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堂范例

培训课堂

培训课堂范文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地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目的。   二、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他们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审美评价也逐渐形成,审美感受日益增强。   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同时,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当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有意接触体验,并从中感到惬意和兴趣时,其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便随之逐渐得到提高。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并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互动式、主动、探索、合作式等。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另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训课堂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在职教师;师资培训;教育改革

信息化技术主导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作为时代的掌舵人,教师亦需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和提升自己,以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通过系统的培训,在职教师知识越发丰富、能力不断提升、理念持续革新,对促进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专业并且有计划的系统培训活动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事实证明,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解读

客观来讲,“翻转课堂”的探索由来已久,并日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被评审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根据前辈们的经验总结及学术研究,“翻转课堂”即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应用支持,授课教师通过提供以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预习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师生互动协作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写作探究和沟通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最明显特性体现为,有效延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选择学习方式,并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学习难度和层次,进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接受知识。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或同伴之间的互动沟通,完成复杂知识的内化,对相关问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除却上述这些,正是缘于新媒体的技术功能优势,课程内容可以得到永久保存,方便复习和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反复学习,提升了他们的参与信心及积极性。

二、“翻转课堂”在开展在职教师培训中的相关运用

新媒体时代,“翻转课堂”的多重优势表现,对推进在职教师培训发展意义重大,并且更加符合成人教育需求。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关注细节配置,注重发挥各要素主动性。本文基于上述认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翻转课堂”在开展在职教师培训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支撑环境建设。严格意义上讲,“翻转课堂”是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其运用在在职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首要条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相关活动有效开展。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相关培训机构要精准理解“翻转课堂”要义,分析其中可能用到的信息技术支持,实时关注其动态发展,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在整合既有有效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相关投入建设,为后期运用做准备。与此同时,人作为活动实践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建设尤为重要,是“翻转课堂”有效运用的关重因素。因此,相关在职教师培训机构还需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解读“翻转课堂”的理念内涵,明确职业技能要求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可邀请学术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综合分析“翻转课堂”的特点,丰富培训员的知识架构及经验积累,分享同行业界有效经验,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媒介素养,使之提供更好的在职教师培训服务。届时,培训员本身也需加强“翻转课堂”学习,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逐步予以优化及创新,进而提升工作效力。

(二)做好预前准备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发展,因而在职教师培训尤为重要。综合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从业教师的整体素养表现良好,但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技术能力低的问题,并且由于较大的年龄梯度,导致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培训方式已难满足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求。基于“翻转课堂”运用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着需做好预前准备工作,保证整个系统有效运转。在联合高校确定培训对象之后,应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具体而言,在职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和知悉受训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教学经验等,通过互动探讨,明确其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在职教师培训员要进行完善的课程定制,搜集教学视频、PPT文件、指导测试等相关资料,开发所关联到的培训内容,并借助QQ、微信等公众平台,到每一位受训学员手中,让其对整个过程进行知悉,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三)合理安排培训开展。中期培训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运用在职教师培训的关键环节。在充分的培训流程说明之后,教师对相关活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辅以培训员的讲解,使之自行准备,进而提升他们的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在组织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之后,要求与训人员及时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反思,深化学习内容认知,并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继而为下一阶段的培训强化做准备。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员要定期询问在职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跟踪和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并深入了解和收集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根据实际反馈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与此同时,培训员还应主导促进在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师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的同时保证学习进度,充分调查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协作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例如,可建立培训学习群组,以群内提问或临时会话的方式,引导在职教师互动交流,通过培训员参与,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对困惑进行统一解读,并实时分享学习成果。

(四)完善考评反馈机制。考评反馈是“翻转课堂”运用的必要环节,对在职教师培训情况掌握更加透彻,有助于工作创新与优化。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在职教师对培训持有认可和满意态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但由于细节处置上的不完善,亦有部分教师反映,在职教师培训活动所关联到的资源内容有待丰富和提高。有些教师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在遇到问题时会及时反馈和请教,并寻求最优解决途径,但对于学习较为被动的教师而言,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寻求帮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学习进展。因此,培训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职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认真分析他们的行为言论,注重过程总结,找出培训关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训。另外,“翻转课堂”培训模式主要依靠QQ、微信等公众平台与教师交流,在学习进度监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是未来需解决的重点。对此,在职教师培训机构可定期设立一些培训考核科目,以不同方式了解教师学习成果,必要时进行指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十分重要和必要。未来随着教育发展,在职教师培训可能会遇到更多阻碍或困难,其相关需求大幅上涨,“翻转课堂”运用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因此,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深刻解读“翻转课堂”的理念内涵,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在职教师培训需求,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翻转课堂”运用建议,促进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帅,陈莹,季隽.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6~59

