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遗传学技术范例

化学遗传学技术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艺术设计当中有很强的渗透性,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更好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提出建议,希望对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平面设计;教学思想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它可以说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对民族来说是极其关键的,它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正能量,培养对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力与个人的优良素养。让艺术创作者走出模仿的误区,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在今后的创作中融入更多新元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延续,孕育出了传统艺术风格,是在传统文化当中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对于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都有所帮助,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但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师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与形式都是采用老旧方式,没有多大新突破。当今的社会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人们也在不断追求多元化元素。但是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导致社会发展只一味追求新鲜元素,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1、教学过程中无法清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误区。教师总是强调在作品当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学生就会误以为是把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就能符合老师的意愿,导致学生没有自我意识,作品毫无生气,就等于是把中国传统图案画入作品中。在错误的思想引导下学生作品并无法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的感觉只有昙花一现,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没有任何时尚感的作品,没有体现传统也没有加入新鲜韵味,就等于是三无产品。所以,要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的为艺术设计所用,是所有人应当重视并且认真研究的重点问题。同理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先认识与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传统图案规律有所掌握,把握住中国文化的精髓,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是需要指引学生创造出不失个人色彩又有中国传统元素沾边的作品,并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

2、一味的借鉴传统文化,作品缺乏个人色彩

自从中国开设艺术设计培训以来,都只看最后作品的美丑,没有考虑到艺术思维引导,甚至有教师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并到到位,只是一味的要求完成作品,并无考虑到作品的意义,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先给学生一个课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设计草图,教师根据草图呈现出的内容好看来判定此次设计的成果。如果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学生画出的草图不尽人意,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画出不同的草稿。明显看出,要学生在短时间中完成不同风格的草图是相对较难的,特别对于一些新入门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更加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更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

1、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把发展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但是传承的同时不能缺乏个人特色。教师一定要进行自我提升,先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有多大。引导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符合大众要求,同时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当前的艺术设计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也是对现代设计的观念与思维的融合,做到这些点才能够创作出符合时代韵味的作品。同时,艺术设计创作融入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2、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市场更加注重于艺术与传统设计间的融合。艺术设计的重点应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还需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指引学生真正的走入到市场中,先去挖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学生的艺术设计培养中,没有理论知识的灌溉,所以无法理解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是有多么重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出炉,不仅是学生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加大,也是开阔眼界的证明。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失传统特色有能符合当下市场需求时多么关键,让学生具备传统设计元素结合能力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打动现代人。

3、培养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图案在设计中也是具有独特特色,与现代的图案造型有较大差异。传统文化较为注重装饰,构成的过程几乎都是追求匀称与完整。我国的典型图案太极纹就是对称与完整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图案追求大胆新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建立在传统文化图案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变,融入更多不一样的元素。总之,传统与现代图案各有千秋,传统的精华不能遗弃,现代的创新元素应当建立在传统基础上。

4、提高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课堂当中的主导因子,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道授业。所以教师应当要先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把传统文化较好的贯彻到教学中去。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学还应当不断学习,自己多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我价值,并且坚持不懈的学习,只有符合这些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艺术设计中。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反应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不同文化思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留下了的结晶。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加入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鲜血液,真正做到把传统带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在怀念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同时,还需要把创作作品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

作者:姜杨 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明辉.平面设计:整合与互动.美术研究,2013(1).

[2]隋慧文,张天殊.浅谈广告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艺术研究,2013(3).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艺术设计当中有很强的渗透性,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更好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提出建议,希望对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平面设计;教学思想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它可以说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对民族来说是极其关键的,它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正能量,培养对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力与个人的优良素养。让艺术创作者走出模仿的误区,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在今后的创作中融入更多新元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延续,孕育出了传统艺术风格,是在传统文化当中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对于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都有所帮助,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但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师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与形式都是采用老旧方式,没有多大新突破。当今的社会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人们也在不断追求多元化元素。但是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导致社会发展只一味追求新鲜元素,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1、教学过程中无法清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误区。教师总是强调在作品当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学生就会误以为是把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就能符合老师的意愿,导致学生没有自我意识,作品毫无生气,就等于是把中国传统图案画入作品中。在错误的思想引导下学生作品并无法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的感觉只有昙花一现,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没有任何时尚感的作品,没有体现传统也没有加入新鲜韵味,就等于是三无产品。所以,要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的为艺术设计所用,是所有人应当重视并且认真研究的重点问题。同理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先认识与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传统图案规律有所掌握,把握住中国文化的精髓,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是需要指引学生创造出不失个人色彩又有中国传统元素沾边的作品,并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

