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例6篇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1

我班级今年总结历年在活动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大了对所选拔人员业务素质和礼仪素质的培训工作力度,除此外还在选拔机制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首先在参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同样进行了变革:

亮点一:定期开展常规的业务知识的宣讲、培训工作,对此次参与者进行活动具体业务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礼仪知识为主,突显我校高中生的风采,其次还有一些办公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宣讲等

其次,还每周定期召开了经验交流大会,以做到精益求精的精心培养:

亮点二:召开新参与人员同往届参与者的经验交流大会,一方面为新参与人员讲诉他们参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等,另一方面也为新参与人员解答疑问;与此同时还讲诉了发生在他们身上有趣的、记忆深刻的事。

而后,在今年选拔机制上同样做了调整,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并将选拔中的每一步都进行透明化:

亮点三:评委全部由往年参加过四进社区的三年级的学长担当,而非学生会成员担当评委

亮点四:各考场的评委分组情况是临时抽签决定,而非指定评委的分组

亮点五:整个过程都在辅导员老师的组成的指导小组监督下进行的,从而避免了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任何同学有任何异议都可以到此次的指导老师处投诉。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2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很早就来到了居委会门口,原本以为我是最早的,可到了以后发现好多小弟弟小妹妹们早就在那里等候多时了。看到寒风中小弟弟小妹妹们被冻红的面孔,我身为一个合格高二的学生深感惭愧。社会活动是建设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我们应该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以及一切的利益为之奋斗。在居委会的门口,我自责的低下了头,等待居委会大妈的批评。

还好居委会大妈是一个很和蔼的中老年妇女,她本着共产党员良好的素质,世界领先的思想觉悟,发扬者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宽容的传统,原谅了我因为睡到6点还没起来导致没有提早两个半小时到的到的生活作风错误,对大妈没有提前集合时间的行为我十分感动。现在这个国家真是个很讲规矩的法制健全的社会啊!

在听了大妈三刻钟的如何捡垃圾和安全教育以后,我,和那些祖国未来的希望们,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由不同的大妈大叔带到不同的地方,准备和那些没有自觉消失的在马路上堆积了几天都不肯走的烟火残骸们,还有那些满地被主人抛弃的可怜的瓜子果皮之类的东西决一死战,为了建设我们完美无缺的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在这满地的垃圾被那些图谋不轨的破坏分子曝光之前把他们彻底清除!!

在各位大妈大叔仅仅半个小时的动员后,我们的斗志完全被激起了!!像冲锋的战士一样像哪一个个垃圾堆跑去,有人带着红色手套,有人拿着白色的塑料袋,戴手套的同学捡垃圾,拿塑料袋的同学收垃圾,大家配合的十分默契,工作效率十分之高,不到两个小时一百平方米草地上的垃圾就差不多被检光了。虽然有着刺骨的寒风,但同学们的脸上都流下了一滴滴汗水,可依然努力工作,只有在去倒垃圾的路上才会稍微休息,聊两句话。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乡土特色

一、凸现乡土特色的前提

乡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舞台,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教师要重视地方课程与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国家既没有制定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进行课程编制。这就需要地方、学校等自主开发。那么,到底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发,可以让学生去做呢?作为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首要实践者,从2012年浙江省新课改方案出台以来,几乎省内的每个学校都尝是“走班”“学分”“实践”等改革。我们学校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了两三年的摸索,从“乱来”到现在基本“成型”。我们的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基本框架如下:

从历史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内容来看,凸现乡土特色的前提是体现地方性,即在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乡土课程资源发挥出自己独有的地方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资源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征,每个地方的乡土资源都是各不相同的,类型、呈现形式都是不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自然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也从身边开始,社会实践活动从身边的资源开始。

杭州,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和民情风俗文化瑰宝。发掘杭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寻根中坚持先进文化,让我们的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我们家乡在中华文化的熏染下有更大发展。

二、凸现乡土特色的抓手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几次实际的活动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开展好两个“抓手”――教师和学生。

1.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选题、分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报告撰写、成果展示等,全部都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发展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累计到2016年10月,历史教研组总共收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6份,合格报告86篇,优秀报告15篇,例如《关于拱宸桥历史文化兴衰的调查报告》《从古代诗词看大运河的历史与各朝各代对其的利用》《南宋杭州茶叶初探》《章太炎――革命哲人》等等优秀的调查报告。就如《课程改革方案》提出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导――突出研究方法的指导

在社会践活动课程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为保证调查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帮助学生把诸多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分析,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在选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小组活动中,提示学生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启发学生;当学生忽略了研究过程的某一重要环节,教师则可以故意凸显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每一步指导都应体现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

