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3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3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

一、实用类文本概述

我们要分清什么是实用类文本,此类文本主要包括哪些文本类型,这些文本类型各有什么样的形式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材主要有新闻类文本、访谈类文本、传纪类文本、调查报阅读等。每种文本都有自己的形式特点,以传递不同的信息,以新闻类文本为例,它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等基本特点,文体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等部分。对于不同的结构部分都有不同的信息传达,如导语会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者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思想,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考试项目中所指中心思想的考核直接就可以从导语中来寻找答案。另外对于访谈类文本,我们就可以理清关于访谈的初衷,通过访谈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根据这个思路准备查阅资料,了解访谈背景,准备访谈纪要,确定访谈主题。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亮点、新材料、见微知著,准确判断这些新材料中蕴含的价值。从整个完整的访谈过程着眼,准确理解文意,从而正确判断考核项目。对于传纪类文本、调查报阅读等也都可以按照此种思路,掌握文体特征及相关的知识链接,深刻理解文意,从而对于考核项目做出正确判断。虽然各种文体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对于此类文本也有共性规律: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鲜明,表现手法相对单一。相对来说,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规律和特征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轻视了此类文本阅读,要在同与不同之间,找出关键点,从而达成从文体的角度准确而鲜明地理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分析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文本阅读的考查形式,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结合文体考察文体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该文体的理论知识及写作要求等,这也是我们在前面强调通过掌握文体知识来解答考核项目;另一方式就是把文本阅读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考察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不涉及文本的文体特征。

三、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分析

我们需要综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充分理解文意,站在全文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传达的信息,通过信息掌握,对于解答项目中不符合文意的部分做出排除。这一点从表述上比较简单,但是这更是学生平常文学知识沉淀的升华,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阅读,广泛涉猎,增强了文感,提高了文学素养,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文意的掌握自然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在校高中学生比较欠缺的部分,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掌握了实用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要领。

(一)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是一些科普类文章,对于某些科学概念的解释通过一些现象的揭示或者是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试题考核就会出现对于这些概念的准备表示进行阐述,有时候选择项目的差异只是一点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文字信息的整合,对于概念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得出判断,如果只是一点文字的差异,可用排除法做出选择,让假设答案回到材料中,通过上下联系理解,再做出判断。

(二)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后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文意了解,但是也要学会根据所掌握的文意,对于文本做出假设推理,对于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可以延伸,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文意有所理解。这一点在解答开放性问题上比较常见。

(三)掌握方法需要通过对于同样题材的文本进行反复强化和训练,加以比较与区别,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或者是学生,都需要站在高度上看待实用类文本阅读,要理清思路,认真掌握方法,做到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真正达成语文教学目的。

作者:刘楠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职教中心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撬开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不是一门工具学科,而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切实把注重“认知训练”转变到注重“情感熏陶”上来;把注重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到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上来;把习惯采用“封闭式教学”转变到有意识地采用“开放式教学”上来……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学习生活、学习其他知识的敲门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一切语文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这四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阅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摒弃教给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思路,把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作为阅读教学的思想根基,训练学生大声朗读、大量阅读、快速阅读、欣赏品读,使学生增强语感、增加积累、增大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个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同,教学方法自然不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的做法和经验。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指引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求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就会乐读、悦读,阅读才有成效。现代社会,人们都渴望寻找到成功的捷径,于是名人传记甚为热销。人们通过了解名人的成功经历、成功经验,寻求自我提高、自我突破。高中生同样具有这样的心理。高中语文教师根据这种情况,可以给学生讲述他们熟悉的文学巨匠的成才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这些文学巨匠的自传、传记或作品,引导他们阅读。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很多演讲,笔者就从网上下载他的演讲音视频,播放给学生听,学生通过莫言的演讲,对其人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到图书馆或书店借阅、购买他的作品,在班级里形成了一股阅读莫言风。除此之外,莫言的诸多演讲中,都提到了读书,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带动,他们不但阅读莫言的作品,对于莫言读过的作品也很感兴趣,也会找来一读。这就是名人效应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作用。

(二)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

众所周知,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分层,主题句、重点句、中心句、中心思想的提炼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感悟出某种真谛。优秀的作品总是以情动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带着“情”进行阅读教学。这种“情”包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之情、上好阅读课的激情、对学生的宠爱之情、对文章的敬畏之情。教师带着“情”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会被感染,深入到文章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因素,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解读作者留给我们的情感困惑。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会逐渐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巧妙安排时间,进行选择性阅读

