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处理技术范例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学生角度;污水处理技术;环境化学;教学应用

1引言

环境化学是应用化学的思维和理论,研究环境中大气、水、土壤里潜在的有害有毒化学物质含量的鉴定和测定,污染物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的规律、生态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及科技的飞速发展,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因此,环境化学课程对于现代的化学生未来改善环境、解决污染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在教学过程中,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由于理论较多,相比其他化学课程更显得枯燥难懂,技术性要求较强,化学功底要求扎实。学生不愿意深入了解环境化学的内容,考核也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本文通过联系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技术应用,以污水处理为例,让学生更为客观直接地从现实出发,避免“纸上谈兵”,而是联系实际了解环境化学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污水的分类、产生原因及主要成分

2.1污水的分类

污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类。

2.2生活污水的来源及主要成分

生活污水的[1]主要来源是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所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含有的污染物大多是含有营养成分的有机物(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寄生虫的虫卵以及大量的病原体。因此生活污水里的有机物容易被反应、腐化,从而产生恶臭。而同时污水也成了繁殖细菌微生物的温室。人类接触到污水,容易因此被感染从而形成大规模的传染病。因此,生活污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2.3工业污水的来源及主要成分

工业污水指人类在进行工业生产、工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废弃污染水。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在电解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农药生产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农药,石油炼制废水含有大量的酚[2],这些物质都会对人类的身体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在排放工业污水前,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再排放。而工业污水由于工业方向不同,所产生的废液也不同,所以对于工业污染废水的治理比生活污水更为困难和复杂。

3现代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3.1膜分离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和提升,它在20世纪初萌芽,20世纪60年代后期快速进入大众视线中的一个分离新技术,最近被大量应用于医学、生物、食品、环保、环境等各领域中。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外部能量和化学差作为主要工作动力,然后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合成膜或者直接使用天然膜作为介质,最终实现多种混合物和两种混合物的溶液分离。另外,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在还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等级进行分别收集和提纯。正是因为膜分离技术可以对废弃物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提取,因此,可以通过膜分离技术来进行各种形态废弃物的处理,使废物达到排放标准。除此之外,一些经过膜分离技术提纯的物质还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3]膜分离技术具体包括三种分离技术:微滤分离技术、超滤分离技术和反渗透分离技术。微滤分离技术成本低,实用性高;超滤分离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目前未能大规模应用于实际中;反渗透分离技术具有普遍性但是缺点在于膜耗材污染严重。总体上来说,膜分离技术具有可在常温下进行、无相态变化、无化学变化、选择性好、适应性强及能耗低的优点,同时,膜分离技术对于膜材料要求较高。

3.2臭氧氧化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与氧气一样,属于氧化剂,但是氧化性大大强于氧气。有水存在时臭氧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跟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在低温下也较易生成臭氧化物。使用方便,不发生二次污染。但是如果独自使用臭氧会成本较高且其有选择性,不易与某些卤代烃及农药反应,故近年来发展了意在提高臭氧氧化效率的相关组合技术。该技术可分为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和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机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自由基;另一种是催化剂与有机物或O3之间发生复杂的配位反应,从而促进臭氧与有机物之间的反应。自由基反应机理是一种类Fenton反应机理,即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形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自由基。[4]在实际污水处理工作中,使用臭氧氧化技术也要注意不同的废水种类:含油废水处理时,主要是以浓盐水而不断提高,通过催化剂和臭氧氧化反应来进行组合,深度处理炼油的效果,满足整个含油废水当中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实施;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时,要分析废水中其他化合物的浓度;对食品废水进行处理时,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和有色物质,因此需要对食品废水含量进行分析。从有利于废水处理角度而言,还要不断地控制好添加剂的应用;对于生活用水处理时,主要是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在臭氧氧化基础上,可以结合羟基自由基来强化臭氧氧化技术效果,同时还要结合化学结构来控制其中的复杂性,对难去除的有机物质进行处理。

3.3湿式(催化)氧化

湿式催化氧化法(CatalysticWetAirOxidation,简称CWAO),是指在高温(200~280℃)、高压(2~8MPa)下,以富氧气体或氧气为氧化剂,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与氧化剂间的反应加速,让废水中的有机物及含N、S等毒物氧化成CO2、N2、SO2、H2O,达到净化的目的。由于在反应中降低了反应所需活化能,因此提高了反应速率,降低了处理装置的投资和生产成本,缩短了废水停留处理的时间,提高了氧化效率。在传统的湿式氧化处理体系中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在使处理效率和结果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使氧化分解的能力提高,使反应的时间减少,进而提高效率,减少了设备的损坏并降低了所消耗成本。因此,湿式催化氧化具有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流程简易等优点;催化剂有选择性,因为污水中含有许多种类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在进行反应时需要注意对催化剂进行筛选。

