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毕业论文范例6篇

艺术生毕业论文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1

(一)一流中央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中央高校属于国务院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属高校”,是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国中央部属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共36所,B类3所,包含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共33所。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并制作出拥有设计感和美学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决方案,最后提交论文论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形象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互结合,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关怀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见,艺术类专业是一种既富有美学性、实践性,又拥有科学性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几乎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总结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创新性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角度的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格式的规范化都会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学作为江苏省教育部直属的一流中央高校,对各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评分标准中,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评分占50%,毕业论文(设计)总评分折算成五级计分的方法见表1。

(二)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普通高等学校,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财政或地方行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实力没有那么强劲,学科特色相对较弱,但是省级政府为了使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来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极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苏、广东等高等资源集中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可以与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学,例如,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等。这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基本都采用统一的“334”标准,成绩采用的也是五级计分方式。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艺术性、创造性、合理性、表现手段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对减弱③。艺术类的毕业设计(论文)涉及到美学上的艺术性评判,因此,个人的主观性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否熟练地综合运用到所学的艺术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提出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是指导教师评判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主要条件。其次是设计(论文)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素养。从评阅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将艺术理论和设计实践结合,在通过模型或图纸等表达理念的时候,逻辑性和理论性要明确。其次是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答辩小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回答要具有现实的艺术理论根据,思路清晰,论点明确。

(三)贫困偏远地区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贫困偏远地区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并非高校的主力专业,在带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领头作用,因此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经济支持或教育资源在此方面。例如,广西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判定以指导教师为主,占据45%,评阅人和答辩成绩分别占20%和25%,剩下的10%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况下,指导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大影响。再如,较偏远的内蒙古大学,在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再次是格式,学生的答辩成绩即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相对来说,这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并不完善和详细,在答辩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度、质量、以及撰写的水平和规范程度等,显得较为急促。

(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工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④。然而,民办高校因为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在艺术类专业中更是明显,因此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且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能力有限、投入资源过少、管理人员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多以教授理论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实践训练不足,使得学生比较难以兼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一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可以说是四种高校类型中最低的一个了。在字数要求上,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2500字,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实用性和创新型,整体语言流畅。基本上只要满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过毕业答辩。

二、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述评

(一)美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国内美术类专业院校在艺术理论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训练上,都拥有一套相对完整且独特的教育系统,美术类院校主要将专业分为设计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本专业的毕业创作(设计),并且结合自身毕业设计实践来撰写毕业论文,重点是强调出对本专业的毕业创作理性依据的表达,或对创作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做出陈述分析。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传播艺术审美和引领学术构建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学生自由意志的发挥和求索精神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多注重身边的环境,加强自身的自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规定,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展现出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的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阶段,需要考虑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性,以及选题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创作的价值评判以对艺术传统的继承性和传承性来作为一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凸显出学生专业上的特性以及专业深度。

(二)音乐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所谓音乐学位论文,与一般音乐学术论文的定义如出一辙,“是指针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考察、分析与研究后所撰写的文章”⑤。在我国对于音乐类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而且各个高校对于音乐类的论文写作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院校虽然设立了“音乐论文写作”课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讲解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和文献的查阅方法,这也使得音乐类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情况而言,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凸显出创新型和原创性,对于已经被进行过细致研究的论题,一般不会有更新颖的阐述,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也不会很高。其次,学生的学术敏感度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很多学生的毕业选题大多是对某个研究点的粗浅认识,很少有能够为学术发展提供借鉴成果。最后,毕业设计(论文)的逻辑论证和解释说明相互参证的过程也是作为评判论文的参考标准。逻辑论证的过程如果只拥有理论而缺少富有层次的解释,论文的整体结构就会出现空洞感。同样的,只有简单的解释描述而没有足够的逻辑理论支撑,论文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浅薄。只有将两者兼容并蓄,贯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清晰,逻辑严谨。

三、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差异分析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的差异

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差异性较大,可以分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来进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保证本学校一流学科的独特优势,同时带动学校院系共同进步发展。因此,艺术类专业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样得到了重视,学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不断学习艺术类学院教育系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因此,学生受到的教育系统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别,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上,设计的规范性、设计的创造性、选题的范围和毕业论文探讨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学校与艺术类院校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综合类大学的教育以理论研究和科学竞赛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类的设计管理模式。在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要求上,艺术类专业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出一份具有体量感的作品,设计类要求多以解决现实性问题为主,包含人文关怀性;纯艺类要求展现学生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想法,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要求设计实践及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以毕业设计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创作实践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或分析问题现状,论述创作作品所蕴含的深意和未来的可行性等。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的论文常常和创作实践作品脱节,没有起到创作和理论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毕业设计(论文)展示方式的差异

