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目前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虽然多,但存在区域差异性大、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可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出发,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其发展策略应该是明确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确定明晰的发展方向后,加强培训机构间的纵横沟通,进而建立教师培训的专业标准,打造自身的培训文化,并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师培训机构保障机制。

关键词: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培训机构是教师习得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其作用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海南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也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1存在的问题

1.1机构类型差异性大,资源分布不均衡

以培训机构的性质为维度,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例如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市县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二是高等院校设置的特别是师范院校设置的培训机构,例如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三是社会性的教师培训机构,例如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但各类培训机构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有的省级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场所,建有专门的培训楼,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与食宿要求;而部分市县级培训机构连独立的办公室都成问题。教师培训机构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严重。

1.2基础建设落后

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为项目经费,即各类部级项目、本市县项目和机构自身项目的培训项目经费。培训经费必须专项专用,政府统一划拨的专项经费较少,各个培训机构很少或几乎没有经费用于自身建设,导致培训机构基础建设落后。各机构基础设施水平相差较大。海南省40%的培训机构没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教室,62.5%的培训机构没有专门的电脑室,13.33%的培训机构只有1间培训教室,其余培训机构培训教室在4—10间左右,有电脑、投影机、网络等基本设备,但因数量有限,设备比较陈旧,配套服务不全,因此75%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场地主要为租用酒店场地和借用学校场地。这些设备不仅不能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不符合培训的专业化要求,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这是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伤”,综合表现在没有专门的培训场地,培训场地无法满足学员的需求,培训设施设备陈旧,后勤保障不足等。

1.3培训者队伍素质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队伍存在着素质低、老龄化、专业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研究人员和专职授课老师严重缺、师资依赖外请等问题。根据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反应,培训管理者有较大一部分来源往于即将退休的校长、干得不好的校长、不能上课的老师、得不到重视的小学科老师,这些人员培训观念陈旧,培训队伍老龄化严重。总体而言,教师培训机构队伍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欠缺专业技能。

1.4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海南省许多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对机构的定位不准确,行政归属、行政级别界定、职责的划分不清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培训机构举步维艰,在经费执行、项目管理上遇到许多阻力。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动力不足,其研究力量薄、培训与教研融合不深、专业权威缺失、培训设施落后、培训经费不足、培训业务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内在动力。

1.5培训文化缺失

培训文化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理念、工作价值观,它指导着培训机构工作的执行、机构的发展等。通过问卷调查,53.3%的培训机构表示没有培训文化,20%的培训机构认为自己机构有培训文化,但却无法具体表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训文化只是一种“墙上静态文字”,并没有成为机构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目标,对自身工作、自身发展的思考较少。这样就导致培训队伍缺乏良好的专业精神,专业认同感、责任感、服务精神不强,培训机构持续发展动力不强。综上所述,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培训专业化的视角来研究教师培训机构,给教师培训机构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培训设施,还要求培训者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2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的定位与特征

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是指机构在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的标准化而提供专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并逐渐具有“正式的全日制职业、拥有专业组织和伦理法规,拥有清晰而健全的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知识体系,以及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完善的教育和训练机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高度关注和力求达成客户礼仪和社会礼仪),获得国家特许的市场保护(基于高度的社会认可),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1]的过程。

2.1功能定位

2.1.1引领指导中心

引领主要是指引领教师发展方向和教师培训方向,就是要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舵手”和“风向标”,同时为下一级培训机构、学校校本培训提供行为模式的范例。指导主要是指省级机构要指导下一级机构开展培训工作,要给予教师个体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指导,同时要指导学校做好校本培训。

2.1.2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服务是指培训机构要为教师、学校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优质发展的促进者、服务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2.1.3实践研究中心

培训机构要不断了解、掌握教学一线动态,将教育教学理论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研究的针对性,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培训资源,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一线教学问题,使培训机构成为真正的专业引领者。

2.1.4评价反馈中心

“培训效果评估关系到整个培训工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关系到培训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益,关系到整个培训方案是否科学有效。”[2]对培训环节、下级培训机构、校本培训、培训机构自身的评价都是培训机构主要职能。同时,引进外部评价、第三方评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外部评价专家和第三方视角会给培训注入新的活力,对培训机构开阔视野、交流经验、共享资源、提升思路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2基本特征

2.2.1有行业组织

要实现培训专业化,不仅各个培训机构要努力实现个体的专业化外,同时要推动行业的专业化,它需要行业协会的引导、培训、监督、协调、公正、研究等,建立协会章程,协会成员按照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例如江苏省就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协会,有明确的性质和宗旨。

2.2.2有伦理规范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必须建立行业的行业规范和伦理约束,对各个机构进行伦理规范和价值导向,可以为各个教师培训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顺畅的运行机制,对机构的专业化发展起到内在驱动的储备[3]。

2.2.3有科学知识体系

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培训机制是机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结合本地实情和实际需要,研究相关理论,构建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相关理论。

2.2.4有高度的自治权

自治权是行业专业性的最高体现,能产生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海南省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培训机构协会,各个培训机构都是政策的产物,行政控制和管理居于首要位置,自治难以实现。

3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3.1明确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树立明晰发展方向

从政府层面说,要明确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相应级别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是各级区域内的引领指导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研究实践中心、评价反馈中心。政府要围绕“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提供包括政策、经费、硬件、智力等支持。

3.2加强培训机构间的纵横沟通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尽快建立一个行业组织,既有行政管理功能又有业务指导功能,由政府组织成立,来协调各培训机构之间、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规划,培训专业标准、培训经费等问题,实现资源、经验共享,扩大影响力,争取各级行政部门的理解支持,统筹培训机构的整体发展。

3.3建设机构培训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培训机构文化是培训机构发展的精神指向和基本信念,是推动教师培训机构内涵发展的根本,构成机构人员的行为准则。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梳理自身的文化积淀,借鉴其他各省市培训机构优秀的机构文化,加以整合、内化,总结凝练出自身的机构文化,形成自身的工作方式。

3.4建立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提升培训机构的专业地位

专业标准是行业专业化的前提,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是教师机构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准。教师培训专业标准应包括培训机构建设与资质认证标准、教师培训师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组织标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标准、教师培训工作者能力评价标准等。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提高教师培训专业水平,进而促进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专业地位。培训者的素质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通过专业标准来严格规定培训者的准入门槛,同时实行优胜劣汰,减少行政干预;其次,要建立教师培训动态专家库和兼职教师专家库;再次,要不断加强对培训培训,制定培训者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到中小学挂职锻炼、驻校指导机制,使培训者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最后,完善准入、聘任和评价制度,加大其教学监控和效能测评,形成动态管理。

3.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师培训机构保障机制

海南省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构的硬件、师资队伍、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经费明确纳入政府财政的统一预算中,其次要设立教师培训机构专项建设基金,对于场地、设备、培训者培训等急需解决的事项要专项督办,最后灵活政策,允许培训机构将盈利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用于自身软硬件建设,提升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

3.6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资源分享、信息、互动平台

信息化是教师培训机构适应时展的标准,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学员申报、信息整理、需求调查、培训评估、培训过程等培训管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建立信息化培训平台,实现学员线上沟通,促进资源分享、信息,促进学员互动,创生集体智慧。

参考文献:

[1]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性研究,2005,(5):128-136.

[2]王冬凌.建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模式:内涵与策略———兼论教师培训机构走向专业化的路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12):68-72.

[3]赵荣青.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杨虹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