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社会培训及高等教育改革分析

高校开展社会培训及高等教育改革分析

摘要:山东交通学院利用自身交通类专业的行业特色优势,开展一系列针对保险业的车险查勘定损岗前培训工作。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PICC)2017-2018年车险查勘定损岗前培训为例,分析目前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与经验,探索开展保险业职业培训的实践之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培训;高等教育改革;启示

一高校开展社会培训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优化课程设置,使其科学合理

课程设置是培训方案的具体着力点,要依据保险公司查勘理赔特点、学员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有机结合。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无法及时获取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这种培训模式能更好地让高校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实现开放式教学,可以把课程安排得更系统和科学[2]。课程设置根据学员日常工作实际需要,采用理论加实训课相结合的方式。涉及汽车构造、保险基本理论、汽车钣金喷漆、汽车电器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吸收知识,课程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高等教育应在追求学理性、批判性中坚守学科的独立性,在开放性、互惠性中探寻多学科整合的“认知图式”,达到多学科知识的“高教化建构”[3]。

(二)采用军事化日常管理模式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指的是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培训的整个过程由PICC聘请的教官采取军事化管理,早晨和晚上都要进行体能训练且全程对手机管控,使学员能够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即使是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与学习,学员们也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协作,认真学习专业工具的操作方法,并反复演练,学习汽车的结构知识,特意找较难修复的车身进行拉拔矫正,体现了学员们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参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体现的吃苦耐劳、求知若渴的精神是值得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大学不应只教给学生简单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优选师资采用协同教学并增加师生互动

强大的师资保障是培训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师资主要从三个渠道遴选:一是从学院选拔具有副高以上或博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二是来自汽车制造、维修企业的技术精英;三是来自中国人保企业内部的行业骨干。采用协同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体现为多名授课教师共同合作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该教学基于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并合作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模拟与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4]。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和授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教师和学员们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比如,学员提出多一点互动,多一点经典案例,与查勘理赔工作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应考虑因人而异;增加学员医疗实操;增加实践、实务方面的授课时间。这些建议反映了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欠缺,通过问卷这种形式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使各方负责人能及时了解情况,并弥补一些不足之处,从而保证培训的圆满完成。

二积累的经验对本科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并能熟练运用知识,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并将不怕吃苦、乐于学习和钻研的精神运用到工作当中,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为社会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应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遵循。现在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不怕吃苦,不断刻苦学习的精神。德国、日本的工业远远走在世界前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是高度重视培育工匠精神的国家。工匠精神其核心要义是精益求精,将一件小事(比如拧螺丝)重复上万遍,将一道工序做到极致。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实现,既需要掌舵市场的企业家,又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创新型人才,更要有锲而不舍、甘做螺丝钉的劳模与工匠。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纪律是完善提高学生执行力的一种手段,应是本科教育改革发展中贯彻并严格执行的。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

在专业教学中,结合相关标准突出聚焦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5]。山东交通学院作为行业特色高校,从培训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实训与理论教学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汽车服务专业中的保险理赔、查勘定损等学习环节,均可从本次实训中得到借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道:认识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知一步步上升到理性认知,然后再从理性反馈到实践当中的一个辩证的过程,理性认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要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实际要联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来强化所学的理论,学会并加以运用,同时,也要实践联系理论知识,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以理论高度去思考,通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检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查找并弥补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用科学的理论去思考和回答实践中的问题,这才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三)深化师生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书架型人才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到最终都应落脚于此,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老师和学生多一些调查问卷,使老师和学生能有机会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方便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做进一步调整,使培养计划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本领,更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科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也应根据形势实时做出调整。如今的社会需要创新,鼓励创新,培养的人才要求是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育学生瞄准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异想天开。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大赛,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能够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至于与时代脱轨。

三结论

综上,首先介绍了人保培训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优化课程设置使其科学合理,采用军事化日常管理模式,优选师资采用协同教学并增加师生互动等;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深化师生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晓辉,高光琪,张优.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风险与规避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05):55-59.

[2]孟茜宏.数字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06):114-117.

[3]刘海峰.高等教育学:在学科与领域之间[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45-50.

[4]杨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01):68-71.

[5]黄安贻.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5(06):34-36.

作者:王金波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