首先,由于综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学生毕业设计展览时,都将展览置于校园展馆内,主要面向校内师生进行观展,观展人数和群体狭小。其次,学生在毕业季的作品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校内布展限制了学生和社会资源的结合,使师生缺乏对行业内人才需求的有效认识。与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艺术类学院每年都会进行专业性的毕业设计展览。例如,自2010年开始,九所重点美术学院便开始联合举办“‘千里之行(全国版)’活动,敏感、真实地反映出当代背景下中国学院艺术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为我国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社会艺术生态之间比照的平台”⑥。迄今为止,“千里之行”已经举办了10届,每一届的学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想法,虽然无法同“大师”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长空间和艺术创作空间。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式的差异

综合类高校因为专业的不同性,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结果各有特点,但答辩形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按照不同专业的形式特点进行设计,产生了一刀切的现象。学生无法在答辩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师的在思想和专业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艺术类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毕业设计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平台进行展示。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立不同的展厅,答辩小组可以现场观摩学生作品,听取学生对于作品的解读。涉及到交互形式的毕业设计,教师也可以进行互动体验,更好地了解学生创作的内容。整体的答辩过程以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为主,以学生对创作思路的分析,整体设计概念的阐述为辅,两者紧密结合,互相映现,保障了在毕业设计和学生答辩评分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目标的差异

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和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艺术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艺术理念意识的培养,都是两者进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学生在毕业之际所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担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和周遭环境的感知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实践转化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交错,使得艺术领域也延展出了新兴学科,对于传统的延续和现代的发展的把握,使得艺术类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交织网中,导师要在教学中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思考和探索。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受教育资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艺术类专业上展现出来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齐,因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也会因此产生差距。另外,艺术类的学科不同,所针对的标准也不同,美术类要求有实践成果和理论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织,而音乐类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对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辩方式、培养目标的差异研究,针对艺术类教育的特点,综合类高校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新型育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湘.合并,还是另谋出路?[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4(06):66-67.

[2]陆莹,乐晓丹.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J].纺织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吴庆.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12):24-28.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99-02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要,主要通过毕业设计教学,使学生综合以往学过的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的相关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观念、设计创意、设计思维、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创新性研究侧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提出具体的课程训练与实践的改革措施,以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为核心,以课程教学观念、方法为突破口,以系列课程应用训练为基础,以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创建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基层和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和运用,推动毕业设计教学研究的深化。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程序,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毕业前的学期(专科第六学期、本科第八学期),课时一般安排8-12周,在具体教学中一般有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实施、毕业设计初稿、完成稿设计制作、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评析等环节。教育部就毕业设计工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但是,考察当下的毕业设计,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现将在考察、调研中发现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针对性、应用性不强

在毕业设计开始最重要的选题环节,有些高校就缺乏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标准,形式主义严重,选题环节只是一味的填表、上报,未经过论证审查,选题的应用性、针对性不强,与专业、市场、就业等脱节。有些指导老师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草率制定选题供学生选择,有些学生直接不经过指导老师审核而自主假设命题,还有些学生拿以前的课堂作业充当毕业设计,有些以毕业实习中不成熟的设计作品充当毕业设计,以上这种选题方式无疑背离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无法发挥。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资缺乏

由于近年来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有些老师甚至一人指20-30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出现指导时间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高校委派刚毕业的、没有任何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助教担任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综上原因最终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应付、教师评价缩水等现象。

(三)片面强调结果,导致教师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流于形式

大学的最后学期是毕业生实习择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忽视毕业设计,出现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情况,学生放任自流,处于无管理状态(俗称放羊),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缺少理论指导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当前对于毕业设计过程的理论研究非常有限,在已出版的许多教材中,虽然论述了毕业设计中的一些概念和作品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但是没有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等角度论述毕业设计的过程;还有一些出版物停留在毕业设计作品本身的展示、分析,缺少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深入探讨,没有涉及教学理论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具体应用,指导意义不够,毕业设计教学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策略研究

(一)优化选题针对性、科学性,加强选题应用性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其他程序的质量,为此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题可以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来自于产学研的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的选题,但是无论那种选题都要由指导老师批准,制定严密的选题审题制度并严格遵守,保证其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避免与专业、市场、就业等脱节,发挥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对教师和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胜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知识结构上一定要全面、综合才能符合专业指导要求,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要全面掌握,要注重吸收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优势、观点,做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同时重视以科研促进教学、利用联合渠道争取高档次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时严格把关,一般要求具有讲师职称,助教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经过高职称教师的指导实习及传帮带,由教研室审核合格后才可担任,由此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质量。

