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例6篇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1

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

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

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

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

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

“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

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

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2

每进一家新公司,我们都要参加公司培训。积极参加培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司文化,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保险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培训是一种实现自身技能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有序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保险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保险培训心得15.12大地震时,董事长亲赴险境为灾区每个生命送去泰康人与生俱来的温暖与关怀;

SARS肆虐时,苗总等人如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般冒着生命危险为客户送去救命保单;MH370失联时,理赔团队如同等待游子归家的慈母般守候在理赔一线为每个逝者家属送去尊重;直至观看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这一幕幕虽不是我亲身经历,但却历历在目,湿润我了许久未见泪水的眼睛,永恒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去除。此时此刻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感受---震撼,此次培训对我的心灵冲击很大,我的思想和心态从此发生改变,泰康重塑我的价值观,我被泰康所征服!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十几年来陪伴泰康征战南北,奉献青春却心甘情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名校骄子一批批的投入泰康母亲的怀抱,受苦受累却无惧无悔;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底层员工为了泰康这艘航母的前行燃烧自己,默默无闻却无怨无悔;我浅显的得出了一点点自己的感悟,是泰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感染着我们,是保险这个行业伟大的爱支撑着我们,使我们在保险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经历了培训的点点滴滴,了解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的方方面面,我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保险的伟大与不易。作为__的一员,我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骄傲,而是内心深深的担忧与恐惧。这并不是我缺乏自信,而是冥冥中有种感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没有经过三四级机构的磨练与洗礼就在分公司做内控;没有尝过我们的衣食父母---保险人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就在分公司。

保险培训心得2在泰康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孔老师先是叫我们和坐位附近的同学握手,再走出坐位和更多的同学握手,循序渐进的教同学们慢慢的突破自己。随后更多的专业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从事保险事业的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在保险行业成功的经验。

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班主任张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们的生活体贴入微。严老师的亲和力,带同学们跳舞,使同学们能有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谭老师讲话的抑扬顿挫及幽默及妙趣横生的授课,令同学们学习轻松易懂。张老师每次上课脸上都挂着和蔼的笑容,让大家感到非常容易亲近。每位老师都给同学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各位老师:您们辛苦了!

命运在于自己把握

上帝是公平的:本身来到人世,什么东西都没带来,我们便去学习学着拥有。但是多数人学到了穷人的心态,成了穷人。有少数人学到了富人的心态,他们便成为了富人。所以世上没有穷人,只有穷人的心态。改变生活和命运从改变心态开始。

保险培训心得3保险业内率先申请信用评级,泰康人寿从1996年的aa级跃居aaa——信用等级,没有一笔呆坏账,在国内成功首发保险业次级债券[3]

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没有一笔呆坏账

泰康人寿作为一家新型的股份制寿险公司,非常重视防范金融风险,逐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即以经济资本与价值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合规体系建设与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独立内控评价和稽核检查为重要手段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实施全面的风险、内控与合规管理;同时健全核保核赔体系,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加强稽核审计力度,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泰康人寿坚持以“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为原则,努力管好、用活资金,力争获得最大回报,自开业没有一笔呆坏账。泰康人寿按规定足额提取准备金,各项监控指标合理,经过上级监管部门的审核,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

管理

全面通过iso9001:20--国际标准(ukas)质量体系认证的寿险公司

泰康人寿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泰康人寿一贯强调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见效益,通过国际标准的规范管理求得健康发展。

建立专业委员会管理制度,成立预算委员会、投资委员会、两核委员会和风险委员会等,在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立个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和银行保险事业部,建立并完善了以《基本法》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制度和以“世纪圣典”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成立运营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前置,集中控制风险。通过建立强大的后援服务体系,形成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公司打造核心服务竞争能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有效加强了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了对重点业务开发的“风险监控数据库模型”。

信息系统

20--年,泰康人寿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大型先进寿险软件包,启用新型计算机软件系统:life/asia系统,并且成功将该软件进行中文化和本地化开发,投入实际应用。

个险、团险、银行保险新系统以及sap财务系统在全国各个分公司和上百家支公司全面上线,大集中的业务处理模式得以全面确立和加强,为业务快速发展、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业内领先的行销支持系统mss,为外勤人员提供了全天24小时的个人营销工作室,提升了个人寿险营销的服务水平。

面向全系统的“领先e步——oa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搭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沟通

业务

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体保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产品涵盖少儿、女性、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等各方面

