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实践

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实践

摘要:新课改明确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新颖的个性作品,为学生发挥自身的美术潜能提供广阔的平台,从而实现初中美术课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实践

个性化美术教学必须选择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艺术的不断发展在于不断地创造与开拓。对此,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继而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内驱力,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做好铺垫。故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参与环节,使其树立更强的独立感知意识,为其提供思考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个性化思维在美术作品中创造性地展现出来。如,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有趣的夸张》一课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固有的写实理念,积极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状态进行夸张,将个性意识融入画作。有学生将时光之门“安”在了自己的身体里,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之门;还有人将世界的颜色画成了黑色,事物的颜色呈白色,因为学生认为世界本就是黑色的,而事物的颜色是由人主观设置的。借助这样大胆想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呈现,其艺术创作自信心也有所提升。教师可以通过鉴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创作方式

1.丰富创作材料,展现其多样性

美术属于艺术学科,重视学生对作品的深入审视和独到见解,故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作环境,使学生充分挖掘创作材料。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用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化创作理念。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图案之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大致方向,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五谷杂粮或者花草的枝叶进行创作,展示自然之美。有的学生借助绿豆拼出了茂密的树林,有的学生借助红豆创作枫林,有的学生借助大米作留白用以填充画面,等等,呈现出了大自然的样貌;有的学生借助枝叶、花蕊实施捶染工艺,以植物的浆液作颜料,展示出了不同的图案之美。

2.尊重学生的多样化技法

初中生富有个性特点,教师应顺应其年龄特征,引导学生自由施展多样化的技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作品。绘画的技法种类较多,如水彩与蜡笔的融合技法、水墨画、捶染技法等。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上各种技法,教师不应加以局限。如,八年级上册《蓝白之美》一课强调颜色的差异与柔和的艺术魅力,若单一使用蜡笔或水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可能创造出的蓝白之美,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3.允许个性发挥,激励个性化的表现语言

初中生常常会选择独特的表现语言。教师应因材施教,允许学生发挥个性,激励学生使用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实现个性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颜色往往被用于情绪张扬的作品中,旨在凸显热情、主动的艺术情感;普通、单一的色调主要被用于深沉、严肃的作品中。如,九年级上册《灵动的生命》一课中,部分学生借助鲜艳的红色围巾展示少女的青春活力,辅以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展示天空的纯净,并且将画面的绝大部分用于表现茂密的树林。

三、丰富作品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术作品没有固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实施合理的评价,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重要目标。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实施课程评价,必须打破固有的以技法难度作为评价标准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衡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评价美术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作品中融入精神、思想和情感,为个性化的作品赋予生命力。美术评价还包括对课程之外的相关美术活动的评价。就初中美术个性化学习的评价而言,评价的角度可以是创造力、想象力、革新力、审美力等。具体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具体表现为基点,重点关注学生的提升范围、进步方向等。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使学生热爱美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和勇于打破常规的观念。教师应该以此为考核对象,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初中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个性特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美术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注重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坚决杜绝重教学而轻教育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伟玲.初中美术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析.文学教育(中),2017(5).

[2]陈璇.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作者:刘娟 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汊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