现代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历史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4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具体实际,提出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增加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从而使空泛的谈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目的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更便于开展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学生对空洞说教的逆反心理。为此,需要确立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真正的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这个新的高职事业注人新的活力,带来勃勃生机。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个性发展等方面也正日益显示其综合效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三种社会职能的实现。

1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地位形成

    所谓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增长知识,提高才能和努力多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八十年代初兴起,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历程,而高职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兴起则比较晚,这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在广东的扩招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今天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职责。

    从我国高职院校20余年的成长历程来看,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紧随时代变化.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准绳,采用“订做”模式,即企业选定学生人员,加人到企业学徒联盟,然后学校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的与其岗位、专业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和培训,这样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据《中国教育报》2003年的一项统计表明:2003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5%,这仅仅是一个平均值。事实上,各省区之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差距非常之大。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统计: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市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还有一些省份则在30%左右,甚至更低。(1)如此强烈的反差,显示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地区之所以就业率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些地区每年的毕业生在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都是过硬的“双料复合型”人才,所以深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而有些院校(这是一个事实,不可回避和隐瞒)为了提高自己的办学规模和影响,扩大招生,一味强调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甚至有的院校的“两课”教育教学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规模,总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我们不能不说这是造成这些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关键因素,所以高职学院要想真正获得有效的发展,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最佳的方式就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可提高高职院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落实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做到:一要在“新”上有所突破,在跟准市场这条绳的同时,要有科学的预见,正确把握未来的毕业行情。加大对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力度;二要在“深”上下功夫,在高职“两课”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上有所突破的基础上,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三要在“实”上见成效,就是要在“新”和“深”基础上,抓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真正做到既然做了,就要真正收到实际的效果,不空洞、不虚化。

    为了适应21世纪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就必须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在使自己所培养的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更为主要就是要使目己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懂得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和方向。

2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2.1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21世纪人才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灌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学生找回社会主义新娘和理想。列宁曾经说过:“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所以我们不能给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制造闯人的“空场”,坚守我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但又不能实行强制灌输,而应该为学生设定某种自认为必须接受教育的环境,从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这一方面表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目前的高职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对于他们来说,在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上表现出趋利性和务实性—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比较淡泊,出现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的多元化,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正像马克思在1857年到1858年所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3)当代高职学生更多的处在第二阶段,经历了“精神断乳”的苦恼和喜悦,逐步建立自己的新的思维视角—主体意识。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多的强调人的历史的主体,强调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建设性,注意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行为选择上,主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或自己是否获利;在理想与现实上产生巨大反差、困惑和苦恼,政治信仰的知与行的分离,甚至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使学校凝聚力弱化。为此,我们要在学校教育和理论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教育仅靠灌输是不够的,还必须变单渠道的教育为多渠道的网络教育,像我们有智力服务型、劳务服务型、勤工俭学型和参观调查型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合力,而这最佳的途径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到革命胜地参观或者到企业中生活锻炼,自我发现、自我补救、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树立牢固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

2.2有助于高职学生增强其杜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学生是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一代人,他们也被称为中间力量,但是这些高职学生本身喜欢犯主观主义错误,缺乏对国情的了解,用理想的眼光去审视和看待社会和人生。所以平时有自视清高、评头品足的习气,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马上就显示出信心不足,垂头丧气甚至急躁,混日子的情绪,缺乏对事情的冷静、准确的把握和应对重大变化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是现代高职学生的症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硬灌,而要转变思想,实行赏识教育和隐蔽性的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使其脆弱的心灵得以接受,防止排斥、逆反心理的出现,如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隐蔽?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实行十五天的军事训练就是要锻炼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和干部开展下乡支农活动,利用自己所学所长,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间题,从中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了解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用思想政治教育大网硬性笼住学生,只有他们真正所想、所感,自己动脑,他们才能够真心接受,用现实来“唤醒”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3有助于高职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习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奉献精神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各种思潮也在不间断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并使其产生错误的观念,把自己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认为自我奋斗就能够打下一片天空、江山,何须他人,所以他们排斥其他人民群众,用阿Q精神把自己“精神贵族”身份与“愚昧无知的群氓”区别开来,个人主义泛滥。

