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一、当前少数中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现状

1.对他人感恩之心不浓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中学生对父母不敬,对老师不感恩,对其他人表现得较为自私。以对父母为例,一些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叛逆期,对父母的教育反感,平时在家里也很少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面对父母必要的管教,抱有不满情绪,甚至恶语顶撞父母;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缺乏感激,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

2.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

中学生自小都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但仍然有少部分中学生心安理得地享受国家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对付出生命才换来这一切的革命先烈,对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对默默地关爱他们成长的社会都缺乏感恩。

3.对大自然缺乏感恩和敬畏之情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总有一些学生不爱护环境,如随地抛撒垃圾、随意践踏草坪,消费习惯差,浪费资源,这些都是不尊重、不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对大自然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二、中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

1.中学生自我选择的非理性

在学生的感恩观形成过程中,自我认同、自我选择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学生普遍都更重视学习成绩,却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感恩的意义的认知与践行。

2.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

学校是学生感恩品质形成的主阵地,然而,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是围绕着中考升学指挥棒转,考试分数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视,学校的办学资源严重向智育倾斜,德育教育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启发,重老师的指挥与组织、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3.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父辈、祖辈容易溺爱孩子,容易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方面,对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视,这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

4.社会道德建设的负面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观念涌入中国,影响中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价值观越来越有市场,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被冲击,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对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1.政治老师自身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航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突出其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价值

中学教材的内容有显性的教育内容和隐性的教育内容之分,隐性的教育内容经常被人忽视。隐性教育内容恰恰是学生态度、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渗透感恩教育。如教导学生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师教授的文化知识,感恩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带来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资源等。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感恩教育实效

首先,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让学生通过感人的歌曲,从中感悟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自己感悟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后重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人格境界,培养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和感恩行为。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外,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在讲授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教育学生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又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公益活动,要求学生主动种植树木花草,爱护每一片绿地,成为爱护环境的志愿者。

四、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生感恩品质形成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感恩观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促使初中生正确感恩观的形成。

作者:王倩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