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渗透(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渗透(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7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摘要: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化学与环境污染及保护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将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进行了几点尝试。

关键词:

初中化学;环保教育;渗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甚至某些污染已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和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知道,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许多污染物的特性、成份、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如何治理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因此,化学教育中引入环境教育十分必要,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族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1立足化学教材渗透环保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想是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材当中,提到的内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存在不少,比如说一些简单的空气、氧气、煤、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教师如何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现象,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用于环境教育的素材;化学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化学课本的每一个单元都涉及环保知识,并给出可供学习情景素材,如空气污染指数、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三废的危害、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光化学烟雾等。新课标同时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化学知识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突出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我们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仅仅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旧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污染的程度,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利用煤气,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家园。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来校做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4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还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节约能源、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吃饭的时候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买东西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要倡导低碳生活。不吸烟,不乱扔烟头,不食口香糖、泡泡糖,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打鸟,不捉青蛙,拒食野生动物,少用罐装食品及饮料,不使用涂改液,不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发胶和杀虫喷雾剂,不向河沟中倾倒垃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垃圾分类回收摆放,不在田间烧作物秸秆,少吃烧烤,多植树造林等等。以上很多内容,可制定成学校管理规定或教室公约,要求学生从现在、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总之,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环保知识教授给当前的学生,让他们人人掌握化学环保知识,个个树立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当前环保局势的紧迫性,促使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教师要在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作者:毛志刚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江西坡镇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12).

[2]周志华.生活•社会•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斌.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11)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化学是初中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新课标中,规定我们教师要采取一切能够采用的措施,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年纪还很小,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够强大.因此在初中时期才加入的化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所以说,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工作显得更加的重要.下面我从融合教学出发,去论述融合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研究.

一、初中化学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

1.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

我们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只是一股脑地把所有的知识和重点全部讲出来,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一切的原理.但是化学作为一门探究性学科,它要求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观察实验结果,自己总结其中的道理.但是很多化学教师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学生,使得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还有可能让学生认为化学和那些政治、历史一样只用背就可以了,这样学生的化学成绩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了.

2.教师上课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备课没有一定的逻辑可言.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重视规律以及逻辑的学科.前后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而我们很多的化学教师上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上课过程很乱,内容模糊不清,导致学生听不懂化学课,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挖掘出来.

3.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太少了

化学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每一个实验的发现都不开问题的提出,只有提出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才有了这么多年来的飞速进步.上课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做实验,学生才会觉得实验是让他们探索的,不是看着玩的.但我们很多的化学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做实验,然后就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在做实验时,学生也只是看着玩玩,没有动脑.这样一来,化学的课堂也就不能很好地建设了.

4.在化学中,有些实验的操作时间是很长的,化学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的目标,直接取消了实验演示环节

我们大家都知道,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没有实验作为依托的化学就是一张白纸.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化学物质的性质,找到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就不能从根本上建设好化学课堂.

5.化学课堂只把重点放在了课本上面,忽视了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

化学实验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演示和解读.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我们化学教师能把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觉得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是很近的,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还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到这个现象恰好是自己发现的,上课的时候也就听得更认真了.

二、融合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1.将现实中的事物与化学融合在一起

化学课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一切学习都不能脱离实际.知识是从实际中提炼出来的.老师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化学,让学生呢个知道其实化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些生活中的化学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在书上,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更愿意去学习化学.

2.教师学会创造情景去将教学融合

老师要在上课讲课的时候创造情景.一个老师讲课好不好,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效率和认真听讲的态度.化学这一门学科,不像其它学科那么枯燥无聊,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老师在上课讲课的时候要尽量多营造一下上课的情景,把自己的课讲得跟说故事一样的吸引人,那么学生肯定会特别愿意听老师讲课,而且学生还会越来越喜欢上这一门课,对化学也就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成绩慢慢地就会上来.

3.将化学实验融合到课堂之中,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原理的理解

教师要摆脱教学目标的束缚,多做实验.实验是一切化学现象的基础.什么东西只是靠书本说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亲眼看见他们才会更加相信这其中的道理,而如何让他们看见,这就需要学生去做实验,自己去得出结果.对于那些时间很长的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放幻灯片;时间短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将实验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4.将新型的技术手段与化学课堂融合

现如今是科技的时代,教师也要随时代的需要去将讲课方式进行改革,教师通过在课下的备课,将化学的原理通过新型的幻灯片形式教授于学生,减轻由于化学原理本身的抽象性对学生造成难以理解的情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于幻灯片认识的错误,认为只要使用幻灯片就可以让学生积极与教师在课堂互动起来,这样的想法是错误,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幻灯片的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将幻灯片当成是个动画来看,更要注重将学生的理解与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将化学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得到化学知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作者:韩建平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葛仙山乡港东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范例教学探讨

