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培训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培训技术

培训技术范文1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是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发挥〔1〕。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服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2-4〕。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5〕。本研究于2008年4月-2010年9月根据山东省卫生需求状况,筛选出15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卫生适宜技术,并对5个示范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山东省海阳、即墨、嘉祥、平阴、宁阳5个试点县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加培训的3087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87份,回收有效问卷3087份,有效率为100%。其中海阳896人,即墨1061人,嘉祥83人,宁阳538人,平阴509人;县级卫生机构181人,乡级卫生机构1397人,村级卫生机构1509人;培训西医类技术人员1684人,占54.54%,中医类技术人员1403人,占45.46%。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卫生人员在培训现场集体填写由国家课题组统一制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问卷,收集被培训卫生人员一般情况、培训影响因素及培训掌握程度。内容包括:被培训人员年龄、机构类别、执业类别、专业技术资格等个人信息,以及被培训者对适宜技术需要性、授课水平、适宜技术难易程度、培训时间、掌握程度等培训相关信息。其中被培训者对适宜技术需要性通过培训需求、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及技术适用程度来衡量;适宜技术难易程度主要通过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技术难易程度来衡量;培训掌握程度主要根据被培训人员单项技术考核成绩与总体培训效果考核成绩,折合成百分制后划分成3个等级:<60分为未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80分为熟练应用。

1.2.2培训内容本研究共培训卫生适宜技术15项,其中西医8项,中医7项。总体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推广应用时间从2008年8月-2009年7月。各示范县基本采取由课题组统一制定的分级集中培训方式,即由山东省卫生适宜技术专家组对各项目县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师培训,再由经过培训的培训师对县和乡镇卫生院其他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最后由经过培训的业务骨干对村医和其他卫生人员进行技术应用指导。每次培训时间约1周,省级培训1次,县级培训5次,乡级培训78次。

1.3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录入Access2003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表1)本研究共培训基层卫生人员3087人,20751人次。被培训卫生服务人员平均年龄为(45.13±11.95)岁,31~50岁年龄段占54.9%,98.8%卫生服务人员认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需要或很需要。

2.2卫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单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将因变量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分为未掌握、基本掌握、熟练应用3种情况(因变量为多分类有序资料,且分类水平>2,故选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自变量赋值量化情况如下:机构类别分为县、乡、村级医疗机构3级,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专科、本科及以上3级,专业技术资格分为无职称、初级、中级、高级4级,培训需求分为不需要、一般需要、很需要3级,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分为未掌握、基本掌握、很熟练3级,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很难、比较难、一般、较容易、很容易5级,授课难易程度分成完全听不懂、较难听懂、基本听懂、完全听懂4级,技术适用程度分成不适用、不太适用、一般、较适用、很适用5级等,对照组均为第1级。采用单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α=0.10水平上,性别、年龄、机构类别、专业技术资格、文化程度、培训需求、培训前,技术熟悉程度、培训时间、技术难易、授课难易、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技术适用程度12个因素与卫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有关。

2.3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表2)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县级医疗机构是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掌握情况的保护因素;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培训技术不需要、培训前对技术不熟悉、技术难度大、授课完全听不懂、单位不具备技术应用条件7个因素是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掌握情况的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表明,专家授课水平对卫生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培训技术需求程度、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

培训技术范文2

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培训技术范文3

近年来,我国农村建设围绕着强农、惠农、富农的思想政策进行实施,农业事业也在机械化的影响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机械以其高效、便捷、稳定的特点广受农民的欢迎。但同时农业机械对于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很多农民无法达到农机的实用技术要求,并且安全意识较差。为避免农机使用效率低和安全隐患高的现象,应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与监管工作,做到全面完善农村的机械化建设。

关键词: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监管

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让农村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大幅增多。但同时,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机械化设备操作往往缺乏一些专业性的技术培养,为促进农村机械化建设,必须对于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培训与监管服务,也是推动我国农村高效发展的重要工作。