3.4电化学(催化)氧化

电化学作为化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污水处理技术中也有涉及。我们学过,电化学氧化的定义为在电解槽中放入有机物的溶液或悬浮液,通过直流电,在阳极上夺取电子使有机物氧化或是先使低价金属氧化为高价金属离子,然后高价金属离子再使有机物氧化的方法,此方法同样可用于污水处理中。常用水和废水电化学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电絮凝法、电沉积法、内电解法、电渗析法、电气浮法、电芬顿法。[6]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将物理化学与环境化学联系到了一起,使两门化学学科应用于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可见化学各科目的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目前处理生活污水,农药、染料、制药、含酚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金属离子,垃圾渗滤液等问题都可以用电化学技术来解决。

4污水处理在高校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4.1环境化学课程的现状

环境化学课程作为化学的新分支,比较抽象,也比较枯燥。理论知识较多而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多是因为实验要求条件复杂等问题而难以实现。造成了学生学习环境化学时觉得生涩难懂,考试时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

4.2污水处理技术的课程应用

污水处理是环境化学的一大难题,也是未来环境化学的热门研究方向。对于如何将污水治理技术应用到课堂中,笔者有以下三点提议:①课堂上可以运用PPT来进行课程知识演示,将污水的来源和成分通过PPT进行演示,并在PPT中穿插污水带来危害的图片或视频,并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答如何治理水污染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设定组长,每个组分配不同的问题,并设立奖惩机制,增强课堂的互动性。②实验课中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进行污水成分分析,少量污水处理的实验,让学生切身实践污水处理的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思维。③课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程准备。教师抽时间实地考察污水处理场,并且做好教案,放弃现在大多数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寓教于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整日呆在学校接受着相似的教育,如果突然实地考察,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而且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分配下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亲自去查资料、阅读文献等,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相应地,作为教师要准备好奖励措施,例如小蛋糕、小面包等,对积极的同学给予奖励。同样地,教师如果准备好相应的微缩模型或装置会更好,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去学习环境化学这一部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闻欣.皮革环保工程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章淼淼.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研究及技术进展探析[J].化工管理,2019(12):52-53.

[3]王丽媛.膜分离技术的环境工程发展前景研究[J].居业,2019(12).

[4]魏海波.工业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浅析[J].云南化工,2019(10).

[5]叶杨.臭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现象反应出来,目前初中的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传统,没有创新性;二是上课没有激情,课堂不活跃;三是满堂灌的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不高。关于教学模式传统这个问题是很多校园都存在的现象,现在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那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进行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就是满堂灌的教学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教师不要求与学生互动,整节课下来课堂氛围都是比较沉闷的,教师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把所要教的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课后学生就死记硬背。其实,对于地理来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地理更多的是靠理解。记住了答案,但是如果在考试中换一种方法来考的话,那么你当初背的答案还合适吗?很明显,答案80%都会是错的,很多学生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引导者,要多站在学生方面来考虑问题,不能只顾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知识学完了,但是却不了解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又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学生学而不会,不理解,那么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整改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一个人即使不出门,也能尽知天下事,信息技术使人类在教学方面前进了一步,我们不再是只能够用黑板、粉笔来教学了,学生也不再是只能够从书本上汲取知识了,我们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了,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数不可数的,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比较投入,全神贯注。例如,湘教版的初中地理中认识大洲一章中的《亚洲及欧洲》这一节的内容时,如果老师只是在课本上讲解各个大洲,纯粹是文字加一些简单的图片,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好看的图片以及一些关于各大洲的视频,在多媒体的协助下,课堂就会比较活跃,学习就会比较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于初中的地理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

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有些地理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地里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里面要学习的内容涵盖各个方面的,有难有易,简单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对于一些必须要掌握的重难点来说,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难吸收。什么是重难点?就是很重要,学生必须要学的难点,这是一篇文章中的核心部分,既然是核心,那么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学生掌握这些重难点,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学生过来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问题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可是还是没能理解。比如,学习到湘教版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其中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这一节的时候,这一节的重难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来教学,适当穿插一些四大地理区域的照片以及播放一些讲解视频,还可以播放一些动画视频来辅助教学,否则单单靠书本上的讲解,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就会比较困难。

