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浅析(6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浅析(6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一、认识的改变,注重自主学习

简单的化学实验并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支撑的。首先面对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作用。作为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逐步的认识到的。他们几乎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作为授课教师,首先是对化学实验认识上的改变。应该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反省的基础上加上授课教师的教诲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培养自主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的化学实验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让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地方,授课教师在当做是引路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完成理想的实验。

二、课前活化,课堂尊重自主

课堂的气氛对于学生来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没有兴趣,势必会造成课堂鸦雀无声的尴尬,因此,授课教师要在体会学生上的情绪基础上,不断地带动课堂气氛,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完成实验的教学。比如,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例如,对于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来说,学生可能接触的都是日常的燃烧。对于化学试剂的燃烧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接触。那么,授课教师可以演示氢气的反应,将适量的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装好导管的的橡皮塞旋转塞好,另一端导入另一个倒立的试管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堵住倒立的试管,用火柴点燃后放在试管口,会听到“砰”的一声。这个有趣的实验下,学生产生很多好奇,那么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点燃的氢气为什么会有响声?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带着疑问,学生先自主的进行实验的预习,紧接着,设计相关方案,再通过教师的允许下自主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

三、多样化教学,深化课堂效果

也许适当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课堂不能只是单一的模式,应该是多种方式并存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是“走进实验室”的意识,在不断地认识仪器,动手接触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把理论转化为实验能力,转化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教师的传授方式可以是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一人操作,其他学生评价指导;督促式实验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互助合作中得到能力的逐步提高。同时要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聚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不断地延伸课堂,掌握知识的联系,不断拓展知识面。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讲述的奇妙的二氧化碳,学生可以结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的装置以安排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呢?”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实验的探究。要求学生进行下列实验的探究,将下列几组药品进行混合观察现象。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碳酸钠和稀盐酸混合。要求学生在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现象,明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一开始产生气泡,片刻以后反应停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方便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的药品应该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总结

因此,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授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问题,在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实验的能力。

作者:于冬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中

第二篇: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构建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重要教学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知识传授与内化两大环节,知识传授主要由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知识内化则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实验操作等完成。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学模式颠覆较大,知识传授往往通过视频、电子书或博客等信息技术在课前实现,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由教师辅导学生合作完成。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成视频,让学生在学校或家中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主要用来交流和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从而更好的吸收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翻转课堂,可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学习化学知识的次数得以增加,以此来提升学习效率。随着教学过程的翻转,课堂授课环节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作为化学知识的传递者,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还需要制作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则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构建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是构建翻转课堂的前提。

初中化学教师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前提,在这一教学形式下,教师把教学内容录制为微视频,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让所有学生自主观看视频,构建合作化与个性化的课堂学习环境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学校的多媒体技术需要符合翻转课堂教学需求,包括硬件与软件设施等,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现,提供流畅的校园网,教师所录制的微视频能够,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受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学校需要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专业的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能够拥有一定的平板电脑、笔记本与路播音室等,为构建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学生也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应该保证质量。

2.视频制作是构建翻转课堂的关键。

在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注意通过课前观看视频来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如果学生无法充分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视频制作是构建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关键。视频内容应该长短适中、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与观赏性,保证学生在课前能够顺利接触和了解化学知识。化学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也不能过短,需要完整讲解教学内容。另外,每个视频画面无需展示太多的化学知识点,应该充分结合初中化学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通过知识点强调和视觉效果等技术,提升微视频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把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并且进行重点解说,包括实验原理、素材和结论等。

3.教学内容是构建翻转课堂的核心。

在构建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核心,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均可通过视频进行清楚讲解,像实验过程、物质性质、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式等,但是对于部分教学内容,视频不能完全取代课前学习,应该是配合使用,因为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科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全部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特别是学生在自学时难度较大的化学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和“物质的溶解”等内容,由于这些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在构建翻转课堂时,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环节,仔细讲解。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作者:俞增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第三篇:高效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探究模型探析

一、互动探究模型理念与意义

“互动探究模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创造性地实践探索而展开教学活动。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互动交流和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探究模型”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创造性探索、实践探究而归纳和总结出知识,并拓展应用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而实用的学习方法。“互动探究”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思考、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应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和方法。

二、互动探究模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针对性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选取和展示,需要结合化学学科本身,以及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升兴趣、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课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并难易适中,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实验目标和指向。例如,甲溶液为烧杯A,教师在其中加入20ml的酚酞试液,乙溶液为烧杯B,教师在其中加入10ml的氨水,并将烧杯用同一个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颜色。提出问题:“A烧杯甲溶液变红色,为什么?”