1当前农村的现状以及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所遇到的问题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加速和扩大,许多农村人口和农民工青年选择进城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导致了农村机械化技术学习能力不足。其余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留在农村地区大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业务人员,导致发展缓慢农村经济[1]。一方面缺乏机械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农机维修经营的农业知识和意识,经常有机械设备损坏后才进行修复,这样的使用习惯大幅度的缩短了农也机械的使用寿命。驾驶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农机操作员通常有这样一个错误观念:农业机械和设备主要工作在农村地区、田间、场地等地点,而不是在街道当中行驶,就没有必要对驾驶技术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同时也是在这个错误的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农业机械操作人员都没有农业机械驾驶证,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现象,极易威胁到他人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强化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和监管服务工作是迫切而又必要的[2]。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培训中缺少学生,缺乏培训教师,难以达到职业学校的质量,极大地限制了农业培训的发展。那么需要如何管理农业职业培训,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发展呢?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农业培训的认识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农机培训工作,可以提高、农业经营、管理及农业工作人员自身素养等农业方面优化工作,平稳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因此,要注意农业培训管理,利用环境,现有设施和技术人员,确保培训单位相对独立完整。在促进农机驾驶员农业技术的同时,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促进法治和安全操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和技术质量的法律概念,提高农民参加农机操作培训的宣传。通过宣传,扩大影响,向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社区农业机械学校寻求关注和支持[3]。其次,开源。适应市场来源是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生存的基础,有工作有技术但是没有生源就很难完成训练任务。学生不足是困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方案

首先,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农户的农机操作水平。这一步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机械化学习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平。有关部门需要建立专业的农机操作知识教育集体,组织农机教育和集体实践,实地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农机操作进行理论教学。将书中微妙的理论知识,以真正的实践操作形式展现出来,对于专业水平有限的基础操作人员来说,非常有用。其次,要注意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农机使用寿命。在机械和技术的培训中解释维护过程,应特别强调设备维护和机械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在完成一天的农业工作后,要求少量清洗和润滑,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氧化程度可以显着减少,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间接减少由于维修设备而导致的资源浪费[4]。最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使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要考核和评估农业机械的操作和驾驶技能,农机手必须持有农业机械驾驶证才能进行工作。对于存在操作技能和驾驶技术问题的农民,应重点培训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农业机械也属于机动车辆,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部分道路较为狭窄,安全隐患频繁。加强宣传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此外,基层政府也因为农机培训工作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农业是支撑经济建设行业的现实基础,地方政府必须确保与农业相关的资金投入。根据季节,制定不同的培训和教育内容。特别注意要分为不同的方式,比如耕种春季作物、夏季生产、秋季收割、冬季种植等多种教学工作的分配,为农业形势的各种有针对性的变化提供专项培训。

3明确责任,监管与服务将结合

在三年拖拉机司机经验下,驾驶农机造成致命交通事故,认证和农业管理情况将有责任扭转调查,追究有关老师,培训机构和负责人依法办理农业管理工作[5]。农业机械的监督是基本的工作,也是确保农民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监管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农民的机械设备操作能力的监督和考核。为了更好的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监管服务工作,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理论教员、教练和考官的事故责任跟踪管理机制,使各方面工作环环紧扣,避免培训工作过程化,利用规范化的和制度和管理条例。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方法,教练教导耐心,对于每一次的考核和测试都认真完成,确保培训质量,确保技术的高效稳定运行,提高学生的素质。农农机司机,在通过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农业机械技术运行的基本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控制农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具备交通运输工作和农业工作的才能,要求农机作业取决于地形和操作区域,行驶路线的及时合理调整[6],提高抗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和互助互救和安全意识,现场作业应减少转弯中的转弯时间和非工作状态下空动农机,避免由于人为的动作导致的机械故障,更好地利用农业机械高效稳定的优点。

4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一支有文化、技术高、懂保养、操作能力强并且善于经营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农民是实现农村机械化建设的根本所在,确保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基础。只有抓好农业机械强化培训工作,扩充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知识,才能培养一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技术人才,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完善农村机械化的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旭.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3(10):50.

[2]赖发清.强化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监管服务工作之我见[J].福建农机,2014(1):10-12.

[3]王先云.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公益服务能力——当阳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4(1):10-12.

[4]黄玉祥,朱瑞祥,郭康权等.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农业机械标书评价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90-94.

[5]李绪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需求分析与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3(4):36-39.

