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摘要】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快培养创新意识高、创业能力强、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应深化培养机制改革,从机构制度、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资源开发、评估评价等方面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引领;教育课程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打造高质量的学生“第三张成绩单”。

一、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是基础。1.以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为先导。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创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把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的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学分转换,创新创业实践管理,交叉培养,创业弹性学制,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发展行为,明确参与者责任和任务,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2.以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部门为基础。学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统领全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及组织实施。同时,学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部门,组织实施学校相关政策规定,落实学院规划,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服务。3.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为保障。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及实践专项经费,多方筹集创新创业基金,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学生提供种子基金、天使投资等,保障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资金。

二、强化创新创业文化引领

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创新创业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反映高校创新创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它是高校师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风貌、道德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具有教育和陶冶、凝聚和激励、创新和开发等功能。根据学校特点,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创新创业文化及其形成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精神与使命、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中去,让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力,成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强大力量,让创新创业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激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长久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推动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提高对创新创业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一)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创新创业的课程建设,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创新、通过培养方案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外,还要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特点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首先,要建立以培养方案为主线、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包含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全方位、全参与、全课程的多渠道贯穿形式,将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学科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其次,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要求的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既包括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政策的把握及创新创业程序的遵循,又包括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索。该课程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有成功案例的激发和引导,又要有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的锻炼。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持续发展和完善的核心。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而是各门课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相互融合、分工协作、共同作用、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构成创新创业教育完整科学的课程系统。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传播者,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是形成以创新为导向的师资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潜能,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与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二是强化指导教师理念。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树立创新创业理念,传播创新创业知识,更要实践指导。教师要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实践,不仅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提高创新创业质量,也是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自我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向学生注入创新思维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等。1.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根据教育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论坛、讲座、培训、咨询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2.实施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建设孵化园、创业园、创新创业实训室等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相关服务支持,实现学生创业团队不断升级。3.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可借助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模拟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开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五、共享创新创业社会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与社会对接,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协同育人。1.充分发挥校外创新创业导师的作用。聘请校外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用他们的创业经验、创业知识和创业理念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创业能力会得到实际的提升。2.加强校企合作。创业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果最终也要为社会服务。在创新创业开展过程中,高校要积极搭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等的共建平台,争取当地政府、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企业融合,促进学生创业项目与校外实现对接,促进学生创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服务。3.充分发挥企业及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高校与企业相互协作、相互影响、互相促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成果和人才支持,企业也以技术转化成果和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学校提供资金及实践基地支持。4.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扩大创新创业影响。当前,我国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鼓励高校学生创业,为高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数据分析、指导咨询等服务,资助和组织相关创新创业比赛、博览会等。因此,高校要加强与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的扶持基金,让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创新创业的发展。

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主要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方面实施。创新创业内部评价主要从学校、教学、师资、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层面评价的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标定位、机构人员安排、制度建设、运行等几方面。教学层面评价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运用等。师资层面评价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课程改革成果、指导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科研创新情况、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团队合作和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学生层面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满意度、参与度、对相关课程的满意度和受益度、职业能力证书、创业成功企业等。创新创业教育外部评价包括市场评价、成果评价。其中,市场评价主要从社会服务、社会对毕业生评价、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毕业生创业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成果评价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学生参加大赛获奖情况、学生主持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成果等。新时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作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合格建设者的培养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引领社会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孙婷.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基于美国商务部《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J].职业教育研究,2016,(12):6.

[2]张天华.高校创业教育组织体系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关系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5,(01):109.

[3]李丽萍.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J].学理论,2013,(14):263.

[4]李晗.高校“双创”教育的辽宁方案———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J].经济,2016,(9):2.

作者:马蕊 张学堂 茹静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