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范例

化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联系拓展

化学是我们在初中三年级才正式接触到的一门科目,其内容多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知识点相对浅显易懂;而高中化学为理科必学科目之一,主要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准备,所以学习内容较为抽象,由物质的量开始逐层深入,延伸至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物质结构等等,这些主要知识点特点是越多、杂、难。为了学好化学这门课,我们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系,找出其内在的相互联系,进而培养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一)概念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存在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者降低的反应,均将其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对其进行判断时,主要是对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其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另一种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失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的还原剂[1]。

(二)实例分析

如下图所示,为氧化铜和氢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氢气为还原剂,其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氧化物水,而氧化铜之中的铜由于是被还原的物质,因此其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因此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在化学教材中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双线桥的表示方法,以氨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为例,分别利用单线桥以及双线桥的方法对其表示,具体如下所示:

二、氧化还原的次序判断

在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会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数量不对等情况,对于氧化剂少于还原剂的情况来讲,在进行反应时,就需要对反应的次序进行理解,即需要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开始氧化,氧化完成之后,如果存在有多余的氧化剂,再去对其他还原性较弱的还原剂进行氧化。同理,当氧化剂多余还原剂时,也是按照此方法对其进行还原。因此学生在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学会了氧化反应的过程,就都等于明白了还原反应的过程。因此在对此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时,首先要找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然后通过总结来对氧化反应中的知识点以及还原反应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找准其内部的关系,进而培养出自身对此章节独有的学习方法,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灵活变通。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知识在难度方面有了质的跨越,我们在学习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除了课堂上认真听教师授课之外,课后还要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找准每一个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主要以我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帮助大家将教材内容转移到方程式中进行应用,将知识点进行迁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就我们高中生自身而言,应该明白每一门科目都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习方法用于不同的科目,也会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林,孟庆敏.基于课外延伸来拓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

化学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学习;总结

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不同于初中的记忆和背诵为主。为了有效率的学习高中化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其中对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总结非常重要,需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使碎片化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架构化,从而方便学生复习,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化学。

一、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知识点掌握不牢,基础不稳固

对知识点的学习时高中化学的基础,对每个知识点都应该有清晰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划分重难点。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味攻克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对于简单的概念性问题甚至存在理解不清、概念界定模糊等问题。高中老师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便是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常有的问题

(二)知识点零散,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体系的系统学习,所以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定时有顺序地结归纳。没有总结的化学学习无法把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在不同的知识内容之间无法构建桥梁。

二、高中化学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主学习缺乏有效可行的计划

高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现问题时产生了无法理解知识点内容,遗漏知识点的问题,同时会增加老师上课讲解的负担,影响教学的进度。

(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讲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学习方法的选择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一味照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才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习化学。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策略分析

(一)如何有效地行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1.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不同于初中的学习,高中学习不能完全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会自主学习,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死板地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制定了计划之后,需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1],用关键词去归纳整理,锻炼联想的能力,看到关键词能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整个的知识脉络,联系到相关的化学反应等等。总结时要学会把复杂的内容细化成小的部分去理解,能够提高效率和吸收消化的程度。

2.学会归纳分析

化学是一门注重规律的自然科学,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就要学会归纳与分析,这是一个归纳与演绎的双向过程。归纳强调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关注要点,可以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深化理解,比如,在进行原物化合物的学习时,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不同类型。而分析强调对不同内容和知识的联系,要有发散思维,能够根据化学反应联想到物质的性质和方程式等等。

(二)如何合理的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

1.学会课堂复习与自由复习相结合

课堂复习时需要跟随着老师的进度走,老师在课堂复习时一般会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的讲解,此时需要随着老师的进度梳理知识点,发现自己薄弱和不足的地方,对于自己生疏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在课后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也可以跟随着老师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及时补充知识网络上的空缺。课堂的复习和课后的自由复习应该是一个互相补充的过程,课后需要针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弥补性学习。