培训技术范文4

关键词:畜禽养殖技术;培训;质量

畜禽养殖业的生产、产品质量、公共卫生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安全性和养殖技术具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在基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培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畜禽养殖总量、养殖规模及质量都得到了发展,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全面提升。但在基层畜禽养殖培训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区域内畜禽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1 当前养殖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目前,基层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在培训工作中不能使用电脑、投影仪等一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掌握的现代养殖技术不足,而年轻人员因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让受训人员感到满意,部分掌握现代养殖技术的专业人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停职外出发展[1]。

1.2 养殖培训经费匮乏

相关部门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需要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技术推广职能经费,没有项目支持的专项经费,通常情况下只能利用其他机构开展的培训工作来实现培训的目的。

1.3 缺乏先进的培训仪器和设备

为了保障培训的效果,技术推广人员需要需要借助电脑、摄影机等收集相关有效信息,在培训中利用投影仪等先机设备对培训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畜禽管理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配套完善的仪器设备。

2 加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的建议

加强畜禽养殖产业的技术培训,就必须从建立培训机制、落实培训经费及培训内容、建设培训队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形成机制健全、领导重视、专业人才带动、合理布局示范基地的良好局面。

2.1 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省级主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畜禽养殖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畜禽管理系统由上到下合理安排支持项目、落实培训经费、配套培训器材,还要从体制上彻底改变基层兽医服务单位只有动物防疫人员,缺乏专业推广人员的局面。此外,相关部门要积极采用市场引导、政策宣传等多种手段,对现代养殖的先进经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养殖户能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科技培训的意义和目的,自觉主动参加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营造出科学养殖的良好氛围。

2.2 完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开展培训活动前要搞好摸底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养殖情况合理制定培训题目和内容。在制定和实施技术培训计划,都要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来开展培训活动,对培训内容、方式、规模及培训时间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后,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2]。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完善培训机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出发,针对基层人员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点培训,并大力加强建设示范基地,提高培训效果和带动能力。

2.3 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培训力度

建立由市级技术推广服务站管理,由农业系统中具有畜禽专业中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的畜禽产业培训指导小组。统筹规划,主动接受培训委托和培训任务,以此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要统筹安排培训人员,采用集中授课或现场培训的方式,分类进行指导。还可以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对当地的业务骨干进行讲课指导,传授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等,提高技术人员的培训能力。

2.4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将技术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由政府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培训资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农民培训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并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现代养殖经济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 科学规划,抓好农民培训工作

在开展培训活动时一定要按照“高、广、实、活、严”的培训原则。一是在组织领导层面上必须体现出“高”,由主要领导负责,做到由一把手挂帅、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相关人员密切协作,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当地的培训工作全面顺利开展的有利局面。二是在具体培训对象上必须突出“广”。在开展培训前,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按照一户一人的要求,对农民开展分类培训,对一些文化水平较高并主动接受培训的农民,要重点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这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带动周围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3]。三是在具体培训内容上突出 “实”。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培训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当地畜禽产业的整体布局对农民开展实用高效的畜禽养殖先进技术培训,适应当前形势下发展市场经济的需求。四是要在具体培训的形式上突出“活”。从县、乡、村逐级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网络,灵活采用集中与分散、白天与晚上、长期与短期、送科技下乡、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养殖大户示范等多种有效方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活动。五是在培训上突出管理“严”。在培训工作中严格落实目标考核管理制度。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6 积极开展惠农人才工程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降低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养殖管理部门中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进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养殖技术人才,也可以牵线搭桥引进养殖专家入驻当地养殖企业,促进当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还能推动当地普及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加快基层技术骨干的养殖知识更新,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养殖经济的健康发展。

2.7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构建基层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属于投资主体,实施主体为当地的畜禽兽医管理部门,组织者为当地的农村合作组织,构建出当地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以畜禽兽医管理部门为依托,以乡镇技术推广体系为基础,以民间科技合作组织为补充,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技术培训体系。二是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培训推广队伍。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关键。畜禽管理部门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内部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组建技术培训推广队伍,到乡镇基层开展养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三是完善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全面加强人员的考核,不仅考核培训数量,更要重视考核培训质量,同时建立学员参与的共同考核机制,对成绩突出、培训效果好的组织培训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3 结语

