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评价激励语创新

高效课堂评价激励语创新

摘要:

课堂评价激励语的高下关乎一堂课是否高效,创新课堂评价激励语的方法有捕捉信息法、催发灵感法、体态语言配合法、情境创新法,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评价激励语。

关键词:

课堂评价激励语;创新方法;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当堂展示之后,教者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当堂评价并激励,以促使学生不断出现新的学习高潮。长期以来,一些老师的评价激励语要么简单重复,要么不够优美上口,要么不够准确到位,要么缺乏文采,要么不够新颖别致,要么不够凝练活泼,要么缺乏激励性,等等,起不到有效评价及激励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被激活,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想得到别人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人的上进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回答、表演、朗读等活动后教者作出的评价语言,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特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激励语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心灵的交流,所以他们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如何创新雅俗共赏,优美上口,变化多样,新颖活泼,点石成金,准确到位,诙谐幽默,激励性强的课堂评价激励语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负责研究的课题《高效课堂评价激励语之创新研究》就是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经过课题组人员的不懈努力,初步摸索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这些方法是基于语文课堂得出的,经过试验,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

1.捕捉信息法

群众是最有创造力的,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时留意身边人物的语言,捕捉他们的评价激励语,并筛选有用的记录下来,就能为我所用。例如,我们观看田径赛,看到一个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的同学今天跑到前面了,这时就会有人惊喜地喊道:“好样的,加油。”这个评价激励语就非常精彩有用,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用到语文课堂上。当一个平常回答问题并不怎么好的同学今天的表现比较好时,我们完全可以说:“好样的,加油。”这个评价激励语对这位中差生具有非常大的震撼,比“较好,继续努力”更能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因为它是鲜活的、生动的,口语化极强,能够深入人心,再加上教师饱含感情的语音语调,学生一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难以忘怀,会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效果会大大强化。还有其他方面,像电影电视、戏剧作品、电脑术语、流行语等,都可以捕捉过来,作为课堂评价激励语用到语文课堂上,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增光添彩。

2.催发灵感法

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思考创新课堂评价激励语,偶然间灵感就来了,一条鲜活的课堂评价激励语就产生了。比如,学生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想到一些一般的角度,唯有一个同学从别人想不到的一个角度来写,非常新颖。这时,教师完全可以这样评价并激励“某某发现新大陆了,恭喜你,再探”。这个评价激励语既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个历史课术语,又用了战争小说中的“再探”这个术语,既夸张又诙谐幽默,学生的写作兴趣陡然提高,新的学习高潮再次产生,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强化。

3.体态语言配合法

体态语包括表情、眼神、动作等。口头语配合体态语,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学生非常准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说OK,同时,右手向胸前一个紧握拳的动作。这个评价激励语是口头语加体态语,非常到位,非常给力,起到了一般评价激励语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一定会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拼搏奋斗的劲头再一次升起。又如,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者可以送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等。学生从老师亲切多样的体态语中体验到了关爱,体验到了赞赏,更体验到了那看似无声胜有声的动力,学习的劲头会大大增加,大大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4.情境创新法

要根据课堂情境新课堂评价激励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创新方法,非常有用。例如,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却词不达意时,教师可以这样说:“能积极举手发言勇气可嘉,下次发言先想一想,想好了再说好吗?”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以这样说:“肯动脑筋,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好样的!”当学生顺次发言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的知识匣子贮备真多。”“你们的知识架上琳琅满目。”等等。课堂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抓住情境这个牛鼻子创新语文课堂评价激励语,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生动鲜活、激励性强的课堂评价激励语,为打造高效课堂增砖添瓦。语文课堂评价激励语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创新课堂评价激励语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它会因不同的教师、学科、学生、时间、地点、情境而变化无穷。我们要努力创新出最精当的课堂评价激励语,为打造高效课堂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干国军 单位:灵台县新开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平凉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PLWKT201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