(三)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实行弹性调整

全日制专科学制为三年的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的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要求5个学分。由此避免毕业生实习择业对毕业设计的影响,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推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如果能够和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重大设计项目联合,让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项目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再加上有相关经费的支持,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又为学生实习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评价体系包括开题报告、方案构思、设计图纸、毕业设计心得、答辩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具体的评分细则。这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既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公平性,又兼顾了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确保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毕业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毕业须知》、《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心得》、《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手册》、《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实习名单分配》、《毕业设计指导记录》等,同时通过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从严治教,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和延展性是毕业设计质量保证的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搭建学科基本的设计理论、理念、概念、激发观念的构架,还要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形成艺术设计创新型综合素质全面开发和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的系统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系统构架,明确本专业的方向、范畴、途径和方法。如果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没有科学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前期扎实的基本功,毕业设计犹如空中楼阁,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学改革、创新就是空谈。

(七)实施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保证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性教学是将研究实践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指导教师要善于把经过自己探索研究得到的专业成果、经验和感受及其设计研究的思路、创意方案、科研成果等有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以及日常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中,促进学生设计观念、设计创意、设计思维、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八)毕业设计与设计大赛联合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关键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如果能够和国内外组织的相关设计大赛相结合,让毕业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其针对实效,和相关的假设设计选题相比强化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互动环节,激发并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九)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推进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应灵活、个性、多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选题特点、专业优势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发展,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中可创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跳跃式”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点教学法等教学法。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对提高艺术设计院校毕业设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引导作用。文章所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所提出的改革方法、策略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提高,是学生将高校教育中所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一种升华过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对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桂君.过程与结果——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李云.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大观,2011(3).

[3]毛德宝.视觉传达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http://,2004.

作者简介: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专业毕业生; 就业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51-001

当前,在社会主义的大好环境下,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各个高校为了自身发展,不断扩大招生,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独立学院身处于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夹缝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显严峻,特别是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极低。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加以分析和探究,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缓解艺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承担起独立院校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任务与使命。

一、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艺术专业性过强,就业面窄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考试主要包括专业课与文化课两个方面,在文化课方面的要求要比其他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要低很多。因此,在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中间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同时在校期间受专业教师的影响,他们把主要的教学精力都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对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人文类课程很少涉及到,致使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导致他们在面试过程中,由于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首先就给面试者留下不好印象,进而也不能够受到企业、单位面试者的亲睐。另一方面,一般艺术专业类毕业生对本专业都具有很强的期许,眼光比较高,不愿意选择那些待遇低,专业性低的行业,进而形成了就业难的局面。

2.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就业能力普遍不足

近年来,许多独立院校也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促使艺术专业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从教学情况来看,并不理想,许多大学生还是对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而且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普遍存在盲点,对今后的发展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在就业上处于被动地位。

3.创业者居多,但成功率偏低

从近几年独立学院艺术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创业,并且国家与政府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这就更加增强了他们创业的自信心。艺术毕业生走向创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强,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来谋求生存与发展。而且艺术类大学生一般都有一技之长,这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或由于经济问题,或由于竞争问题,或由于技术问题等多种原因而致使其创业前期一般比较艰难,尽管也有一小部分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大部分艺术毕业生选择了放弃,使得独立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低。

二、解决独立院校艺术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有效措施

1.独立院校要加大力度提高艺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提高独立院校艺术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缓解艺术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最根本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具体到艺术专业而言,独立院校除了要控制好生源,还要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建立一支高效的教学团队,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一,学校要把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其就业形势紧密结合,着眼于社会需求,科学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其二,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注重培养教学团队的整体素养,发挥他们中的骨干力量,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学队伍。其三,在加强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独立院校还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社会相关企业组成伙伴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要人才,而企业为学校艺术生提供实践场地,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独立院校要重视艺术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独立院校只有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艺术生,才能够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从容不迫的面对各种社会竞争与挑战。独立院校要运用校外、校内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养。许多艺术生在本专业上具有一定的造诣,但是通过对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调查显示,他们都强烈反映自身的文化知识不能够满足现实的发展需求,缺乏应有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独立院校在对艺术毕业生进行校园教育期间,要平衡专业教育和人文类教育,使他们无论是在专业还是在文化课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才能够提高艺术毕业生的实力和竞争力,进而在社会上能够轻松就业。

