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论文(5篇)

高中数学课堂论文(5篇)

第一篇:教学情境下的高中数学课堂

一、抓住数学学科应用性,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知世界,掌握改造自然的本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总是表现出对现实问题浓厚的兴趣.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对新课改下的苏科版数学教材内容的研析,可以发现,教材在知识内容的设置上,更加贴近生活,将现实生活中许多典型的生活问题进行了有效展示,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技能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上,要联系学生认知的规律和特点,将现实生活内容有效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设置贴近学生认知“敏感区”的生活性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性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增强高中生积极学习的内在“激情”.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数学生活性特点,抓住高中生对现实问题“敏感”的特点,设置了“有一人站在200m高的山顶上,此时他测得山下一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60°,那么这个塔的高度是多少米?”实践动手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学生在认知生活性教学情境过程中,对“三角函数知识”内容更加“亲近”,主动探知的学习意识显著“增强”,从而为学生营造了真实性、生活性的教学氛围,利于学生主体的能动参与.又如在“等比数列”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古代国王奖赏围棋发明者小麦”的历史趣味问题案例,将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进行有效渗透,使学生能够带着积极情感进入到探知、分析问题案例的过程中,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数学案例概括性,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

数学案例是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概括和集中体现的“载体”和“平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案例的有效设置,能够为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提供实践锻炼的有效“平台”.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要利用数学问题案例的生动概括性,设置出囊括教学目标要义、体现能力培养要求的问题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析问题案例、解决问题案例的过程中,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获得学习能力素养的提升.问题 设x为未知向量,a、b为已知向量,解方程2x-(5a+3x-4b)+12a-3b=0.上述问题是教师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探析后认为:“原方程可化为:(2x-3x)+(-5a+12a)+(4b-3b)=0,所以x=-92a+b.”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学生得出该问题案例解答的一般方法:“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类似于代数中实数与未知数的运算法则,求解时兼顾到向量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问题案例设置环节上,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的渗透,将教学内容与问题案例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为学生搭建了探知新知内涵要义的“桥梁”.在探析解答环节,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抓住学生好奇质疑性,设置矛盾性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经常有疑惑、经常有问题,这样,才能主动地去思考、能动地去创新.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高中生在学习探知的过程中,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充满能动的探知、求索情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环境的设置上,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疑,在教学内容的过渡处设疑,引发学生主动探知、能动探析的情感.如在“排列”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以及学习难点“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内容,在排列概念定义新知内容讲授前,设置了“某班的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学习教学用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古今中外名著.(1)如果从这两层书架上任取1本,有多少种不同取法?(2)如果从中任取学习教学用书和古今中外名著各1本,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等问题,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启发诱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排列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激活学生主动探析的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让高中生在质疑、释疑中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展示评价活动双边性,设置易错性教学情境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评价活动的双边互动性,利用学生在该类型问题案例解答经常会出现的不足,设置了易错性教学情境,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了主动评价分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辨析能力、反思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树立.

四、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有效教学因素,设置贴近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利于教学互动开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融洽、平等、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学相长.

作者:左婷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当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制度下,高中数学往往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考试压力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一直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当然,很少有教师是以研究性的目光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审视的,在教学中就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大多数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明显不够。另一方面,也有传统教学体制的因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所以欠缺,是由于教学体制中更加注重教师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忽略。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的专业水平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素质能力,同时也需要明确认识到教师就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并且还要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2.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

目前,应试教育依然还存在只看分数的去边问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究竟要如何克服这一弊病,并且在课堂上更多的引入创新理念,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教育者要时刻把学生的考核放到一个较为长远的方向进行考虑,主要就是不能以分数论“英雄”,不把所谓的题海战术压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环境学习。不仅这样,教师还要时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者不仅要担任教学的角色,还要担任起引导的角色,与学生互相沟通,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解题,针对同样的数学题,要会引导学生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教师有时会有意地设计一些的问题。问题(1):第一次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人数是11万,到了第十届成了148万,则每年的增长率接近多少?学生看到这个问题,要明白平均的增长率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上一年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这是循环的套用,解答出题目答案:[11×(1+x)]9=148,求解得出为33.5%。问题(2):设f(x)为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1时,y=f(x)的图像就会是经过点(-2,0),斜率为1的一条射线,在y=f(x)的图像中又有一部分是顶点在(0,2),且过(-1,1)的抛物线,试写出f(x)的表达式,并且做出图像。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与思考,就会达到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的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进行创新思想教育,让学生都成为一个能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手。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探究式、合作式以及对问题情境创新设计等。在一道题目中,如果可以有多种解题的方法,教师就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去讲解问题,这对一题多解的策略对高中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一题多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延伸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展,以此来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一般比较重视实践能力,数学问题往往来源于社会实际,既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还会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一些不同的数学模型,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比如某年高考就有一道有关利息的问题,每年到期后就会计算出本息,如果不处理就会本息作为本金再次存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熟悉有关的实际背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审题以及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完成,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数学模型化的价值,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育还要用过实践来获得提升,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去质疑、推广、探究,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是学生阶段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所以,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以及能力是非常必要和提倡的,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来贡献社会。

作者:刘强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电子白板的应用

一、化抽象为形象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高中数学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是一门相当有难度的学科。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理解不够透彻,学习起来很麻烦。如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剥茧抽丝”、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是电子白板系统的主要目标和功效。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产品,融合了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结合现影技术,很好的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它可以作为直接输写的载体,直接在上面书写,通过电脑传输,克服了投影机、普通白板的局限性,电子白板有更大的优点。电子白板教学系统能化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高中生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举例说明,在“圆锥体表面积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公式进行圆锥体表面积计算时,并不能给学生很好理解。借助电子白板,将圆锥体展开,将空间体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计算展开后扇形的面积和底圆的面积之和。如此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化为形象的平面计算,方便了学生的理解。

