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训思考

边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训思考

现在的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方法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纳说过:“最好的刺激是学习材料的刺激,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积极的去观察、去想象,最终才能画好自己的作品。

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激发学习兴趣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具有对物象、色彩、创作风格等艺术因素的存在,更有对中外历史、社会生活、性格心理这些人文知识的了解。如在美术鉴赏课中就有要求举出国内外我们熟悉的画家及其作品,通过作者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他们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讲到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观点及其内心世界。这样也就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画家的人文素养,他们自我情绪的表露,展现了画家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即画家酸甜苦辣的感受及生活经历;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画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具有生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某画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吸收蕴藏在作品中的人文营养,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对美术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以一般的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这意味着,美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表现能力,包括对美术的审美态度,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美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美术的审美态度,是通过审美教育的过程培养出来的。艺术史上说伦敦人正是看了印象派画家画的伦敦的雾的作品之后,才懂得和领悟到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伦敦的雾只有一种颜色———灰色。在中国,常用“江山如画”来形容某处山水的美丽,这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艺术家所创作出大量美术作品,这才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和审美经验,而这也正是美术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培养。

二、用探究与发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好美术将来做什么?因为什么而学习美术?”当一名画家?当一名设计师?对美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分辨善美与丑恶的能力。对于美术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是不太现实的。有人认为自己对美术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美术的这块料,从而放弃对美术的学习,混日子来消磨时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首先要对美术有执着的追求,要懂得去欣赏美和发现美。学会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现象和过程,了解到用科学认识的方法研究问题所产生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素描石膏像写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形体结构的认识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石膏进行结构分析。用几何的形体将石膏的各个部分表现出来,脑部可用“球体”来表现,眼眶“长方体”,上额“圆柱体”,下额部则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现。这样就能将复杂的石膏形体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石膏像的认识,加深了对石膏像形体结构的理解,方便了对石膏像写生的学习。学生思路一开就能把复杂事物分解开来,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满足了心理的要求。最后得出检验:做任何看似复杂的事,只要把它进行分解,就如石膏像一般分解成形体与块面的组合,再把形体和块面的问题解决了,再复杂的问题都能逐步解决。

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教师应该采取“赏识”教育。只要看到学生有一点优点,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就连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答对一半,甚至只答对一点,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然后找出错误,及时纠正,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热情、勇气和自信心。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极大配合,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要创造出好的绘画作品是不可能的。要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学习美术并不太难,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上不太成熟,因此,他们并不太关注一些付出努力但没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任务,都会导致其失去信心,也会失去兴趣。比如说在新教材中就提出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兴趣提高了,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认真、刻苦的进行学习。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渠道,充分利用种种手段,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活动,采用种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自尊、自强、进取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是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只凭口头上说说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才行。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的,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兴趣的提高是艺术实践的动力。对美术领域的热爱,必将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审美的主要途径,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但是从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挖掘具有艺术修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的指导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说在写生课中,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到操场上进行写生练习,让学生分散开来自己找写生的对象。几分钟过后,只见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着铅笔,仍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大胆的叫到:“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老师让大家仔细观察。便问学生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回答到:“篮球架,单杠。”老师便提醒大家认真观察四周,学生们便对球场四周的房子、工厂认真的画起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色彩、表现色彩的创造意识,使之与客观自然有一定的联系,又高于自然。例如:天空不是必须要画成蓝色,而是根据画面色调,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方面的要求,表达成为不同的色调,这种主观色彩的运用可以在很多大师的作品中体现出来。#p#分页标题#e#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特征,但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成为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长期处于被动的接受,不善于思考,老师布置一点作业我完成一点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根深蒂固,他们不会去挖掘教材以外的东西。因此要彻底的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学习美术的出发点,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发挥自己的艺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