(二)分析问题,作出假设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学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疑问和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互动讨论和分析,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每个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设想和疑问,并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探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综合、类推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围绕假设进行推理;继而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产生联想,制订出合理的方案。例如,对于上述A烧杯的颜色变化展开假设,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和探讨,设定出假设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做好记录。学生的假设很多:第一,甲为酚酞溶液;第二,甲溶液变红与乙溶液有关;第三,乙为浓氨水;第四,乙溶液具有挥发性等。

(三)实践探究,验证假设

为了验证每个小组假设的正确性与否,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来进行假设的验证。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案,展开合理的动手实验,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进行假设的科学性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的不相符合,那么就应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实验假设存在的问题,继而作出总结,不明确的地方或还有疑惑的地方,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研究,提出新的疑问,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进行假设、方案制订、实验探究、验证结论性。同时,教师对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和点评,对错误的实验过程进行纠正。

(四)总结归纳,拓展思维

假设、验证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感性体验,对知识进行加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讨论和总结中,教师对假设和验证结果进行加工,同时用科学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总结,并适当评论,让学生获得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抽象,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结合新情境,不断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概念原理,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强化学生运用知识、体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实验验证后,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甲为酚酞溶液;乙为浓氨水,呈碱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不断运动;酚酞遇碱变红等。

三、互动探究模型拓展体会

结合“互动探究”实验过程,展开知识的应用:农用氨肥应该在存储和施用时防止挥发,鉴别碱溶液可以用酚酞等。实验拓展:将甲乙溶液换成别的溶液,甲为石蕊溶液,乙为浓盐酸,或者是甲为硝酸银溶液,乙为浓盐酸溶液等,以此展开类似的实验互动探究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互动探究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假设—探究—验证的过程,强化学生实践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苏钧宗 单位:玉林北流市平政镇作豫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研究与探索

一、高效预习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教授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授《元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预先布置预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位元素名称和元素表示符号全部记住,并且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背诵情况的检查。同时要求学生对化合价有关内容进行预习,对教材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标记,作为课上重点听讲的重要部分。在预习环节传授学生预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学生不仅通过预习发现自己的困惑点,还通过预习增强独立自学能力,充分挖掘自主学习潜能。进入上课环节,教师首先对预习任务进行检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经记忆的知识点,对于没有记住的元素种类,通过教师课上的讲解实现再次记忆的目标。高效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即通过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体现,也就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做出积极的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成效。而兴趣则是激发学生增强课程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检查有关“元素周期表”背诵情况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检查到,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每组由一个学生代表教师给其他学生进行检查,采用一人提问、多人在本上写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教师要规定学生检查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比较哪个小组写得多且正确率高。这种方式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每一位学生掌握的情况,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通过教师讲述很难理解,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此时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原理。例如,教师在讲授《化肥肥料》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出生在城市里,没有见过化肥、肥料之类的物质,只有来自农村的学生才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新课之前,播放一个短片展示化肥和农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首先给学生最基本的理念认识,明确这是对人们有益的物质。之后通过教授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这节课程的知识内容。

四、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良好学习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脑的活动,从而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游戏教学方式或者变化教学手段等多种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高效调动人脑的活动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师教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则化学实验时,由于此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具难度的一个实验,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讲解和视频播放展示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过程和原理。尤其是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求学生切记不能错误操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小组划分,进行实验合作操作,每个小组内每个人的任务规定好,实验操作顺序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通过互相竞争比较哪个组最先完成实验,而且用的时间最短,并且对于实验的反应现象观察得最仔细,成为最终获胜的小组,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在这一试验过程中,教师分别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讲授及合作学习小组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积极性,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实验原理。

五、结语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影响学生中考成绩,更是能有效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更要革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作者:李全斌 单位:莱阳市文峰学校