二、典型问题案例分析

我们都知道,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精确概括和生动载体,具有显著的概括性和精炼性。然而,任何形式的数学教学都离不开具体案例的分析。案例分析是数学教学的主题,是教学的载体。知识点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同时掌握了知识点并不一定表明你能很好的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一切学习的知识最终都要化为对具体问题的解答上来。教师在数学案例教学时,应利用电子白板,将数学案例的深层次要义以及复杂内在联系进行形象、生动展示,将抽象问题直观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知,快速解决问题。如在“在圆柱体ABCD中,上下圆的直径AB=CD=2cm,高AC=BD=5cm,取AB中点M,AC中点N,求MN与MD之间的夹角。(可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值可以三角函数表示)”问题教学中,简单的计算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此时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课件,在白板上呈现图片,将抽象的空间柱体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感知、解答。

三、白板教学系统在图像问题上的运用

数与形的结合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主体。高中数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计算,而图形是抽象的,对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高考对图形题的侧重更是有增无减,无论是二维图形,还是三维立体图形都是考试的侧重点,可以说高中数学是数与形式的完全结合。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比较难的数学题往往是包含图形,占据大的分数比重,高中生要想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往往需要很好的学会图形题的解答。目前,高中生在图形题解答上往往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抽象的图形题没能很好的理解。然而电子白板教学在图形题教学辅助上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将抽象、难懂的图形问题演变为直观、具体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便于学生加以理解。

四、结语

很多高中生,其他各科的成绩很好,但数学是他们的弱点,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影响到他们是否能够升入理想的大学。我们都知道江苏高考侧重语数外,对理科生来说数学更是重中之重,对于文科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本来就不是很强,如果能在数学上取得高分的话,将会给他们的成绩提升好几个档次。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因而数学成绩直接影响了他们在高考中是否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发现在这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中,很多并不是不努力、不刻苦,相反很大一部分是十分认真在学的,但是由于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不适应,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新课改时代,高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会在现代教学中引入科技因素,灵活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作者:毛志明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一、给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应有的重视

所谓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茨基提出,最初仅仅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但是经过教育界的引申和应用,逐步发展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最近发展区具体是指学生在没有经过教师的帮助情况下自行的能够达到的知识水平,或者是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帮助能够达到的水平程度。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自发达到的水平或者是经过教师帮助而达到的水平与学生原本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教学活动的区域,作为教师要给与这个区域以应有的重视,充分的利用教学活动充实这个区域,并且将这个区域扩展的更大。另外教师也要非常重视发生教学法的应用,所谓发生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既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想的基础之上接受新的知识,要求教师做好学生既有知识体系的利用和延伸工作,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夯实既有知识。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之中运用发生教学法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进行充分的优化,设计的内容要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要建立在学生既有知识体系之上,让通过学生自发性的学习来逐步延伸到教学工作预定的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也维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逐步的提高。其次要始终坚持发生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稳步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平面几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起点就可以将内容设计为平面几何,然后通过学生对于平面几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引申到立体几何,促进学生对于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要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要以学生能够使用和接受为前提,在教学设计中同样也是如此,教学设计中对于课堂的整体部署和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设计中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够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否则单凭教师的一厢情愿不仅不会起到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作用,反而会抑制学生数学成绩和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复杂性积聚,使得很多学生疲于应对,尤其是在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中,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字面的理解很多学生难以突破知识的瓶颈,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这类想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合理的安排多媒体视频、图片以及计算机模拟等等内容,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解析几何中点的运动轨迹以及立体几何中点、直线以及面的空间相对位置,这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积极主动,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向着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数学成绩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作者:钟扬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实践 

一、设计精细化的问题,逐步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在理解,认识问题时要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做到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有据,它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严谨和缜密程度.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有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将概念理解的难点分解到每个小问题上,化抽象为具体,由问题指引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理解,使学生的概念构建层次化,思维活动缜密化,准确,清晰地理解概念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案例1在苏教版必修一中,函数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编排上,映射的概念在后,函数的概念在前,所以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函数的概念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一:在函数概念中,对A,B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前提要求?问题二:在对应法则下,对集合A中的元素提出了怎样的严格要求?问题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这三种对应关系中,哪些是函数能满足的对应关系,为什么?问题四:B集合是不是函数的值域?B集合和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函数的概念是高中学习数学遇到的第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需要深刻理解的概念.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这个概念,往往理解不清楚,针对此,笔者设计了上述四个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学生能从不同层面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建立起对它立体的理解,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二、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间递进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处理有相当思维含量、一定认知难度问题的教学内容时,可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顺着问题设计搭建的思维台阶逐步攀爬,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案例3在学次函数求值域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求函数y=x2+2x+1,x∈[0,3]的值域;②求函数y=x2+2x+1,x∈[0,a]的值域;③求函数y=x2+ax+1,x∈[0,3]的值域;④求函数y=ax2+x+1,x∈[0,3]的值域;⑤求函数y=x2+2x+1,x∈[a,a+1]的值域.本例通过问题串,难度层层增加,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思索探究中获取成功,从而在不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打开想象空间

开放性问题具有题目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开放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问题的缺陷,特别是在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封闭性试题所无法取代的优点.因此,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数学思维.五、设计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的是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时,实际水平与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所谓挑战性,就是要求问题的设计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及时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去创造最近发展区,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挑战性问题的实质在于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思维活动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总结

总之,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有效问题设计.通过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如何优化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作者:孙志辉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