3.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不再需要教师将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教师很大的方便,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不但要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这里说的脱离并不是说老师什么都不管,把课堂交给学生来主导。这里说的脱离是指在教师的一步、一步指引下,一句、一句的督促下,学生是否还能自学知识呢?利用多媒体,那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搜索协助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让学生根据资料上的内容自己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是一个引路人,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自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通过网络渠道拓展学生地理知识

互联网可以说完全打开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们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练习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拓展相关知识,这让学生们的地理知识能够更加的完善。毕竟,从课本上所获取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互联网学生们可以从听觉,视觉以及数据分析,环境对比等个方面了解某一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普遍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有利于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要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建议左右,让学生掌握百度、谷歌等基本的检索技能,并能主动地辨别广告和真实信息的区别,也掌握基本的材料信息处理能力,知道怎么样去搜索相关文件,相关数据,相关视频等信息。而在一些比较好的教学论坛上,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对于相关问题都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刺激学生去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这样让学生在自我知识探索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思维教学。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老师应该主动接触新的教学点之一。

三、总结

初中地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知识,也是比较基础的地理知识,初中生在这个阶段要学好地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但也是叛逆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厌烦,他们喜欢接触有趣的东西。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现象,改变教学方式,借助我们的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化功能从网上寻找下载有用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多播放地理知识视频,发生在地理中的有趣故事,提高课堂效率、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借力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36.

[2]郭斌,于波.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38.

[3]肖立国.浅议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9,(01):158.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3

一、现阶段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一)编辑过程中习惯使用简称

科学技术出版文献是科学技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载体,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统一科学技术名词标准,便于科技出版物的读者能够有效准确理解。然而在实际的编辑过程中,作者为了写作思维的连贯性以及提升文献编辑的效率,偏爱于使用科学技术名词的简称,习惯于把标准化的科学名词首尾结合形成不规范的简称。或者是对定义比较长的科学技术名词取头部或者尾部一个单独的名词进行单独定义进而简化原本的科技名词,例如:针对“笔记本计算机”,作者经常习惯于简称为“笔记本”,这样并不能准确地表述其所需要表达的科学技术概念,也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为“用于书写记录的本子”。此外,使用简称还容易与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名词产生重叠,给读者的有效理解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对应英文字母缩写的使用过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的多样化传播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壁垒,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以英文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名词大量地在科学技术文献中不断涌现。英文缩写名词的便利深受广大科学技术作者的偏爱,造成了编辑在科学技术文献中对英文字母缩写的过度使用。虽然英文缩写科学技术名词能够促进科技文献有效地与国际接轨,但是其对科学技术概念的描述远不及中文词汇精准。早在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了需要加强英文学术名词使用规范的说明,禁止在文献中随意夹杂英文单词以及字母的缩写,对于文献中出现国外的人名以及地名需要按照标准化的翻译进行有机统一,然而科学技术文献编辑人员仍然在广泛适用英文字母缩写表述科学技术名词。这加深了英文水平不高的科学技术文献读者的阅读障碍,并且许多同一英文缩写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会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影响了读者的深入理解。

(三)文献编辑中容易产生习惯用语

对于科学技术学术研究而言,在固定的交流环境中容易产生仅适用于针对于某个研究对象的习惯用语。例如将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习惯地称为“母牛”,将呃逆习惯地称为“打嗝”,将方位圈习惯地称为“罗经花”,将多孔动物习惯地称为“海绵动物”,将施工步道习惯称为“猫道”,将受激辐射光频放大器习惯地称为“激光”等等。在编辑与作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作者表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么称呼,所以难以发现其是否标准化。科学技术名词是科技概念的文化载体,需要科学技术文献作者在写作中尽可能的使用标准化的名词概念,减少对习惯用语地使用与衍生。由于科技文献出版编辑可能缺乏有效的专业知识,容易产生对科学技术名词使用的混淆,不利于出版文献的广泛传播。

(四)对于新兴科学技术名词缺乏标准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导致新兴的科学技术名词不断涌现,信息的广泛传播造就了科学技术名词使用得五花八门。在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突破了现有研究需要对一个新兴概念进行命名时,一般是采用复合法、缩略法以及比喻法来构建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名词。然而由于不同领域的学者在文字水平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所产生的新兴科学技术名词难以每个词都能够得到广大学术界的认可与使用。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可能有一些科学技术名词湮灭在了时间的长河当中,也有一些发展成熟得以留存,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这些科学技术名词进行规范,进而难以有效地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广泛传播发展。