培训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培训;技术推广

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总产值,就要利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将科学技术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民素质较低,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还不充分,所以现阶段对于加强农民技术的培训和深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值得深入探究。

1加强技术培训的措施和方法

1.1根据农民情况开展培训

了解农民的需求是提高农民技术培训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村干部汇报、群众集体会议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初步掌握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水平、对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当地的农业要素后,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培训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季节和不同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

1.2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农业技术培训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开展的时候,农业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求农民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市场预测知识。因此,对农民进行单纯的技术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培训的技术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来帮助农民在学会技术之后,可以对当前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例如,农民在节能型温室内种植蔬菜,科技人员除了指导农民如何应用科学技术种植高产的蔬菜外,还要传授蔬菜采摘、运输、储藏等方面的知识,以减少蔬菜在采摘、运输中的损失。为了满足当前多变的市场需求,对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培训人员要从自身出发,结合实际,自主学习现代化农业知识,全面帮助农民实现收入增长,并尽可能地改变其传统的重产轻销思想,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不能轻视质量,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1.3结合当地情况安排培训

农民往往是现实主义者,如果培训的技术华而不实是不会得到其青睐的。因此,相关培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要给农民带来真实的利益。如面对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的山区,培训人员就应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准备资料和数据,让农民眼见为实,有效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先使其对新鲜的技术感兴趣,再组织培训。而面对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展培训时,要了解当地农业情况,对于采摘、运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帮助农民全方位地发展和进步,培养其创新的思维理念。

2深化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培养农民的开放观念

农民的传统思维理念是阻碍农科技术传播推广的重要因素。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存有保守封建的思想,在面对高产技术和高产经验时,通常独自享用,拒绝分享。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很多农民怕别人学会了高产技术对自己的经济收入造成冲击,也有些怕对方操作不当失败后对自己产生埋怨,因此,推广农业科技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民保守落后的思想,可以在技术培训时宣传国家政策,导入市场经济等知识,让农民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明白共同致富的深刻内涵,将高产的技术和经验多总结交流与大家分享,实现农业经济整体全面地增长。

2.2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做好宣传

事实证明,想实现高产技术的普及,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面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政府需要进行干预和支持,为了防止个别地区农业自生自灭的困境,政府的大量投入和大力支持势在必行。除此之外,在培训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将培训过程中推广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分析结果传达给农民,让农民明白某项技术应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以便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2.3建立农民学校

有关部门要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当地村民成立科技宣传中心。将种植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进行及时总结和分享,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农民进行二次培训和指导,学校由当地的农民组成,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里,农民通过亲身体验对科学高产技术进行言传身教,使农业技术传播取得最大的效果。

3结语

培训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措施

0引言

对于农业发展来讲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是确保农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给予其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来。但当前农业机械技术还有待完善,需相关人员做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云南德宏地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具体如下。

1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现实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科技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利用,其中包括农业。对于农业而言科学技术不但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还改变了农业运营模式,从原本粗放型农业变为了集约型农业,增强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科技的重视力度,注重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创新。就当前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应用农业机械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这便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创新,使农业机械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身为一项具有较强系统性、技术性的培训活动,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农户应用农业机械的实际能力。通过创新与培养新农业机械技术,不但能够延长其应用年限,还能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效率,将其存在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2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现状

德宏州位于云南西部,辖三县两市,国土面积1.15万km2,人口121万,全州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6.87万hm2,拥有农业机械总量25万台套,全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2.1欠缺对技术创新与培训的认识

参与培训的人员对日常培训重视力度不足,欠缺应有的态度以及端正的行为,以消极的心态去应对培训。在应付的思想下,很难获得预期效果,还会耗用大量时间。在对机械进行实际应用时,不恰当的操作会使机械发生故障或是出现安全隐患,影响农机手生命安全。因缺乏认识,无法掌握机械机理,导致疑难增加。比如,在维修农业机械过程中,将能够继续应用的配件当成了废品,导致资金浪费。参与培训的人员,科技水平并非是最优。在日常培训过程中,技术员未将其当作提升自我的途径,而是一种任务。这便使技术人员的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2.2创新与培训的方式陈旧

