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技巧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化学考试技巧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化学考试技巧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虽然高中化学的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这一节极为重要,但是这一节的困难程度确实也不小,我们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总是有很大困难,掌握不住技巧,导致学习质量、效率的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在做题以及考试上的压力[1]。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迅速提升,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化学的学习规律以及技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2]。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同样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总结,将学习中遇到的复杂东西简化,降低难度,重新分类总结,从而也就做到了对学习难度的降低。分类总结是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指的是,对非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大的统一的分类,在这个分类层次中,通过特征的不同的原理,在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别,而这些小类之间不论是在反应条件方面还是在反应物方面,必将会有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因此小类别的精确划分,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分类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这一章节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技巧,那就是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在任何的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化学学习中某些物质的反应进行仅仅需要接触到就行,但是还有一些物质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很高,例如有些需要高温高压,还有些物质在需要高温高压的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对强化反应条件清楚认知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不但更详细的了解了所学单质,还再次强化了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我们学生对于化学单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大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3重视实验的总结

详细的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另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针对化学学习而言,我们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利于的锻炼自身的注意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认真的做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比如玻璃棒、试剂、锥形瓶、烧杯等等。充分的对实验仪器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对这些进行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对反应过程的总结,对反应过程有清楚的总结后,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原理,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实验的差异之处,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便没有丝毫问题了。第三就是进行实验时对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4]。从反应物方面来看,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总结,对化学实验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同教材中描述的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让实验更加的具体、形象,我们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高中的理科学科中化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对物质分类总结,详细的对强化反应条件认知,积极的动手实验并总结,这样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那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不是问题了。在学习中不能盲目的效仿别人,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小部分,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这样做出了演示,对于其他的化学学习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苏瑾文.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11):117-120.

[2]孙铭君.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9):138-139.

[3]冒秀凤.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11(3):19-19.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2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评价体系;实践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大一新生的第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化学素质,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机化学实验的主要目标在于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常用仪器和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观察到的实验事实中得出结论,以验证和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优良的能力和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领域的各项工作打好基础。[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建立合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过程考核片面等不足。[2]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会显著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和实验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学生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深入反思。

1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平时过程考核次数不多,因而导致基本上“一考定结果”的现象出现;考试形式单一。达不到以考试促进学习的效果。表现在学生平时不重视。

2无机化学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与工科类专业领导以及相关专业教师的座谈了解本专业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新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对考核内容进行分类并细化到每一实验,对实验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将多元化的实验评价理念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并在无机化学实验成绩评定过程中进行实施。采取“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的多元化模式,其中平时作业、考勤、小考、上课表现占20%;过程考核占40%,期末考试占40%。加强平时环节的过程考核,注重实验操作的过程考核,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2.1对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化学素质。依据无机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座谈会的反馈结果对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对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

2.2重构无机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考核机制。我们将考核评价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逐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基础实验考核重操作”:基础性实验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查操作,既要全面反映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对实验过程的考察。操作技巧和操作规范性,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测量等环节等作为实验部分,通过预习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技巧、操作规程的掌握,了解其测量数据的规律性、精度等。通过这样的手段,使学生对平时所做的每一个实验都能认真对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2)“综合设计性实验考核重方案、重结果归纳”:对于“开放式、研究性”实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同学们需经历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准备、仪器组装及其调试、实验测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考试方案规定,学生须独立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其格式与科技论文的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实验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②实验部分(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装置、化学试剂、实验过程或步骤、实验数据处理);③实验结果与讨论。考核评价把考查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和考查实验设计、技术组合能力结合起来。主要考核实验预习报告(20%)、实验过程(40%)、实验报告(40%)三个部分,实验部分现场考察现场打分,重点考察实验操作技巧和操作规范性,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测量,实验报告重点考察对实验数据处理、归纳以及规律总结,实验规律的公式化。

2.3制定和完善实验评定参考标准

优秀: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作业,具有初步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力和创造精神。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和作风。良好:能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初步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报告和其他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中等:能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所学的大部分实验技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及格: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图接线、“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能掌握60%所学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有些虽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不及格:盲目地“照方抓药”,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操作技能。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虽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错误,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3结语

