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浅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浅析

摘要: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加强对案例教学内涵和各个环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并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当下,案例教学是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案例教学内涵以及如何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没有把握案例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取得预期的实效。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以教学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相互交流、充分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举例子,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活动,不同点在于举例是教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引用案例来佐证理论,使学生领会理论的科学性;而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案例为载体,实现理论的升华,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交互性。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它突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

(二)启发性。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它通过在具体、鲜活、生动、典型的案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讨论,最终拨开层层迷雾,实现对知识原理的再现,不仅深化对原有知识、原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生动性。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即内化问题,就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真正使知识理论能够入脑入心,触及学生灵魂深处,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相连接的桥梁。单纯的理论讲授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会把学生带进特定的场景中。同时,案例本身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于一体,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教师以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予以展现。因此,思政课堂引入案例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开放性。开展案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恰当的案例,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参与其中。在课堂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甚至会擦出火花,最终在教师引导下逐渐释疑,学生各方面活力均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这就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讲授,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触及学生灵魂,并最终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这一点恰恰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现实性、时代性的特点,“这样的属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以其具体、生动、鲜活作为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才能做到入脑入心,进而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2〕。”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永恒的课题。当前,大学生对思政课本身并非排斥,但是具有张扬的个性、追求独立、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对于那种枯燥无味、单纯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式的一言堂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存在抵触情绪,致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现实的桥梁与纽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贴近实际、与当前大学生思维特征相适应、满足思政课功能与价值目标实现的优点,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3〕。”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案例的选择、讨论、总结等。

(一)案例选择。案例选择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性。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一属性要求教师在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明是非,辨美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案例的选取中,应坚持以正面的案例为主体,负面的案例不是不可以选,应尽量以少选为原则。我们的学生都是很阳光的,如果负面的案例过多,可能会给学生这样一种错觉:他们的身边处处都是阴霾,社会到处都是黑暗。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学生的价值观必然会出现混乱和模糊。其次,案例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既要针对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又要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够得到理解和升华。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其案例的选取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有一定目的,或是为了引出问题,深化对某个理论知识的理解,或是基于对某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反思,使学生心灵产生触动,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或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等等,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选取什么样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性案例,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的疑惑而进行筛选,解疑释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次,在编撰案例时,案例的语言力求要简洁、生动、凝练。同时,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总之,我们要用“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最后,案例问题的提出要坚持先易后难,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契合教学目标、内容和案例本身,坚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二)案例讨论。教师对案例进行精心准备之后,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之中,就进入到案例的讨论环节,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由于思政课一般均为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为保证全员参与和讨论的充分,教师在呈现教学案例时,应在课前将案例和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其充分准备。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秩序。一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过分地限制和干预。另一方面,在学生思想激烈碰撞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地引导,防止偏离主题,使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三)案例总结。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归宿。通过总结,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理论形成共识和内化。案例总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课堂发言、讨论等情况进行点评。梳理学生讨论、发言的内容,如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存在什么样的观点和争议。教师要从理论的高度全面、准确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实质。对于学生正确的观点、创新的观点进行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发言和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二是教师要结合案例给出科学的理论分析和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得到答案的时候有一种满足了求知欲的快乐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教师给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可以把刚才自己的观点与教师所给出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从比较中,学生找到自己的结论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差别与距离,产生对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创造者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并在这个学习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思考和研究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思辨和快乐〔5〕”。当然,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案例选取是否合宜,哪些是成功的地方,哪些还存在着缺点和不足,是否达到了预期等等。一定要使教学案例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教学内容中,要满足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还要出现在合适的教学对象当中,这样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为 张建伟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