二、强化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的编辑处理策略

(一)加强对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的重视程度

科学技术文献编辑人员需要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对于科技知识传播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强对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科技文献编辑中,能够有效地将文献中的不规范名词准确找出并加以校对。科学技术名词具有专一性与准确性,所以科学技术名词的精准应用能够推动科技信息的广泛传播。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的建立是一个庞大并且烦琐的过程,需要研究名词构建的学者不断地推出符合时展的标准化体系,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教授,以及科学技术学者在使用过程中正确使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编辑需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准确理解新兴科学技术名词所需要表述的概念以及含义,在科学技术文献校对中精准理解科学技术名词对科学技术概念的表达,保障科学技术成果的准确传播。

(二)加强对科学技术名词的积累

作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传播的最后把关人员,出版编辑由于所学专业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对于科学技术名词的掌握以及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难以完全杜绝不规范的科学技术名词在科技文献中的使用。尤其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名词五花八门,因此需要编辑人员加强对科学技术名词的积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出版机构也需要备齐科学技术名词常用的国家标准,不同领域之间的行业标准,以及与科学技术出版编辑相关的标准化文件,以便编辑人员能够实时地查阅与校对。

(三)对新兴的科学技术名词实现标准化管理

科学技术名词标准化离不开对于新兴科技名词的标准化管理,统一的标准能够有效地避免新兴科学技术名词出现一词多义或者一义多词的情况发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着新兴名词的百花齐放,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以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机构需要在全国名词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新兴名词进行快速的审定以及,并且提高新兴科学技术名词的应用范围,提升其影响力。此外,在新名词的编订过程中需要遵循便于书写、记忆以及交流的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科学技术名词的长期稳定发展。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设计素描;艺术化心理结构;教学

设计素描课程是当下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设计意识、思维能力、设计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设计素描教学目的分析

1.技术层面

从技术层面看,设计素描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素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结构、线条、形态、明暗、空间以及材质等概念的论证及其组合规律的掌握,这些概念、规律是素描的基本表现语言和物质媒介。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教学目标。

2.思维层面

从思维层面看,设计者要具备一定的感性思维、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能设计出理想的作品。设计者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从多维的角度考虑设计问题。由此可见,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对于其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灵感思维的培养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3.观念层面

从观念层面看,设计素描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具体而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具备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美学观念,这样思维能力才能更具灵活性和立体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积极运用现代美学理论,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形式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革除以往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弊端,为学生建构健康的艺术心理结构。

二、建构设计素描专业学生艺术化心理结构的策略

1.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设计对于设计者主体意识的要求较高,设计者不仅要将外在世界作为符合自身设计意图的材料,而且要自主地加工、重构这些原材料,使之成为新颖、独特、立体的创意作品。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也要采用这种设计观念,将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充分融合,以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观念,提高其主体意识,使之对素描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探索设计素描的技巧,真正理解对象的含义,从而最大化地发挥艺术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出理想的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美学思想,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进而打破以往被动作画的模式,在充分掌握现代艺术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作品的主宰。

2.培养学生的形式意识

艺术的本质在于形式的具体体现。所谓形式意识,就是对视觉本体的高度关注,即通过形式载体表达艺术内涵。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形式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相关主题,如画面的形状、肌理、结构、色调、空间等形式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素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美学思想,讲解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等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领悟创作意图,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激发自身的形式意识,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艺术理想,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和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设置设计素描课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教师既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风格特点,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在进行结构素描和明暗精细表现素描的分组训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构图组织、画面取舍,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风格、工具等,进而使学生运用各种形式语言时更加灵活、立体,如超现实主义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解构与重构表现、形态联想表现、混维空间表现、矛盾空间表现等。画面形式的语言表现是设计素描最基本的技能,只有具有个性风格的表现形式,学生才能发挥创新思维,在创作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思维添加相关的创新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画面语言,而且能突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结语

设计素描是当下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借助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强化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观念,培养其主体性与创造性,使之以现代审美意识正确认知对象,进而在创作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造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画面语言表现能力等。将西方美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充分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艺术化心理结构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马楠.设计素描对美院学生思维模式的引导作用.艺术科技,2017(4).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初中政治;信息技术;分析