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教师需要面向教学对象,确立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体系的重新设计,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今后无机化学实验的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改革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崔洪珊,熊言林.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85-87.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3

理科基础考试活动具体是为了迎合毕业综合素质检测要求,从而展现高考对基础课程设置的引导功效。接受高考挑战的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性解答潜质,其间人文情怀体系修缮工作也不可或缺。所以,目前这类考试活动不会产生过分偏激的难度效应,最终成绩波动效果也就不太显著。其与文理综合考试存在一定区别形式,由于文理综合需要吸纳更多科目精华之所在,包括物理、政治等六项科目,重点指标在于考察应试者在异质化科目领域中实际掌握的知识分析与问题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文理综合手段更多地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形态,而理科综合考试与其相比,涉及内容格式已经搭建难度都要略微复杂一些,相对地更能精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化学考试需要满足一定的界定要求与规律准则,呈现高中创新课程改革的集中性思想,考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绽放,相对地普及了我国目前教学方案的调试功效与存在价值。对于理科综合考试来讲,细致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实施标准的整体性特征拓展,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力度较大,在验证学生对基础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学生更多的自由渗入思想。所以,此类考试模式相对地更能选出富有创新潜能的合格新生。依照高考方案设计质量与考试前景观察,创新理科综合考试应对与往常文理综合等格式大有区别。传统理科基础考试动机指标在于验证学生在毕业合格端口的通过要求,主观思想在于传承高考对中学基础课程的引导以及总结功效。总的来说,目前理科综合考试应该适当保留异质化学科显著性特征元素,体现综合学科识别能力要求;难度相应地降低,具体注重理科的协调性发展实效,将组卷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到极限状态。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细致变化规则以及影响效应研究

(一)辅导学生群体规模格局扩张理科综合考试需要面临大众学习个体实施统一验证、考察,化学整体成绩下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在应对实际备考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状况进行节奏调试,争取迎合所有学生需求指标;并且,临届生面域急剧壮大,异质化层次学生辅导工作正反效应百般交错。

(二)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

自从我国实施理科综合考试方案之后,单位课程分配便成为首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细致化难度以及评价工作都要尽量协调统一。在课时分配层面上,应该尽量扼制学科重要性单方面考虑习惯,并且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身心特征制定日常教学计划。这类考试特征仍旧遗留内容繁多、教学紧张等隐患特征,异质化科目之间有必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日常沟通与合作,准备实施团队应对策略。

三、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合理教学手段分析

(一)整编高中化学模块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集合必修、选修模块,教师有义务从中做出有效梳理。由于文理分班具体从高二阶段开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得到完整性衔接,后期整合思想便不可或缺。具体思路形式表现为:高一阶段具体完成化学完整体系的修缮工作,高二便将任务集中设定在思想整合层面之上,借助各类实验渗透手段,将化学与生活深度结合。只有在这种尝试性的探索工作范围下,高中化学阶段教学特征才能清晰呈现,相对地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效应,得到更多学生与家长的支持。

(二)高考背景下化学阶段训练题的设计

新课程学习资料的匹配一直作为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虽说市面上各类教辅资料广布,但始终缺乏一定的现实应对功效。尤其在创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期,试题设计格式与方向都产生急剧变化,包括双向选择题以及单位题目难度增加现象等,单纯依照传统训练手段是不够科学的。因此,教职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高考动向研究工作中去,联合地区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特征以及需求的掌控,将各类试题实施精准摘取与改造调试,最终形成高考训练题设计的全新思路,真正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全面关注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征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4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新教学;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前言

初中课程复习的安排和计划能够决定最终的考试结果,所以在大多数课程复习阶段,教师都会制定科学的计划,通过多个渠道、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复习知识、传授解题技巧。

一、“任务驱动”应用于初中化学复习中的表现

从化学复习实践教学效果来看,当前很多教育专家都十分推崇“任务驱动”复习法,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也确实能够起到敦促学生、让学生拥有正确学习思维、掌握学习技巧的作用。初中化学课中也包含许多实验,通过安排实验任务的方式,很多学生都热爱、喜欢起化学实验,甚至会通过实验来记忆、背诵重点知识点、重要公式。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是可以为初中化学复习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方法,该项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应用,能解决实际复习教学中很多困难挑战。