投资业务名列行业前茅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三大事业部相继成立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泰康人寿对公司愿景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把公司建设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20--年3月2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它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资产管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国内债券市场、存款市场、基金和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年4月—7月,泰康人寿个险事业部、银行保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相继成立,泰康人寿的管理架构转变为矩阵式管理,条块结合。这一组织管理体系的变革,为泰康人寿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务体系

泰康人寿非常注重构建全面清晰的业务结构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的业务态势,为公司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泰康人寿已形成定期及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少儿保险、意外保险、女性疾病保险、高额保障保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系列。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已累计为1300万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充分满足了大众对寿险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承诺

服务是寿险的生命

以诚信、规范、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

泰康人寿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开业以来,泰康人寿坚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客户和公司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成立20--年累计赔付支出达160亿元。理赔处于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是保险公司兑现承诺,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重要体现。从每年交几百元保费的客户,到一次趸交上百万元的客户,从第一个理赔案,到20--年的820万元个人寿险理赔案,泰康人寿专业的服务品质、热诚的服务精神从未改变。泰康人寿以及时、合理、高效的理赔服务,赢得了公司广大客户的信任。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100%电话回访制度,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自1999年率先在业界推出新契约“100%电话回访制度”以来,泰康人寿不断完善回访内容,改进回访方式。20--年开始实施超百电话回访,对已经回访成功的新契约客户进行再次回访,以此加强对营销员展业品质的管理,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使“诚信服务”始终成为公司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

泰康人寿应用国际先进的life/asia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泰康人寿的客户在全国任意一家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均可办理保险合同变更、理赔等事宜,真正体现了泰康人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文化

以人为本亲和诚信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的浓缩和精华。泰康人寿倡导“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独特企业文化,树立“创新、奉献、分享、公平”的企业风尚。

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营造“开放、学习、专业”的主流学习文化,提倡“教育是最大的福利,管理是严肃的爱”,致力于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

推行“制度文化、风险文化、诚信文化、执行文化和绩效文化”五大文化建设。

泰康人寿注重在公司各项活动中提升企业精神,使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优秀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自我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实现联为一体,共同提升。

保险培训心得4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

从月23日到现在,不知不觉在太平人寿学习了17天。17天当中,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从入司当天的一个对保险一无所知的应届毕业生到现在已经开始展业的业务实习生,时间虽短但是转变却大。下面我从但各方面谈谈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一、选择比机遇重要

在太平人寿的招聘专场报告会上,杨雪莲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来太平之前,我在福建天宇职业培训学校做校长助理--一份在很多同学看来还可以的一份工作。但是经过反复的思索,最后还是选择来太平人寿。在天宇工作期间,我很受重用,半个月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了两个培训项目。校长当听说我要走的时候反复挽留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因为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学习环境而不是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对社会还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所以要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三、信心比黄金重要

“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最棒的”--这是我们阳光二期员工集体手势。这个手势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远。每个人在做这个手势过程当中如果把自己的心融进去,用心去做这个手势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手势的神奇力量。保险业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一个还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的行业,也是一个容易被拒绝的行业。在这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人拒绝,我们也可能遭人冷眼。唯一能支撑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只能是我们的信心--对行业的信心、对公司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通过这几天的尝试展业,我也体会到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市场实践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业务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对保险业务员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磨练意见,增强抗压能力,让我们学会如何在逆境当中保持信心、保持自己高昂的斗志。真诚希望我们的伙伴们都可以正确的对待这个让人恐惧的市场实践,端正自己心态,在自己勤奋下实现目标,达到公司要求,最终留在太平人寿铸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保险培训心得5养儿防老不再是广大农民养老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庄户人家感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样可以养老送终。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从1992年开始至今,我市农村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仅市区范围内的农村非城镇户口人员中,已有2.2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资金累积3000万元。

市社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是让农民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段,把自己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留到将来使用,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东郊乡斜桥村4个村民小组所有18至60周岁的120多人全部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100%,他们一次性投入近300万元,这样,在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月可领取260元的养老金,而且,每人至少可领取10年的养老金。

西郊乡个私企业唐仁集团,单位600多名职工集体参保,投保率亦达100%。

“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先端正态度作为成功与收获的起步。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才能产生良好和积极的效果。课程的第一天我就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培训班过程中如何学习,想学到什么,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期望?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严格遵守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朝大目标走去。不仅要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精神来听好每一堂课,同时也要学习讲师的授课技巧,互动的丰采,也要与各个区的伙伴多沟通,多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营养和灵感,每位伙伴都是老师,每位伙伴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有着非常优秀的品格值得我去欣赏和学习。这样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进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总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总比别人多学习一分,离成功总会近些再近些。这也是培训班给我的体会之一。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3