日常的机械培训,需将其针对性与新颖性凸显出。若是缺少创新框架,很难对技术人员应用机械进行有效指引,进而缺少吸引力。对于农户来讲,便很难起到指引的作用。对机械技术进行培训,未创设比较新颖的框架,欠缺培训结构。对于培训流程,依然处于单调的状态。未能切实按照区域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培训与创新工作。

2.3缺少相应的配套设备

对于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来讲,欠缺有效的支撑。此种支撑的欠缺,具体体现在技术方法。以往的培训布局,只针对陈旧的内涵。未提供新兴设备,相应的积极性并没有显著提高。连接的多种环节皆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勿对其有任何的忽略。应融入新兴技术,创建配套支撑。

3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对策

近些年,农业机械化拥有了更多支撑,如政策支撑。此体系支撑,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农机机械技术培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如农机手水平低下,未参与培训;培训内容单一,整体架构陈旧等。对于这些问题,需制定相关策略将其切实的优化掉。

3.1转变创新与培训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机械化原本水平有所提高。诸多区域农户,缺少高级别的文化水平,综合素养也相对较差。他们熟练掌握的农业机械技术,具备的滞后性较强。对于农户来讲,参与机械技术培训十分重要,其是丰富农户机械技术与素养的基础。当地政府可以组织关联业务培训活动,由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一同进步。此种培训形式不仅丰富了原本农业机械技术,还加强机械技术的应用水平。培训部门需不断吸收新兴技术,增加新内容,添加更多优质服务。正常的农机培训都能服务农户,选用的培训授课方式及流程,皆需要同用户实际需求相符,基于此,农户才能明确农机具体操作流程,加强自身涵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农业生产效率。

3.2探究区段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段所具备的特性有所差异,比如气候、土壤等。基于差异的状况下,如果设定统一的培训课程,就会导致培训的效用大大下降,减小培训的实效性。基于此,需融入精细化这一理念进行指引,做好因地制宜。明确地段差异,进行日常培训,研发新的授课流程。加强农业成效,降低农户劳动负担。选取合理的方式、科学的培训渠道,充分考虑现代化社会下村镇的具体状况。乡村的面积比较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果想要培训效果达到最佳,需保证实事求是。切勿直接引用其他区域的经验,可以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课程及内容,促使培训效果实现最优。

3.3整改教材内涵

农机的不断转变,需应用新兴技术。由于其更新频率快,有必要开展培训工作,这便适当的添加一些新的教材内容,将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知识删减掉。授课的机械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换。通过此种方式,才能确保培训效率,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培训部门,采购新兴设备。在日常授课中,需选择易被接受的课程,并适当的添加一些实例,使原本十分枯燥的教授变得十分有趣,促使农户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兴技术。除此之外,还需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组织农户动手操作,感受更加繁杂的农机技术。

3.4加强技术研发

降低机械制造业对农机技术研发的难度对于采购农机的村民,国家可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额度,或是给与些许作业的油料补助。政府机构需加强对农业技术研发重视力度,为农机制造研发业提供些许优惠政策,推动更多的机械制造业开展农业机械研发工作。但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研发农业机械中需确保以质量为中心,这便需要农机制造企业具备较强的工艺,如此才能生产出性能优质的产品,为保证农业机械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5增强培训人员综合素养

第一,身为培训农业机械技术的工作人员,需保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当自身熟练掌握以后再教授给农业机械使用人员;第二,技术培训人员需增强环保意识,在教授技术的同时需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第三,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应用移动终端,能够实现高效率传输,为农户提供了新兴的学习渠道。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但当前该技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有关部门需加大对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实效性,为开展好农业生产工作做铺垫,进而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梅茜.浅谈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路径[J].南方农机,2017,48(17):21,25.

[2]王德勇,姜富年.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J].乡村科技,2016,(21):92-93.

[3]范志杰.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J].南方农机,2017,48(9):21,24.

[4]苑东明.研究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方法[J].广东蚕业,2017,51(2):29-30.