二、“任务驱动”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分析

1.以解答问题为任务的复习题安排及设计

应试考试中,学生获得解答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引入复习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主要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熟悉以往的课程知识,夯实基础。在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知识时,教师通过设计“连环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心里演示实验过程,问题如下:铁燃烧实验需要准备哪些道具?燃烧过程中需要哪些安全措施?燃烧后的铁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哪些改变?改变的特征有哪些?复习中的问题,如同一个个任务,带领着学生反思、回忆之前的实验步骤,在解答问题思想的驱动下,学生会逐渐回忆起“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随后在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思想的复习和实践的复习相互形成参照,使得复习更全面、更具体,更印象深刻。

2.设置“任务场景”,促进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阶段的复习,各个课程内容都是相互连接的,所以知识复习的串联性、整体性要求很高,为此,除了要帮助学生记忆重点知识、了解经典题型之外,设置“任务场景”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让复习的效率更高。比方说,复习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任务场景”,老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复习的经验和对以往知识的理解,画出知识的架构图,学生能够参考的只有老师给的知识框架,每节课的标题。学生在这个任务场景下会有不同的复习感受,学习好、基础扎实的学生会主动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哪些知识是一个部分的,哪些知识有包含关系;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根据老师给的每节课标题来回忆课程内容,虽然无法给出整体的、正确的知识架构图,也起到了一定的复习效果。最后,教师把画的比较好的知识架构图放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或是让大家传阅、仿做,学生们记忆知识点的方式与老师是不同的,所以说,学生对知识框图的理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视角,对学生复习更管用。

3.扩大任务教学与复习的“探索空间”

创新复习方式也需要针对性地考虑学生复习的需要,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复习的方向不同,所以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率,统一制定“复习任务”是不科学的。为此,应当扩大任务教学与复习的“探索空间”,把学生们学习与复习的潜力充分调动起来。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分析的复习课程为例,对于学生而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别有很多,制备方式不同、化学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教师把找到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作为探索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最后汇报总结。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会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各个方面的性质内容去延展讨论,更有思维活跃、思考问题深刻的学生,会从两种气体的制备环境和条件角度着手分析。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对学过课程的“重新”探索,学生的探索心情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旨在复习教材内容,而有的学生则是在复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探索观点,把知识升级,并通过自己后续的学习经验,让自己复习的心得更加饱满、深刻。

三、结论

综上,“任务驱动”的创新视角对于初中化学复习效率的提升有很显著的影响,其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挥的复习作用有很多,对学生复习的思想意识、能力经验的帮助都很大。

参考文献: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道德;提问技巧

一、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初中思想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正亟待改观。在现代高效教学观的指导下,初中的思想道德教学更加注重其时效性、参与性和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的教学环节中将学生引领到课堂当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初中思想道德教学的一大目标导向。

二、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提问技巧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道德对于学生而言是有着比较关键的意义。由于学校课程开设的缘故,在思想道德(思想品德)方面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并不一致,而当今社会又对本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一定要求,可以说初中思想道德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高效教学观念为指引,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来进行课堂展开,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在教学探索中的代入感,强化学生加入课堂学习的兴趣。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思想道德教师在做课堂提问时,仍要注意一些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否则将会让课堂教学秩序变得难以维持。提问的效果也就难以发挥了。所以,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从而加强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提问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无法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想道德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的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进度和讲述的范围完全是教师自己把握,学生即便有问题,也很难有机会提出,一直在扮演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角色。此外,在思想道德教学时,有不少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很少设置与学生交互的教学环节,思想道德教学变成了“独角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难以提起学习思想道德的兴趣,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滋生抵触情绪,使得其在以后高中思想道德的学习中也不愿参与到课堂中。

(二)教学枯燥,提问使用不当

从传统教育观念上来讲,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社科类学科,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死记硬背全部知识点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理解与体会并不重要,但这实际上失去了学习思想道德的根本性意义。但事实上,很多思想道德教师就是采用这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而不对有关概念进行讲述,只是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施加“必须要背会以应付提问”的信号,学生自然不会对这样枯燥记忆的教学方式有好感,学习自然也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甚至会导致学生畏惧提问,这样就会让提问的意义完全失去,教学效果就更不必说了。