2.学会单元总结和系统总结

单元的小结有助于梳理清楚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不遗漏知识点。单元小结要全面细致,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对每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清楚明确[2]。但是仅仅只有单元小结会割裂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所以在进行单元总结的同时要打破单元之间的壁垒,寻找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的单元是并列的关系,有的单元是递进的关系,要整理清楚每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方便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

3.学会进行期末总结

高中学习时每个学期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和无机化学的学习,所以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后要进行一个回顾与整理,把整个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树状图的知识构建,根据物质或者化学反应与现象,或者是化学实验内容等,从多个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时发现自己的疏漏。

四、结束语

综上,学会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是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的重要方法,在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地用所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鼎灏.高中化学知识点学习与总结的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7):76.

化学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易混知识;教学方法

作为理科重要的基础课程,高中化学拥有内容繁多、客观性、抽象性、逻辑性等性质,这导致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具有较多的易错知识点以及易混知识点。从化学学习者角度来看,若学生在长期的时间内,不能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理清,于高考压力下,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以学生的角度分析研究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旨在给高中化学教育者提供客观性的参考。

1.高中化学中易混的知识点

为明确探寻出高中化学的易混知识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主要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

1.1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方面,在书写时,不能很好的判断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对化学式、离子符号的使用规则未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在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对于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的概念混淆,并且还需要考虑类型、数量等问题,进而致使化学学习者容易混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对于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首先,在化学物质元素中具有最高价、最低价、中间价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对应的性质都不同。在同一种元素中,不同的价态对应不同性质。其次,对于熟练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化学学习者来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但是对于不能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而言,就不能较好的判断物质的氧化性以及还原性。最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电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量无关。因此,化学学习者会对其基本理念容易弄混淆。

2.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自然学科包括化学,其是基于元素研究分析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等的学科[1]。针对调查显示的高中化学易混淆的知识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化学易混知识点教学方式提供了建议,总结归纳如下:

2.1.学习方式具体化,提升学习兴趣

首先,建议化学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教学;化学学科切合生活实际,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也需生活化;从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学习情境,让高中生体会化学的实际价值。其次,建议教师在讲授易混的化学知识点时,需要积极与高中生沟通交流,理解高中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想法,把握好教学难度等。最后,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将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的习题进行合理分层[2],以层层递进设置习题难度,保证高中生都能熟练掌握易混淆的知识。

2.2归纳总结,巩固知识

在学完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判断氧化性、还原性之后,建议教师帮助高中生对此混淆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知识,从而理清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将书写时需注意的事项归纳为:(1)合事实,即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以及还原性时,教师可将判断方式归纳为:(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可归纳常见氧化剂: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学生的角度观看高中化学内容为繁多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弄混。因此,建议教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讲授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红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357):217.

化学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双液原电池;化学实验;应用

引言

电化学是化学实验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化学实验中涉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和对一些电子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之类的应用,属于化学实验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而双液原电池将原电池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区分开来,有助于在实验中更为细致地分别观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并理解其反应机制,因此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双液原电池

原电池是电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实验装置,在原电池中氧化剂(电解质溶液)和还原剂(阳极)都处于同一个容器中,因此对于反应的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在实验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理解和分析。而双液原电池将阴极和阳极分别置于两个盛有电解质溶液的容器中,中间通过盐桥连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发生在两个容器中,可以不受干扰地分别进行,有利于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区分和理解。

二、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会受到温度、pH值、催化剂等的影响。在实际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研究不同外界条件对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双液原电池探究不同的外界条件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影响,下面将阐述一种利用双液原电池探究外界条件对Mn4+的氧化性和Cl-的还原性的影响。借助图1中的实验装置可探究pH值对Mn和Cl-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的影响,其中U型管底部为胶质盐桥,将U型管两端分隔开,形成了一个双液原电池。在实验中,我们将等量的酸溶液滴入U型管的两端,可以判断pH值小于7时,对Mn4+和Cl-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的影响,或是将等量的碱溶液滴入来判断pH大于7时对Mn4+和Cl-的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可根据电压表的偏转方向得出,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说明外界条件对Mn4+的氧化性影响更大;当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时,说明外界条件对Cl-的还原性的影响更大。

