分配工作任务,实施上门推销。

星期二上午,早会内容:每组指定两名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教师点评;学生、教师、企业之间交流与座谈;分组补货。早会之后以及下午和晚上,分组活动,调整推销方案、策略和每位同学的工作任务,继续推销工作。

星期三与星期二内容安排相同。另外,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参加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清理余货。

星期四上午,早会内容:没有演讲过的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教师点评;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推销实训小结;商务谈判技巧培训(企业培训);分组结算,退回剩余商品。下午,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商务谈判方案。晚上,按要求撰写个人推销报告。

星期五上午,小组商务谈判比赛(淘汰式筛选优胜团队)。下午,首先,进行商务谈判总决赛;其次,总结及颁奖大会(最佳推销员奖、优胜谈判团队奖);最后,提交个人推销报告和小组谈判方案。

三、考核及奖励方案

实训成绩考核分值比例:个人演讲25%、小组及个人推销业绩25%、个人推销报告25%、商务谈判25%。

1 早会个人演讲的考核,内容包括仪容仪表、普通话情况、思路及逻辑性、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由指导教师考核。

2 推销业绩的考核,小组推销业绩的考核,包括小组销售额、利润等,由企业考核;个人推销业绩由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贡献考核分等级,在小组业绩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分。

3 个人推销报告的考核,报告内容包括推销计划、推销过程、推销业绩、收获与体会等。由指导教师考核。

4 商务谈判的考核,内容包括:服装、仪表;举止、礼仪;风采、风格;分工、协作;语言、内容、过程;时间安排;工具运用;总体感觉等。由企业及校内指导教师作为评委,参照考核标准,采取淘汰制产生优秀谈判团队,分数根据被淘汰的先后次序给出。

5 最佳推销员和优秀谈判团队的评选和奖励:(1)最佳推销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加最佳推销员竞选演讲,然后根据推销业绩和演讲情况,由企业及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价,选出三名最佳推销员,颁发最佳推销员证书及奖品。(2)优秀谈判团队,给定商务谈判项目,组长抽签决定对谈的小组及上场顺序,企业人士及校内指导教师做评委,采取淘汰制,进行两到三轮谈判产生两个优秀谈判团队。颁发优秀谈判团队获奖证书,且团队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奖品。

四、教学模式的执行情况

1 早会制度的执行。一开始,学生们看了实训计划,情绪比较抵触,抱怨实训内容太多,时间安排太紧,实地推销有困难等。在2008级实训周的第一天早上,迟到的学生很多,状态非常懒散。于是在第一天的早会上我们宣布:这一周我们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早会执行企业考勤制度,从明天早会开始执行迟到罚款制度(即迟到5分钟之内,迟到人员罚款5元,本部门其他成员每人罚款2元;迟到5—10分钟,迟到成员罚款10元,本部门其他成员每人罚款5元;迟到10分钟以上,相当于旷工一天,没有成绩),罚款金额结算时从利润中扣除。

这个制度很奏效,接下来的几天,真的没有学生再迟到。这一规定的杀手铜在于,迟到的学生不仅自己受惩罚,还连带小组其他成员受惩罚,涉及整个团队的荣誉。严格的制度、利益的驱动、团队的荣誉感等因素,使学生们进入状态,且充满激情。从此,我们也把迟到罚款规定正式写入制度,2009级和2010级的学生再没有出现懒散情况。

2 三分钟演讲的作用。在实训周的早会上,每个小组每天抽出两名学生进行个人演讲,每位学生都必须轮过一次。学生们的个人演讲内容自选,主要是通过演讲展示自己、推销自己,锻炼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演讲的题材多样,但多数学生是讲推销的感受,通过演讲的内容反映出对本次实训的态度和感受,反映出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和心态,这正好是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演讲,也反映出学生素质的差异,有的学生演讲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且有感染力,时间也掌握得比较好;可是有个别学生提前准备好了上了,讲台却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讲几句就讲不下去了,但态度是端正的,的确很努力,第二天又重新来讲。这样的学生经受了一次心理素质的考验,收获更大。

3 推销实战情况。模拟演练是市场营销专业最常用的训练方式。在模拟的时候,一切场景都是我们自己设置的,发生的一切都是可预知的、可控制的;可是实战则不同,实战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推销的商品包括电脑周边产品和少量日用品,商品单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有效推销时间为三天,小组平均销售额大约三百二十元,平均利润为一百元左右。业绩最好的一组销售额1365元,利润620.5元。这一组采用了主题义卖营销方式,所得的利润用于捐献和慰问养老院的老人。

在推销实战中,学生们遇到了很多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例如推销对象的冷言冷语、不屑一顾,甚至是蔑视,有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哭鼻子;推销对象是熟人、朋友的时候,推销工作业绩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又遇到了困惑;还有对推销品掌握情况;等等。有一位学生在早会上演讲时讲到“推销实训伤害了我的心灵”(人际关系角度),也有学生讲到“如何利用人际关系做好关系营销”,还有学生讲到“笑对人生,态度决定一切”……学生们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探讨问题、交流感受,最后正确的认识问题、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仅推销技巧得到了提高,而且从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感悟,在问题中收获、成长,从真枪实战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

4 商务谈判比赛。实训周的最后一天安排了商务谈判比赛,小组之间抽签选择对手,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选出优秀谈判团队。