2、一味的借鉴传统文化,作品缺乏个人色彩

自从中国开设艺术设计培训以来,都只看最后作品的美丑,没有考虑到艺术思维引导,甚至有教师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并到到位,只是一味的要求完成作品,并无考虑到作品的意义,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先给学生一个课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设计草图,教师根据草图呈现出的内容好看来判定此次设计的成果。如果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学生画出的草图不尽人意,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画出不同的草稿。明显看出,要学生在短时间中完成不同风格的草图是相对较难的,特别对于一些新入门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更加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更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

1、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把发展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但是传承的同时不能缺乏个人特色。教师一定要进行自我提升,先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有多大。引导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符合大众要求,同时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当前的艺术设计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也是对现代设计的观念与思维的融合,做到这些点才能够创作出符合时代韵味的作品。同时,艺术设计创作融入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2、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市场更加注重于艺术与传统设计间的融合。艺术设计的重点应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还需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指引学生真正的走入到市场中,先去挖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学生的艺术设计培养中,没有理论知识的灌溉,所以无法理解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是有多么重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出炉,不仅是学生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加大,也是开阔眼界的证明。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失传统特色有能符合当下市场需求时多么关键,让学生具备传统设计元素结合能力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打动现代人。

3、培养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图案在设计中也是具有独特特色,与现代的图案造型有较大差异。传统文化较为注重装饰,构成的过程几乎都是追求匀称与完整。我国的典型图案太极纹就是对称与完整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图案追求大胆新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建立在传统文化图案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变,融入更多不一样的元素。总之,传统与现代图案各有千秋,传统的精华不能遗弃,现代的创新元素应当建立在传统基础上。

4、提高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课堂当中的主导因子,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道授业。所以教师应当要先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把传统文化较好的贯彻到教学中去。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学还应当不断学习,自己多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我价值,并且坚持不懈的学习,只有符合这些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艺术设计中。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反应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不同文化思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留下了的结晶。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加入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鲜血液,真正做到把传统带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在怀念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同时,还需要把创作作品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

作者:姜杨 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明辉.平面设计:整合与互动.美术研究,2013(1).

[2]隋慧文,张天殊.浅谈广告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艺术研究,2013(3).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3

1.学生民族文化知识水平较差

在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国人为了实现富国强国梦,逐步向西方文明学习,但是由于前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充足,导致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衰落。这也是导致现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时,只能够将作品设计做到形似,比如陶瓷制品时,学生制作的作品在形态上可以达到艺术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对作品精神的理解度不足,最终也会影响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要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为学生进行艺术讲解时,就应该将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找到自身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也要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将其内涵渗透到作品当中去。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最终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去,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生机。

2.学生设计理念存在缺陷

我国高校艺术生在中学学习阶段一般都很难进行系统的艺术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突击的情况下进入高校。这样就很难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艺术创作效果。一些艺术生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单纯考虑作品设计中要应用的色彩或者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影响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绘画中,学生在西方的技巧学习下比较重视光与影的结合,注重立体感和真实感。但是中国传统画法则比较重视写意,学生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将传统画法与之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加强艺术创新,在追求写实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写意的内涵体现出来。中华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自身包含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不同的地区也会存在不同的文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找到艺术创作灵感,能够充分将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到设计的作品中去。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缺陷,在文化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最终会影响到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不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

3.学生设计水平较低

我国高校在校艺术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艺术设计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设计水平低下就是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也不能够发挥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最终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学生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为了减少自身的设计负担,往往采用网上的一些作品来进行设计,这样就不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减少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借鉴相应的艺术作品时,不能够自己分析出作品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终影响他们设计作品的能力水平。所以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学生设计水平。培养他们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吸收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自身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艺术设计作品商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要想在商业化设计中赢得更加有利地位,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就为我国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灵感,而且这样的作品更有深度和内涵,在市场中更能够赢得市场亲睐。由于学生自身的设计水平较低,这样就会导致我国艺术设计整体水平低下,从而影响到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