[2]卜彩丽,张文兰,张宝辉,朱苗.面向教师培训的翻转课堂探究———以“PPT课件制作”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81~87

培训课堂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教师;培训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现代化教育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当前情况下,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挑战,需要将翻转课堂理念科学运用于其中。因此,针对翻转课堂理念在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现实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分析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跟随信息化教育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运用了信息技术,针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和重组,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以及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内化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翻转”的局面。具体表现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观看学习相关的视频或是讲座,提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和记忆,尽量理解有关知识内容。在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和教师一同开展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完成问题的解答。这样一来,学生便更容易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以及实际应用。可以说,翻转课堂属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重点目标,在此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翻转课堂运用的基础条件

首先,当前信息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这是翻转课堂广泛运用的重要条件之一。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采用了“三通二平台”的方法,使得各学校的教学条件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优化。小学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其操作计算机和运用网络的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中采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信息。其次,教师的培训目标明确,这也促进了翻转课堂的普遍运用。小学教师出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会带着实际问题参与教学培训,其具有着十分明晰的培训目标。因此,教师的行为都比较自觉,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以及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会主动和讲师沟通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后,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翻转课堂在培训中的开展。当前的小学教师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会再简单地对新知识和技能进行死记,而是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内化并吸收。翻转课堂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培训,促使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

三、运用翻转课堂理念提高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方法

(一)强化需求调研,提升培训动力

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提倡“先调研再实行”,主张搭建交流平台,这有利于小学教师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求是培训的根源,所有高质量的培训都需要构建于一定的需求性和满意度之上。而培训活动如果能够符合学员的目标,则就更容易激发学员的动力,让其自觉根据培训设计以及流程完成各项任务,并提升学习兴趣。所以,要在强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调研,提升培训质量。作为培训机构,可以先确立内容和主题,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调研报告。教师也要利用信息化的翻转课堂理念,在线上线下搜集各种资料。培训机构把学员的反馈汇集起来,形成科学的培训方案,以此激发学员动力。

(二)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培训针对性

对于培训内容泛化这一问题,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解决。小学教师的培训内容可分为多个版块,培训教师则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思想,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集中培训前,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学员的基础情况进行了解,明确其目标、层次、问题等。然后据此拟定培训方案、内容,设置专门的讲师,找准培训方向。对于学员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点评指导,也可以操作演示,并和学员进行互动交流。

(三)采用混合培训的方法

运用翻转课堂,可以采取“先学后教”这一混合培训模式,把传统的方式加以创新,进而处理好培训单一的问题。翻转课堂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活动学习作为主体,把知识讲授和知识吸收的顺序调换过来。让学员在上课之前先观看相应的视频,进行预习以及在线沟通。然后在上课时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加入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模式,让学员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吸收并内化知识,从而提升培训效果。

四、结束语

运用翻转课堂理念进行小学教师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培训的质效。作为培训机构,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翻转课堂理念,促进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培训课堂范文4

【关键词】新护士;翻转课堂;培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1],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将“知识传授”过程置于课前,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2]。在医学教学中,从基础护理、医用化学到影像信息、中医诊断等,已开始将这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录制好的微课内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查阅学习资料,利用时间碎片化学习。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设置以传染病分类为主。我院每年都会计划招聘一部分新护士,根据实际情况,新招聘护士培训1个月,轮科9个月,为了让新护士能更好的适应本院临床工作,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本研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结合微课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起到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招聘护士30人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招聘护士30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0±2)岁。其中观察组大专学历有25人,中专学历有5人,对照组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10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授课老师的培训

培训新护士的老师由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临床工作15年及以上有临床带教经验,并参加过既往新护士培训的人员担任。护理部请专业老师向授课培训老师讲解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组织护理专家制定方案,制作培训的相关课件及操作视频。

1.2.2培训目标

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培养其扎实的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基本胜任临床工作。