我们每次都邀请企业人士作为专家评委给学生们做点评和指导。学生们穿着整齐的职业装,端庄有礼,一展职业的风采。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也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能够体现出唇枪舌战的激烈场面。比较突出的不足是倾听的技巧运用得不够好,由于没有真正涉及经济利益,还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们的潜能。但从商务礼仪及谈判技巧等方面使学生们经历了一次很好的检验。我们也在跟企业探讨,怎样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真实的商务谈判项目。

五、教学模式创新点

1 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环境背景,教师与企业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实训教学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共同考核学生成绩。

2 真枪实战。把在实训室模拟演练的实训教学模式升级为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去真枪实战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推销的是真实的商品,自己寻找潜在顾客、约见和接近顾客、进行推销洽谈、达成真实的交易并获得真正的利润。使学生从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推销与谈判技巧等多方面技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3 借助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绩效考核相类似,成绩的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用销售额和利润等指标考核推销业绩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早会迟到实施罚款制度,并且是连带责任罚款制度,罚款金额从利润中扣除。

4 采用竞赛形式,激发学生潜力。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贯穿着竞争,例如,小组推销业绩的竞争、最佳推销员的竞争、商务谈判比赛淘汰式筛选优秀谈判团队的竞争等。

六、总结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0日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启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新模式,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调动了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普及,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社会关系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主要有市场、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四部分共同构成,这四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要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需要以分析校企合作的社会关系为基础。

(一)市场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市场服务,因此构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制度需要以市场作为核心。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人才,市场则为高职院校提供就职信息;企业为市场提品,市场将人才提供给企业;政府对市场进行法规的约束,市场则为政府提供修订法规的信息。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均围绕在市场周围,以市场为中心,为市场服务,反过来市场则为这三者提供信息。

(二)高职院校与政府相互服务。高职院校受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同时高职院校也接受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制度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实际上,高职院校与政府是相互服务的关系,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养,为政府提供人才信息,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与政府间的相互服务。

(三)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主体。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主要是以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与资源为主体。高职院校依托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企业则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从而进一步选拔出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是构建校企合作的主体。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的合作动机存在分歧。就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校企双方的合作动机存在较大的分歧。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如果情况允许,学校更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使企业能够直接接纳学生就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在短期内获取经济效益,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在短期内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特别是有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反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这样就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与高职院校产生分歧,不愿意在合作的过程中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传授给学生,进而对校企合作产生影响。

(二)校企双方教学实施方案执行不当。受多种客观与主观的原因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很难很好地执行教学实施方案。企业的教学师傅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会忽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甚至还会有一些教学师傅会临时将教学工作委托给他人,这样就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甚至还会出现遗漏的问题,校企合作由于缺乏监督和控制,教学形式普遍比较散漫,教学重点也不集中。校企合作机制决定了教学和实训都是同时在企业完成,这样学校就很难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监控。在生产的旺季,企业往往会忙于生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这样教学的实施标准就会相应降低,学校又会因为没有及时的监控,这样企业就很难得到监控,这在无形中就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教学。在生产的淡季,企业往往会缺少业务量,不足的业务量很难满足学生实际的顶岗实习要求。除此之外,企业中还有一些教学师傅会担心学生影响自己的工作,这样在实训中就不会将核心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主动降低岗位要求和教学标准来应付教学,这样学生就很难在校企合作中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和付出的资源不均等。现阶段,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来说经过两年多的专业课程培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具备一定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把自身的实际生产管理流程,提前向学生透露,并为他们提供了实际学习锻炼的机会。从这方面看,学校和学生是较大的受益者,而新生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则不明显。由于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不是很高,在于企业分享科研材料和实验室研究成果方面没有太多优势,这种情况,有时会影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改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方法

(一)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就我国当前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培养人才上并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因此为了促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给予重视就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就很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联合培养将学校单方面寻求企业合作的现状转变为双方的互利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主动性。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依附于企业提高学生技能作为依托,还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投资中,使企业成为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的核心,企业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企业的教学目标变得更为明确,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传统的校企合作更高,这无疑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在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对企业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督促更多的技术工种采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学生参加工作的前提是获得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校企联合培养中,这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够各自发挥作用,校企合作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政策支持,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这样才可以为校企合作的实行创造有利条件。相关部门需要在职业教育法中添加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条款,这样才可以确保校企合作真正地得到落实。有了法律政策的约束,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可以在法律政策的限制下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真正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管理体系的运行又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要实现校企合作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管理体系可以正常运行。政府为了给予校企合作资金支持,还需要建立调节性的投入机制,这样才可以将投入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督促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好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加速校企合作的发展。

(四)要尽快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可以知道,他们一般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如美国设立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澳大利亚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是TAFE;校企合作要深入开展,应重视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应在各级政府成立有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构来指导、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事宜。通过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切实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效率,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四、结语

学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中心元素,因此学校在探索校企合作途径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生,确保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实践有充足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易新河,李岚,成亚玲,李琳叶,杜飞明.长株潭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

校企合作实践范文6

>>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机械类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建设类五年制高职“四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探索 探索股份制合作模式 建立校企共赢实训中心 校企深度合作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培养电气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论校企合作模式与高校实践类人才的培养 两类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合作机制与稳定性之比较 校企合作“二强”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 打造高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农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 通信信息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艺术设计类单项课程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农业类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现代服务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探析 校企联合培养材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lass A Shares"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YANG Wei-chuan

(Jiangmen Polytechnic, Jiangmen, Guangdong 52909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