范例教学是由德国的教育学家M•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法就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从依靠典型范例到掌握规律,借助这种范例独立地进行学习,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强调,亟需化学课堂应变教为学,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对范例的理解与内化,通过范例设计等方式,实现化学思想的理解与化学规律的运用.本文以沪教版为例,浅谈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目标引领,创设主题性范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化学目标及原理精心设计问题及步骤,将学习目标渗透在范例中,通过化学主题性范例的思路引领,让学生实现对化学理论规律及运用的“内化”,进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中,以“明白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作为学习目标,创设主题性范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与分析,理解“白酒”是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红色溶液变无色.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强化主题,教师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分析与猜想,即酸碱的中和反应.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的减少与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教师适当评价,促进学生对主题范围内的化学规律的认知与理解,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思想渗透,关注兴趣性范例

九年级的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达、理性思维渐趋成熟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规律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既要关注兴趣性范例,又要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化学思想.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确立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思路,为了强化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教师不妨设计“空瓶变瘪”的趣味实验,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操作,来渗透化学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的理解与掌握.准备矿泉水塑料空瓶一只,装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首先,将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其次,往塑料瓶中倒入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子立刻变形,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瓶子被扭曲得不成样子,在桌子上痛苦地“扭动”.面对这一奇特化学情景,同学们惊呼连连,急于“探秘”.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关注焦点,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趣味现象背后的化学思想,并书写化学反应的原理:CO2+2NaOH???Na2CO3+H2O,以在直观范例中强化教学效果,在兴趣中渗透化学思想,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化学范例教学中突出趣味性,本质上的化学思想的有效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促进对化学规律的探索热情,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化学科技小制作和课外实验活动的求知能动性.

三、规律运用,归纳迁移性范例

为加深学生对CO2与CO的性质及规律的理解,并能够在具体的范例中迁移运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二者结构、性质的差异性特征,运用对比的思想针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巧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化学规律反推CO2与CO的鉴别方法: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⑵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一氧化碳;⑶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使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的是二氧化碳;⑷分别点燃气体,能产生声响的是一氧化碳,不能产生声响的是二氧化碳;⑸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集气瓶口,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被点燃,且产生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⑹将气体分别通入血液中,能使血液变成樱桃红色的是一氧化碳,能使血液变成暗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典型的迁移性范例的设计,实现学生从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到化学规律的归纳与运用,既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使其对化学的认识全面而深刻.

四、合作学习,探究开放性范例

教师创设开放性教学范例,优化化学课堂的学习模式,本质是引导学生贯通的生活体验与化学学习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陌生的化学知识获得“生活化”的深度理解,甚至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中,通常的学习目标是: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知理解,教师不妨创设开放性的化学范例,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有不法商人将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高价出售,请你用自己所学化学知识来探讨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学生根据“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规律,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黄金的不活泼性,探讨真假黄金的鉴别方法及原理:⑴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假黄金,不变色的是真金;利用铜、锌等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黄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原理,加以验证.⑵把样品置于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来加以验证,活泼金属锌可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而黄金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化学范例,有利于优化化学课堂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求知兴趣与探索热情,强化学生对于化学规律的深度理解及实际运用.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创设教学案例,以丰富化学学科的理论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

作者:陆明芹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这与新课改中提倡的标准相背离,学生一直按照教师的计划在学习化学知识,没有独立学习的空间,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需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即可,要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快速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政策;非功利化;思维能力;教学情境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课改政策已经实施,但是许多初中学校并未认真执行新课改政策,对新课改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1.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

初中生正面临着中考,来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较高,这就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中考成绩将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化学知识的真谛,只是为了单纯应付中考,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了限制.同时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只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应试教育的压力完全限制了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传统习惯因素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对初中化学教学都没有进行重新编写,化学教师对课本教材已经熟练掌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化学教师已经理解了教材的真正意义,这就容易导致化学教师不思进取,开始形成固定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固定思维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形式化,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失去兴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营造

1.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想要营造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同时还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发掘学生的自身弱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2.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要加强对学生激励机制的健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主动学习.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以宽容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重视.

三、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主要对策

1.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较为紧密,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也应该作为重点.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讲课为主,学生只能依靠课本去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还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化学小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消耗化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化学课堂转移到实验室中,让学生依靠教师提供的实验教材,亲手进行各种实验,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解答教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要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发言,不要由于学生的对错而过度给予批评,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在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敢于质疑,要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要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学会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将其与化学教学内容相融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于死板,要多列举一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积极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混浊”这一案例,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的方式,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4.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化学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是课外探索活动,也可以是创作科技小论文、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合理调整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比例,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付诸到实践中.