在初中教学课程中,初中政治课程作为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但是,单调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政治教学,可以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能力。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品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政治教学在初中课程中意义非凡,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步入多元化发展渠道,打破传统教学氛围,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难点得以解决,提升学习成绩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于导入时运用,意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这两句中西名言均道出了同一个真谛,即教学过程应当以兴趣为基础,督促学生学习研究自己的兴趣点。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动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学生形成“我要学”的理想学习状态。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例如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简单的文字更加直观,丰富政治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于疑难中运用,意在促进理解。某些知识点深奥难懂是初中政治教学的特点,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迁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其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认真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强化加深理解,增强其中内在联系的思考。例如,学生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白板展示“生产力”和“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动态课件,加深学生对“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理解记忆。于探究中运用,意在拓宽视野。政治是社会科学中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跨学科教学是其突出特点。简单的板书严重阻碍了政治教学的宽度和深度的延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政治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手和口,节省了大量时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延伸学习,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手段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政治知识,使学生视野不断拓宽,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最为比较前卫科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引入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方式无比灵活。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得现代化信息技术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优势。所以,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由信息技术引出政治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的科学应用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由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引出,增强层次感,做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知识点的主次分层及学习重点。例如,进行《学会抵制不良诱惑》的章节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的各种不良诱惑制作成动画PPT,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进一步展示学习重点,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其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效果不容小觑。现阶段传统的教学的手段与初中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相互矛盾,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课堂教学手段压制的。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初中政治教学更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重难点分析,然后通过相关视频加以解释说明,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加快学生对不同情绪的了解,进一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知识理解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误区,认为课程内容的背诵是学好政治课程的唯一手段,这种想法使得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被限制住。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耐心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政治知识,让学生正真认识到除了对知识背诵记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例如,在《法律保护我成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视频,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总结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科学地应用,逐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政治课堂多元化,直观展示政治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松.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44.

[2]吴婷婷.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73.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秸秆;畜牧业;发展

0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受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影响,草食畜牧饲料严重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如何提高秸秆资源利用,解决草食畜牧业饲料问题成为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产业首要问题[1-4]。

1农作物秸秆的概念

秸秆包含两个概念:狭义概念指作物茎秆;广义概念指农作物收获主产品后余在田间的副产品,如茎和叶等,也叫“田间秸秆”。

2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性

伴随科技快速发展,农村已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农业种植效益大步提升,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上世纪80~90年代抢手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养殖业精细化管理提升,秸秆利用日越减少,剩余秸秆日益增加,在现在已成为农业方面污染,秸秆的处理已成为种植户负担[5-6]。利用秸秆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不仅能促进畜牧业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难处理问题及污染问题。

3发展秸秆畜牧业的意义

秸秆畜牧业是以秸秆为主要资源而发展生产牲畜的经济产业[7]。伴随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进步,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及现代农村能源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加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8-9]。如何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资源化利用工作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农业污染问题。利用合适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好农作物秸秆,将对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秸秆畜牧业指以秸秆为主要饲料资源的畜牧业经济产业,秸秆作为草食畜牧业中的粗饲料被广泛利用[10]。促进秸秆畜牧业发展,其意义超出畜牧业发展本身[11-13],其意义存在四方面:一是可节约粮食。发展秸杆畜牧业能够解决部分畜禽的饲料原料问题,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二是秸秆过腹还田,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提升生态效益[14]。农业部门一直提倡秸秆直接还田,用于提升农田中有机物质含量与肥力,增强土壤含水保肥能力[15]。秸秆直接还田存在作业成本高、影响下茬作物出苗率、不利于消灭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而秸秆过腹还田能够有效提高利用率,就不存在以上问题[16]。三是能减轻环境污染。现今随着过剩农作物秸秆越来越多,又得不到有效利用,以成为农村一种污染危害,燃烧已成农村处理秸秆最直接方式[17-18]。而燃烧秸秆不仅污染了空气,对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工业和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四是促进人民肉食结构调整。肉类是人们食品中动物源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动物源性蛋白来源中猪肉占比最高。秸杆畜牧业发展主要是促进牛、羊等反刍动物发展,提高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产量,增加牛、羊等肉类,让人民多吃牛、羊肉,改善肉食结构。