(三)课程设计粗糙,提问设置不当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初中思想道德的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为考试服务的。唯一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以应试为使命。这样将教学创设目标进行固化的设计思路,肯定会让课堂教学设计变得太过死板。笔者注意到,在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的提问问题设置上,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考虑将提问的表述方式和内容变化,一切按照考试大纲来,可能考什么就问什么,学生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也就进行机械记忆,双方均不考虑提问与回答内容中的意义,甚至有学生在完全不明白答案意义的情况下取得所谓非常“好看”的成绩,这不得不说是教学上的失败,令人忧心。同时,也很少有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整提问的难度,或突出提问知识点的重点。使得提问成为了一种预测考试答案的行为,不仅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让初中思想道德教学的课堂提问效果大大降低。

四、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一)注重提问,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提问的教学效率差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所以,要想让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就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完全摈除应试教育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将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这样有两点好处:第一,让学生真正知其文而晓其意,参透理解教材,在对课堂内容充分理解后,考试成绩自然会提升;第二,回顾思想道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德育,让学生在经过思想道德教育后真正能终生受益。以提问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代入感,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发散,尽量避免问纯粹的概念性问题,通过引导性提问调动学生思维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题性,使学生能通过思考得出课程关键的知识点,这样就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引入苏格拉底提问方式

这种提问方式在欧美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在各个科目上都有着不错的应用效果。它类似与引导性发问,但更有指向性,适合在教学设计中,有较强目的性时实施。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往往有着比较发散的答案,所以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方式能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核心和重点。思想道德课堂提问往往会使课堂主题偏移,通过这种连续进行设问的提问方式,有助于让学生朝着教学预设的方向自主思考,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思想道德的教学也需要进行的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提问在思想道德教学中一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代入感,从而使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翟春英.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周刊,2014(02):203.

[2]廖信松.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31-132.

[3]高谏赟.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1(32):68.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制与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1]。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同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素养确立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3]。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践行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做了如下变革。

一、改变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通过浙江省2015年10月到2018年11月共7次信息技术选考的试题和学生失分情况分析,制约学生获得高分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能自己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2)学习态度被动,依赖教师讲解和作业布置,不能自主学习;(3)解题方法和思路死板,拘泥于已经尝试过的问题,对变式无法应对,缺乏拓展和应变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在实践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思想。该研究指出学生有两个发展层次:一是“真正发展水平”,二为“潜在发展水平”。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支架,让学生从第一层次自然过渡到第二层次。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从“双基教学”到“三维教学”,再到“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或艺术家,而是通过教育留给他可以终身受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能够终身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需求,将教学目标转向“育人为本”,使教学理念走向“树德立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应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即使是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也不适用于同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我按照高中信息技术的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几类支架教学策略。

(一)知识点总结支架

这类支架适用于课程中概念类的知识(如信息及信息的获取等)和应用软件(如Access、Flash、Photoshop等)界面提供的解题信息和执行命令后的效果等。在这类支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要采用传统整理总结、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方式,而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在完成作业和测试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考点。最后,教师组织交流,汇聚集体的智慧形成一份详细、完备的知识点清单,供同学们分享。表1(见附表)列出部分知识点支架教学过程完成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支架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会像传统科目(如数学)积累了几代,相对成熟。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试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教师需要在完成大量试题的试做过程总结出来,然后分享给学生。例如,浙江技术选考试卷信息技术部分的非选择题13题Excel部分的试题,主要考点排序的数据源确定,解决该题总结三个原则:(1)记录完整性;(2)单元格大小(指合并单元格的数目)一致;(3)只能一个选区。15题Flash补间动画确定的方法:(1)选中状态;(2)关键帧内容;(3)帧面板;(4)颜色(绿色(浅)、紫色(深));(5)动画效果(渐变);(6)alpha设置(淡入、淡出)。14、16、17题VB程序填空:(1)语句结构是否完整;(2)缺啥补啥;(3)通过已知变量用实例验证推出表达式;(4)仿写程序中类似语句;(5)函数中至少包含一条给函数名赋值的语句;(6)有函数定义考虑调用等。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会在领悟教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过程中,感悟到教师是如何归纳总结出来这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在作业和练习中也会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分享给其他学生,逐步培养了自身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思维方式支架