第五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探析

一、强化化学实验原理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理解的,实验原理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更是化学实验能成功进行的保证。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实验原理,所以在教师方面就应该强化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就充分掌握实验的规范要求及科学的训练,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做好铺垫。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类。反应原理就是推断或者说明某种物质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一种理论知识。装置原理是依据前面的反应原理,让学生把握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比如依据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速度控制要求、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性质等。操作原理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方面的原理,比如器皿的使用方法、配套组合、仪器连接顺序等。

二、强化教师实验演习

无论是哪种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都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演示实验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演示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细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学会准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及方法。强化教师演示首先要求教师研读实验大纲,弄清楚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掌握要演示的知识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概念、操作原理及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等多方面因素。

三、强化学生实验操作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因为操作上或者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实验不成功,使得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一致,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觉得实验没有可信度,从而对实验产生反感。强化化学实验原理和教师实验演示都是为学生能够充分学习掌握化学实验,进而准确无误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做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检验化学原理的真实性,做到真正学会。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其次,教学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制订好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学好化学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要确认学生已掌握实验的化学原理,再引导学生认识和选择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及其特性,同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不当操作和不良习惯,并予以指导改正。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强化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感知活动,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实验前应事先告诉他们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观察?解决什么问题?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但是,课本中有些实验可见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对实验进行灵活、机动的加工、处理。可借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产生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可以找一位学生帮老师点燃酒精灯,或固定试管,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二)勤于做好实验笔记

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③安装试管时,为什么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记:“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四、结语

要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强化化学实验环节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实验原理、强化教师实验演习、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等方法强化实验环节,达到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目的。

作者:李玉萍 单位:固原市原州区逸辉基金中学

第六篇: 初中化学课堂以实验激趣活力探析

一、实验激趣,要从第一堂课开始

初中化学的第一堂课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堂课如果不能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第一堂课要定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科认知。教师要突出化学教学的实验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化学第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比如,为了上好初中化学的绪言课,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以“欢迎同学们进入化学课堂”为题开始了第一堂课的教学。首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我设计了“鸡蛋与白醋”的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白醋的烧杯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一开始以为烧杯中只是水而已,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接下来的实验现象却超出了学生的预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正是我所追求的。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化学变化,我设计了“糖的变化”实验,我把红糖放在烧杯中,加入水,加热后使得红糖融化,然后又向溶液中加入少许的活性炭,经过搅拌、过滤、浓缩、冷却后,学生惊奇地发现红糖居然生成了白糖。这个“糖的变化”的实验现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初中化学的神奇。

二、做好趣味演示实验,激活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富有趣味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理解化学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化学实验分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其中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展示的,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活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我在化学教学中,就特别注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演示实验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燃烧”现象时,我选择了“魔棒点灯”的演示实验。所谓“魔棒点灯”就是用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把酒精灯点燃的实验,学生看到这个实验现象都感到非常神奇,其实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加入了一点高锰酸钾粉末,提前把玻璃棒放在了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为了不让学生发现放在试管中的浓硫酸,我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进行遮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悬念性,真正把演示实验作为一个魔术表演来完成,这个演示实验很成功,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见,教师参与的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教学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方面,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把演示实验做得更加有趣和精彩。

三、合理设计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与教师演示实验相比,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和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分组实验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的组织学习形式,以探究问题为实验课堂的研究性实验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热情。我在实际教学中,从探究课题和学生分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分组实验时,我就选取了比较简单而又有效的分组实验进行研究。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验证”的内容时,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步骤、验证方法以及制取和验证的原理,我进行了充分的演示和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降低了学生分组实验的难度,又避免了学生在分组实验时因不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而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经学生小组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从不干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会先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则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分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四、开展实验竞赛,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激活学生课堂活力的永恒主题。初中化学课堂也需要通过竞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材料,进行实验,然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对不同等级的实验进行评分,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比如,在一次实验竞赛中,我提出问题:“用一种实验来说明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学生可以组织的材料和说明的规律有很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订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经过两天的实验准备,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实验规律总结课。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着实验操作,这种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难得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见,开展实验竞赛,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实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五、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不少学生表现得不够自信,认为化学很难学好。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燃烧”实验的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喜悦。我班里有一名学生非常胆小,我鼓励他要勇敢地进行实验操作,引导他一步步地操作,使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这名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广大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

五、总结

总之,初中化学并不像一些学生认为的那样难学,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既有认知,可以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初中化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仲海霞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