1.2.3课程设置

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职业素质教育、法律伦理、护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不良事件/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传染病护理、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相关的课件及视频上传于医院内部网中。根据培训的内容不同,教学可分为理论授课、观看视频、课堂互动及操作演练等。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穿插进行,授课的大纲及时间安排发于微信群聊中,以便护士能提前上医院内部网学习。授课时新护士可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点评,操作培训将具体操作流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要训练新护士学会处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训1个月结束后,每个月护理部制定微课课程,以达到理论结合临床。

1.2.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传染病护理学中,《艾滋病的护理》为例,将培训过程叙述如下。

1.2.4.1培训前准备

所有新招聘护士建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中通知各种培训事宜。所有培训人员30人,共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10人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按优质护理要求以整体护理为标准制作《艾滋病的护理》的PPT课件,课件包涵艾滋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健康教育等。制作护理艾滋病病人的简短小视频包括隔离及预防措施上传于医院内部网站。在培训前1周通知新护士理论学习内容,并布置临床案例分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的成果和疑难问题进行汇总,以供课堂使用。

1.2.4.2培训过程

学习小组组长在培训前1天汇总新护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于第2天培训前30分钟,将学习中的疑问提出并进行讨论,老师答疑。对于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分类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则课后一对一指导。培训中采用理论结合临床对重难点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新护士知识的内化。如艾滋病人的护理中,学习小组与组之间从HIV病原学开始到病人的入院进行评估,从怎么样提出护理问题到实施护理措施开始讨论学习,老师补充知识点,及举案例分析。培训中穿插院感知识,在护理艾滋病人过程中怎样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假如发生针刺伤应该怎么处理等。课前的学习课件及小视频和课中教师所指导的重点难点会保存于医院网站中以便新护士随时查阅,课后老师下发理论试卷,并在规定时间做完,由组与组之间相互评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加深印象。

1.3考核方法

新护士培训期共为1个月,试用期为9个月,在这10个月中,分为5次考核,分别在培训前、培训1个月时、轮科3个月时、6个月时及转正考核。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同时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各占50%,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达标,70分及以下者为不及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技能成绩、科室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在培训新入职护士中,采用传统培训观念,容易导致新护士缺乏主动性思考,学习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护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护士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从而使其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有一定的传染性,易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成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此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模式,培训老师的角色由授课者转向布置任务者和指导参与者,同时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以便新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下,学习气氛活跃,大家喜欢参与到学习中,小组间的分工协作使成员发挥其所长。此种培训授课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护士有充分时间自主学习,通过团队间的合作,激发学习潜能及团队精神。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微课,能有效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郁华.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9(1):37.

[2]蔡琳.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3(5):46~47.

培训课堂范文5

 

投影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密度。我在数学几何形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的特点,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利用投影在“说”中培养想象力。   在求阴影部分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有关题目,利用投影,启发学生“说”,使学生在“说”中发展想象力.例如,在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教学中,我用投影出示图1,这是由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问学生能用多少种方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经教师的启发,学生在投影片上通过“割”、“补”、“移气说出了多种解法。有的学生说:“阴影三角形面积加上阴影梯形面积”,即4X(6+2)令2+〔4一(6+2)+4〕x4一2~16(平方厘米);有的说:“整个图形面积减去空白的大的三角形面积”,即4X4十4x6一(4十4)又6+2二16(平方厘米);有的说:“先把整个图形想象成一个大长方形,然后把有阴影的三角形面积减去空白的小长方形面积”(如图2),即(4+4)X6令2一4X(6一4)=16(平方厘米);有的说:“把阴影三角形移到空白小三角形上,所得正方形面积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如图3),即4X4~16(平方厘米)。   这样利用投影,在想中说,说中想,说说想想,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利用投影在“看”中培养想象力。   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利用投影,引导学生仔细看,在“看”中也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如教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时,我用投影出示图4(单位:分米),并提间:怎样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得出“只要求出一个扇形的面积,再乘以4,就是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在肯定这种解法正确的同时,再提出,能不能把阴影部分拼成一个新图形?是什么图形?学生重新观察图形思考,最后想象出:因为扇形的大小一样,都是四分之一个圆,所以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圆,求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半径为1分米的圆的面积,即3.14Xl,~3.14(平方分米).至此,目的已达到,但教师并未满足,还要求每位学生将想象出的圆画在投影片上,让大家观赏评析。   在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又用投影出示图5(单位:厘米)。我提问:该图是一个部分被遮了的长方体,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否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各是什么形状?面积各是多少?问题刚提出,学生就开始观察投影图,思维想象,得出:上下面为长方形,面积是长x宽~4x3一12(平方厘米);前后面为长方形,面积是长x高一4X2~8(平方厘米);左右面为长方形,面积是宽x高~3x2一6(“砰方厘米).教师进一步提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根据三条棱长,在脑中先把它想象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体,然后再把它们分解成上下面、前后面和左右面。   以上教例说明,“看”是重要的,利用投影,学生通过看,使图形在脑中形成表象,再经过大脑“加工”,就把“部分”想象成“整体”,或把“整体”想象成“部分”,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利用投影在“动”中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天性好动。在儿何形体的教学中,利用投影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如,教学推导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先给每人分发一张画有等腰梯形图的投影片,然后引导学生动手通过“割”、“补”、“移”的方法推导公式。经过探讨,学这样,学生借助投影媒体,在“动”中悟出了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加深了对各种图形间关系的认识,发展了思维,提高了空IW.想象的能力。