高中信息技术中VB程序设计部分知识浙江选考试卷主要是程序填空题。这类题,不会像数学等有公式作为帮助,你要猜出作者的算法思维,如果没有一些算法思想的积累,真是天马行空,无从下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和我们日常人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计算题1+2+3+4+……+100=(),我们日常的思维是1+100=101,2+99=101……有50个这样的对,101×50=5050。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是一个一个地加,把一个大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一样的,用循环语句完成即可。表2(见附表)列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部分算法语句模板。每一种算法思想的形成过程,都要经过算法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用到最多的策略是实例验证,解释算法思想的正确性,直观易于理解,然后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最后形成VB算法思想语句模板。这一过程主要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累加很容易过度累乘,字符的顺序连接很容易过渡到字符的逆序连接,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在计算机编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死循环,在编写和调试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信息社会责任内容的教育。

(四)课程体系支架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生实践、练习、复习、考试等环节进行大量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考点又有哪些,解题方法是什么。只有这些内容清晰明了,才能融会贯通。图1(见附图)以Word部分为例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图2(见附图)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部分)。这个过程不能由教师代劳,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展示,可以采用传统的绘画方式,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软件完成。通过上面的两个步骤,完整的课程体系就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得他们在应对这门课程的任何问题都会游刃有余。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有很大受益,无论学习什么都会有归纳总结的能力。这适用于本学科,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变化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能直观地体现这一点。图3(见附图)以本校2016级304班选考试卷第13题(总分4分)学生成绩平均分变化情况对比。从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时间、解题思路、方法和解题能力来看。对比情况如表3(见附表)。从学生的审题速度和质量来看,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说明信息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丰富了,说明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到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信息社会责任自然牢记于心。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7

关键词:教学效果;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分子、化工、环境、材料等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大学阶段最早接触的化学四大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后期对化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等有很多研究[1-3]。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授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4]。针对基础化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1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首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开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大一学生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很多是被调剂到现在的专业,而且对这门课程和自己专业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不足,特别是高中阶段没有选修无机化学的同学,学习该课程更加吃力,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学习节奏,导致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不高,学习意志力薄弱;其次,大一新生还不适应大学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而是更习惯中学课堂上教师讲完知识点紧接着练习巩固知识点的方法,学习依赖性强,独立思考习惯弱。再次,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理论知识抽象,学习难度比中学化学大,课时少任务重,教师或多或少要赶课时增大课堂信息量,大一新生课前预习,课后内化知识的自觉性不够,不会充分利用上课外的自习时间,难以充分消化掌握课堂学习内容。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2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技巧

2.1重视绪论课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是一门课的开场白,是对学生的启动与激发。笔者认为绪论课的讲授越精彩,学生越是愿意学习这门课。因此,绪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5]。当然想讲出精彩华丽的绪论课,不是随意说说就行的,必须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绪论课:(1)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及任务,通过探寻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的科学前沿,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觉得学好这门课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可以谈及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而寻找理想的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剂是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3)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学习方法的不同以及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考核方式。