4常用的提高秸秆价值的方法

当前物理处理、生物学处理、化学处理三种方法仍然是提高秸秆利用率主要方法[19-23]。

4.1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指利用机械、热等方式改变秸秆外部形态或内部组织结构,但不改变秸秆化学成分。主要处理方式有切、揉、搓、浸泡、蒸煮、碾、热喷、制粒、射线照射等。处理后的秸杆能直接喂草食畜禽,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采食量和消化率。切短和粉碎是处理秸秆最简便又重要的方法之一。秸杆通过切短和粉碎,能够增加饲料和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相触面积,利于瘤胃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发酵,进而促进采食量和消化率。而用蒸煮、热喷、制粒、射线照射等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破坏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晶体,促进消化吸收。但该类处理方式成本较高、能耗较大,且秸秆利用率低,仅能低质利用秸秆,难以在养殖实践中推广应用。

4.2秸秆生物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青贮、微贮等。生物处理法就是将某种或几种菌类接种在秸秆饲料上,通过适宜环境促进菌类生长,让菌类分解利用粗纤维并分泌菌体蛋白,改变秸秆味道,提高适口性,提高秸秆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4.2.1青贮

青贮是运用新鲜的青绿多汁秸秆作物、牧草等为原料,经过切碎后,压实装入青贮袋或青贮池中,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把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成有机酸,降低pH值,遏制腐败菌等其他有害菌或真菌的生长,改变原料的味道,提高适口性,微生物分泌菌体蛋白,进而提高原料营养价值。青贮能够有效遏制腐败菌等其他有害菌或真菌的生长,让青绿多汁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24]。

4.2.2微贮

微贮是在秸秆中添加活化的微生物菌剂,在缺氧环境情况下,促进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并将糖类转化为酸类,改善秸秆味道,提高适口性,并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类的生长繁殖,制成柔软、带甜味、适口性佳、营养价值高的饲料。秸秆微贮结合了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的优点,能够改善秸秆适口性。

4.3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有稀酸处理、碱化处理和氨化处理等。化学处理能够提高秸秆营养价值与养殖效益,但受成本、劳力、中毒等影响因素,化学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推广应用。

4.3.1稀酸处理

秸秆稀酸处理包括盐酸、硫酸、磷酸等。该处理法是处理秸秆木质素纤维最早且研究最深入处理法,现今人们依然没有停止研究,尤其是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效果好,更能够实现工业化。但酸会对环境与饲料形成污染,且易产气和其它物质,导致营养价值丢失。虽然酸可以分解秸秆纤维质结构,提高秸秆利用率,但成本较高,推广起来有难度。

4.3.2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可使秸秆饲料纤维物质内部氢键相接减弱,促使纤维分子膨胀,让纤维素和木质素联结力减弱,促进半纤维素溶解,利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秸秆饲料消化率。碱化处理包括湿法和干法,但湿处理用水量大、费劳力、污染环境,实际难以推广应用。干法成本较低,且简便易行,即可提高秸秆饲料消化率还可防止秸秆营养物质流失,当前碱化处理多釆用干法处理。干法处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处理法。氢氧化钠处理法受氢氧化钠成本高、对生产环境污染、对人畜存在危害等因素,在实际较难推广应用。氢氧化钙处理法是用廉价生石灰进行处理,造价相对较低,来源较广,对环境不存在危害等优点。氢氧化钙是弱碱性,在实际生产中存在霉变与处理效率较低问题,在规模使用前,需解决氢氧化钙霉变和效率问题。

4.3.3氨化处理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化工厂;废水污染;处理流程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化工行业逐渐成长起来,化工厂产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成产工艺、处理等操作下,可以释放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结构是十分复杂的、难降解的、有毒的和有害的,而在这个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成本耗费也是巨大的。而我作为环保公司里的一名专业化工工程师,优化废水处理工作,选择高效、低成本处理化工废水的新工艺、新技术在我们的环保工作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深圳某化工厂废水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我们以深圳某一化工厂为例进行分析,为了解化工厂生产废水的环境污染状况,从而把为污水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化工厂围墙前20m周围的水样进行探测并对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调查范围以化工厂前围墙外20m水沟水以及农用水为主,取500mL,分别对取样水中的pH值,NaC1,N03-,NO2-,NH4+、铅、砷、汞等含量进行分析。检验方法主要按照国家规范方法进行。评价标准则按照按国家标准规范。调查数据显示pH值、砷、汞含量,化工厂20m外沟水均高于农田水。而NaC1,N03-,NO2-,NH4+等含量该厂15m外农田水也高于沟水(详细调差数据见表1)。沟水中汞的浓度严重超标10倍,农田水中超标达到30倍;农田水、沟水中铅的浓度也都超标5倍,砷的浓度两者也都超标10倍左右,对于人体来说,上述三种物质都是有毒的和有害的,显然该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危机,引起我们环保公司的高度重视,所以我做为我们公司化工专业的工程师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废水的处理。以下文章是我对化工厂废水处理方法以及流程的简单介绍。