(二)排除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干扰

双液原电池采用两个容器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隔开,并通过中间相连的盐桥实现电子的转移,可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容器中稳定进行,可排除容器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对于实验中分别研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非常有帮助[1],下面将介绍一种利用双液原电池排除干扰的特性来研究Fe2+和NO3-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与一般的原电池反应不同,Fe2+和NO3-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单容器和在双容器中的反应过程是不同的,图2是一种研究Fe2+和NO3-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双液原电池实验装置,与图1相同,仍是使用底部的胶质盐桥将U型管分隔开,形成一个双液原电池。Fe2+和NO3-的电化学反应与其他物质的电化学反应不同,在单容器原电池中,Fe2+会与NO3-的反应产物NO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2+,会干扰实验现象,不利于分析实验。而在双液原电池中,可将Fe2+与NO3-的反应分隔开来,其中左侧反应为Fe2++e-→Fe3+;右侧的反应为NO3-+e-→NO,这样生成的NO会直接逸出U型管而不与Fe2+发生反应,便于通过U型管两侧溶液的颜色分析实验现象。对于其他容易发生中间反应的原电池,都可以使用双液原电池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隔开,从而避免中间反应和中间产物干扰实验。

(三)解决反应竞争问题

反应竞争是化学反应中一种常见现象,但有时反应竞争会干扰化学实验,还会使实验过程无法进行。一般来说,电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竞争有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竞争;电化学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之间的相互竞争等[2]。而双液原电池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的特点可以防止竞争反应的发生,保障实验过程顺利进行,下面将阐述一种使用双液原电池的特性阻止竞争反应的实验。图3是一种研究Ag+和I-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双液原电池,使用两个烧杯分别盛装KI溶液和AgNO3溶液,中间通过装有胶质盐桥的U型管连接。采用这种实验装置的原因是常规的实验手段一般无法研究Ag+和I-的氧化还原反应,因为Ag+和I-的复分解反应的竞争力远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力,因此将Ag+和I-置于同一容器中时,会首先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AgI沉淀物而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这种有竞争反应的物质,我们可以采用图3中的双液原电池进行研究,这种双液原电池通过两个容器阻隔两种反应物,但中间通过胶质盐桥保证了电子在两个容器之间的流通,因此可以保证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沉淀物,便于对Ag+和I-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研究。

三、结语

原电池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对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双液原电池可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隔开来,在化学实验中,双液原电池可用于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物和反应性质的影响;排除原电池中中间产物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干扰;阻止原电池中竞争反应的发生,可研究一些特殊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对某些反应进行定量化研究,通过双液原电池中的高精度电流表的示数来推算反应物的精确浓度值等。以上几点就是本文对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双液原电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受篇幅限制,本文研究的深度有限,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参考文献]

[1]任嘉雯.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原电池”教学设计与实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化学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CDIO;机械制图;知识点;优化

0引言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总量都已进入世界前列,对机械类工程人才需求量大[1]。教育部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待加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认为,工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2]。“新工科”计划的提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3]。对于新工科而言,行动路径主要在于各种新“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操作(Operate),其大纲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能力[4]。CDIO教育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合格工程人才为目标[5]。本身即具有很强可塑性,并与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框架具有一致性。工程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其用图形、符号来表述空间物体和表达设计师的意图,是实际制造或生产的主要指导和依据,并且也是优化设计、维修保养、事故追责等工作的重要资料[6]。机械制图作为工程制图的一种,以机械图样为主要教学内容,是每个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据麦肯锡咨询就业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10%适合跨国公司的工作。学生就业时存在部分要用的知识没有学,教学的部分知识则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当前国内图学的教学现状,与企业期待的工程图学教育也存在一定落差[7]。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和CDIO模式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现代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特点,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就现代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知识点的优化进行探讨。

