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探讨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在对初中生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时,所选择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课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需要对实验设备条件以及实验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学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为学生创造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条件,从而提高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求知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实践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增加生物实验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实践活动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弥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点,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生物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为学生日后发展夯实基础。

一、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选题要适当

在对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进行选题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校内已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进行选题,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所选的实践活动课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时理想的选题,应该是参照其他版本生物教材中相关的探究活动进行的选题,从而使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够得到适当的拓展,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热情,还能够使所选的课堂简单易操作。例如,在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实验探究三的内容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也是本次教学后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他版本的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研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韭菜的图片和韭黄的图片,使学生对韭菜以及韭黄形成初步了解,知道两者同属一种植物,但是因为两者的栽培条件有差异,韭菜的叶片内不含有叶绿素,就变成韭黄。在观看过图片之后,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植物内叶绿素的形成会受到光照的影响吗?”并根据这个问题做出相关假设,以及进行相关实验。[1]在设计本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其他版本教材进行实验,如北师大版的生物教材。学生可选择已经长出一片幼叶的小麦幼苗作为本次试验的材料,对“光照是否会影响植物内叶绿素形成”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探知光就是植物形成叶绿素的主要原因。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也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拓展,拓宽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认同,并且形成生物学思维。

二、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都有很好的效果。从对学生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对“生物小制作”“饮食与健康”等很感兴趣。教师应构建相关的生活化资源,如“泡菜的制作”“叶脉书签的制作”“果酒的制作”“健康饮食与食谱制定”“传染病与预防”“花卉栽培”等,作为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主题。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二)在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在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运用情况,学习更多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技术,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方对生物资源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使本地的生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并且要求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使学生对调查方式有一个初步的掌握。然后再结合生物教材中关于“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结构,使学生的生物学视野得到扩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并产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领悟生物学思维与研究乐趣

探究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生物学思维,体验到生物学研究的乐趣。例如,在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人教版教材中有关于“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的探究活动,本节探究活动要求实验者能够从菜青虫卵时期进行隔离饲养,并且要观察菜青虫有没有在一出生之后就对十字花科植物进行取食,证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本能。[4]但是,在人工条件下很难养活菜青虫,菜青虫对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和食物都有特殊的要求,并且还要有大量的菜青虫对实验结果做支撑。所以,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家蚕取代菜青虫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且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最后得到“蚕吃桑叶是一种先天性行为”。通过这种替换方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物探究的兴趣,也使实验变得可操控,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对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

在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生物思维;并且通过对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使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课外实践活动时,学生会发现准备的材料中花生的种子有的出现了种皮破损的现象,有的子叶已经破开并且分成了两半,学生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会发出疑问“种子破损了还能萌发吗?”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用马上给出答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进行实践。通过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缺少整片子叶或者缺少半片子叶的花生不但能够萌发,并且如果外界条件与不残缺的花生种子一样,其生长情况也与正常花生种子的生长情况相同。总之,通过对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能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探索精神求知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敢.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66-67.

[2]刘梅.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25.

[3]曾芷莹,朱明,徐建华.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6(12):48-50.

[4]李华祥.试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29.

作者:郑新西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