我校从2006年以来着力于课程建设与改革,《保险学》课程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从理念、目标、教材、内容、教法、实训、场论文联盟所等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以

课程名称的变更为起点

我校对《保险学》课程的改革是从课程名称开始的。2005年,我校设置金融保险专业时,将该课程命名为《保险学》。2008年,在“专业剖析”活动中,将其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

课程改名表达了对课程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决心 我们研究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发现其在改革力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几乎是本科同名课程的“山寨版”,没有体现出高职课程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和创新精神的缺失。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着眼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宁愿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慢些,但不能在起点上误入歧途。

课程改名的根本动因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要求 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之一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可以用“明理念,懂法律,会理财,善沟通”12个字概括,即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素质。作为入门的保险类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一般为54课时),课程应聚焦于保险理念的引导、签约技能的训练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上。有了这种起点,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具备严谨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展业习惯。

课程改名有助于形成分工明确、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 《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能力目标不明确,前导后续课程逻辑关系不清晰。因此,我校金融保险专业对开设的三门保险类课程进行改革。《财产与人身保险》课程主要介绍重要的财产与人身保险产品的类型,并培养解读相应保险产品的能力;《保险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介绍保险产品营销的方法与技巧,并培养理财规划和制作投保建议书的能力。因为保险产品属于无形产品,法律特性明显,所以,《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为二者的前导课程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主要介绍风险与保险、保险业务流程、保险合同、保险法律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签订合同与解决保险纠纷的技能。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

从六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调整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市场为导向” 从成人教育转制为高职教育的头几年,我校专业教师迅速调整了心态,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坛,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改革还不到位。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许多学生与大多数国人一样,对保险业持较深的戒心甚至偏见,原因在于他们对行业状况、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等缺乏清晰的感性认识。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市场的直接沟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进行实践,学生就会逐步转变观念,形成对保险业客观、辩证的评价。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理念对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提升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到“培养职业潜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功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有经验的教师最后沦为教学“流水线”上的“知识蓝领”。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初期,应确立“训练就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并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我们分析了保险营销的工作过程后,发现保险合同作为产品载体,贯穿于工作流程的始终,因此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解读、签订保险合同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与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能力”为具体教学目标。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培养学生签订和管理合同的能力,必须以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素质作为支撑,同时,学生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就业,无论是见习业务员,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职业晋升,都需要法律素质这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养职业潜力”被重新定位为本课程的终极培养目标。

整合教材资源:从“普高论文联盟教材”,到“校本教材” 《保险学》课程最早采用的是普高本科或中职教材,改名为《保险学原理》后采用的是“伪”高职教材,这些教材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高职特色,实践内容不足;内容陈旧滞后,不符时代要求;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固守传统思维,脱离教改轨道。在课程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保险合同与法律》(已立项,待出版),该教材将具有以下特点:

1.以“基于工作过程”作为选取教材内容的指导原则。作为入门课程,本课程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认真规划长远的职业生涯,扎实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岗位技能。因此,我们重新整合了以往的教学内容,选取了保险理念的形成、保险业务流程与岗位、保险合同管理、保险法律支持四个内容模块。

2.以“任务导向”和“项目导向”作为教材的组织方法。本教材设置了四个教学项目。项目一“保险理念的形成”,将帮助学生澄清误解、端正态度,以专业的心态认识要学习的课程和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项目二“保险业务流程和岗位”,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从事职业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素质与技能要求。项目三“保险合同管理”是教材内容的核心,贯穿所有业务流程的主线,也是学生从业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项目四“保险法律支持”是项目三内容的根本保证,将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每个项目都通过“任务导向”编排内容,其逻辑顺序是:任务的引入(如,案例导入,问题引入等)→任务的分解(子任务,按时间顺序、流程顺序或平行顺序分解)→任务的解决(包括知识解释、原理分析、技能运用、课后练习)。

3.以教材的“无缝对接”作为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校企合作“零距离沟通”的特色:(1)项目内容均来自生产一线。教材的内容是授课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行业人士共同协商确定的,案例也是来自保险行业的经典案例。(2)满足学生考证上岗的“零过渡”需求。教材内容覆盖了保险人考证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达到上岗的初步要求。(3)与企业资源“零障碍”共享。我们已与友邦人寿广州分公司达成协议,企业派专业人士深入教学课堂,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协助教学,专业教师也可以将与理论模块配套的实训项目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加以实施。

