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浅析(6篇)

初中化学教学浅析(6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备课,激发兴趣

要想上好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课很关键。教师要巧妙构思,认真设计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预想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测学生想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教学才会见成效。

二、方法适当,和谐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化学,转变为“会学”化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教学过程的和谐。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适时给予帮助。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教师都要给予微笑作为奖励,让学生感觉到关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逐渐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都有进步。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既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构建和谐课堂,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要以情动人,用情感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富有情感的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尊重教师、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教学效果才能突出。

三、自主探究,激发潜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学习探究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前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思考、探索、总结,使其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探究实验取得成功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例如,自制指示剂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水果和蔬菜,之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实验、认真动手操作、不断思考,在学习中会尝试到探究学习的快乐,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

四、质疑教学,激发兴趣

质疑和思考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在学习“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蜂窝煤比同样大的煤块燃烧更旺?”学生会回答:“蜂窝煤比同样大的煤块与空气接触面积大。”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可燃物本身的性质和氧气的浓度问题提问、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体会到提问和讨论的乐趣,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来,在学习中享受课堂的每一分钟。

五、联系生活,巧妙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是贴近生活知识。如我们每天吃的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铁是如何生锈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这些生活实际问题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是环境保护知识。如污水任意排放、化石燃料大量燃烧、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话题让学生知道,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世界碧水蓝天,保护人类的健康,就必须认真学习化学,深入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学生从内心想去学习。

六、关爱学生,师生同心

教师要善于研究、理解学生,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交流,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用真诚的语言将学生凝聚在自己周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七、总结

总之,化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有收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曹之玲 单位:河北省怀来县存瑞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一、创设观察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环境和被观察的事物及其现象.例如在《绪言》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白色的一片空白),让学生观察,请学生代表演示:将NaOH溶液喷洒到白纸上,出现“化学”红色字样.这样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利用多媒体条件,播放录像:《地下画廊———沂水溶洞》、《中国人上天了》,展示课件:《隔水透气的鸟笼》、《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观后,让学生谈感想,提问题.如:溶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究竟要经过多长时间呢?猜想飞船外壳的优越性能等.猜想鸟笼材料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欲望.其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矿山和博物馆等;另外,要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给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1.观察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只有在明确观察目地后才能取得预期的观察效果.观察前教师应强调该实验应重点观察的地方.如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我们常常做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而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虽然也做镁的燃烧实验,但目地是不相同的,观察的侧重点也是不相同的.学生若不明确观察目地,则很难取得理想的观察效果.2.观察要有一定的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通常可按时间的变化,由先到后;按事物的本质结构,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按事物的外部特征,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次序进行.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四个演示实验(液态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同学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这样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观察兴趣和习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条件.要培养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兴趣,必须进行热爱化学史的教育.众所周知,古今中外大多数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英国化学家瑞利凭借认真严密的科学态度不放弃0.001的差别而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化学家波义耳因为小小的疏忽,忽视了空气的质量而与质量守恒定律无缘;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成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成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因此,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观察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另外,养成观察习惯,也可以发现许多未发现的问题.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大多数同学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时,刚开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继续通入时,石灰水又变澄清了.很多同学虽感到疑惑,却不重视;但有些学生就能勇敢提出质疑.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并加以引导,告诉学生严谨观察实验的重要性,展示化学反应,并板演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可溶于水),学生会有一种如获至宝、豁然开朗的感觉,体验了进行学习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习信心,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观察习惯.由于观察的深度是受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能力制约的.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时期,精力充沛;他们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他们刚接触化学,求知欲强烈.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广泛介绍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科普杂志,自己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形成对事物观察的敏锐性.例如,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的倒放方法,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杯盖的放置方法;通过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实验探究,就能知道铁制品的防锈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联想到生活中的灭火方法等.同时,当很多学生对可燃物在水中燃烧感到疑惑、甚至不能理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目睹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用结合,勤于动手实践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还可以出示课后探究题:将一枚新鲜鸡蛋浸入200mL食醋的透明茶杯中,要求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会留下水垢(水垢成分与蛋壳相似),要求学生设法除去水垢,并记录现象和自己的设计.这样,运用生活常用的设计实验,解决了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好化学的欲望,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丰富了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学习、生活离不开化学.

