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范例6篇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1

>>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漫谈 “云计算”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微探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例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沈瑶")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教育,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起步于80年代的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是还有一段距离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29-01

一、以“认识计算机一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建构铺下基石

目前,很多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仍是“学习计算机一认识计算机”,而儿童心理学早已指出:儿童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实践也已证明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儿童的计算机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建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此可知,传统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二、以认知驱动力的启动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落实

认知驱动力是课堂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认知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建构。笔者以为认知驱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这里我们权且把来自外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牵引力”把来自内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内推力”。提高认知牵引力最好的办法是使学习情景具有吸引力。计算机学科本身即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并挖掘计算机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以此来启动教学过程中三大系统之一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动机。

三、以多媒体教学网络创造交互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保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受到信息的传输量与交流双方所处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从信息的传输量看,传输量与频带宽、信噪比成正比,多媒体的相互补充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而且多媒体信息传递过程是以和谐的乐音向外传播,具有口耳相传的传统授课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课堂容量和密度,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良好效果。如,在一年级教学拼音字母时,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小朋友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跟着小动物一起学习字母,比教师带读与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以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建够得以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宜推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是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参与发现新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探索、发现、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的概念和规律等。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欲望正好可以借助于“探索式”的学习手段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强的新知记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善于利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完成特定任务的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发现并总结新知的本领。

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推进

1、变纯知识的灌输为教学、应用、趣味的三结合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进行一些与教学相联系的实际应用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英文键盘输入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键位之后,安排一个趣味性强的指法游戏,或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英语课本进行课文输入。再如,让学生在进行WPS文字编辑时,要求学生使用电脑写作文,教师再帮助他们打印成稿,让学生在熟悉WPS对文字编辑的同时,既看到了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实现“弹性吸收”

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以为,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应侧重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对于较强的理论性内容可以试行“弹性教学”即由学生自由地吸收一些附加的、有一定难度的计算机知识。所谓“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是指计算机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应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础篇”,是教学的重点,安排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操作知识为主的有关知识;二是“练习篇”是与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强化练习:三是“知识篇”是在教学的重点内容基础上拓展了的理论性较强的有关计算机知识基于这种“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进行因材施教,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前两部分内容;而让那些对计算机有兴趣、希望了解与掌握更多更深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自由地对第三部分内容进行“弹性吸收”。教师在适当时候安排“计算机知识知多少”之类的智力竞赛检验、促进诱导学生对“知识篇”中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如此这般,既不加重一般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

3、教师采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这一教学媒介,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2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学机制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该称之为信息技术,为了让孩子从小认识并掌握信息技术这项技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与反思,结合实际情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关注基本功的训练

基础是发展的前提,是事件成败的关键。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应从抓基本功开始,为以后的不断学习打好基础。熟练的技巧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只有练就一手好的基本功,才有可能熟练地让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因此,在学生最初接触计算机时,应当鼓励他们去玩一玩计算机程序中附带的纸牌、扫雷等小游戏,从而练熟鼠标操作,通过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键位练习、指法练习等,让学生练好指法。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再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计算机的其他操作技能,从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为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打下扎实基础。

例如对于初次接触信息技术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我重视键盘指法练习,以达到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目地。对此我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1)要求学生会读英文字母,并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写,结合计算机键盘识记键位;(2)通过金山打字软件上的打字教程再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认识、熟悉键位,弄清手指分工及了解打字指法,掌握练习技巧;(3)安排学生上机进行英文打字练习,指导他们初步掌握击键姿势、击键方法等;(4)组织学生开展打字比赛,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原因做针对性练习,从而进一步纠正学生的坐姿、击键方法,特别是留意学生各个手指的击键范围,千万不要让其出现“一指禅”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在开始练习阶段不要心急,要注意打字的准确率;(5)通过正规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指法练习,实现“盲打”,并基本上能把键盘上各个键按照它们的排列位置默写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都能养成较良好的击键姿势、击键习惯,为以后正确、熟练、快速地操作电脑打好基础。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自己去进行尝试练习。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

信息技术教学,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阶段的孩子往住活波好动,好奇心重,对事物认识不足,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这点表现的尤其明显。他们盲目的崇拜电脑高手,轻视基础的学习又沉迷游戏。他们想要自己什么都会,所以什么都感兴趣。但涉多不如学精,泛泛都学不如先学好其某一方面。例如,清华版“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就是要求他们熟练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动画设计及制作等。这样一来,在他们学期结束的时候便可高兴地说:我会用flash,我会制作动画。否则,等到他们学期结束回过头来望,只得朦朦胧胧的一片,学无所长。