培训技术范文7

[关键词]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影响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华德•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技能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提升竞争力。另外,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快捷途径之一。

1问题的提出

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作为研究对象,鄯善县位于吐鲁番盆地东部,西距乌鲁木齐市280km,东距哈密市340km,并且具有交通便利和区位优越等特点。鄯善县总面积3.98万km2,辖5乡5镇、1个国营农场、2个省级工业园区、68个行政村和24个社区。鄯善县总人口数高达24.27万人。在鄯善县建设新农村的时候,农民作为建设的主要载体,应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全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林牧渔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7年,农林牧渔业是在整体16个行业当中人力资本水平最低的行业。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从而导致农民的思想观念及理解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舒尔茨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明确提出:人力资本主要展现在人们的身上,其表现方式为人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和相关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李铁强[1]明确提出“把人力资本逐步积累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农业的主要发展就是在于科技、教育方面,主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借助于科技进步用来提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

2影响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

2.1农民个体因素

现阶段,很多农民思想认识落后,认为自身的劳动技术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没有区别,甚至有的农民认为过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整体来看,影响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个体特征等,其中主要包含农民的性别和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等。2.1.1性别和年龄。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当前大部分农村以男性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农村男性劳动力更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从年龄来看,由于年轻人具有思想开放和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特点,所以,在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方面要比年长的人意愿更加强烈。但是,就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现状而言,很多农民认为在家务农发展空间较小,年轻农民更加趋向于外出打工,再加上农业技术培训属于岗前培训,耗时较长,使得很多年轻人对于参与技术培训的意愿较低。而那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则因为年龄、身体素质及接受能力与年轻人有所差异,所以在外出打工过程中不占优势,其更加偏向于在农村稳定发展。2.1.2实训基地较少。现如今,农民在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时候,存在实训基地少的问题。由于农业技术培训并没有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因而对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农民没有可以进行实训的基地,从而对农业技术培训降低了兴趣,最终导致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数较少,达不到初期效果[2]。

2.2农民家庭因素

农民家庭因素指的是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时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其中包含家庭的总体人数、家庭主要劳动力人数以及非农务工率和家庭年总收入等。2.2.1家庭总体人数。家庭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整体规模,家庭规模越大,经济压力越大。所以,针对家庭总体人数较多的劳动力,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来有效改善自身家庭的经济现状。2.2.2家庭主要劳动力人数。在众多家庭当中,家庭劳动力较多的则更加偏向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因为一个家庭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过多,众多劳动者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主要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来拓展自身的就业方向,增加就业机会[3]。2.2.3非农务工率。非农务工率的主要计算方法就是家庭非农务工人数除以家庭总体劳动力人数。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促使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以及在当地从事非农工作,忽视了对家庭耕地方面的管理,最终导致自身家庭的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土地流转及抛田等现象。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对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兴趣有所降低。相关研究表明,一般非农务工率与农民参加培训的兴趣呈反比关系。2.2.4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当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的计算方式是非农收入除以总收入。由于非农收入越高就会加大农民对非农工作的认可程度,从而导致农民降低了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兴趣,最终使得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而且相关研究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越大的家庭,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越低。

2.3外部环境因素

现阶段,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直接和间接影响农民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并且包含国家及相关地方政策等问题。第一,我国相关政策的优惠力度越大,农民更加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因为如果我国政策优惠力度越大,也就是在一定层次上表明了政府支持农业技术培训,能够广泛吸引农民的注意。第二,所安排的农业技术培训时间和地点都应根据农民的需求来确定,促使更多的农民愿意参加农业技术培训。

3促进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建议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形成了自治区到县、乡三级的技术人才库,其中鄯善县农业队伍专业性较强,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11人,为鄯善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今后,鄯善县政府应继续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不断促进鄯善县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应高度重视培训对象的选择,以务农为主的年轻农民为主,再结合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但是,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时候,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每一名农民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以有效提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兴趣,真正发挥农业技术培训的优势。与此同时,鄯善县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促使农民能够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做到学以致用[4]。

4结语

从鄯善县农民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当地政府和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仍然很少。鉴于此,首先需要提升农民的基础教育水平,促使农民转变思想认识,从而提升农民参加现代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铁强.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李光明,徐秋艳.影响干旱区农户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因素分析——基于新疆3县812份问卷调查[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1147-1149.

