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课堂创新教育改革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加强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要培养其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把握大学课堂教学环节,因为课堂教学占据大学生的主要时间。本文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的构想,从专业学科的整合、虚拟第三学期的开设和多因子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新型课堂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体系;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同志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加强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改革,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旦形成这种思维,学生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创造性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改革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自身存在着弊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只有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焕发青春。
一、传统课堂教学体系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其日渐显著的弊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暴露无遗,尤其是在大力倡导“智慧型校园”建设及“互联网+”等新型教学理念的背景下,仅靠传统的“填鸭式”、“保姆式”的教学手段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1.计划设置不当,挤占学生时间。
教学计划就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期所要学习的课程科目的设置,计划设计不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编制上存在科目过多,密度过大等问题。有些高校的排课,从周一到周五全时间段覆盖,甚至还占用周末的时间上课。设计这种密度极大的教学计划,无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致使最基本的概念难以掌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被挤占。
2.授课时间固定,限制学生学习。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时间比较固定,学生受时间的限制,如果课堂听课状态不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同时也无助于创新灵感的激发。其次,传统课堂的授课氛围总体上不活跃,学生听课状态比较散漫,教师有时为了调动气氛会设置一些讨论和互动的环节,但是受课时因素的制约,这种互动的时间往往会被压缩甚至省略,将原本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变成教师一人的“单口秀”,学生的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灵活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授课气氛,对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3.教学手段单一,遏制学生创新。
传统的课程教学手段基本就等同于“满堂灌”。另外,教师往往将一套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一般很少会根据讲授对象的特点进行调整。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死学硬背”的学习习惯。传统课堂并没有提供给学生这样一种探索创新的学习环境,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庖,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高等院校对于大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变换思路,改革创新,冲破传统课堂形式一统天下的桎梏,多角度多层次的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真正改变学生不良的听课状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断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关于如何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我从以下几个角度阐释。
1.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授课质量
针对部分高校教学计划编排不合理的情况,有效的整合和调整教学计划,减少不必要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新型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科目的设立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上争取达到“不教则已,教必透彻”的标准,提高传统课堂的授课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教师“重复性教学”、学生“混学分”等不良效果。缩减教学计划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时间,这也是符合教育学规律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基于以上考虑,学校可以在个别专业设立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科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有所缩减,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组织课堂教学,转变课堂授课手段,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个学期之后,将学生反馈的成绩与对照班(依照原教学计划授课的班级)进行比较,从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合理更有效的向其他专业推广。
2.增设多途径教学资源,尝试“虚拟第三学期”建设
高校精简学科调整教学计划之后,可能会导致学生所摄取的知识减少,知识体系不丰富等问题。解决上述矛盾可以增设多途径教学资源,尝试“虚拟第三学期”。所谓多途径教学资源就是指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各高校可以增设各种课堂外的媒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网络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慕课”平台搜集专业最优秀最前沿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通过自己录制“微课”的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弥补课时上的不足。由于网络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重复性学习,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教师可以从讲台上重复讲授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种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虚拟第三学期”开设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学分的形式做出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的概念,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就好比是在“第三学期”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有些网络课程自带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或者通过自己录制考核题目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平台,它会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学分。开始实施时,可以将这部分的学分比例控制在总学分的20%左右,根据学生的适应情况,酌情增加“第三学期”课程的学分比例。高校教师在对学生选择课外学习资源的质量上把好关,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供学生挑选。
3.改变单一教学方法,施行多因子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谓“多因子”教学手段就是除了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外,融入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角色转换。传统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角色转换就是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在开课时,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出合适的内容留给学生讲授,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学生讲授的形式可自由发挥,结束之后,可先由其他同学打分,再由教师做出最终评价。这种角色转换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翻转课堂。翻转的目的是要将传统的课堂时间解放出来,学生课下时间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教学内容,而课堂时间是在掌握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反馈,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解决。这无疑是将传统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升华,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校企互动。近几年,很多高校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教学理念引入进来,打破了传统的“空对空”的理论教学模式,让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培养计划更贴近现实。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创造性思考。高校应该聘请企业人员,额外给学生增开一门关于职场实践与职业创新的课程,建立起创业亲历者参与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作者:商明蕊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舰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8.
[2]盛群力,钟丽佳,张玉梅.大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知多少?——高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3.
[3]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现代教育术,2014,8.
[4]王雪英.基于市场就业需求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5]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博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