2.2注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学生学习知识的阵地,通过知识为载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非智力因素培养等。针对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兴趣不够高,动力不够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从而达到智力和非智力培养教育这样“一箭双雕”的目的。(1)学习动机培养:除了在绪论课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当讲到一些和应用实践相关的知识时让他们知道学到的知识将来是有用的,可以创造生产实用价值,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比如给化工专业学生讲解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反应方向时,可举这样例子: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是CO和NO,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可以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的CO2和N2呢?也就是CO+NO=CO2+N2能否向右进行?可在一定条件下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出这个反应可以自发向右进行,但这个反应的速率很慢,需要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汽车尾气转化催化剂的研究就成为很多科学家关注的课题,前提就是先要判断这个反应在热力学上可以发生,否则催化剂的研究就是徒劳。(2)学习兴趣培养:教师讲到熵这个概念时可以从小朋友玩积木做例子,当摆的积木越来越高时积木突然倒塌,这时混乱度增大熵值增大,也是个自发过程。还有放学铃一响,本来端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同学纷纷涌向教室门口,从有序变成无序,混乱度增大熵值增加的过程。再比如婴儿的皮肤紧致润滑,吹弹可破,而老年人的皮肤却沟沟壑壑,皱纹满布,人衰老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熵值增大的过程。这是个自发过程,人们利用各种延缓衰老的手段不是自发的。这些例子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熵的概念,而且这些接地气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3)意志力培养:讲到酸碱滴定中酸碱滴定曲线绘制时,20.00mL0.1molL-1的NaOH滴定20.00mL同浓度的盐酸时,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推导计算出几个关键点的pH值,并描点连线得到滴定曲线,分析滴定曲线可得出,从滴定开始到19.98mL,pH上升地比较慢,但差化学计量点0.02mL,也就是相当于差半滴到计量点,pH值急剧上升,到过了化学计量点0.02mL,也就是过量半滴,pH值4.3上升到9.7,增加了5.4个单位,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我们叫它滴定突跃。讲到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讲学习也是一件在积累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学什么东西就要坚持到底,而不是像有的人挖井这里挖挖那里挖挖结果一无所获,而认准了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的那个人却最终挖出了汩汩甘泉。(4)情智培养:讲到杂化轨道理论,这部分内容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除了运用多媒体视频和动画教学手段外,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也很重要,在讲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杂化时,可以借用一个地瓜和三个土豆混合做成地瓜土豆粥,我们就既可以得到地瓜的营养也可以得到土豆的营养,而如果只有土豆或只有地瓜,那我们只能得到一种食物的营养,不够全面。用这样一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进行混杂,得到3个能量相同的sp3杂化轨道,很多学生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杂化轨道的概念。在以氯化钠为例讲解离子键形成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先靠静电引力相互吸引靠近,随着两者距离越来越近,其原子核和电子间的斥力越来越大,当与引力达到平衡时,达到稳定体系形成了氯化钠,当继续靠近时,斥力大于引力,此时不稳定。可以用刺猬们相互取暖时,不能靠的太近,因为彼此会扎伤,也不能靠的太远达不到互相取暖的目的,这也好比人与人交往时也需要有一点距离,同学之间交往要注意分寸感和距离感。讲到“离子氛”的概念时,也可以以人是社会人为例,每个人都要相互影响和牵制,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中,只考虑自己只会到处碰壁,通过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智教育。

3教学方法多样化

3.1翻转课堂,慕课

翻转课堂,慕课,对分课堂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各有优点,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灵活运用一种或者两种甚至三种结合利用,最终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比如讲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时,可以单独用对分课堂,也就是教师讲授一次课,课下学生吸收内化,下一次课生生讨论,也可以翻转和对分课堂相结合,比如讲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部分时,可用翻转课堂代替老师上课讲授然后再用对分模式让学生讨论。学习高锰酸钾滴定分析时,由于已经做过实验,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很多,可以用PBL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相结合,利用问题导向和学生讨论结合,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老师来总结。

3.2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

上完每一次课堂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不是学习或教学活动的结束,学生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内化,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而老师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如何,而且要跟踪课下学生的学习进度。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师生可用QQ、微信、MSN等线上方式实时沟通联系,教师可建立无机及分析化学习谈论群还有助教联络群等,让学生及时把课堂上的疑惑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可根据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调整布置作业数量、难度等。这不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作为完整的教师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虽然会增加老师的一些工作量,但对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利的。线上的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课下的学习和课上的学习相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4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

现今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火如荼,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也不应再沿用以前的“一锤定音”只看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而是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看课堂上是否动脑思考,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看课下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完成质量如何,看是否通过学习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有所提高,为此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又包括考勤,作业数量及质量,课堂提问及测验,期中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大一学生出勤率较高,考勤占20%,作业数量及质量各占15%,课堂提问及测验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由于期中考试是大一学生的第一次考试,有的学生还不太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所以不宜占分比重太大,主要起到让学生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考试方法,题型,难度等,了解自己前半学期学习效果,为后半学期的学习起到警醒作用。

5总结

时代在不断发展,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绪论课教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些讲课技巧在笔者的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特意分享出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婕.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2):79-81.