[3]闫艳燕.基于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培训技术范文8

1.1培训中心的相关运作不够规范

从我国各省份来看,基本上都很重视电力教育培训,比如:某些省市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拥有十分庞大的规模,培训大楼的外观气势逼人,相关培训设施不但齐全,而且先进,甚至其相关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做得十分到位,胜过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电力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运作还不够规范:①从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和培训效果来看,却不符合其华丽的外观,比如: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本应在实践的操作场地予以完成的技能培训项目,却只局限于教室内部操作;②平时培训时,学员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直到最后考核时才能全部到齐。另外,培训过程不规范现象的经常发生,除了培训中心的管理不当外,还与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息息相关。

1.2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冲突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时,生产一线员工培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电力教育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的矛盾相冲突。一般来说,电力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定编定岗,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其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如果接受培训时,这些学员就必须离开则本岗位,即需要脱离生产线来参加培训,时间约一周左右,可见,电力教育培训和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在培训过程中,有的电力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安排培训任务,并要求生产一线相关员工必须参加,由此导致一线技术人员短缺,同时也不可以能随便安排人员顶岗,这种矛盾也很突出,严重影响了电力教育培训的成效。

1.3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在电力教育培训中,培训师的师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力教育培训的质量,而当前电力教育培训师的师资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一名优秀的培训师而言,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现有的培训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都满足不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①缺乏相关的专职培训师;②现有教育培训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电力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十分重要。

2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法

2.1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要紧密结合“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根据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分析教育培训项目,以便增强培训的目标性。一般来说,需要分析电力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实际现状,认真地找出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合理地确定培训需求。另外,经过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开发员工的那些知识技能,努力做到工作现场需要什么,培训内容就是什么,以便使培训具有针对性,从根本上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

2.2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①为了解决电力人员学习与工作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改为电力教育培训方式,结合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特征,进行就地培训,相关培训师也要深入现场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一线人员的工学矛盾。②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按照职工人员进行划分,包括技术职工培训、新职工培训、管理职工培训等等,要求针对不同的培训类别,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生产技能类职工时,最好在实际操作场所或让学员亲手操作;培训管理类职工时,可以采取仿真法、模拟法、向导法、案例分析法等培训模式。

2.3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完善电力教育培训,需要提升培训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强化电力培训师资在电力前沿方面的知识,并不断培训其新技能,主要由于电力职工培训质量取决于培训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因此,在培训之前,电力教育培训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参与更多的系统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掌握电力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动态,从根本上提高其培训手段、培训方法、培训技巧等等。此外,专业性强是电力行业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师资人才需要在系统内部挖掘熟悉电力业务的、具备专业经验且了解各个现场生产的电力从业人员,同时要有技巧地训练授课方法,从而提升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3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关注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便更实际适应电力行业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打造优质的电力教育培训新模式。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技术特殊性,其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培养员工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①要把员工培训和提高业绩进行有机结合,将电力教育培训方案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培训的功能;②培训结束以后,要能体现收入差距、岗位晋级的不同,这样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自觉能动性,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技术上逐步提升,努力创建最优秀的省电力培训中心;③由于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逐步形成,电力企业培训的重点需要放在职工队伍的素质方面,提升整体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响应国网公司“大培训”的最新要求,为实现坚强的智能电网奠定基础。

3.1培训系统建设

各个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培训观念,只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才是科学的电力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首先要审视整个培训流程,在培训过程管理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达到动态新型管理运作模式,比如:操作要规范标准,职责要清晰明确,设备设施要健全,评价要科学合理,考核要公平、公正等等。

3.2培训基地建设

作为面向未来的电力教育培训中心,需要大力建设培训基地。在培训理念和培训管理模式方面,需要有所突破,同时还要加强考核基地建设,齐全硬件设施,并要应用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在培训项目方面,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包含电力主要工种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系统、现场模拟仿真系统等现代技术,贴近现场实际运作,从而解决目前电力教育培训的供学矛盾。

3.3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①需要促使普通教师向培训师转变,技能培训师向“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转变,不但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要能查找各种电力故障的原因,同时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方面要有独特见解,从而打造一支优势互补、专兼结合、学科交融型的高素质电力培训师资队伍。②开展电力培训工作时,需要重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要切实提高员工的绩效,长远目标是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同时电力企业还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利于电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培训体系。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