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道”字,不仅包含了完成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对此,我深有体会。例如各种软件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在每周一节课的条件下教会学生太多的知识,唯一之计就是教会学生总结、归纳其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自善其身。例如在讲到powerpoint菜单栏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word的菜单栏。看似相似的菜单栏有哪里不同,让学生再试着操作一下,看功能上是否相同。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不会有局限性,而能够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从而有新的收获。

四、教师形成特有教学机制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获取和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教学机制。而这种特有的教学机制,要求教师去实现个性化、情感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如此教师要做到:

1、能承认和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觉运用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主动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每堂课开始时的任务设置,启发诱导学生参与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2、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运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发挥榜样的教育功能,去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适时进行检查或小组比赛等方式,及时反馈结果,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榜样带头的教育功能等。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复式教学尝试》 ;《小学教学研究》 2011-10-19;

[2]江化峰 《浅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 2009-11;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3

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学校,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22-01

学习信息技术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界,信息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联系的纽带,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知识、技术创新的必须之路,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环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一、教材引路,激发兴趣

教材里面有很多思想性强,探索性强的知识,如大型游戏,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这一特性,在教师多演示、勤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在配上文字说明,学生怀着极大地兴趣,高效率的掌握了课本知识,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玩家爱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密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目前的教材中的一些实例大多是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环境等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例子本身就让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常摒弃这些实例,而引用身边的例子,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在Excel教学中我从班主任手中调来了各班刚刚完成的考试成绩作为实例进行,要求学生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很重视,对实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探究兴致都很高,实际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所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技术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改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意向活动,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给学生创设出和谐的情境,在每次操作演练时,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并要求他们尽力能凭借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应用新学知识,扮演角色,以达到操作的目标,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更加生动,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录像教学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

录像教学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和各种情景,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科学性、趣味性强的参考片,如:在学习文档保存处理上,先通过看录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怎样建立文档并保存,再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的熟悉了这一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深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根据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4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交互平台、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即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互动。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题的方法,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网上调查学生喜欢玩的小游戏,并做好记录, 然后改变了用纸和笔来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大胆运用WORD中的统计表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统计图,在40分钟内完成了手工操作所不可能完成的内容,用WORD制出好统计表后,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合作交流,说出设计的意图、思考方法、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等等。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从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到电脑上整理,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又把握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许多同学说,因为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有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抽象性思维不是很强,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产生数学课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以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掌握数学规律。

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上学、娱乐时间出发,让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契入点,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在感受秒有多长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了奥运会百米短跑的镜头,让他们不仅了解时间的长短,还了解在短时间也能做好多事,让他们有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5

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投身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的超链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没有衔接的作品。学生在做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麻烦。这时教师就要提出: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让学生能够随意播放指定的图片呢?教师让学生先通过看书自主学习,从书中找到可行的办法来。有的学生就会发现超链接的办法来,教师这时就要趁机把超链接讲给学生。学生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作品,进行超链接练习。

二、整合学科,全方面发展

计算机为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把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能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讲解Word时,教师可以利用Word对作文进行创作和修改。当讲解图画软件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让学生通过网上绘画进行图画练习。当学到互联网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源,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这样的学习既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这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爱好,也同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它。我们应该加大教学的新颖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这种兴趣长盛不衰。小学生尤其如此,多媒体技术使数学字母变成了图画、声音,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便通过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图画:第一辆车的车轮是方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是圆的,但是车轴却是方形的,并且车子行驶起来往往是颠簸的,第三辆车子的轮子也是圆形的,而车轴是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的时候,非常平稳。于是,我便针对这一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第三辆车子行驶起来非常快和平稳呢?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充分利用动画展现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给学生展示了直观,形象的事物规律,它把声、光、电融于一体,利用多媒体的各方面功能,闪烁、移动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中,在画面上出现了三捆小棒和五根小棒,让学生减去九根小棒,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一下,找出简单的方法来。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熊,小熊首先把一捆小棒分开,从分开的小棒中拿出四根小棒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二十六根小棒。在小熊摆放小棒的时候,加上音乐,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亲自观看了整个过程。看完之后,学生可以反复操作,不断观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关键是不够减得向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种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思维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不仅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还要使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求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发挥主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形势,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信息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次,跨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纪挑战、全面发展、潜能大、素质高的建设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再次,近年来多数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如果不培训出相应的教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小学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小学信息技术范文6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