高中生学习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光凭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不行的,还必须抽出课外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利用时间时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分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因此,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发呆上、浪费在对课业繁重的抱怨上、浪费在玩电子产品上,要充分利用每天的点滴空余时间进行广泛、大量的阅读。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人生有涯知无涯”,阅读要有目的性才能有收效,否则,浩瀚的书海会把我们淹没。例如,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议论文,那么就选择议论性的文章来读;主要学习的是科普说明文,就选择科普类的图书来读等等。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向学生提供或推荐比较权威的作品,以免学生出现选择失误。

(二)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受

检验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最有力的形式是学生所做的读书笔记。教师要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把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真挚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记录下来,定期回顾、定期审视,并同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抒写读后感的习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品读鉴赏能力。学生阅读不能仅仅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还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对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通过写读后感,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悦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引领学生广泛读书、大量读书、读大量好书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王娟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一、积累语文知识,培养想象力

想象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在阅读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发挥。由于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可以给学生借鉴及延伸的空间,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是学生想象力培养、知识积累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阅读、多媒体应用、角色扮演等),把学生带入一个不一样的时空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作者的“呼吸”。如在教学《长亭送别•端正好》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崔莺莺与张生的电视片段把学生引入到故事情节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影片观看结束后,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尊重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共同探讨。最后可用抑扬顿挫、充分感情的语气和语调等朗读此篇文章,“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引导学生想象:在一个深秋季节,崔莺莺在红娘的陪伴下等待爱人的归来,但见秋高气爽,白天朵朵,大雁南飞,四周飘零的黄叶,仿佛飘落的是小姐的心,满眼都是相思泪,引人遐想及同情。此种画面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大脑中浮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收获一种独特的美感。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画面、情感及生活,激发学生的灵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文字为媒介,创设意境

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串串的文字,学生若不进行想象或想象力不足,那么印在他们头脑中的就只能是抽象的文字概念,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很难生成。所以,学生很难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很难理解文章的意蕴。如此一来,学生将很难进行创新性的阅读。在《艺术原理》中,科林伍德曾写到: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学生借助想象,将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穿透文字看到现实,将自己置身于文字之中,跟作者进行交流,体悟其情感经历,享受文字之美。《荷塘月色》第四段中,朱自清是这样描述荷叶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让学生根据这些文字的描述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荷香和芭蕾舞女相结合,然后对文章中的荷塘展开想象:一眼望去,满眼绿色,荷叶片片相连,甚是繁茂;正是因为荷叶长出水面很高,亭亭玉立,就像芭蕾舞中舞女的优美典雅的裙。通过想象,安静的荷塘舞动了起来,芭蕾舞女们身着绿裙,舞姿轻盈。跟随想象,学生融入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

三、从古诗写作背景下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诗词可以让人尽情地、最大程度地发挥想象力,同时,诗词也是诗人情感升华的结晶。也就是说,诗人写作时的历史事件与背景会赋予诗词以相应的情感元素。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只有真正掌握了诗词所创作的历史背景,学生才能对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理解到位。现以词人李清照(宋代,婉约派代表)为例,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她的表现手法亦十分细腻,最善于创作那些能引人缅怀、伤感的词句,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之家,家境殷实,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就为她的词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她与赵明诚结婚以后,夫妻相敬如宾,过着幸福、恩爱的美满生活,这期间词人创作的作品大都是轻松、优美的。在金兵侵占中原,大肆地劫掠后,李清照的丈夫因患疾病身亡,她的生活瞬间发生了突变,从此以后便颠沛流离,加上世态炎凉,更使她变得悲苦、抑郁。这就是为什么词人在两个阶段的诗词创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皆是由两个阶段不同的创作背景所致。

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讲授为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事物提供了方法,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源头活水,再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指导,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可极大丰富思想。“我是阿Q吗”,让学生借机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嫉妒好不好”,让学生认识到了它是一把“双刃剑”;“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纯净空间”,让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体育事业腾飞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中悟出了苦难与辉煌的含义。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了思考,摒弃了无用的牢骚。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高中生活增添了色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王瑞山 单位:河北巨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