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生能力的培养(6篇)

高中数学学生能力的培养(6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

一、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根据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可将学习困难学生划分为智力因素型、动力因素型、学习不得法型.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智商偏低,智力迟缓,记忆有困难、注意力也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不清,对知识不能变通,难于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智力正常,只是因为学习动机出现偏差而引起学习困难.这些学生缺乏强烈的进取心,耐挫能力差,没有,解决问题的信心、耐心和毅力.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争分夺秒的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

2.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高中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概念的定义更加严密,对定理的证明更加开放化.已经适应了侧重简单运算且不重视对概念定理的严格表述与证明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难以突破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势,对新知识新方法一时难以接受,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他们上课不能认真,从而越学越觉得难学,不用太久便成了数学的学困生.初中时养成的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的依赖心理,使他们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不能制定计划,对数学的学习只会难上加难.

3.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如打麻将等不良喜好的、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心理、思想都还不成熟的高中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往往成为各学科的学困生.学校对学生素质和老师能力的评价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根本标准,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性,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学困生的形成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今社会少数人中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风气以及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网络对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报道,都在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分散甚至剥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时间与思想.

二、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经验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教师要将自己对学生的爱融于课堂,对学困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数学史融于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再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团结协作、表达与交流、手脑协作等自主探究学习必备的素质.

2.弥补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打好过渡桥梁

首先,做好教材知识点的衔接工作.高中数学的起始阶段———高一,产生学生分化的关键时期,应做好有关教材知识衔接的工作,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立方差立方和公式的复习与深入,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让学生自然过渡到高中数学知识中.再次,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学进度较慢授课方式直观,所以高一的数学教学节奏要由慢渐近到高中正常的速度.课前导学结合课后个别辅导,课堂教学体现层次性.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起点定位要低,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引导并帮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反思解题方法和规律.最后,做好学法指导的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课前提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有计划地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成果,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3.分层教学结合分层评价,培养自信心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评价.整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心理、知识结构、态度情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评价都有其相应的尺度,使学困生在其相应的层次里也应被表扬与鼓励,使其逐渐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告诫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其实学困生更想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寻找学有所得的喜悦,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作者:黄增勇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认为数学比较难学,即使记住了公式定理,在做题的时候也不一定会用,成绩上不去,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这样,时间久了,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只学习表面上的东西,没有深入研究的动力和毅力。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学生产生疑问时,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练。教师先把学生引到学习上来,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果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不放弃、不抛弃学习上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又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如果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不能跟上的话,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非常吃力。所以,在教学之初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的培养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教学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学习的动力要比初中时候强很多,而且理解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仅仅想学、有学习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从某些方面发映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所以学生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主动学习,克服困难。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会加深印象,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听课效率。“学然后知不足”,预习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要想快速地提高数学成绩,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就要科学地学习,不能盲目学习。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玲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传统中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高考的分数,为学生考取更好的大学而服务。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各种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掌握的数学知识做各种习题,在做题过程中消化数学知识,习题都是以高考作为导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在讲台上独自进行讲解,学生通教师的讲解记住各种重点,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自己定义为课堂的主体,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匮乏。

数学教学活动通常使用的教材就是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将各种课本当中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各种公式,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数学这个科目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够通过数学知识很好的解决。这种仅将课本作为教学唯一资源的教学方式,所传授的知识仅限于书本知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

3.高中数学教师水平有限。

当前很多高中的数学教师水平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只是凭借这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当中,很难有突破。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不能够理解新课改的新要求、新标准。很多教师长时间不进行培训和深造,一些知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学方式很难改变。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使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先易后难,分层次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数学题目生动的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便于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在课堂上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解决各种问题。

2.改变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必须要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传授一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必须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开展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教师的素质将会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高中在招录数学教师的时候,要提高招录水平,严把招录关,将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招录进来,并且要定期对数学教学开展培训活动,针对数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开展考核,督促教师提高自我素质。并且要多多同其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改进自身的不足。