    现在的高职学生当中有2/3以上的学生生活、学习都是靠父母,无优无虑,也从来不进行劳动,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认为有了知识,就可以赚大钱,不用劳动,一切都可以雇人来做,所以劳动被当作低人一等的差事,滋长了轻视劳动、蔑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思想。这些都使学生产生了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劳而获的思想吃掉了他们奉献精神,也啃光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忘记了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把学生智力输出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即通过我们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到乡镇进行义务活动,把自己所学知识贡献社会,还有我们的青年自愿者协会(简称青协)所开展的“服务一条街”的劳动服务活动,在实干中讲奉献,在创造中为人民服务,同时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来完成所下达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在劳动中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4有助于高职学生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培养、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这三个方面就构成大学生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缺一不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其他院校不同之处在于更多的是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劳动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需要有牢固的知识结构作基础,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后盾,在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中体现为一个正等边三角形(如图)。而这些方面的培养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亲身体会,从中感悟到人生价值,达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我训练、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目的。那么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又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在独立的条件下进行的,极容易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在具体活动中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弥补漏洞,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试能力,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最佳效果。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效果措施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

要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措施及建议进行探讨,首先我们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知,要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形式、内容、意义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从而帮助相关人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迈入一个新的层次。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定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通过一定有效的规范的组织,在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初步步入社会,与社会接触,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和活动,从而验证所学知识与提高个人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且关键的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与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以小队的形式展开,一个小队一般由一个指导教师、一个队长、一个副队长、一个财务管理以及其它普通队员组成,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或者不以学生的专业划分,从事一些公益或者不为公益的活动或基础工作,如支教、进行福利社或是动物救助站的相关公益活动,进工厂实习、大学生“三下乡”等形式,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中真实的工作岗位,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增加对于真实社会的了解,还能够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容。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验证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技能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加深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初步对社会的人情世故、社会工作中的规则有一些了解,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在语言交流、待人接物等等方面都能有较大的提升,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培养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灵感,等等,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几乎所有的本专科院校都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内部也有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并且配备了教师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指导。而且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收获的社会效益也想当令人满意。如很多高校以“三下乡”为主题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就非常有效果的将与“文化”“科技”以及“卫生”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宣传,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社会效应,并且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能力,也对社会现状有了更为直观真切的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成就,几乎全国的高校都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落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一)社会实践总体规划与现实脱离

在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总体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社会实践总体规划与现实脱离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时,忽视了客观规律,忽视了学校自身发展的情况,以及为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的资金,一味地想要好效果,提出硬性指标,但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却不配套。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虎头蛇尾,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也难以帮助学生接触真真切切的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导致了社会实践活动沦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高校在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只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考察,但是对于其实际的效果不能极好的体会。因此,这种传统模式下的社会实践考察方式就会导致其新兴实践内容与活动不能够极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使得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较大。同时由于其实际的实践活动的领域并不宽泛,因此其具体的实践内容就显出一定的劣势,因此其时代性和现代化的特点都会有所缺乏,进而导致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够及时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社会实践层次与水平较低

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还存在着社会实践层次与水平较低的情况。一些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指导工作停留于表面,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导,从而在具体开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常常沦于形式化,停留于浅表,层次与水平极低,只是“走个过场”,难以收获应有的社会效益,学生的能力也极难在这种表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必要的提升,对于真切的社会现实也没能够有足够的接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效益极低。例如,一些学校组织的去敬老院做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就属于此列。

(四)缺少稳定的社会实践场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实习不同,一般高校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供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实习工作,而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块,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所以,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一般是学生自己去找地方进行社会实践,也有极少数部分是由学校牵头并组织,但这种情况非常少。因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常缺少稳定的社会实践场所,在找寻社会实践场所这个过程中,学生耗费了较多的精力,而且找到的社会实践场所也是好坏各半,难以进行有效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例如,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学生到动物救助站进行社会实践,就收效甚微。

(五)缺少稳定的补助资金来源

虽然校方往往会对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队伍进行资金上的帮助,但所帮助的部分,在整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极低,杯水车薪,这就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小队需要自己去拉赞助,需要自己去提供资金,给大学生的学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且由于资金的限制,也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队伍的壮大。这个问题若是能够彻底解决,那么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六)缺乏大学生社会实践必要的准备工作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准备工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需要从动员、征集方向、讨论开展模式、确定考核方法以及最后的成果展览等五大方面进行。但在实际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展中,很多学校缺少了关键的环节,或者在一些环节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动员环节工作不力,那么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就会减少。如果在征集环节工作缺失,就会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糟乱,无法评价。如果在开展模式环节工作缺失,那么会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不规范化,难以收获预期的效果,而在考核方式与成果展览两个环节工作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七)社会实践缺少配套教师的有效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规范,从而帮助学生科学高效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在许多高校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多指导教师只是“挂名”,完全未能履行其指导学生如何具体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形式上的挂名,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得不到有效地指导,最终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化与表面化,学生难以有所收获。