培训课堂范文6

我校是在南海区改薄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所农村学校,因为地理、师资、生源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沦为镇的薄弱学校。如何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比较滞后等突出问题,如何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科研兴校、创立特色品牌的办学目标,成了我们治校治教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教育创新和课堂教学改革。而改革关键是在于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改革是难以成功的。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有关教育和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教育改革必定在实践中失败。”我在骨干老师的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和潜心研究,终于探索出一条教师教、学、研、训“四维一体”的最有效途径,我们把它简称为“双环”教学。

二、“双环”教学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

(一)实践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努力在实施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二)最优化理论:

在实施的过程我们努力用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全面指导教学的过程:如,教学目标、认知规律、教学的结构、方式、主体性、教法、学法、媒体等的有机组合,使之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反馈理论:

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双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均坚持反馈理论,进行诊断、改进与提高。

三、“双环”教学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在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这种方法,按照各学科“教、学、研、训”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然后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研究,来解决存在问题。它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

这里主要指教师搜集、鉴别、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与策略的构建。

四、“双环”教学行动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9月—2008年8月,是“双环”教学作为市级课题实施的初级阶段,主要针对农村小学改薄所带来的一系列教学问题而开展实验的。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12年2月,是“双环”教学作为市级课题实施和完善的发展阶段,落实“双环”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扎实推进“双环”教学实验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其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是“双环”教学作为省级课题实验的准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双环”教学过去的成败得失,供新一轮实验参考,并形成“双环”教学阶段性总结报告;第四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是“双环”教学作为省级课题实验的提升阶段,从教师的能力素质、常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到每一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均用“双环”教学进行有效的打磨和提升,形成“双环”教学的成功经验;第五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是“双环”教学作为省级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在继续深入进行“双环”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同时,全面总结和反思,形成自2012年以来“双环”教学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材料,编写“双环”教学专集,力争课题在部级立项,为进一步推广“双环”教学成功经验作努力。

五、“双环”教学的研究成果

(一)实践成果

1.形成了两个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创新模式。

“双环”包含“一环”和“二环”,“一环”是同一备课组的教师根据自己备课组的计划和研究课题,选定一个教学内容,同备一节课,依次执教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最后上的老师取长补短,力争把这一节课上到最好。如今全国教研盛行的“同课异构”就是来源于“双环”的“一环”;“二环”是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主攻方向,各自精选一节教学内容,在个人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其在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的年级)循环上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把这节课做成精品。近年活跃在各地的“磨课”就是“双环”之中“二环”的翻版。具体做法是:“一环”:同一备课组的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和自己备课组的计划,选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经过至少三次的打磨,最终把这一节课上成“精品课”。二环:各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主攻方向,各自精选一节教学内容,在个人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其在不同的班级反复上课,集体反复评议,个人反复修改,把这节课做成精品。“双环”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环集聚集体智慧,着眼于出精品课;二环彰显个人才华,着眼于出精品教师。