2化工废水处理的特点

化工废水处理过程的针对性相对较强,技术极其复杂多变。在我们生活中一般常用的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如下:对于重金化学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油水分离、沉淀、混凝,膜过滤、重力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臭氧氧化、电化学等特殊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也会运用到化学和生化技术,如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纯氧曝气,曝气、厌氧、好氧活性污泥等。目前,化学废水处理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类。由于各种类型化学废水的污染,造成各种各样的小污染,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加工方法来去除所有的污染物,必须选择各种加工技术和接口方式。结合多种处理方法,有效地合成了新的处理系统,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等废水处理符合国家废水排除准则后,再将水源排出。我们环保公司致力于改善生活环境,对于一切污染均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解决,无论化工废水处理过程如何困难,我们都会一一解决。

3废水处理技术

3.1物理处理法

所谓物理处理法就是对废水中的溶解性小物体和悬浮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分离。由于其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筛滤法和离心法等。物理处理法成本低,但经过处理后废水中污染物含量还是相对较高。

3.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或中和有毒有害物质将其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例如,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产生化学反应(常见的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混凝反应)。在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所使用的设备都具备配套的水池、灌、塔和一些辅助设备。化学处理法具有低投资、低成本、操作简单的优点,一个成熟的技术优势,能承受量大、含量高的负荷冲击,可适用于各种化工废水处理,但化工原料需要不断的消耗和产生污泥、排出水回用是困难的,并且占地面积较大。图1为镀铬废水处理流程。

3.3物理化学法

用传质法处理废水时,不仅只涉及化学作用,还与物理作用有关,故称为物理化学法。他是净化废水中一种物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苯取、剥离、吸附、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等在使用此方法之前,废水应进行预处理,去除油污,悬浮在废水中的有害气体,且在必要时pH值需要进行调整。

3.4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机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胶体溶液的状态,通过转化使原本的污染物成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4废水三级处理流程

4.1一级处理

废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调节废水的pH值。主要方法有自然沉降法、滤网过滤法、气浮法和油水分离法。一级处理后,小型污水并未达到正常排放标准。因此,通常还需要进行二级和三级处理使废水正常排放。

4.1.1筛滤法

筛网过滤是去除废水中悬浮污染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往往会用到格栅和筛网等基本设备。格栅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污水中大于格栅间隙的悬浮物。通常,它被放置在污水处理厂,以避免堵塞管道和一些容易堵塞的设备。在使用格栅排渣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机械和手动。必要时,残渣将被排放到格栅的下游。

4.1.2沉淀法

沉降法的核心机理是重力沉降,利用重力作用可将污水分离出来。沉淀法的主要设备是沉淀池和沉砂池,可用来去除污水中沉积的大部分悬浮物,从而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4.1.3上浮法

浮法的核心是去除污水中相对较小的污染物,主要体现在去除污水中的油类物质和悬浮物。

4.2二级处理

二次处理主要是进一步处理废水,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有害污染物。废水经沉淀、过滤或漂浮处理的早期处理后,悬浮物经一级处理后去除,但对于那些目前存在于废水中以胶水体位或溶解态氧化物或有机污染物不能有效去除。因此,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能自接排放。此时,需要进行二次处理。二次处理的主要方法如下所示。

4.2.1活性污泥法

在废水的化学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操作过程是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础。在连续供氧的特殊条件下,将各种微生物混合并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吸附、冷凝、分解、沉淀、氧化和活性污泥的形成,去除废水中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进一步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法成立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技术水平相当成熟。目前,活性污泥法已成为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最有效、最有效的生物处理方法。

4.2.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将废水在固定的表中进行载体生物膜的生长,然后通过生物氧化和物质交换相结合的方法,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该方法在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旋转生物接触器、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并逐步发展成为悬浮填料流化床,广泛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

4.3三级处理

三级污水处理又称深度处理或污水高级处理。在最初的两级处理之后,仍然存在一些污染物,包括一些可溶的无机物质和可以轻易处理掉的小物质。三级处理与深度处理相似,但也有重要区别。三级处理是经过二次处理后废水中的一些特殊污染物,并建立了辅助处理装置。然而,深度处理主要是基于废水回收和再利用。值得注意的是,三级加工阶段投资相对较大,管理过程繁琐复杂,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使资源得以重复利用。

5结束语

化学污水处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化工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氮、磷等有毒元素和一些有机物质,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能够更好的处理好废水,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环保公司负起的责任。为此,本文分析了废水中污染物的特性,提出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以及多级处理流程。这些废水处理技术基本解决了化工厂废水排放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为今后化工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解决了化工厂废水排污问题,我们的环保工作才算到位,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睿,杜茂平.化学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涂料涂装与电镀,2006,3(4):42~45.