1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结构重构

CDIO大纲培养目标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结构应反映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CDIO特色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体系强调对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按照这一结构,结合图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需对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教学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重新规划教学内容,加强三维设计能力的培养

2.1教学全过程中融入三维设计内容

三维设计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可获得数字化实体模型,可进行产品的三维虚拟装配、干涉检查和运动分析等[7]。图学教学基本要求也增加了“培养创造性构型设计能力、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及进行三维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因此,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在机械制图教学全过程融入三维设计内容。若条件允许,应建立以三维设计为主线的制图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具体到知识点,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教学内容,要弄清楚截平面和立体表面的关系、立体与立体表面之间相贯线的情况,对学生而言不易掌握,若借助三维软件的实体造型并表现出截平面的位置、立体与立体的相对位置等,则空间的截交与相贯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在产品构型知识点,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可直接演示三维基本体的形成与投影,在此基础上,利用平面截切基本体等方法,构成较复杂的截切形体来进行产品构型;亦可通过基本体的布尔运算,构成较复杂的形体。

2.2弱化培养手工绘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

在实际生产中,产业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基本已脱离了图板,完全实现了计算机设计与制造。目前教授手工绘图的作用主要在于加深学生对投影基础的理解及绘制草图,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机会较少,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减少时量,如对于立体表面交线,因三维建模时可根据几何位置、形体尺寸由程序自动生成;而轴测图在三维建模完成后,从不同视角观看即可达到不同效果;因此这两个知识点应偏重于基本原理的讲授,手工图样绘制应部分转换为三维设计训练。

2.3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竞赛内容实践教学化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化为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将竞赛内容实践教学化,可使竞赛内容受众更广,避免教师指导竞赛变成对极少数学生的额外教学,同时能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如可将历年全国大学生成图大赛的题目作为学生制图课程测绘和训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三维设计绘制竞赛中涉及到的零件来加强三维训练。

3加强自主学习和团队沟通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职场生存的重要技能。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包含知识,更包括技能,既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技能以及工程设计意识。

3.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手段,创建自主学习教学环境

目前制图教学中,主要模式是教师讲学生接受,学生缺少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慢慢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克服此弊端,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转变,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广泛地应用于制图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课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优势明显,但应适度使用。但其提供的大信息量与学生的接受速度存在一定的矛盾,易导致学生一片茫然。因此,应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再次,教师要正确地设置或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通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中“支架”的作用,同时注重感情因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情绪空间,从教师的角度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3.2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个人的能力和知识面很难单独完成一个现代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在团队中能有效工作和沟通对学生就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CDIO大纲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在制图教学中,有多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如可适当增加小组讨论辩论式教学,在训练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同时,亦可活跃课堂气氛;在测绘或课程设计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及绘图经验和收获,并指出各自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在相关制图及设计竞赛中,参赛学生一般为2名以上,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教学计划之外的学习体验,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相互支撑的各种学科知识及其在专业上的应用,而且有明确的计划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赛过程中增强有效沟通、人际交往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法》中提到: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CDIO的Operate(操作阶段)也强调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加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基础。制图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用加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材料,并其进行一些加工,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分析。如使用橡皮泥、萝卜、泡沫塑料等材料加工出教材中涉及到的平面截切立体、立体相交、组合体等物体,利用学生理解的同时,亦可增加学生对手的兴趣;在螺纹连接部分,让学生观察教具模型和三维动画外,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螺栓、垫圈、螺母及螺钉等实物,在动手连接操作过程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标准件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绘图,教师对图样进行点评,可加强学生绘图能力和增强标准绘图意识。

5结语

通过弱化培养手工绘图能力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教学全过程中融入三维设计,竞赛内容实践教学化来加强三维设计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创建自主学习教学环境,适当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的机械制图能力更适应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R].机械工程导报,2015,1:45-49.

[3]叶民,孔寒冰,张炜.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24-31.