作者:郑晖 单位: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玛乃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06)

[2]高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龙泽翼.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摘要:

初中化学由于是新开设的学科,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这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知识;能力;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化学知识记得很多,但越学越困难,反映在记住的知识不会用,特别是对下册的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感到困难重重。在考试中表现为读不懂题意,实验探究题要么无从下手,要么答非所问,严重刺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对知识学得太死,学生能力不够所致。这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学生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随时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

知识的落实与积累非常重要,但光有死记的知识,没有能力,所记的知识将成为僵死的教条,不会用的知识是无用的,或根本谈不上是知识。所学的知识是要用的,而运用知识靠的就是能力。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将死的知识学活,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又是形成和强化能力的过程;有了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牢记并始终贯彻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融入教学的每堂课,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重,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形成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知识掌握多了,能力自然就形成了,其实不然,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力是需要在平时教学中逐步培养的。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要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因为知识的记忆短时间可以完成,但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平时逐步形成。如我们在做实验时,不能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住实验现象和操作注意事项,还要注重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几个过程。尽量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注意事项的理由,联想具有相同现象的实验,从中找出规律,提出一般结论。再如,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比较一些概念间的相似性和特点,能运用它们来区分具体事例。在进行性质教学时,要让学生小结不同物质的组成、性质的异同点,得出一般结论。在化学语言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并不断强化巩固,找出书写规律,熟悉物质的命名方法,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等。每一章节学完后,让学生写出章节小结,归纳本章节所学内容及学习体会,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将优秀的小结进行表扬并张贴,以便同学们借鉴和学习。这样既培养归纳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收集有代表性的习题,整理出来供大家选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真正形成学习化学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组织教学与能力培养应相辅相成,这两者看起来好像是不相干的问题,实际上组织教学是能力培养的保证,如果组织教学没有搞好,学生精力不集中,不能跟随老师的引导,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知识无法真正掌握。所以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心收回课堂,让他们跟随老师的节奏,听从老师引导,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生积极配合是一节课成功的具体表现和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证。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陈述语进行描述和讲解,只是教师说,学生听,其实这种没有反馈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比较差的。学生因为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主动思考问题,所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由于不能将其中的道理想通、想透,听起来好像懂了,其实没有真正懂,结果是不会做题。更为严重的是长期被动地学习,养成了吃自来食的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方法得不到落实,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只知道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书不知道怎么看,就像看小说一样;复习不知道做什么,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旧有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因此我们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充分思考、讨论得以解决。学生这样学得的知识才是他自己的。在书上能找出答案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上课无所事事,开小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回答问题时,个别抽答更重要。让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有很多优点:第一,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因为他们害怕抽到自己,不容易开小差;第二,集体回答时,有很多人都是从众,不懂也跟着回答,不能暴露问题。第三,个别回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使问题更清晰,学生印象更深刻;第四,有些问题可能获得多种答案,既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又能让学生开阔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也可以及时纠正思维的偏差;第五,很多学生为了回答问题,会主动地去查阅资料,看书预习,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科育人也很重要,当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化学,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认真地去钻研化学知识,特别注意身边的事物,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能力是靠长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当我们去埋怨学生没有理科思维时,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我们是否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应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只要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力的养成就会水到渠成。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作者:朱善鑫 单位:保定市乐凯中学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教师执教的能力》丛书,2015年合订本

[2]《未来人才培养战略》读本,2016年1月出版

第六篇: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思考

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当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材中的文字、表格、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和讲解过程中的板书演示,渠道单一且方式单调,根本无法适应身处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更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若结合网络环境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就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得到空前的拓展,学习形式也可以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不再囿于课本和课堂当中,其个性发展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2.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可以使教师完成由“课堂主导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化,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自然而然的就彰显出来.此外,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是新颖的,教学内容更是与时俱进的,也正因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不能落到实处.第一、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一般来说都是很不规范的,并且许多化学成分都是存在毒性的,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第二、一般来说初中的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并不是很完善,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应当从实验中了解的知识因设备条件的限制而无处了解.也正因这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原本对于化学及其实验的好奇、兴致,一来二去的就被磨灭了.然而,当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化学实验场景,或是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把教材上的相关概念转化成在实验中观看到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做浓H2SO4稀释实验时,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再比如,在研究“分子的特性”时,在做完《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的实验后,用投影仪演示: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水与酒精混合后,两种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以致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从而得出“分子间有空隙”的结论.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不仅在安全的基础上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更能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充实学生们的知识,一举两得.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共同进步