三、总结

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做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观察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作者:傅正兵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浅议

一、趣味小实验点燃化学课堂

化学课上的趣味小实验,不但给课堂增添了魅力,而且增强了中学生的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粉笔摔炮”小制作.制作步骤:(1)取粉笔若干支,在每支粉笔的一端中央钻个小孔,备用.(2)将红磷粉末和氯酸钾粉末按质量大约2∶7的比例混合加入酒精,拌匀后装入粉笔的小孔内,装满后,用粉笔灰堵上小孔,晾晒片刻.(3)将粉笔用力摔向硬物如地面上或墙壁上,就会产生爆炸现象.当学生看到光、声、白烟共生的爆炸现象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被激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粉笔里的秘密,探究出其化学反应的原理:强氧化剂氯酸钾与强还原剂红磷混合后,受到撞击,即发生爆炸.学生对神秘的、刺激的、新奇的实验现象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不要为了有趣而有趣,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其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以趣味性的感性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以科学性的化学原理的探究来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的发展,在化学课堂中,种种趣味现象的最终目的是科学情怀在学生的精神深处生根发芽.

二、趣味小游戏蕴含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如化合价、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让学生通过趣味小游戏的形式,增加其记忆技巧,不失为一种学习化学的好方法.(1)利用歇后语或谜语识记化学元素.如:富贵不能淫(打八种化学元素)———镓铕金银钚锶镁铯(家有金银不思美艳).再如:似雪无雪花,叫冰没冰渣,无冰可制冷,细菌休安家.(谜底:干冰)由此,学生可以形象地记住干冰这一化学物质及其性质.(2)利用口诀法来记忆化学方法.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先游码,拨到零,调螺旋,找平衡;左放物,右砝码;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3)利用古诗词来走进化学.如分子的运动:在《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王安石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不断地运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小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化学,使学生从“能学”到“乐学”,并形成可持续的学科发展能力.

三、化学课堂对生活趣味的挖掘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化学课堂的科学性的发现与趣味性的改造,就会变得别开生面,变得丰富多彩.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实验,学生较为熟悉,其兴趣也不大.为了实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不妨将实验的设计向生活拓展,充满趣味性.具体操作如下:(1)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中搜集干燥剂若干,也可以从超市购买两包生石灰粉,鹌鹑蛋两枚.准备洁净烧杯一个.(2)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放入两枚鹌鹑蛋,放入干燥剂若干或生石灰.(3)不久烧杯内的水沸腾,鹌鹑蛋煮熟.由于实验器材简单,在课堂上可以演示,在家也可以操作,这样学生动手的机会与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有利于他们从化学实验室走向实际的生活,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体验并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四、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参与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讲故事形式、多媒体手段、变魔术等,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积极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增强其对化学现象及规律的实验兴趣与探究意识.在教学生认识“碘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与实验精神,自己改编了一则“福尔摩斯利用碘神奇探案”的故事,以生动的侦探故事情境引入演示实验.于是,教师取出一张干净的A4纸,裁开,将其分成若干小纸条,分别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纸条上面按下自己的手指印.然后,将一小粒碘放入洁净试管中,将按过手指印的纸条放入试管中,用橡胶塞堵住.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上方加热,等到碘产生蒸汽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会发现纸条上渐渐出现棕色的指纹印迹.引导学生探究其原理.用没有按过手指印的纸条代替,重新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相信,这个时候,学生的“揭秘探案”的积极性早已被调动起来.不但老师可以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现象及规律的理解,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有趣的化学情境,分享化学知识的乐趣,丰富课堂的科学意味.在讲授“铁元素及其性质”一节中,老师依据教材告诉学生,铁这种物质只能在氧气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然而,有学生纠正道:“一般的铁粉在空气中是不能够燃烧的,而纳米铁粉在空气中是可以燃烧的.”说着,学生扬起手做了一个抛撒纳米铁粉的手势.他进一步解释:与一般的铁粉相比,纳米铁粉表面积大,表面充分接触空气,迅速氧化,热量聚集而又不能及时散热,而热量的聚集又加速了氧化,如此相互作用,大量的热导致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就能够燃烧.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参与,对于分解化学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有重要价值.

四、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趣味性的教学越来越多地被探索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有趣的生活现象成为化学学习的材料;运用趣味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化学之趣味.教师惟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让自己的趣味性教学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周航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浅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和关键。一旦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认真听讲。但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紧密,理论严谨,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比较枯燥。对于这些知识来说,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费劲,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化学课失去信心。

(二)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落后,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操纵者,而学生只是出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提高。随着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逐渐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效果。但是,在目前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还是没有彻底地转变,应试教育仍然存在,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授课。这种家长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是一种阻碍。

(三)实验器材不具备,学生较难理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其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对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课进行补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做实验时,相关的实验配套设施不够齐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实验的质量,实验设备是化学实验课的基础,也是实验课能进行的前提。如果实验设备不齐全,就无法进行完整的实验,这样就不能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学习理解起来可能会费劲。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这样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了化学知识的不牢固,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成绩。要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需要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提出疑问,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化学课程进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主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对于教学效率提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要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就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有放下身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享受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时,使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初中化学师资力量,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安全和质量。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教师在接触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丰富初中化学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供教学保障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部分,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做到和追求的目标。很多实验教学可能会受到教学设施场地以及实验器材等原因的影响,这对化学教学的安全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能够保证化学教学的安全进行,一定要提高化学教学的安全度。学校在加大化学设施器材方面是其最重要的步骤,同时还要加大教师对操作的规范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针对现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实施相应的措施。化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杰国 单位:河北省威县梨园屯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记忆法尝试浅析