2.创新了教师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的最优化模式。

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模式,同时催生了教师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的最优化模式。我校采取“备课组长负责制”,每个学期初,教导处遵照学校的部署将具体的研究任务下达到各个备课组;备课组长按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着手完成“一环”或“二环”。习惯上第一个学期作“一环”、第二个学期作“二环”(当然调换过来也可以),一年才完成两个循环。第一次备课时间最起码要用两周的时间,新学期初就要制定好新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以及详细的实施细则。“一环”就是要大家一起选一节课,而“二环”则要每一位老师各自精选一节教学内容。备课组长和其他老师都要拿出一个方案,让大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来分析。只要能得到整个备课组的通过,就可以照此实施,如果不行还要反复修改,反复“碰撞”,集思广益,务必达成共识为止。各学科各备课组老师围绕“一节课”,按照“双环”的模式,进行备课、课件制作、上课、评课、反思、修正、总结、提升等,做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和共同提高,学会在实践中找理论、找方法、找对策,巧妙地把教师的校本培训、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时间+汗水”的教学模式和“单打独斗”教学现象,使教师教学的意识、观念、行动、方法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3.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我校教师借助以上两个的模式,实现教、学、研、训等方面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研训一体以及学用结合,既推进了课改,又突出了课堂,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验在各班全面铺开,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体现出把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与常规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特色。第二,研训一体,齐头并进。“双环”教学是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而量身订造的校本教研。它注重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更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实效性。每个学期,学校教研处、科组制定好计划,然后各个备课组用“双环”教学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备课组和教师则选择实际课堂教学中面临要解决、改进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双环”教学的模式在具体的上课、评课、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加以修正,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双环”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充分发挥了教研处、科组和备课组各级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校本培训的三级网络。它把教研、教改与常规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教研与教师的最实际需求的如何备课、上课、评课、制作课件等教学能力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训一体化。它把培养教师的运行机制从行政部门行为转变为学校行为和教师行为相结合。第三,学以致用,显现实效。当前的教师教育培训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转换问题上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这种困惑长期困扰着教师。一线教师普遍认为,教师之间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最有效的方式。“双环”教学通过选择一个非常小的切入口———一节课,激发起教师沉睡的研究欲望,使教师自觉地将问题变成课题,做到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内容集中。这种模式强化了教研,淡化了竞争,增强了合作,提高了效率。教研方式及其成果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避免了“以教代研、以赛代研、教研脱节”的不良做法。它让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及自身的存在问题,努力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工作状态和习惯,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第四,推进课改,突出课堂。课改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课改的得失成败。我校的“双环”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推进课改为目的。通过多年“双环”教学研究广泛深入的开展,使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行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教学技能达到迅速的提升,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它的成功之处在于:(1)学会如何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2)懂得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好每一节课;(3)营造出浓厚和谐的教研氛围,提高评课能力,评好每一节课;(4)懂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并制作好每一节课的课件;(5)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能写出每一节课高质量的教学后记……

4.促进学校“精品”文化的生成。

“双环”教学以选择“一节课”作为切入口,以追求“精品课”作为阶段性目的,这种成就“精品”的做法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便内化成老师的一种“精品”意识和习惯,并渐渐辐射到整个备课组、学科组,从而孵化出整个教师团队的“精品”文化。近年来,我校能实现从薄弱学校到特色品牌学校的华丽转身,与这种追求“精品”的意识及其文化是分不开的。

5.打磨出一个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2009年2月,我推出了一个小学语数英三大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四自”课改。它借鉴杜郎口中学等经验,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协助,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教、自编、自演”四个基本环节,实现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能力的三大目标。为了走出一条“四自”课改的成功之路,我与全体老师借助“双环”教学的操作模式分别对语数英三科的教学进行反复“雕琢”和“打磨”,终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四自”课改在实践中少走了不少弯路,使“四自”课改在我镇、我区、我市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充分证明了“双环”教学的相容和所包含的智慧。

(二)理论成果

“双环”教学缘于实践,依托当今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论、最优论等教学理论,有很强的生命力。

1.它为实践论提供了一个在教师教学“研训”上的范式:

“双环”教学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围绕一节课,采用“三备→三上→三评→录像→反思”的程式,通过同伴深入广泛的互助合作,完成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理性的反思,呈现出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教学效果。

2.它丰富了“最优化理论”在教师教学“研训”上的内涵:

“双环”教学将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备课组成员和个人的轮番进攻,集中力量攻其一点,反复打磨精益求精,使老师及其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相对更高的水平。同时,又以点带面,优化了教、学、研、训全过程,使教师处在教学的最佳状态,以此激励和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它拓宽了“反馈理论”在教师教学“研训”上的应用:

“双环”教学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创造性地发挥了“反馈理论”的功效,使全体老师在“反馈-矫正”的周而复始中发现自己和问题,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效果。