自从开始教初中化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许多学生抱怨,“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嘛,生活中用得到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教师在化学课上并没有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或者是教师不知道用何种方法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引入到化学课堂中来,从而导致学生误以为化学与生活是割裂的.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举例来说,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许多洗衣粉上都标注的是“无磷洗衣粉”,洗衣粉出现这一卖点也是有相关化学依据的,这是因为磷不仅伤害皮肤,而且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海中时,是海水富氧化,从而藻类肆意滋生,引起赤潮.所以当我们为学生们讲关于磷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这一例子,并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展示关于赤潮的图片,以及其危害,帮助学生们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磷的性质,树立使用“无磷洗衣粉”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关于蕴含在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多加关注并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使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共同进步.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对现如今的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结合网络环境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等策略方法使初中化学教学紧跟时代的脚步,从而为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化学人才而做出贡献.

作者:卢普缘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探究性实验化学教学

作为偏理论的学科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如果引入实验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均具有一定的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之外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均有一定的帮助.总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点,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提出探究性实验问题

学生要学习新的知识,必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原来的知识,因而就必须提出探究性实验问题.针对这一点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及时更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在提出探究性实验问题前,还要注意想方设法激活这些知识点.探究性实验问题一方面可能与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当然了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握原则.一方面不能太难了,如果太难了,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无法激起学生挑战问题的热情,另外一方面如果与旧知识没有关系,或者太简单的话,那么学生又怎么会感到好玩呢?所以要求探究性问题一方面要是学生熟悉的,比如日常生活中或者实际的生活中可以遇到的某一生活景象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控制问题的复杂度、开放度,将其控制在一个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求知正确结构的点或面.比如利用H2O2、MnO2合成氧气的实验中,因为这一个实验需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识面、化学问题.因此就需要实验前,探究这些小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学习知识.比如在实验前就要分析MnO2是不是反应物呢?如果实验结束,那么对实验中应用到的MnO2又要如何处理或者回收呢?通过说明让学生明白二氧化锰就是一种催化剂.

二、提出假设、猜想

通过假设、猜想等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完成学习要求.一些学生担心自己所提出来的问题、假设、猜想与探究性学习问题不相关.此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并给予适时的帮助.比如在分析研究引起铁生锈的原因、条件时,绝大多数学生由于知识面过窄的原因只能提出与水相关的道理,而对其它知识点知之甚少,此时教师就可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铁之所以会生锈就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即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这样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假设,继而形成相应的计算,最后完成实验的设计.

三、探究性实验方案的基本要求

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可以在规划化学课堂的过程中提出,也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技能的前提下提出.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灵活、创造性的制定实验方案.事实上在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中,方案设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换言之是否设计合理、科学性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直接影响着所提出的问题能否最终解决.另外方面化学课堂一般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的前提一点点完成的.加之探究性实验方案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其中主要包括:第一安全可靠;第二操作方便;第三有一定的效果.

四、具体安全分析

1.探究性实验问题

在讲解二氧化碳(CO2)时,某初中教师就首先分析了关于制作二氧化碳的方法,即怎么利用含CO2-3的CaCO3固体、含有H+的HCl溶液,以及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原理,这样一来就能引发学生思考,比如CaCO3能用别的固体代替吗,如果能的话,可以选择什么物质,盐酸是否可用硫酸代替等等.

2.提出假设

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第一个问题就是在Na2CO3中也有CO2-3,那么如果与盐酸是否能产生二氧化碳,第二个个问题是H2SO4溶液和盐酸一样也都含有氢离子,那么和如果与碳酸钙是否也能生成二氧化碳呢?如果上述的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反应效果是怎么样的,操作有什么差别,最为关键的是怎样才能有最终得到二氧化碳.

3.如何科学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下.进一步设计方案.主要根据学生自主设计的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一个实验.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得出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适中;第二个实验同样用稀盐酸,不过这次的大理石换成碳酸钠,发现两者一结合即能在瞬间放出二氧化碳;第三个实验,用大理石同硫酸发生反应,得出虽然也能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实验很快就结束了.同时要求学生在这三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下过程.

4.结论

这一部分可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必要的话可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得出前两个假设都是成立的、正确的.但是第二个实验虽然也能生出CO2,但是其实验不容易控制,且反应的速度过快了,第三个实验CaSO4又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了,因而使得实验很快就结束了.最终得出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一实验中是不能用Na2CO3和H2SO4溶液代替的.

综上所述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探究性实验教学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广大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最终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作者:陈勇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