[4]郭长虹,赵炳利,郭锐,等.重构CDIO特色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J].图学学报,2013,34(3):148-151.

[5]章毓文.工程教育要与国际接轨[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交流文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6-57.

[6]左永强,周思柱,杜镰,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及创新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5:79-80.

化学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工作室

大学生寝室根据成员学习生活表现、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可分为学习型、信息型、娱乐型、艺术型、驿站型等,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本应展现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但普遍现有的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成效并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的功能。学生们对寝室文化建设是有向往和憧憬的,但由于寝室的场地、设施有限,学生的资金有限,对室内设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对寝室文化的设计和打造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基于此,围绕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问题,提出寝室文化设计工作室创业项目,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挖掘各寝室的精神文化特质,指导或帮助其开展寝室文化营造和建设。工作室应由相关专业同学组成,需拥有网络营销、艺术设计、家装设计等经验,通过在校内多平台、多渠道营销推广寝室文化设计工作室,对寝室成员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成员心理需求、寝室格局、整体色调等寝室软硬环境入手,设计出符合寝室成员特色、寝室文化类型的寝室文化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团队进行寝室文化打造。

1工作室设计指导要点

1.1调查走访,挖掘需求

根据学生寝室现有的状况和寝室成员的需求进行方案定制,以安全和环保为前提,打造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氛围的特色寝室文化。本着“提升寝室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收取适当的方案设计费和人工费,提供的服务性价比极高。根据寝室成员学习生活表现、兴趣爱好等特点,着力打造学习型、信息型、娱乐型、艺术型、驿站型等文化类型。

1.2启发学生,做好设计

从寝室装饰与文化建设设计到对学生寝室的改造,这对学生寝室标准化管理工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由此,工作室负责同学应与学生处、宿舍管理人员等多方沟通,在不违反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创意设计和装饰工作。为了避免在寝室装饰和文化建设中形成简单的复制、迁移,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寝室风格,在工作室创意设计中,会引导各寝室成员结合专业、兴趣爱好、优势特征等因素,充分挖掘本寝室的特色,让寝室成员参与到寝室文化创意与建设的全过程,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1.3完善推广,保证运营

以校园为创业起点,通过校园网络社交平台宣传本工作室的创意理念,推广业务;通过打造精品寝室实现口碑营销。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如:线上推广、线下服务。通过设计寝室样板间等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在资金方面,本项目的装饰材料费用由学生按照要求自行采购或代为采购,主要收取咨询费、设计费、劳务费等,由此启动资金需求较小,可凭借项目费用支持。

1.4项目特色,鼓励创新

提供的寝室文化方案设计以环保和安全为前提,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开展寝室设计和打造。装扮以环保贴纸为主,墙贴纸具有易移动粘贴方便的优点,并且也不会破坏墙面的原貌。同时,墙贴纸内容丰富,花色多样,表达主题形象鲜明(如:地中海风格、欧美风格、普普风格、古朴风格等等)。也可根据同学的要求绘画,例如:灯开关旁萌萌的卡通图提醒我们节约用电。在墙纸上绘出室友图形,另外也可根据同学的需求打印3D照片作为墙纸;也可通过挂件、摆饰等更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寝室的主题。

2理论研究,实施准备

2.1知识准备

本项目属于跨学科项目,涉及网络营销、艺术设计、建筑以及装修方面的知识,借助工院这个大平台,项目组成员整合了包括旅游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艺术系的学生,并且团队成员也有在外从事建筑装饰的工作经验,从学科知识和技术经验上,都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2.2现有条件

指导老师需从事学生工作,拥有直接组织或参与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经验。项目组成员在校参加各社团,有较强的人脉资源与社交能力。寝室文化一直是高校较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但在校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太多创意来装扮寝室,而本工作室则可帮它们完成从设计到布置的整个实施过程。

2.3项目优势

投资成本较少,工作室设立在校内,可以提供更加直接的产品介绍,让学生对产品进行了解,取得他们的信任;同为大学生,更加了解,更加清楚他们的喜好;设计团队对寝室的结构也非常了解,在设计方面也更加快速、清晰。寝室文化设计犹如一个家庭的装修风格,舒适的环境往往使人身心愉悦,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会明显上升。相反则会使寝室成员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仅不利于寝室人文文化的建设,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工作室的成立具有极大可行性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寝室环境,以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努力。寝室文化工作室指导工作涉及内容广泛,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出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作品,在实践指导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乜慧英.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大学生研究,2013(4).

