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我国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从持续提升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技能;培养高中生边参与实践、边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技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完善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功效在于增强高中生个体对数学课程的自主探究意识及彼此间的合作意识,但该类教学方式尚未得到健全完善。因此,预先理清现阶段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实施协调化的应对方案,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理应引起有关教学主体的重视。

一、目前我国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合作探究期间教师未能快速把握问题解决的关键线索,或是未能将讨论、实践予以有机融合,只是单纯地应付上级检查而实践。产生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高中数学教师长期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未能给予深入性认知。因此,实际分组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锁定个人位置,同时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其次,许多高中生无法摆脱传统的学习习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组织难度逐步提升,以及任务量愈加繁重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对于班级成员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怀和照顾,这使得一些学生自信心备受打击。久而久之,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出现发展失衡迹象,最终影响班级整体的教学实效。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分工不够明确,经常会因为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而出现消极状况。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的态度不够严谨,将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各自分为一组,彼此之间不管是在成绩或是数学学习能力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分组模式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影响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一)持续提升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技能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课题内容期间,也要注意留有适当的机会进行借鉴学习和自我完善[1]。毕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属于新颖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制定的应对策略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有必要定期参考专家的指导意见。如定期安排高中学校中的数学教师去外地接受培训,或是邀请学术专家莅临本校开展讲座,使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新规划理念,最终大幅度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二)培养高中生边参与实践、边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若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则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交互式融合的教学训练模式,就是鼓励学生在参与有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探讨,力求在合作交流活动中,锁定有关问题的关键线索。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将课前精心准备的立体模型制作材料依次发放给学生,然后安排他们自由分组和集体制作。在此期间,他们必然会遭遇诸多问题,包括该做什么样的模型、究竟如何去做、每个面的形状如何、大小和尺寸等数值设置为多少等。等学生讨论完毕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再督促他们进行重新思索,认识到各自制作的立体模型几个面的特征。由于学生经历了亲身实践和体验,所以在之后的讲解中就能够更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识。

(三)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技能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预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主观察与合作分析相关问题,从而进一步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2]。如在开展“集合”这类课题讲解活动的过程中,在一系列新知识点阐述完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做延伸性的探讨,究竟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利用集合形式加以生动化表示,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教师要细致观察个体的学习状态,如若发现有人滥竽充数,教师应运用婉转的表达方式加以引导,避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结语

想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更为灵活和高效率地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包含许多适应性途径。笔者在此阐述的意见着实有限,希望相关指导教师能够在日后教学中以此为基础性指导媒介,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拓展,进一步使高中生爱上数学并自主参与各类探究,使其今后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作者:徐桂锦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秀华.小议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认识[J].学周刊,2011,33(32):160-170.

[2]张成永.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22(9):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