创新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到“现场教学法” 《保险学》课程教学最初采用“举例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通俗易懂。但是这种方法目标性、针对性、逻辑性不强,而且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改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后,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实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作为贯穿项目、牵引任务的主要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案例教学法”能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即便如此,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些沟通障碍问题。比如,在哪里讲授这些案例?哪些人来讲案例?谁是案例中的主角?所以,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现场教学法”。具体做法,一是将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到保险公司的职场、培训中心、展业现场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请保险公司的培训师和资深业务员来校授课,以其自身经历激励学生;三是让学生参加展业实践,使其成为教学案例中的主角,回校后与同学进行知识分享。这种方法推出后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转贴于论文联盟

再造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到“展业签约核心业务” 《保险学》课程最早是将教材《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内容(见表1)粗略划分为五个理论模块,设计了五个配套实训项目:

实训1——风险认识:海上逃生(保险游戏);

实训2——保险纠纷案(案例讨论);

实训3——订立保险合同(模拟训练);

实训4——与保险界交流(参观、座谈);

实训5——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认识与需求(市场调查)。这些实训项目与理论模块基本吻合,实施方式也丰富多样,但没有真正体现项目导向和任务导向的特色。高职课程的实训课应以“有用”为原则,提倡精炼。因此,在《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我们将实训项目整合为:

实训1——认识保险事业(与“风险与保险”项目配套);

实训2——了解保险工作过程(与“保险业务流程”项目配套);

实训3——模拟签订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项目配套);

实训4——保险理赔实务(与“保险法律”项目配套)。整合后的4个实训项目围绕保险展业签约的核心业务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

延伸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到“一线岗位” 高职课程的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要求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设备和资源;二是将教师培训延伸到企业,可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三是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进入生产实践环节。要让学生知行合一,他们对保险事业、保险理念的认识才会深入。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其中的签约企业更是进行了深度合作。除了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选择教材和实训项目外,还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公司晨会,可对保险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氛围增加感性认识;参加暑期实习,可为新学期课程学习作良好的铺垫;参加业余时间展业,可大大弥补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

《保险学》课程改革

需要夯实支持保证基础

课程体系需优化 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按将来的就业方向设置成证券类、银行类、保险类三大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成效参差不齐。最大的问题是这三大课程模块变成了相对的知识与技能“孤岛”: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目标明确,但总体上不统一;各门课程理论知识自成体系,但不能相互印证;各门课程实训项目琳琅满目,但缺乏强化效应。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欠缺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势必影响《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改革的深化,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师资队伍需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教学团队年轻,有活力,学历层次也较高,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正如柳传志先生所说的:“人才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人品要端正,二是胸有大志,进取心强,三是善于学习和总结”,年轻教师只要牢记这三点,就会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4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职业标准 职业资格 校企合作

一、职业能力的涵义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综合的能力。包含三方面要素。为胜任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即职业任职资格,职业任职资格,通过国家相关考试而获得;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素质;对自我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

例如:一位保险营销员只有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开发客户和管理客户能力,对客户需求的分析能力,对保险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金融理财知识的熟知等;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说明了一个人在选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是一个人在该职业中是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德、瑞、澳、英四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1、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德国制造象征着质量的保证。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特点如下。

(1)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

(2)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在企业,他们是学徒, 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

(3)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

(4)两种指导文件――《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

(5)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6)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7)经费的两条渠道――企业与国家。

2、瑞士的职业教育模式

瑞士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运行落实“三元制”模式,即联邦政府、各州以及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其中。瑞士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州以及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责任与义务,并指明职业教育与培训处于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采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行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瑞士大约有99.7%的中小型企业愿意提供学徒培训;行业组织发达,许多组织都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协助培训学徒。

(3)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与培训机构。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了解职业技能教育训练课程和学徒职位等信息;初中阶段必须参加初级中等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初中毕业后,一部分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接受学徒训练培养,一部分选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

3、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

(1)“新型的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职业能力本位”,即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学校本位的学习。

(2)行业组织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统一的证书制度。

(3)办学机制灵活,课程内容的模块式结构,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

(4)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任职教师必须要有3―5年的行业专业工作经验,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英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1)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全程渗透。孩子从4岁开始就接受职业教育的要素,5―16岁分为4各阶段,各阶段包含了职业基础课:交流与交往、与人合作、计划等内容,实践操作能力课:加工技能课(全加工、木加工、等)、绘图课(地理、交通、标识、房屋建筑及布置等),家政、保健、秘书、电工、电子技术等等;16岁以上的学生由延续教育体制提供学术教育的预科或中高等职业教育。