二、提高高校艺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1.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

设计作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高校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时,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中国古典的艺术设计中,他们就遵循自然和谐美,从而设计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图形与文字转换之间能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将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当地文化的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艺术设计中去,就需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传统文化的理念,可以实现艺术设计的最终要求,保证艺术作品的水平和质量。

2.处理好现代与传统设计观念之间的差异

随着国际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设计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每个国家的艺术设计人员都在充分开发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以为了适应市场设计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的放矢,利用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来不断扎实学生的设计基础。其次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使学生可以找到科学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充分结合。但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也需要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存在的差异,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能力。

3.丰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手段

在进行当前设计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对高校艺术设计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确保建立完善的教学、研究、实践理论体系。教师在对高校艺术设计手段进行丰富的过程中,要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理论作为教学基础,根据教学环境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选取,确保提高学生对高校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

(1)互动式探究教学

互动式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调动,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通过互动式探究教学可以充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当前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完成对艺术的交流和知识的拓展。在进行互动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探究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创意进行阐述。学生完成阐述后,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进行完善,提出相关的创意改正意见。其次教师要提出自身的创意,让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进行互动式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开阔自身的视野和创意角度的转变。最后,由学生之间对创意进行探讨,将自身与同学之间的高校艺术设计思维进行拓宽,由教师完成总结和创意提升。

(2)以课题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高校艺术设计进行全面深入。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形式对教学进行完善,注重对学生的创意性教育和艺术个性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保证高度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教学课题,将传统文化和当前的艺术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创作阶段、侧重等方面由浅到深,由表面逐渐深入,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对学生的课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课题进行准确定位,对教学内容、教学表达方式等要素进行确定,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框架。在进行课题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题进行深入创造,确保学生能够在课题教学中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由想象力。

(3)加强艺术设计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官认识,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我国当前教学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进行充分运用,加强学生对创意的立体感认识。通过高校艺术多媒体实现对艺术的直观展现,提高艺术设计的形象效果,加强学生对高校艺术设计的兴趣,确保学生积极投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艺术创意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多媒体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减少教师空讲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实体的创意展示,提高学生对创意的认识。

三、总结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创新

过去的10余年间,我国高校在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指导和探索中积极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给社会、家庭、学生带来了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原来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体现在两个层面,即传承和创新。传承是一种精益求精,也是一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固然会有糟粕的部分,传承过程中应将其剔除和扬弃。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的创造性转化,这是一个兼容并蓄的过程,即融会人类思想之精粹,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之载体,既可以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也可以是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创造者,应当保留优良的传统,藉以弘扬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广大青少年,让优秀文化世代相传。

二、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新时代,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对于“美”的传承与教育,是最容易让青少年接受的艺术文化元素,也是最容易体现青少年发展的方面。一所学校美育工作的实现,其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艺术教育,它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科学求真、人文达善、艺术合美的综合教育模式作为我国教育政策下完整的教育体系,分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三个方面。而艺术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突出了它的审美功能,更与科学、人文有机结合,使真、善、美的特质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得以融合。第一,艺术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优秀的艺术作品在艺术文化传承中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有机反映,也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经过筛选而沉淀下来的人类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在时间中凝固,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晰地看到艺术创作者的文化导向和情怀。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氛围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在凝聚了社会发展的文化精髓之后得以长久流传,深入人心,形成了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第二,艺术教育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开设的各艺术类课程中,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艺术中所蕴含的形式美,继而通过艺术形式的传播教育,培养艺术审美和修养。通过了解这些“美”的历史、“美”的进化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历史的眼光和哲学的态度,使他们更具有文化视野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不断追求艺术的执着心理,通过追求完美,传承创新,使我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三、学校艺术教育与战略创新