六、“双环”教学的发展方向

培训课堂范文7

引言

高校与各大酒店进行合作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享受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其技术服务能力,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从而在步入工作以后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为国家的酒店事业注入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质量就是一件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研究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酒店培训师只有掌握最新、最权威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下,才能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探究。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随意自然的与他人沟通,调动自己的思维,掌握一些人情世故的处理方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这些内容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服务的。

(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不断提升酒店培训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酒店管理这一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相关服务技巧与职业技能,进而学会待人接物以及与客人沟通的技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酒店培训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人员教学经验不足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教师专业性不强,课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没有理清课程进行的主线,导致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听起课来相当费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放弃这门课程。另外,教师不注重实践,大都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乐趣。在后续的案例中,学生也就不能把握到相关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使得所学知识白白被浪费了。

(二)酒店培训师课堂掌控能力差

课堂掌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酒店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于一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语言进行清晰的表达,让学生摸不到头脑。而且语言太过单调,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太沉重;第二,一些酒店培训师掌握不好课堂时间。在一堂课开始时的黄金时间,都在扯闲篇,没有讲述重点内容。快下课了才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进行仓促的讲授。使得学生抓不到重点,课堂效率低下。第三,个别的酒店培训师缺乏职业素养,对于酒店内部的一些机密,拿到课堂上当案例讲给学生听,违反相关规定。

(三)课程内容太过单一

很多酒店培训师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学生浪费了时间,却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对于酒店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经典案例以及客户的评价等内容,多个培训师往往都会讲解一遍,让学生感到了枯燥。另外,培训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在讲课的时候没有侧重,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酒店师资教学质量提升的改进措施

(一)选择专业的培训讲师

酒店培训师的素质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效率,因此,校方要提高酒店培训师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在进行筛选、考核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了解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其责任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职业修养进行评价,所有项目均合格者才能进入课堂,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合格的培训师,校方也要组织他们进行定期的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时代接轨,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能力

很多酒店培训师没有系统教学的经验,在授课的时候太过随意,对于学生的听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培训师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前,认真梳理课程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课上,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课程的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营造一个专业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课后,除了要为学生分配作业之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进行查缺补漏,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互动平台

酒店培训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培训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不能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互动的气氛,让学生做好随时参与课堂交流讨论的准备。比如对于酒店的企业文化,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出各自的见解,从而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以及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职业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培训课堂范文8

关键词:教师培训;学科教学知识;PID模型;教学环境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1]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和各级教师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培训发挥作引领和提升作用,但是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几十年来,我国实施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培计划”)的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活动,培训的驱动力均源于上层机构或部门。在这种培训模式下,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师培训的预期目标,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决定着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2]培训单位设计的课程(或讲座)内容和形式、组织实施,接受培训教师自身需求以及参与培训的态度和行动等都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培训在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善教师培训的若干建议。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教师(曾经参加过教师培训)的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教师培训在新的理论知识学习、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师基本技能等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培训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70%的被调查者感到在学科教学技能提升方面收效较少,希望教师培训可以做的更好;50%的被调查者希望在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通过教师培训有收获。在对培训单位的访谈中,发现个教师培训过程中,课堂实践环节相对较少。目前,我国的“国培计划”项目主要是由高等院校承担,虽然培训计划中有进学校、进课堂等要求,但课堂实践相对较少,其它短期培训通过就是一次观摩和评课。在教师培训中,教师缺少在真实情境中锻炼教学技能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以及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是现阶段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1.1培训过程中,专业知识教学转化技能培训欠缺

教师培训过程中,课程内容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多,专家报告大多停留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层面,结合具体学科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专业知识的教学转化需要相关学科的专家才能给出专业的指导,这对培训者是一项挑战。教师培训的人员组成通常是高校教师、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有自身的工作,这方面的专家匮乏。

1.2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解释深度有待提高

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主要有理论知识培训,专家案例讲解和学员自主交流等方式,课堂实践的次数较少。在培训实施中,大都以观摩听课、主讲老师教学反思和专家评课的形式进行,由于时间紧有走过场的现象,课堂分析的深度不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解释过于范式,部分参训教师觉得课堂中某些教学活动设置很恰当,但是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这里也存在有些参训教师参与课堂分析的积极性不够的现象。