[2]王广华,隋军,汪传新,等.氧化还原和混凝沉淀组合上艺处理电镀综合废水[J].中U给水排水,2007,23(20):57~59.

[3]苏巧红.用旋流化学一步法处理电镀综合废水[J].能源环境保护,2007,21(20):40~42.

[4]张顺利.电镀废水处技术概况与展望[J].科技信息,2007(2):322.

[5]陈新,杨海真,黄翔峰.北妆品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5).

[6]罗波.化妆品生产废水处理的对策[J].浙江化工,2014(45).

[7]吉雪红.复合混凝剂在日用化上废水中的应用实例[J].山西建筑,2010(15).

化学处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电化学;废水处理;应用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电化学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所谓电化学,也就是在没有化学药品添加的情况下,使用电解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也为称之为清洁工艺。在工业行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废水污染对电化学处理法的需求也更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也成为了推动我国废水处理工艺发展,提高我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1电化学处理技术

对于电化学来说,其中主要是对化学能和电能互相装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归属于物理化学的范围,也是我国目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业,主要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清洁生产以及环境污染处理等多个进行运用和推广。而对于电化学的技术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中的氧化法,主要是运用电极,除去氧化中包含的其他污染物。但是电化学氧化法自身的机理不同,就可以直接分为氧化和间接氧化这两个方面。

1.1.1直接氧化法

直接电氧化会将污水中的污染物直接转化为无害物质,这也是一种非常主要的方法。另外,直接氧化法因为氧化物质的程度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电化学转化和电化学燃烧。

1.1.2间接氧化方法

间接氧化法主要是运用电化学自身反映出的氧化剂现象,然后进行氧化物质。但是,产生的氧化剂主要是中介体,必须要进行氧化物质和电极之间的交换。所以,为了保证电流的效率能够满足氧化的需求,就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氧化剂要保证产生的电位不能够接近氢和氧发生的电位;第二,氧化剂产生的速度一定要充足。目前,我国主要利用氧气和阴极产生的H2O2,并且还在这方面进行了重点关注。

1.2电絮凝法

电絮凝法主要是运用直流电,并且在运用直流电的过程中,对废水进行合理的处理,在阳极的作用下,将不溶水的铁和铝,转变为可以在水中进行溶解的铁离子和铝离子。另外,在实际电解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以及氢氧化铝微絮体,这三种物质将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实际电解的过程中,阴阳表面可以产生中间物,而这种无图也可以对污水进行良好的处理。

1.3电解气浮

电解气浮和电絮凝法是类似的,都需要在直流电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在电解废水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产生氧气和氢气以及阳极等多个方面的气体,而且这些气体主要会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从而能够对污水中一些有毒的物质进行合理的处理,最终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全面去除。

1.4电沉积法

只有在电解溶液热的环境下,才能利用电沉积法,但是因为金属组成部分的不同,也会使电势有差值,而就可以将这种差值进行良好的利用。但是,在采用电沉积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电势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5内电解法对于内殿解法来说,主要是运用废水后形成的原电池,然后在引用活性金属材料,而精华废水主要是需要运用填料的表面化学反应和后絮凝的作用进行。

2电化学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

高含盐有机废水中不仅具有有机污染物,还包含了大量的无机盐。所以,如果单纯的运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就不能满足对污水的处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废水,采用电化学法将盐进行电解,从而达到对污水处理的标准。

2.2处理重金属废水

在运用电化学方法的情况下,需要采用金属自身的特点,来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污水的效率,也可以降低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成本。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絮法和电沉积等等。

3结语

研究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也能够为工业产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支持。电化学废水处理,具有无污染、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也被称之为清洁工艺,目前此项基础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必然能够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环境与工业的和谐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也能够为我国电化学废水处理法的普及应用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电去离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李振玉,李振宇,牛涛涛.辽宁化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