化学知识点范文7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创新建设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重视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创新建设。但是,在现阶段,各中职学校的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却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不足

(1)实验课程安排不足。中职学校的大多数课程,都有着实验操作性极强的特点,这就需要重视实验操作课程的安排,但是,在现阶段的许多中职学校,实验操作课程的安排却是严重的不足。例如,在《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故障诊断》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发动机原理的讲解,把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学生在理解这些高度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知识时,就会显得极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厌倦的心理。(2)割破实验与理论课程的联系。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而许多中职学校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会割破这种联系。这种教学安排,不仅达不到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常常一头雾水,使实验操作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管理混乱。作为保存大量实验器械的场所,实验室理应设置相应的管理规章,并由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但是,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中,却普遍存在着实验室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与器材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经常发生丢失、损坏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4)教师教学水平较低。作为实践动手性较强的课程,机电一体化的各种实验应该由实践教学水平较强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但是,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的师资配置严重不足,导致在教师的素质水平等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不足。

2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创新建设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各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这不能否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中职学校教培育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机电一体化实验是最为关键的途径。因此,如果各中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直接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水平。

3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创新建设

(1)健全机电一化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作为保存有大量实验器械的场所,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对于实验室的众多实验器械,必须安排定期的检修与保养,保证实验器械功能的正常;对于损坏的实验器械要及时的更换或者维修。只有保证实验器械功能的正常,才能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各中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实验的管理中,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等方式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操作,保证实验室的长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的机会。在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上,可以设置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创新。对于实验能力或者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各学校要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的学习交流机会。(2)加强对实验操作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操作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各中职学校要定期地对实验操作教师队伍进行教学培训,安排教师间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动实验操作教师与其他相关单位的业务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队伍的实验创新。实行教师队伍内部的评选制度,激励各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3)配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室:①基础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学生在学习完机电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基础性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②综合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综合性实验室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操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③创新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创新性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在这个层次实验室的配置上应该加大投入。为实验配置必备的相关实验基础器械、小型的机械加工器械以及各种实验必需的电子元件等设备,同时,还应该配置相应的网络软硬件工作平台和计算机等相关的中高端设备。对于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新型实验的操作设计,对学生的创新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创新实验竞赛。在平时的实验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自己对实验的想法。对于学生科学合理的想法,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4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创新改革

机电一体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理论课堂的建设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创新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各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中,除了要加强对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相应的教学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1)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针对目前各中职学校实验操作课程安排较少的现象,各中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增加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相对其他院校,中职院校的教育更偏向于实践操作,实验操作就是中职学校的基本特征。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安排上,要合理地安排理论课堂与实验操作课程的比例。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不仅可以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课程可以进一步强化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领会,从而为进行实验创新提供可靠的保证。(2)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对现阶段各中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割破了理论课程与实验操作课程的关系,所以在各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样需要结合理论,并且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高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时候,要把握住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这种关系。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课程时,应该保证学生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同时,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也应该尽快安排相应的实验操作课程。(3)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在各中职学校建立起完备的实验室后,各实验指导教师就应该注重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了。只有在合理的实验内容安排下,实验室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学生才能通过实验操作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指导学生逐步的由基础向高阶进步。首先,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老师要安排学生做好基础性的实验操作,这是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基础性实验中强化了自己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展开实验创新。其次,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展开综合性的实验操作了,进一步地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整合能力。最后,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验了,这是老师诸多实验内容设计的重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关键步骤。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索研究,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