1.3教学预设、课堂生成应对技能提升指导不力

通过调查也发现不少教师感到在处理课堂应变技能方面存在问题,希望在如何应对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等方面的技能得到提升。然而在参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这方面的收获不大。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培训的目的之一,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平衡策略有一般研究,但课堂教学“最大化偶发事件”的价值需要教学机智。对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参训教师从自身需求角度,提出在教学技能方面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解释能力提升等的方面需要。这就是教师培训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些需求,在培训的功能和组织实施上调整改进。

2理论基础——PID模型

关于教师知识的构成,发现很多模型,如:PCK、MKT、MPCK、PID等。2011年RowlandandRuthven提出了这个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是否位于个体教师的头脑中,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资产,只有在其应用范围内才有意义。”[3]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后来经过研究者们改进确定学科教学知识的八个组成部分:(1)对学生(错误)概念和困难的认识;(2)教学策略的知识;(3)对数学任务和认知需求的知识;(4)教育目的知识;(5)课程和媒体知识;(6)背景知识;(7)内容知识;(8)教学知识。[4]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一名好的老师需要对学科教学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八个组成部分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研究。[3]以数学专业为例,就目前我国教师培训看,PID模型为教师培训的不断完善奠定理论基础。Blomekeetal.(2015),Kais-eretal.(2015)在PID模型中阐述了与教学相关的数学问题技巧:(P)在教学环境中感知特定事件,(I)解释课堂活动和(D)决策、预测响应学生的活动或者是提出替代性的教学策略。[3]P(Perception)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感知特定事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也是课堂中重要信息的获得者,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学的特殊情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反馈等。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事先并未遇见的情况,所以教学过程中感知教学中遇到的事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课堂教学中的应对机制也是学科教学知识八个组成部分中一个重要的教师专业技能。I(Interpretation)是指解释课堂活动。课堂是构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每个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接受的知识都是有不同的反馈能力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不同,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应对课堂上学生不同的表现,这些不同的表现也需要教师给予不同的解释,教师也需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D(Decisionmaking)是指决策、预测响应学生的活动或者是提出替代性的教学策略。舒尔曼的学科教学知识中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课堂的状况以及学生的情况有一种预判。对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特征、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策略,但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有一个预备的教学策略,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能有很好的预案,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3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专业知识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帮助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基于PID模型,针对目前的教师培训的问题,对于数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引领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转化

数学教学中,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的、科学型的知识形态。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线性地印在纸上。这是知识的学术形态,学生比较难懂。有的学生看懂了字面上的意思,题目也会做了,却不知道学这些数学意义何在。这时的学生还没有接触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5]原本很多教师只是满足现在所要教的学科的知识,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现状意识到知识形态转变的重要性,如何转变需要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培训需要带领参训教师将学术型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转化参训教师对于一些数学知识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不仅仅明白数学知识字面上的意义以及会做题,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案例库,并通过培训重点介绍一些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知识改造的过程和经验。如对于祖暅原理的教学,可以通过一副扑克牌,可以把它摆成一个长方体。稍微用力一推又可以做成一个斜柱体,请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斜柱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体积“守恒”的思考出发,就能重新创造出祖暅原理。[6]这样通过对难知识的改造以及对学术型知识的转化,形成示范,有利于参训教师今后日常教学参考。

3.2观摩课堂并解释课堂活动

观摩课堂并解释课堂离不开真实课堂,培训中要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开展教学观摩和现场分析。让参训教师对专家课堂的观摩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应变技能等,明白其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培训实施时,请主讲老师介绍在面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是使用何种方法或者通过问题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思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体验。专家教师解剖如何善于提出富有层次的、能激活学生思维深层参与的启发性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灵活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7]观摩常态课堂是教师培训可以思考、实施的一种重要培训方式,因为它更真实、更贴近实际。常态课程中教师没有做太多的准备,更能反映课堂的教与学。在常态课堂中更需要思考课堂活动设置的缘由以及教师是如何处理不同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问题。在考察常态课程以后,承训单位应该安排相关研讨活动,专家点评,从理论上层面分析课堂,参训教师带着问题来研究、解剖课堂。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3.3课堂生成案例分享与研讨

关于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案例分享是有效的方法,沙龙交流是教师培训的好的形式。在进行教师培训之前,承训单位应该搜集整理案例。因为现在很多案例都不是共享状态而是不被公开的,此时就需要承训单位进行搜集,能够将各种优秀的案例都进行收集和整理。培训实施时,承训单位可以通过沙龙、小组讨论等方式组织参训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形成小组对收集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将课堂生成的案例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通过对案例相互讨论,理解和积累,得到提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