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探索

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探索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师德师风是衡量高校教师品德修养的首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师德师风现状,从法治角度思考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思考及对策,希望能为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提供一点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法治;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行各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特别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建设“双一流”的目标过程中,建设一支党和国家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队伍急待解决。近年来,教师由于不当言论、违背国家方针政策、党员纪律而被曝光的层出不穷,有教师泄露考题并与学生发生不正当性关系;有教师在外开办公司并邀约学生经营;有教师生活作风不正,仿冒签名报销科研经费;有辅导员骗取学生助学金等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1]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只有道德约束,没有用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予以规定,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存在纸上谈兵、没有有效约束力和执行力。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及意义

“师德”即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社会公益而应普遍遵守的社会道德;“师风”即教师风度,是指教师风尚气度,师德师风是一种将教师为人、品德、修养、育人统一起来的综合性表述。新时代有新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的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再次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一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高校不仅要从道德层面去规范,更重要的是运用法律的规范和严谨性去加以改进和完善其制度建设,真正把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二、从法治角度看高校师德师风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道德底线要求过多,制度流于形式

高校教师自身教学任务重是一个普遍现状,大多都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热衷于职称晋升,对自身担负的育人及思想引领工作认识不够。高校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过多强调“不收受他人礼金、不得性骚扰学生、不得出现教学事故”等基本要求,对于高层次的、深入的、内涵性的工作学习及解读不到位。这样一来,高校在教学科研上虽取得成绩显著,但对于师德师风等软件设施上不能并驾齐驱,所以在中央的多次调研中有高校出现“重教学、轻党建”的情况[2]。现目前伴随着各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献礼新中国”表彰及弘扬先进事迹的主流,对于规范师德师风,着实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中央纪委监委、地方或者高校通报的各种师德师风警示案例,没有真正下功夫、花时间让教师“入脑入心”的系统学习。在笔者的工作实际中,鉴于上级要求,部分高校关于师德师风文件及制度大多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出台,而在教师晋级、评优中并没有落到时效,表现“有制度、难落实”的情况,没有用法治思维让教师真正的从尊重权威性、遵照规范性执行。

(二)法治意识淡薄,量化标准不具体

高校在教育和管理上很难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道德层面的要求是首要基础,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虽然它不像道德范围那么宽泛,但它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道德不会具有的,正是这样才需要依靠法律的作用,因此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上法律、法规不能在缺位,更应当严格规范加强引导。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均有一些规定,现各高校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文件与政策,但大都是零散而没有统一标准的[3],对于教师的评优考虑中,不少高校都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但很少有关于优秀者的考核量化体系或者加分项目,在晋级、评优中采取的是无扣分项就视为师德师风合格,而什么是“师德师风良好、具体应该有哪些量化标准”,并没有形成具体制度体系,停留在制度层面较多,包括处罚和奖惩机制都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也仅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的研究。

(三)立德树人意识不够,功利主义表现突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办学应强调的首要问题,现目前总有老师出现学术不端、偷用他们学术成果,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篡改数据,为了职称之路,不认真做好科研,教书育人,相反违法乱纪,科研教学蜻蜓点水,不讲立德树人,不讲法治纪律,归根到底是只为自己的功利主义而生,且无相关制度予以惩处。所以依法治理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关键,不能只靠举办几场法律讲座、打几场辩论赛、听几次法学课程就能解决,更多的是要在工作中做到法治意识强烈,自觉用法治思维去规范自身的言行遵纪守法,用实际行动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

在从了解到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中,仍有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应重教书而不是育人两者,也有社会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有必要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且根据调查中的“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何意见或建议”一问调查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法治意识及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激励机制不够有力、考评体系存在争议和疏漏等。为此,从法治角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法治意识,完善法律制度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对教育和教师道德底线有相关要求,而《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都有一些关于教师素养、法律基本底线的规定,但是都不尽详细,我国从未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去规定出现师德失范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理,从法治角度看推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可以考虑不仅靠道德惩罚的轻标准、学校的内部惩处、通报批评外,应当多运用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高校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多做调查多做分析,搜集典型案例和存在问题,针对高校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或出台专门法律、规章,更要结合“网络、媒体、新闻、微博”的方式大力宣传加强教育。

(二)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营造师德师风良好环境氛围

高校要让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一种常态,除了用道德和文件约束外,在教师职称、晋级、培训进修、出国访学、借调研究、学术科研等方面优先考虑外,重要的一点是引进新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否过硬,目前高校引进人才对学历和专业要求极为重视,但从未考核过新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否达标,建议在高校修改并报送人才计划的时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加大新进人员笔试、面试中师德师风及相关基础法律知识的考核,让法律和师德统一,以答题的方式既可以考察考生师德师风方面的法律素养,又可以找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教师。对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发现失德行为严重并影响恶劣的教师绝不引进,在学校范围内也对全体教师定期采取网络答题方式,将相关的法律题目形成题库,定期考察,旨在加强教师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法治意识形成常态。

(三)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大法治意识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5],师德过硬是首要条件,目前由于教师大都醉心于科研教学工作,对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了解较少,在师德师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让教师明白不仅要从道德上规范自身师德师风,更要从国家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去严格自身、看待问题。从法治角度看高校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我国师德师风相关的法律规范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的首要原则,首先遵从法律规定,其次在其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师德师风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在高校师德制度建设中予以巩固和重视。新时代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具体的工程。高校应在党委领导下,杜绝纸上谈兵,从法治角度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法律结合起来,与政策制度挂钩,与教师个人工作考核、人才培养、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统一起来,为高校培养出一支守法律、讲道德、有水平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0(1):23-44.

[2]曾一帆.应用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

[3]粟湘福,王东.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法治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4]孙海英.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观念的提升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应欢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