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授文理工法、音体美技等系统课程,并与课余活动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教育体系。学校艺术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功能,它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让青少年从小就得到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使他们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崇高的精神状态,在心灵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从而享受审美的愉悦。近20年来,我国适龄学生入学率逐年上升,教育普及以及受教育面越来越广(表1),学校艺术教育应该逐渐关照到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

(一)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1.局限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和艺术教育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个别地方政府没有把学校艺术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认识不到位;二是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艺术教育的主体体现在少数特长生、技能训练以及艺术竞赛、成果展示等,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教育过程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是出于某些原因,存在着一味追求演出、成长专业化,学习、传授成人化,表现、领悟时尚化的现象;四是把艺术教育当成营造宣传效果、占领市场和表现绩效的一种手段和表象。

2.轻视性

由于某些需要或者争取某些成绩,在具体教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对艺术教育的轻视现象,表现在:一是重视艺术团、兴趣小组活动,轻视课程建设,学生的真实参与面偏小,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二是重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课程中的文化传承,教育内容文化内涵不足,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

3.滞后性

艺术教育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缺少艺术氛围,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激励约束机制,这与教育体制有关。二是对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不够重视。普通高中、高校艺术类课程大部分没有作为必修课,虽然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但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三是缺乏专业的美育师资。美育师资队伍整体数量偏少,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学生参与美育的积极性和美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被”学、教师“被”教、管理人员“被”管的被动局面。

(二)回归艺术教育轨道

艺术教育可增强人们审美力、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共享信息、工作与学习等多方面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知识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可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勇气,完善道德和开发智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另外,艺术教育教学与交流过程也能够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乃至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1.身心塑造

音乐教育在艺术活动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其主要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将音乐情感传递到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启迪。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不仅需要身心健康,还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真切情感,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是在艺术熏陶中培养情感、净化心灵、强化素质、塑造品德。

2.有机引导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进行自主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来自文、理、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陶冶情操,培养兴趣,锻炼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个人与集体协作能力,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不仅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积极向上的有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3.积极参与

高雅艺术,如交响乐、歌剧、民族声乐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大多只能在华丽的音乐厅、歌剧院才能欣赏得到,而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美丽的校园里,学生也能够得到这种高雅艺术的近距离熏陶。

(三)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策略

1.优化艺术课程结构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课程设置将影响艺术教育的成绩。不断进行艺术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一方面,重视艺术教学课程功能性改革,除应增加艺术美学和相关人文知识课程外,还要增加艺术教学课程的数量,结合其他文化课的设置加以考量,进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将专业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艺术教育纵向发展,也就是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2.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人性化教学是时代赋予现代人的新的教育方式,艺术教育的教与学应该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个性发展机会,在施教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感,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等对话关系,以及和谐融洽的互动关系。

3.创建和谐文化艺术环境

艺术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教育体系,艺术环境建设同样非常重要,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隐性教育功能。学校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文艺社团等社会艺术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和精神鼓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一种以“美”的传承为核心的文化,是艺术的内在规律所蕴含的文化意识、精神内涵的传承。优质的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的动力,而求新求异恰恰是艺术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通过艺术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中蕴含的多种形式的美,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内在动力不仅能够促进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将通过文化知识的内在链接结构带动受教育者意识、思想、科学和人文创新,使受教育者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学习和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薛正昌.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编辑的使命[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2]何光锐.文化传承呼唤现代作坊[N].福建日报,2008-9-28.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5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直观式、比较式、病例讨论式、比喻或举例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启发式教学;合理应用

医学遗传学是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但医学遗传学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知识更新快,教材内容往往难以跟上学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直观式、比较式、病例讨论式、比喻或举例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记忆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目的

1.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

1.2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激发学习内在动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主动获取前瞻性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能充分利用遗传病学理论知识,不断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2直观式和比较式启发教学

2.1直观式启发教学

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将直观式启发教学运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观察,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如在学习遗传物质DNA立体结构时,可先以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DNA结构,并向学生说明DNA结构构成,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学生仔细观察后,教师可提问学生DNA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都能指出其空间结构是两条反向且永不相交平行的链构成。然后以动画向学生展示DNA高度盘曲折绕,压缩8400倍后形成短小杆状的染色体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直观展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使之在愉悦环境下对抽象的理论具有感性认识,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比较式启发教学

