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作业模式浅谈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模式浅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高中数学作业时,教师也要采用分层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下面就高中数学分层作业模式谈些看法和体会.

一、遵循精选原则,为学生“减负提质”

分层作业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习水平和认知程度,将学生划分为主要的几个层次,然后依据不同的层次进行作业的布置.在实施分层作业模式时,教师应当遵循精选原则.精选原则是指,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作业的量等进行精心挑选,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并在做作业的同时得到数学能力的发展.当前的教学模式下,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已经被逐渐取代.精选的作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恰当科学的作业,注重质量,不讲数量,既能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时,我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为能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能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有些学生则对二倍角的公式掌握不够熟练,难以运用.此时,我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基础性作业,我将一些精选的基础练习题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拓展性作业,我引导那些已经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生对拓展性作业进行研究,开动脑筋,完成作业.

二、遵循实效原则,为学生“量体裁衣”

作业存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回味知识,反思知识,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出于这个目的,在布置和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讲究实效,注重质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引导学生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期间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主动汲取知识.师生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为对方着想,一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作业模式时,教师要遵循实效原则,为学生“量体裁衣”,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后,我让学习水平普通的学生做一些典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认知:若不等式x2+ax+1≥0对一切x∈(0,12]成立,则a的最小值为多少?这道题相对简单.在做作业时,学生可以先设f(x)=x2+ax+1,则对称轴为x=-a2.若-a2≥12,即a≤-1时,则f(x)在〔0,12〕上是减函数,应有f(12)≥0?-≤a≤-1;若-a2≤0,即a≥0时,则f(x)在〔0,12〕上是增函数,应有f(0)=1>0恒成立,故a≥0;若0≤a2≤12,即-1≤a≤0,则应有f(-a2)=a24-a22+1=1-a24≥0恒成立,故-1≤a≤0.综上,有-25≤a.因此,a的最小值为-25.这样的习题,能使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遵循评价原则,为学生“加油打气”

在布置作业时,有些教师强调作业是为自己做的,为学习做的,不是为了老师.确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需要教师关注.无论是作业的设计、布置,还是作业的评价、改错,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对作业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经常是匆匆看一眼判断出答案的正确与否就算过去了.这不能怪教师.一个班级有许多学生,对教师来说,批作业也是一种很大的负担.但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对作业做出评价,可以用“一针见血”的评语来代替传统模式中简单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批改形式.在评价作业时,教师要利用人性化的语言.比如,以上述一元二次不等式题为例,求a的最小值.如果学生顺利求出,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如:思路清晰,书写明了,值得鼓励!简单的几句话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快乐.如果学生做错这道题了,教师需要及时指点,如:忽略了x的取值范围,下次注意,再接再厉!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主动改正,以后做这种类型的习题时,会着重注意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避免犯错.

四、结语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模式,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作者:李锁存 单位: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