4.运用研究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要求中,探究法是一种被提倡的课堂教学方法,利用探究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法教学首先是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相互讨论相互研究,解决问题。探究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数学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总结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高中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创新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中数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背诵就能提高成绩的,需要学生灵活发散思维,面对一道难题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各种解决思路和方式,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因此,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作者:高登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激励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次小小测试,便能引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力.如老师在解答学生数学难题时,通过一种方法为其进行解答后,告诉其“至少还有两种解决方法,老师只找到了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的激励话语,便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甚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形成乐于创造的风气,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生动活泼、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长久以来呆板的学习方式,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步骤来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并理解所学具体内容.例如老师向学生提问,我现在有100个数学模型,如何将他们进行整理和区分?以具体问题为引,而不设置问题答案,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最终便会得出标记、计量、分类等不同的整理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真正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思维技巧紧密地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当中,使他们真正起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启发教学引发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

(1)巧妙提问.

教师通过巧妙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时候,教师给出了一道习题:“1,2,22,23,…,264”,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给出的是什么数列?这组数列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成功作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现在想对这组数列求和,请问用什么方法能够简单、快捷的完成呢?能否利用“等差数列”的方法求和?二者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区别?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当中,同学们逐渐明确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能够尝试利用所领悟出来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到锻炼.

(2)合作探究.

教师应该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在交流沟通中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二面角”的时候,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展现“二面角”的图像及其大小变化过程,进而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推导演算、分析总结等多种形式,寻求“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运算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手工操作,折叠纸张的形式观察“二面角”的特点;有的同学利用之前所学过的测量“平面角”的方式,推导测量“二面角”的方法;有的同学通过网上查询,直接搜索“二面角”度量的方法,从结论入手,进行逆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显神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来完成任务,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信息素养、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锻炼,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3)课后实践.

数学学科是人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实践的机会,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例如,在学完“数列”相关知识之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按揭购房的利率和还款问题,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实践.

三、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还要敢于大胆猜想,而猜想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因为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所以才能突破定式思维,从问题的侧面开展思考和探索,经过大胆的假设和严密的求证,问题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提升.比如高中数学集合题: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L与A,B两点,A,B均位于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到点C分别连接A,B两点,要求满足∠ACB的最大角.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也不能一眼就能观察出答案.这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让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对C点进行假设和求证.首先可假设点C从左到右在直线L上移动,通过观察点C的位置变化进行猜想,并且能够得到这样一个规律:点C刚开始在直线L上移动时,此时∠ACB明显较小,然后随着点C向右边移动的过程中,∠ACB逐渐变大,当到达某个位置时,∠ACB又逐渐变小.所以学生可以就这个规律进行大胆的猜想,从而找出∠ACB最大时的点.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解题中善于运用其他几何图形,比如在这道题中,如果结合到圆弧的知识就可以进行这样的猜想:过点A、点B,作与直线L相切的圆,而切点就是该题所求的C点.通过这样的大胆假设和逐步推理求证,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永远的“魂”,是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初衷,更是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遗余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数学教学的春天。

作者:李白林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学生基本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对于数学的学习,一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听完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再加上没有课后复习,基本上是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另外,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教师布置了预习人物,他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课本,没有理解也没有琢磨,这样的预习完全没有获得有效的信息。为了防止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具备一定预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下面三个步骤做起:第一,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一边思考、一边做标记,尤其是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上记号。第二,不能只是看一遍课文,应该多看几遍,以理解教材中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为标准,剩下不明白的要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听教师讲做。第三,每单元的数学后都有一些作为例子的题目,学生在预习的环节里,可以多做例题,但是不要看计算的结果,自己从题目入手做题,用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成果,之后再和结果对照,错误的地方要进行分析,找不到原因便查找知识点或者第二天向教师请教。做到了上述三个方面,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方面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让课堂听讲课的关注度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课后总结能力