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和理解相近或相似的医学遗传学概念,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三大遗传基本规律、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表现度和外显率、完全外显和不完全外显、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复制和转录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可采用比较式启发教学。比较是认知和鉴别相似事物和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人们广泛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不同知识点的关系,充分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综合、协同记忆并鉴别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通过分类区别记忆以及“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过程,启发学生将不同知识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出来,认识到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比较式启发教学,学生能清晰认清重点难点并理解和掌握。能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学习方法,提高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病例讨论式和比喻或举例式启发教学

3.1病例讨论式启发教学

医学遗传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和记忆,其中涉及大量的遗传病病例,病例讨论式启发教学符合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学科特点,能启发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病例是一个综合性材料,可以补充教材内容,真实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较强,有助于理解相应理论知识。病例讨论式启发教学能够强化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单基因病遗传方式时,以病例引出授课内容:“6岁男患儿浅表皮肤切割受伤后,伤口出血1h不止,检查表明其凝血时间延长。”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该患儿可拟诊为何种遗传病?在病史问诊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进一步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是什么?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试说出主要的防治措施并解释原因。”学生可被病例资料及其蕴含的知识点所吸引,进而启发并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学生通过病例讨论和分析可归纳出普遍规律,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2比喻或举例式启发教学

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逐渐深入认识问题,能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问题具体简单化,学生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如在讲如何理解和区分核型和核型分析时,可列举生活中杂乱无章的一堆袜子,人为地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一双一双配对、排列、分组的过程。这既简单又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运用比喻式启发教学时应明确授课目的,比喻恰当,较好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在医学遗传学授课时,应注意联系临床知识于理论教学中。如在讲解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时应介绍基因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讲解染色体畸变时应介绍染色体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讲述遗传病预防时应介绍遗传咨询类型、步骤和意义。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还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教学

以色盲为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教学手段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其基本过程如下所述。

4.1导入新课

通过色盲检查图,检查自己的辨色能力;给出我国男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分别为7%和0.5%,给出色盲患者家系图,使学生认识到男女发病率不同,男性更容易患病。之后问学生:为什么红绿色盲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相联系?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进而引出伴性遗传的定义。

4.2启发思维、探究新知

用图形展示性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区别于一般常染色体,X染色体携带基因较多,Y染色体携带较少基因(约为X的1/5),所以X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无相应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属伴X遗传。要详细讲解伴X遗传书写规则,给出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基因型、表现型表格,学生探索讨论,填写表格。

4.3重点难点的突破

启发学生描述色盲家庭可能存在的婚配方式,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取一种婚配方式完成婚配图解,每组选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的遗传图解。此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将色盲遗传特点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阐明X隐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较好地理解此知识点。

4.4继续探索,拓展延伸

介绍伴X遗传中伴X显性遗传,利用既往所学知识,以相应疾病实例探究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和规律。

4.5回归实践,学有所用

教师给出资料并提出问题:一对夫妇,丈夫患血友病,妻子正常,生育如何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最后制定合理的生育方案。学生领悟到伴性遗传对优生优育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性,进而归纳总结出不同遗传方式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通过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于医学遗传学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自学、思考和归纳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科教学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并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学好医学遗传学打好基础。

作者:戴红彦 单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栗炳南.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29-130.

[2]朱捷,邹明珠,陈起航,等.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11-614.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6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础要求、详细的实验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的实验结果、老师的评审意见。实验方案经老师讨论批准后,学生按实验方案所需的材料、试剂和仪器等用品申请单,主管教学老师审批签字后,交实验带教老师购买,领取实验用品后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讨论,必要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专业课的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系统理论基础,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形态学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其他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遵循“科学性、自主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影响因素、烯霉毒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新生豆芽中酶含量的测定、洗涤剂中磷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及抗生素对血液及尿液生化物质测定的干扰、竹纤维物品抑菌作用、林蛙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的组化免疫,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无论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都是一些基础实验,同时也贴近生活,富有意义。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融会贯通,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自主设计性试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设计,亲自动手,从平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转变为主动设计实施实验,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实验结果发论文形式报告并向杂志投稿,有的一个实验小组发表了4篇文章。我们小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这个题目,确定了实验题目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的审阅和修改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形态学技术,而且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室都能够提供。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临床中对于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举足轻重,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遗传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却没有安排这一实验,所以我们选择本实验来补充我们检验专业的基础技能实验。在充分完成实验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制、器材的清洗和高压灭菌)后,分别采集小组成员的静脉血加入植物凝集素在体外培养,72h后加入秋水仙碱应用液后经离心、低渗处理、固定、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当小组成员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染色体时,兴奋、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核心,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就是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之前的许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了染色体,但一直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条小小的染色体竞包含了庞大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复杂而精细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如此神奇。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先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后再进行培养这一步骤,大胆创新,直接将静脉全血在体外培养以获得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考虑到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分离步骤繁琐,尚需要分离液,分离效果不佳,容易丢失,最终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成本,取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自主设计性试验,丰富了我们专业实验课程,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获益匪浅。