(2)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学历教育文凭相对应制度。全国实施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有职业资格分五个等级,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标准:NVQ Level 1- NVQ Level 5 。政府规定,NVQ Level 1相当于1-3门课程的普通中等职业教育证书,NVQ Level 2相当于四门课程、成绩为A-C的普通中等职业教育证书,NVQ Level 3相当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拿到这一证书者可以直升大学,NVQ Level 4相当于大学学士学位,NVQ Level 5相当于研究生学位。

(3)产业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先导。产业界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教育机构人员双向交流,主导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举办职业培训,为教育机构提供实践课堂。

综上所述,德、瑞、澳、英四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法律保障制度完善,建立了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企业主导和渗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过程是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5、德、瑞、澳、英四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纵观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做得好的如广东工程职业学院,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迅达(中国)电梯公司合作,在共建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成立全国首个电梯技术学院,聘请迅达(中国)电梯公司高管担任院长,实行“校企双主体、工学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连续五届毕业生全部就业于瑞士迅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著名跨国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但是,仍有很多专业,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实现深度校企合作难度大,校企合作停留在简单的“到企业参观”,实训课程缺乏企业的“专家”辅导,有的专业没有条件让学生到企业培训的教学环节。

借鉴发达国家德、瑞、澳、英四国职业教育模式,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必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进行改革。

在宏观层面上,一方面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发

展架构――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全程化渗透的发展架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同步发展,建议参考建立类似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和学历教育文凭相对应制度”。

在中观层面上,要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建立一套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培养职业人才的制度,同时政府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在微观层面上,各职业院校,在国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要遵循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师资等方面,均应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这一目标开展。

三、职业学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途径

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这一目标,以经济管理(金融保险)

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在此提出现阶段实现提升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途径。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明确,职业岗位群要清晰。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金融保险业务及与其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岗位的职业型人才;培养掌握金融保险专业基本知识、相关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金融产品营销服务技能和服务客户的沟通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一技之长”指在保险业务方面具有特长,“综合素质”指具备从事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素质)。相关的职业岗位包括:在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与金融保险、个人理财、客户服务以及经济业务和管理等相关的业务。

(2)严格“双证书”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考取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大学毕业时完成学业,顺利获得毕业证书。与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包括保险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

(3)明确专业核心能力。针对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核心专业能力包括个人理财规划技能、客户服务沟通技能、金融产品营销技能、经济业务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

(4)专业课程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我院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为例,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即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岗位群对接。

2、落实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如表2,是《人身保险》课程设计,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

在目前教学条件下,在我院经济管理(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保险中介》,实践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学生到寿险公司实习2周,以《保险中介》课程为例,让学生到保险公司实习,实习结束即可上岗,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实习的内容,既有专业技能的实战训练,也有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挥个性、挖掘潜能、树立信心、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培育,有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这种实战演练的实践最好安排2―3个月的时间。保险公司对新人进行实战演练培训的方法,已经具备“半学徒”性质的职业训练。成为正式“保险人”后,主管即成为新人的师傅,带动下属――“保险人”,学习成长和发展事业。

3、与时俱进的实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手段,特别是实训教材,应当来自真实的业务生产一线,需要每年更新补充。目前,金融保险类实训教材非常缺乏,市场上没有与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相关的实训教材,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收集资料编写相关实训教材,最好是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能够保证实训教材与时俱进。

(1)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作为的职业教育,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讲师,使实训实践课程能真实呈现生产过程,及时传递行业新技术、新发展,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方能真实全面地讲解和演绎业务流程,生动的教学直接带来好的课堂效果,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

(2)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学校政策支持下开展。

总之,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借鉴发达国家德、瑞、澳、英四国职业教育模式,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这一目标,加大实训、实践的力度和学时,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教材、教师、校企合作方面要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2] 马鸿飞: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行为导向”教学法――赴德国学习考察报告[R].2010.

[3] 姜德刚: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模式极其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2013(1).

[4] 匡冬平: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举措与成就[J].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2013(16).

[5] 李津军:英国职业教育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2).

