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2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2篇

第一篇

一、创特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着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来展开主动学习以完成探究。没有兴趣的学习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滋生消极情绪,抑制大脑的兴奋度与思维的活跃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甚至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向高效教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学生生活在绚丽多彩的世界,接受的信息更为多元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而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就必须要创办特色化教学,这样才能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的丰富。教材是相对封闭而静止的,尽管现行教材与新课改同步,做了很大的调整,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是有些差距的,时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强。要实现特色化教学,就要改变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生活瞬息万变,只有将不断变化的生活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让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的多样。再丰富的内容,如果只是采用单纯的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的教学,任凭教师有再大的活力,也不能生动活泼地展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不仅要运用自身的活力,还要善于运用其他教学艺术,如故事、游戏、多媒体、教学具等,将丰富的教学内容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整个数学教学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数学在教师的设计下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才是特色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二、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运用提问艺术,改变以往学生的机械接受,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问题是否具有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成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常运用提问手段,但提问并没有成为学生探究的动力,相反还让学生处于疲惫地应付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问题单一,大多属于是否判断型或是检测型问题,并不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思维。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1.层次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决定了所设计的问题不能是单一的。这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将大部分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设计富有梯度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2.开放性。设计的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直接运用,而是要设计开放性问题,不拘泥于一种解法,这样更能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整合运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方法传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只会用知识来解决某类问题,而传授学生方法则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可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全程参与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再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做中学是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将学生的手与脑结合起来,让学生以操作为桥梁,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更能在操作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操作这一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看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剪切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这条“剪痕”的规律性。这样就可以达到学生对这一定理的直观认知与本质把握,让学生学会实验这一重要学习方法。

作者:韩秀艳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鼓励学生参与,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知道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中有效的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古代问题):有甲、乙两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数就和你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通过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精心设置练习作业,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只有通过有效的作业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进而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学生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除了在注重练习作业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重巩固新知识,强化了对新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三、转换角色,利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如果能很好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我们的教学将受影响,甚至抑制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所抱有的期望有多大,都能将通过我们的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有形或无形的鼓舞,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并能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如在数学课堂上,我常常巧妙地、适时地用一句俏皮话、或一个小小的玩笑话、或一个善意的微笑、或一下轻轻地在头顶的抚摸……这样的行为都能使师生间紧张的课堂气氛得到缓和,从而舒缓学生对听课产生的压力,继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直抒胸怀,既有助于解决问题,又有助于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获得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信任与尊重。在课堂上学生渴望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渴求。如我在上课时,若对某个学生有一个关注的眼神或是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的特别关爱,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我对他们关爱的反馈,便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有了这样的情感互动,我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就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由低效、无效向有效和高效的转变。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自己的课堂。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我绝不能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让学生望而生畏神态。如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提倡:回答错了的允许重新纠错回答;回答得不完整的允许再次补充回答完整;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再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各抒己见;我出的错地方允许学生指出和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就能自由发表意见。所以,我的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感觉是一个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是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

四、重视过程评价,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过程评价即指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知道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正强化。如在学习“垂径定理”时,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设计了这样一道考题:已知圆中两弦长6cm和8cm,半径为5cm,求两弦之间的距离。经过讨论,等学生完整回答出两种结果后,我对能够完整做出回答的学生及时做出肯定性评价和鼓励,并给予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祝贺,从而激发了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的树立了这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让学生乐其学、钻其学,精其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五、结语

总之,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对数学教学十分重要,是教好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坚持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作者:张富鹏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