作者:霍毅 明盛金 李俊 尹彬彬 郝峰 王杰 李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7

1《优生学》课程思政的建立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医学是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科学,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医学理想、医学人文与科学精神以及高尚的医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医学生思政教育要与培养目标、具体课程相结合,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融入专业课课堂。如何把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医学专业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专业课课堂,抓住一切可外延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改变以往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脱离的局面。从形式上,我们要灵活机动,可以是以一段相关的热点新闻引入,也可以穿插到合适的讲解过程中;从内容上,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描写、一个成语。总之,凡是能增强正能量的事例或者语句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交流。例如我们讲到《模块四:环境因子对优生的影响》: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殖细胞的活力,诱导突变,目前已经造成整个人类的生殖危机。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生殖辅助技术的研究,鼓励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深刻意识到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民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或者可以举出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饮水中甲基汞超标所致,当人类食用此水源或受污染的生物时,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造成生物累积。孕妇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则可能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

2深化教材改革,整合教学资源

针对我校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我们改革以往按章节编排的形式,分模块编写校本教材。一方面减轻了非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业压力,更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模拟一个家庭从计划孕育新成员到新生儿降生的全过程,分阶段的设置教材。从遗传学相关背景知识的储备,到备孕期夫妻双方该如何选择受孕时间,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殖细胞的活力;成功受孕后,妊娠期应该做哪些必要的筛查,一旦患病用药有何禁忌,胎儿各时期的发育指标及如何进行胎教等。我们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优生学》教材的模块设置如下:选取了《医学遗传学》中的“遗传的分子基础与细胞基础”、“常见遗传病概述”、“遗传病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三部分内容。重点讲述基因,染色体的分类及功能,遗传病的概念与分类。详细讲述临床常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等常见遗传病。选取《优境学》中“环境因子对优生的影响”内容,详细讲述生物、化学、物理、空气、水源等方面对优生的影响。保留《优生学》教材中“优生优育临床常用技术”“妊娠期保健及常见疾病”两部分内容。增加《儿科护理学》中“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尤其是模块六“妊娠期保健及常见疾病”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增添我国最新的生育政策和生育服务:如孕产妇登记制度,符合生育二胎的育龄妇女免费查体制度等。针对妊娠不同的身体变化,体检项目,常见问题及保健建议重点讲解。

3建立优生学公众号

优生优育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大事[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视频、自我测试、环境污染调研报告、临床病例图库等板块。同时不定期编辑调查问卷,常见问题解答等文章。通过微信平台便于师生互动,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

4走出校园,义务宣传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每个模块我们都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以问答的形式制作出宣传册,配上相应的彩图,以求更加直观的普及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同学进行宣传材料的分发,优生知识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的义务宣传活动。尤其是优生知识展示与现场咨询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周边群众。从反馈来看,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孕期用药安全;产检次数及标准;唐筛的最佳时期;家庭装修中有哪些污染,该如何改善等。

5讨论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岗位大幅增加,专科水平的医护工作者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短,岗位针对性强的特点,我们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5]。当然我们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优生优育知识,不仅医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有所了解。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类生殖能力受到了不良影响,流产、早产发生率不断升高[6]。虽然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7],但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创历史最低[8]。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出生质量,最大限度的改善生育环境,提高生育安全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相比网络和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我们的教师有专业优势,有将相关知识整合、甄别的能力,应该担起优生优育教材编纂,学生培训,走出校门义务宣传的责任,通过走出校园的义务宣传实践活动,不仅加大了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大学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可用人才,更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锻炼其面对压力的耐受力,将来才能胜任高强度的医疗岗位。综上所述,好的课程改革措施,应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引入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周长文,郭晓慧.鲁西南地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遗传因素的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5,27(4):3-5,22.