(八)缺乏有效合理的社会实践结果评价与利用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价与利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使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可以放大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且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来看,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评价结果主要是由单一形式的报告或是实践材料来进行结果与分数的评定,同时根据分数的不同进行不同形式上的能力划分。这种通过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出学生实际社会实践能力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结果分数,而对于实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不能实现控制,因此就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助长各种不良风气,最终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性不高,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被抹杀。

三、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措施

针对上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的给出相关建议:

(一)科学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规划

各高校要科学的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规定,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指导精神,落实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要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反复强调,要让相关工作负责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收到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各高校在进行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规划。

(二)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中

各高校应该要努力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并给与相应的学分,从而鼓励和促进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可以借鉴医学生的寒暑假见习机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换取相应的必修学分,以某高校为例,他们就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换算成了学生所必修的素质拓展学分内,从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方则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早与社会接触。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与水平

要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与水平,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关于选题方向,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一定不能任其自由开展,一定要有所方向的指引,这样才能最大效益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如可以开展与“两课”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与个人能力,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干部以及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和指导,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发展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一个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让高校能够有计划和方向的进行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成就,并且能够达到校方、学生与地方双赢的大好局面。但是,要发展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不但需要学校方面进行努力,还需要地方部门进行牵头才能够真正达到效果。例如,新疆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大学生实践基地———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站为攻读本专业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其中的典例。

(五)学校加强资金分配管理为社会实践提供资金

资金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学校资金有限,较为宽裕的学校可以向社会实践活动倾斜一点资源,增加资金的分配,从而鼓励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财务较为紧张的学校,则需要安排相关的培训,指导学生如何去拉去赞助,又或者提供相应的资金来源渠道,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例如,河北某高校就会为一些校级的社会实践小队提供一定数目金额的资金。

(六)加强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准备工作的监督

要做好动员、征集方向、讨论开展模式、确定考核方法以及最后的成果展览等五大方面的准备工作。要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可以采用开宣讲会或者专项讲座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反复宣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处与重要意义,从而动员起全校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激情。在征集方向工作进行时,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从全校师生处搜集意见,从而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方向的科学性,在讨论开展模式时,要确保开展模式的科学性与实事求是性,要能够切实的运用到实际中,最后的成果展览工作也必须提前筹备,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七)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指导老师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技能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认知,要加强对于如何开展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为学生的团队带去更为有用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步发展。

(八)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实践结果评价与利用方式

最后,一定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社会实践结构评价与利用方式,要善于运用奖励机制,对于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者团体给予足够的奖励进行表彰,还要对社会实践的成果进行展览,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分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位参与者的收获。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6

1.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然而事实上,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社会、学校、学生认识不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一项任务,总是敷衍了事。对于学校来说,很多校领导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如教学实践重要。基于多种因素,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重视。

1.2内容比较单调目前,很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实际就是流于形式。一部分学校花费大量经费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子到处游山玩水;还有一些高校是为了完成相关部门的指示,被动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些高校在确定社会实践主题时,时代感很强,然而实际上内容却风马不相及。1.3社会实践缺乏科学的指导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缺少科学专业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由于学生接触社会机会少,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在学生确定实践内容或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深入实践、解决问题。

2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2.1提高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思想认识能否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取决于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只有全面提高组织者与参与者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1)提高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摒弃落后思想意识,彻底打破重规模、重宣传、轻过程、轻实效观念,要将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统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思想意识,明确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要求,真正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放在重要地位,视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以达到高校育人目标,从课程安排、学分设置、经费比例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符合学生专业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切实满足社会发展对全面人才的需要。

(2)从大学生本人层面提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大学社会实践不能仅仅是大学生与社会的单边交流,学校也要相应的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以及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其自身也要存在一些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用阳光、向上的心态,主动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在社会中使自己的品质得到磨练,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为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不断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企业皆需要全面复合型的高科技人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紧随时代步伐,对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创新,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机制,以确保社会实践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1)开拓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在过去,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多为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应立足于大学生的专业,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向科技、文化、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此同时,要不断摸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做到前期调研、中期开展、后期跟踪的全程服务,在服务时,应全力服务好某个环节,不能全部都抓,却又不能全部顾及。

(2)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社会活动应与地方企业所需相适应,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开展医疗知识普及相关的活动,实施义诊等活动。此外,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就业实践等活动,为日后进入社会提前热身。

2.3要强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高校应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中,从制度层面对社会实践从目标、内容到考评等进行约束、管理,并加强执行的力度。社会实践过程中,各部门应互通有无,设立专人进行组织管理,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监督学生社会实践实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相关联,在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