5结语

化学知识点范文8

随着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新课程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广,信息时代中的各科教学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专项人才,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从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来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无法切实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下时期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创新方式,以不断的满足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实训教学;改进策略;教学问题;会计电算化

0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网络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深入,其已成为了现代化企业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手段。当下,信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快,市场上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各大学院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需要结合时代的进步而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的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创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中职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问题

1.1培养理念有偏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中的逐渐普及和深入,虽然说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在教育认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步了一大截,但是目前在理论教学上仍然极为重视,而对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则不够单位。本文认为加强理论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相对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却不足,导致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育质量和效率并不高,这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偏差的,再加上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就是毫无意义的辅助课,也不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课程设置有问题

我国的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采用的方式是将各专业课进行独立分割,不同的教师负责一个区域,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实训课程之间的联系被拉开,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是联系的极为紧密的两个学科,将这两个方面单独分开势必拉开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两者联系被迫拉开。其次是实训的授课内容有所重叠。例如:关于计算机的认识上,中职学校在实训课程中提到计算机相关内容,但是在会计课程中又提到了这部分内容,课程的重叠导致课程教学时间有所浪费。

1.3实践内容过少

在实训教学中,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是书本理论知识展开,很少有和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来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活动,这让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会计电算实务相关操作,无法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实践内容过少直接导致学生在校理论基础很好,出校无法直接上岗工作,实训教学的根本目标没有得到实现,整个教学成为了形式。

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与现实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从以往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经验来看,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讲究的是专业理论和技术培养,输灌输式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因此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导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追求的是理论、是分数,所以导致很多的学生能够拿高分,却在实践上却无法有所作为,这和现代化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差距,即可以得出结论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虽然说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和推广,很大程度上对这种现象,但是仍然有很多中职学校还笼罩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重理论轻实践,而由于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电算化学生实践能力差、整体素质低,很多学生无法胜任当前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脱节的现象正是传统会计电算化实训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体现,因此需要对当前的实训教学加以改革和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以切实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3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3.1当地政府和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复合型专业知识,即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网络知识,同样也需要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人员能够将这两种知识充分的融合,以解决实际面临的会计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教育经费难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不仅仅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同样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同时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主动的联合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支持。所以在投入力度上,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学校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学生的实训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校充分的学习到会计方面的理论和操作知识,在校外能够有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进一步的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未来能够更快的融入企业中。

3.2明确实训目标

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中是极重要的课程,其实训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实训教学中,中职教师在理论讲解上十分重视,中职学生能掌握不少会计电算化涉及的各类理论知识。此外,中职教师对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的实训教学也要更为重视。这样,中职学生在踏入社会后,选择会计岗位,能够较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完成现实的会计问题。

3.3改进实训方法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训方法单一,中职教师基本是照本宣科。整个过程只是对操作的熟悉,完成教材任务即可,没有涉及到现实社会中会计岗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导致中职学生进入到会计岗位工作后,发现自己只会操作工具,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建议中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各类会计问题,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遇到不懂的可以向教师询问,让学生在实训实践中提升会计技能,为步入会计岗位做准备。

3.4改进实训教材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仍然采用的是多年前的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也和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为了切实的避免这一情况,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强调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上实践运用出来,因此在实训内容的设置改革上应该适当的削减审计和统计学相关考察力度,适当的增加一定量的上机操作实践或增加实习期的时间,并将计算机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严格区分,如不必开设一些编程类课程,但是对于网页设计和建设可以适当的摄入一定内容,同时也需要增加一定的信息维护和软件操作内容,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我国自从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就呈飞速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下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在中职学校中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几点自身浅薄的意见,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作者:张晓霞 单位: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莫海菁.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20):312-314.

[2]王晓丽.浅谈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J].内江科技,2010,2(716):184-186.

[3]李鹏霄.我国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1(625):389-390.

[4]张奕畅.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3(73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