[6]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5

摘要:根据我国工程保险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工程保险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和方案可行性的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早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保险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程保险;石油行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项目都很重视对风险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工程保险是重要的风险转移手段,但工程保险人才目前存在很大的缺口。为适应社会需要,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由金融保险方向定格为工程保险方向。以此为契机,本院承担了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工程保险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对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希望借此能够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工程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工程保险及保险专业现状

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拟定了我国第一份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已历时30多年,尽管我国工程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建设项目投保率、工程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投保的工程项目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纠纷时有发生,工程保险业发展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而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开设的保险系或保险专业,多数隶属于财经类院校或系部集中培养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从业人才,而培养工程保险人才的高校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缺乏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的内在模式。

(二)石油行业工程风险与保险管理现状

十一五、十二五都是石油工程建设的高峰期,每年国内外石油工程建设量都很大,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调研得知,许多工程单位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基本都把部门职能放在安全或HSE等部门,但是安全部门注重的是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财务或者其他部门虽然设有保险管理岗位,但大都是兼职。目前管道工程项目投保的主要是工程一切险、施工机具保险、团体人员意外伤害、雇主责任险、机动车辆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几大主要险种。项目投保的主要目的就是只要符合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满足开工条件即可,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与保险公司一起协商,少花钱购买一个“形式保单”,没有想真正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即使购买完工程保险之后由于很多人员对此并不熟悉,所以后期保险合同跟踪管理以及保险索赔出现很多问题,有时会出现新增工程项目没有及时变更保单,导致新增工程没有保险保障,一旦出现保险事故时就得不到保险保障,或者是由于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如何报案、如何取证、如何施救、如何索赔等,导致工程发生保险事故损失之后不能正常进行索赔、理赔。

(三)工程保险的发展前景

工程保险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我国“十二五”期间,仅交通基本建设投资就达6.02万亿元(2011年5月26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在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会上称),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是很大的。随着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工程业主或承建商迫切需要把工程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安排转嫁,以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和投资的安全。所以需要大量的工程保险业务的供给。

二、《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我院业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但是人财物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学院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培养学生对企业需求更加敏感。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我院的金融保险专业(工程保险方向)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工程保险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工程保险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工程保险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撰写财经应用文、论文的能力;(2)阅读工程保险技术资料的能力;(3)准确理解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对一般的保险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4)合同洽谈、索赔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5)工程保险计划方案设计能力;(6)独立完成保险出单、一般理算、客户服务、组训等方面的保险业务能力;(7)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2)具有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3)具有勇对竞争的能力;(4)具有开拓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5)具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检索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

3.从业能力(资格证书)

(1)通过三年学习和训练后,考取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包括人、经纪人和公估人从业资格证书)、安全员证书、统计员证书等;(2)通过英语学习和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会话和专业翻译能力,达到国家A级或B级水平,并取得相应证书;(3)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和训练,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达到国家计算机一级水平,并取得相应证书。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从工程保险业务要求来看,工程保险的对象是建设项目和与之相关各参与方,从业者的专业核心能力集中在从工程保险的角度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这是一般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从业人员所不具有的。因此,工程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管理知识,否则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工程项目的特征和实施过程的风险,这是工程保险人才培养的难点,也是该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该课题的突破点首先要确定形成工程保险业务要求的基本能力和从业能力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最主要的是以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保险专业理论为基础,两方面理论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理论知识支撑从业实践,从业实践指导理论知识。其次,要确定能够满足工程保险业务要求的课程体系。

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基本能力对应的是专业基础课程;从业能力对应的是专业必修课程,并依据知识体系的衔接安排先后顺序;发展能力对应的是拓展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形成基本能力和从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四)课程体系构建

课题组根据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表1)。根据保险岗位(群)(以工程保险为主)的任职要求,构建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其中理论教学体系由各类课程的理论学习部分构成,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构成;体现了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而非相互依附关系的特点。

1.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构成,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以至上升到管理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理论教学领域由三类课程构成:第一类是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经济数学、英语、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重要课程。第二类是理论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如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保险经纪与公估相关知识、工程合同管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HSE、工程风险与保险等,这些是学习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需要的多学科知识的主体课程。第三类是拓展学习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有输油气概论、个人与团队管理、国际贸易、工程英语;选修课在院选修课程中学生自由选择。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公共学习课程经过精心构思,一是以“必需、够用”为度制定课程标准,二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把握基础课要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原则。专业学习课程的设计紧扣工程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懂专业、会管理、双证书”的原则,设置以下核心课程:保险原理与实务、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经济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风险与保险、保险经纪与公估相关知识、管理学、统计学。拓展学习课程主要根据管道工程管理需要和学生兴趣两方面来确定。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依据能力进阶规律,构建基础实训―现场辅助顶岗实习―模拟仿真操作实训―岗位顶岗实习四层次连贯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系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都融合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范文6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论-文-网LunWenNet-Com)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