[2]陶阿丽,曹殿洁,冯学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21):78-80.

[3]马允.PBL教学法在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196-198.

[4]臧双全,王建设,韦永丽,等.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2,27(5):33-35.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思考与建议;测试分析

为了夯实教师学科专业基本能力,提升教师命题研究与学科解题水平,进一步做好中考复习备考工作,2021 年 3 月,南京市秦淮区组织开展了“中考学科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此次测试中,化学学科采取笔试形式,考核内容涵盖解题、命题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考核对象是 2021 届化学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含兼课的行政干部,提倡和鼓励返聘教师参加测试)。

一、试题分析

1.题型结构

2.试题特点

(1)解题部分试题以近 3 年来中考试题或改编题为主,精选较难题、易错题、初高中衔接题。一方面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中考试题,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积极开拓思路;另一方面也提醒教师要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研训活动,主动思考、积极内化;教研组要围绕研训内容及时开展校本教研,充分研讨、有效应用。(2)命题部分要求参加能力测试的化学教师命制两道题。一道有关化学式意义的单选题,难度系数为0.8,并写出参考答案;根据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示意图,命制一道工业生产流程题,要求难度系数为0.6,分值为10分,并写出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命题部分考查教师对南京市中考题型的熟悉程度、对试题难度的把握程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命题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1]。(3)问题解决部分“简述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怎么才能实现碳中和?并谈谈对教学的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2];“对2020年南京市中考化学第21题某一问题的学生解答进行评价与分析,并谈谈对教学的启发”,引导教师深入研究中考和学情,重视实验和定量分析,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答题技巧和规范性的训练[3]。

二、测试情况

1.整体情况

本次参测人数 67 人,区均分 87 分,整体情况见表 2:(1)测试成绩整体较好,全卷得分率达0.73,分数的密集度也较高。说明绝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应对测试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和学习意识都较强。(2)解题部分的测试成绩最为理想(得分率高达0.81),命题部分的测试情况也不错(得分率为 0.73)。说明绝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认真研读了中考试题,积极备考。(3)三个年龄组的教师测试成绩基本相当,其中35~50 岁年龄组的教师人数占绝对优势(49 人,占73.1%)。说明成熟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暴露的问题

(1)解题部分涉及读图、计算、科学探究的试题,教师出现错误较多,此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分化点;有的教师不注意审题、答题规范性欠缺,这可能也是学生不注意审题以及欠缺答题规范性的根源之一;此外,初高中衔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加强关注[4]。(2)命题部分有的教师不按要求写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有的教师命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过于单一,有的教师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有的教师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主命题或组卷较少,对中考化学试卷的题型结构、表述方式、难度等还不熟悉。(3)问题解决部分有的教师不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说明平时对与化学相关的时事新闻不够关心,在教学中不能有效联系社会与生活[5];南京市中考试题学生解答中的错漏之处,分析也不够全面,说明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和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到位,在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计划。

三、对初中化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1.要加强对解题和命题的研究

要钻研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整理各地区优秀的中考化学试题,将复杂题化繁为简,回归基础知识,做到有效建模、举一反三。命题方面重在研究命题意图、学情以及补偿矫正等,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自主命题、组卷。

2.要加强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

将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应起来,既要钻研人教版教材,也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现在的教材“一纲多本”,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开拓教学思路和命题思路。

3.要加强对学业评价的研究

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教学解析和实施建议•九年级化学》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引领•初中化学》,必须从评价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抓住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对课程标准进行合理解读[6]。

4.要加强对初高中衔接知识的研究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精通初中教学,还应熟悉高中教材,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把握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阶段性,以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自然衔接与过渡。

5.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

初中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在知识上和要求上都有一定的关联,关注这些关联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要求。

6.要注意教学行为的规范性

教学中,教师若语言不规范、板书不规范、实验操作不规范、解题过程不规范等,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因为不规范作答而失分。

7.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研训活动

教师要做到深度参与、主动思考、积极内化,教研组也要围绕研训内容及时开展校本教研,充分研讨、有效应用。

8. 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的引领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