一、会意记忆法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概念中的四要数:“某温度、100克容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就好记忆了,而不要靠死记硬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则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意成“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二、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例如: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铁;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钙;各奔前程。(打一化学反应名称)——分解反应;冰河消尽始行舟。(打一化学名词)——溶解度;组成半个圆,杀人不见血,追捕无踪影,点火冒蓝烟——CO;身上一把尺,肚里一条线,天热与天冷,线儿长短变——温度计……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三、谐音记忆法

例如,用“高錳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等七个字,可以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地壳中,前四种元素:“氧、硅、铝、铁”的顺序,可以谐音记忆为“养闺女贴(心)”;如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可以谐音记忆为:“正养父亲”(正氧负氢)。

四、择要记忆法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固体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横二放三慢竖”;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一般情况下,酸性溶液使PH试纸变红色,碱性溶液使PH试纸变蓝色,可以简要地记为:“酸红、碱蓝”。

五、歌诀(押韵)记忆法

韵律化后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元素符号的记忆编写为:氟、氯、溴、碘、氧、氢、氮;氦、氖、氩、硅、硫、磷、碳等;元素化合价押韵版: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和钾钠,正二钙钡镁和锌等;1~20号元素可记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铝、硅、磷;硫、氯、氩、鉀、钙等。

六、形象比喻记忆法

很多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我们打个比方就更容易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老鹰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麻雀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老鹰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而麻雀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再如候德榜“候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烧碱还是纯碱,同学们不妨想象候先生的爱国仁人之心应是纯净纯善的,从字面解应为纯碱,而不像烧碱那么暴烈。为了分清元素的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可以形象地记为“头顶价、肩挑离。”

七、滚动式记忆法

多数学生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用一些小测验的形式,如:听写、默写、提问、板演等把上一单元的知识点或要记忆的一些知识在本单元进行巩固和复习。像这样依次进行滚动式复习,既巩固了上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又衔接和指导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八、注意力集中记忆法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上记忆方法通过我的不断尝试,完善,已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八、总结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要不断运用和巩固,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慧萍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第五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在中和反应的探究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只是按照教材中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之后,再来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必然造成学生在实验中“动手而不动脑”的热闹场面.这是因为学生的实验目的不明确,也缺乏问题导向,学生只知道做实验,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在教学中先是提出“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请利用桌上的药品[NaOH、Ba(OH)2、HCl、H2SO4]进行实验”.这样的问题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问题虽然简单,可必须通过实验和仔细的实验观察才能回答,这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经过实验之后,学生对Ba(OH)2和H2SO4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发生有了共识,可是对NaOH与HCl、H2SO4及Ba(OH)2与HCl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能否说明反应发生产生了分歧.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问题,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学生的议论中,教师顺势提出:现以NaOH与HCl为例,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来说明NaOH与HCl是否发生了反应.在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中,各小组合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2.重视“课内探究”,也要重视“课外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等形式来体现的.“常见的酸和碱”安排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和一个“调查与研究”.由此看出,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突出体现了把科学探究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的思想.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重视这些学习活动的落实.而不能认为只是酸、碱化学性质这类“课内探究”重要,而“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这类“课外探究”就不重要.其实,“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这些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不论是“课内探究”,还是“课外探究”,它们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重要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21世纪学生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本领.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在相互启发下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讨论制定和实施计划、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共同探究任务的过程:是使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探究教学中,要把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使其彼此融合,互相渗透.例如,在一次“调查与研究”中.由于要进行取样和测定,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建议等多个环节,一名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因此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分工合作,在学会交往的同时,他们的能力、特长等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更加深了对知识及其运用的理解.又如,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跟氢氧化钙进行对比,自主探究氢氧化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出现类似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的预期现象这一“挑战性”问题时,教师再提出:同学们能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吗?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整个讨论、汇报交流中,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相互启发,才智得以提高和充分展现,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协作解决问题的精神.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探究教学提供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有助于扩大信息时空,提高教学效率.从以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探究教学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配合使用.例如,在中和反应的探究教学中,当学生把反应后的液体蒸发得到固体物质时,教师提出:该固体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待学生稍加思索后,教师再把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以及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的过程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并在教师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演示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为启发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的生成物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支持.

5.总结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向转变.不能再依靠灌输和练习,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积极主动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气氛中认识化学,理解和掌握基本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化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当然,课堂听讲,课堂练习等仍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作者:华蕾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一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