[2]谢计红,梁世翔.基于优势资源的交通职业院校特色社会服务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21(1):70-73,77.

[3]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4]阮思妮,胡亚飞.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随访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6):114-116,113.

[5]刘文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7):41-43.

[6]王贞娜.稽留流产145例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8):1072-1073.

[7]崔家善.创建中国全生命周期“治未病”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新模式--以“未病先防”为基点[J].知与行,2019(1):5-16.

化学遗传学技术范文8

目前社会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千变万化的禽畜类疾病时有发生,给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当前通过采用生物技术可以解决畜牧兽医领域的一些问题,为畜牧兽医领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应用

1生物技术的内涵及禽类遗传资源的保护

(1)生物技术的内涵。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般认为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其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禽畜类遗传资源的保护。

我国畜牧业的历史发展悠久,资源丰富,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地方禽畜品种,是禽畜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所培育出来的地方禽畜品种具有育种能力和免疫力强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随着禽畜品种的融合,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禽畜数量正在降低,甚至消失。因此为了保护好禽畜类遗传资源,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已经迫在眉睫。

2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

(1)应用于禽畜育种。

生物技术运用于动物育种主要采用的是转基因技术、DNA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之所以将生物技术运用于动物育种是因为传统的育种方式存在孕育周期长和育种质量差等问题,而且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育种品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重视。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孕育周期并且可以提升育种的质量。例如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提取具有特种功能的单个基因或者基因簇插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中,通过观察对比选择出达到标准的样本。最早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禽畜育种的国家是英国,通过对禽畜育种的成功实验,让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也推动了生物技术在畜牧领域的发展应用。

(2)应用于操控禽畜生产。

利用生物技术操控动物的生产主要就是通过生物技术干预动物原有的内在环境系统。通过对这两者的干预,可以使禽畜的机体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说通过生物技术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可以起到和动物天然生成的生长激素同样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促进禽畜生长,并且不会对禽畜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禽畜的采食量,起到节约饲料的作用。因为生产的人工激素和动物自身所带的激素是相同的,所以也不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操控禽畜生产,大大提升了禽畜的数量和畜牧业的收入,推动畜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3)运用于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一直存在禽畜类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将生物技术运用于饲料资源的开发上,扩大蛋白质饲料,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通过生物技术将不含或者少含蛋白质的饲料培育成富含蛋白质的饲料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蛋白质饲料短缺已经是世界性问题。在中国进行单细胞蛋白的生产主要是通过饲料螺旋藻蛋白质以及酵母,而秸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副产品,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将秸秆生产出具有优质粗蛋白的饲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4)运用于禽畜疫病的预防诊断。

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禽畜疫病的预防和诊断中效果显著。传统的畜牧养殖都是采用物理化学手法消灭病原,这样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常常会由于环境不达标等问题导致免疫效果失败。而随着近几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基因工程疫苗的进步,将生物工程技术用于禽畜疫病预防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目前开发出来的新型疫苗口蹄疫疫苗、狂犬病糖蛋白亚基疫苗等。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疫病预防诊断主要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提升免疫效果,制备疫苗,比如目前应用于疫病诊断的限制酵分析法和核酸探针法等方法都已经有效地应用在疫病诊断中。

3小结

生物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技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的一些技术尚未成熟,仍然需要不断地实验,将生物技术运用于畜牧兽医领域是近几年才提出的,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对畜牧业的饲料资源、疫病诊断预防和禽畜的育种等方面作出贡献,同时这也是发展畜牧兽医的必经之路。所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作者:康文广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凌云畜牧兽医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麻姝然,王团芳.生物技术应用于畜牧兽医领域的实践探索[J].科学种养,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