曾经有学生这样表示:“我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上,老师讲的我觉得自己听懂了,基本上都会做课本上的题,但是一旦遇到书外的题就不会,考试成绩也不佳。”这位同学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少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都有这样的困惑,面对知识点众多、题目变化多样的情况,很多高中学生都“败下阵来”。笔者认为缺乏思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概念、公式、定理都是固有不变的,但是解题的时候就要灵活使用。答题的过程和方法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仅仅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能够代表能够灵活地使用这些知识,更不能代表形成了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时间一长,就是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大家依旧会“一击而溃”。我认为,在课后总结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

1.总结解题方法。

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上,教师应该按照大数学家苏步青说的那样鼓励学生:“数学的学习,需要多练习,还要多思考。”教师多给学生同一类型的题目多种练习方式的机会,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寻找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解答题目,不要让学生形成为了完成作业而做的意识,没有质量、只求数量或是不问“为什么”都是错误的、机械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练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须进行总结和归纳、举一反三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上,教师应该按照大数学家华罗庚所指出的那样——“学习和接受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两个必要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艰巨,经过总结和消化之后,再变多为少、化繁为简。因此,在一个小节的课程完成之后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梳理知识点,并与前一小节的知识联系起来;每一章的课程完成之后,就要要求学生按照这一章内容的结构,建立一个框架并把知识点填充进去,归纳、总结,让自己真正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也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能力。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改善这一局面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不光听讲还要动手。

这个“动”并不是让教师动起来,而是要把目前课堂上教师一直在黑板上演算给学生看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也许让学生自己演算会占用很多课堂的时间,但是,如果直接把演算过程和答案公布出来,让学生回家后再复习,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完成呢?让学生自己演算一方面能够训练计算技能,让他们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解题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积极地调动学生注意力,长此以往,还能够提高他们演算的速度,有助于下一环节的进行。

2.让嘴巴说出来。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口答这样一方式,尤其是简单的运算,有时候学生会答错,但是没有必要进行批评,只是多提问他们,就能够增加他们心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多鼓励的同时,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能力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基本数学能力的范畴之内,那就是空间想象力。了解图形、领会原理并可以实际应用;能够从平面图形折映出立体形象等等,这些都是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技能。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这一能力,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识别图形的技能。

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这些几何科目中知识点要求学生从平面到立体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因此观察力和分析力就格外重要了,面对真实的几何体,能够做到认识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要能根据平面的图形直接进行推演。

2.能够将图形和概念有效统一。

大家所学到的几何体的原理,都是通过概念概括的。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仅知道概念的定义,更要能够在概念的描述中树立出立体的形象以及确定出解题的要点,将图形和概念进行有效统一。

作者:许自杰 单位: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无论是在讲授内容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大于其它学科,并且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就是与数学符号、数学公理定理等打交道,时不时的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且敢于质疑,自然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大大提升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景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备受师生青睐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数学实验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讲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折纸的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折纸中学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标杆,选择纸片厚度为1mm,然后反复对折,对折20几次后,告诉学生这个厚度已经超过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此时学生一定会非常的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对折有这么大的威力呢,教师迅速的引导学生,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了搞清楚对折后的厚度到底有没有超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告诉,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从学情出发,开展问题情景教学模式,顷刻间把学生带入问题的世界.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两面角来说是个难点也是重点,为了让学生搞清楚两面角的相关问题,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平面上的角怎么来定义?角有没有大小,可以通过那些测量工具来测量?在立体几何中,角的大小有哪些因素所影响?如何将立体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通过设计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功能完成作答.一方面回顾了旧知识,另一方面也学习了新问题,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也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性的评价.教师不能以问题的质量高低来评价和判断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结语

总之,“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奏,是成功者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作为一个教育者,要负起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重任,肩负起培养和造就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英才的历史使命.

作者:朱静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