3.独立院校要重视对艺术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独立院校应该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行情,强化对艺术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生活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与发展。首先,独立院校要培养艺术领域的职业辅导教师,使之成为学校职业规划课程的优秀带头人,为艺术生在大一阶段就接触该课程,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打好基础;其次,独立学院的艺术院系要定期邀请一些有权威性的专家开展大型职业规划讲座,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次,艺术专业的相关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开展模拟面试,求职技能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最后,要对即将离开院校的艺术毕业生收集各种就业信息,为他们就业提供宝贵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独立院校相比较普通高校来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尤其是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直是独立院校就业的发展瓶颈。因此,积极研究和探索提高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是独立院校艺术专业应该为之努力而奋斗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促进艺术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针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实践实操、技能技巧、创新创造及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次最终考核,更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还存在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不相适的教学现状,如:选题老旧、设计虚拟、评价单一、监管松散等,基于此本文以昌吉学院为例,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操两手抓―选题多角度类型化―过程全监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实践性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1 教学与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艺术设计的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地方院校招收的学生中有极大一部分是“专业突击”考入大学,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没有形成。在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中却需要系统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具体实践呈现,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毕业设计监管体制还不健全,设计初期工作量要求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设计中期由于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找工作,缺乏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和督促改进,设计后期缺乏严格质量控制等,这一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也不例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持续时间长、自由度大、随意性强等已成为普遍现状,为此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尤为必要。[2]

1.2 选题及表现形式单一、深入度不够

毕业设计的选题关系到能否深入探讨一个具体的设计问题、社会现象或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关系到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实践实操、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综合素养等能力。但现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毕业选题上,存在着较大比例的与社会设计实践脱节、缺乏时代气息与实用价值,更无个性和创新性的选题。[2]大多课题是对专业课内容的复制,只是作品数量扩充,表现形式及方法与专业课作品相比“换汤不换药”。[3]毕业设计最终呈现的表现形式单一化,深入度不够,经不起推敲。

1.3 师资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加之近几年高校扩招,一时间专业师资建设难以跟进,大多高校专业教师多为跨专业及刚毕业离开高校没有专业岗位实践经验的老师,这种现象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更是如此,其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实操性、实战性都相对局限;与此同时还存在教学任务重、学历、职称提升等压力。以上种种缘由,教师在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4 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导向不明显

近几年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已成开放态势,从相关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展播的情况看,绝大多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还以虚拟设计为主,与时下社会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与国家近两年倡导的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结合还远远不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在对学生的设计实践、实际操作技能技术、创新性研发上还需院校、相关社会职能部门给予高度关注,提供切实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方案以及必要的培养平台。通过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平台的运行,强化学生实践实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2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2.1 针对市场需求修订教学方案与监管体系

教育部已明确要求2000年以后升本院校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并明确提出应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昌吉学院作为昌吉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就应肩负起历史使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理论教学方面,可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此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认知,强调选题以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基础,引导分析市场需求,启发学生找线索寻思路。引导学生深刻认知毕业设计的内涵、毕业设计的程式、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实操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实践真题,让评判的第三方介入,打破纸上谈兵的趋势,搭建真兵实练的平台。在监管体系上,针对第七学期全学期的学生专业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较松散的学习状态,制定措施得当、管理有效、井然有序、全程监控的毕业设计监管制度,进一步研究毕业设计期中检查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辅导管理体制。

2.2 多角度宽领域引导设计选题意向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其他程序的质量。[1]随着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进一步调整,其设计学的学科方向也随之更为具体更为丰富;加之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施展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其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更应该多角度宽领域涉猎。作为地方高校应更加关注当地发展动向,抓住实践机遇,合理引导学生切合自身兴趣理性选题,杜绝盲目跟风、舍近求远。可结合当地社会新现象、存在的新问题、的新焦点、市场新需求、消费新观念、本学科发展对社会的新影响等角度引导学生选题。就一题可以引导多名学生展开不同领域研究,通过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对同一问题调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辨析能力,通过借鉴他人的调研成果丰满自己的调研不足,让研究成果更具可行性、更具深度、更具审视性。

2.3 多举措提升师资实践实操及科研能力

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师资综合实践能力薄弱的情况,应该积极探讨有效提升师资队伍实践实操及科研水平的途径,确保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针对昌吉学院可尝试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师短期到对口企业公司一线参与实践实操设计事务,系统学习了解设计实操程序、方式方法、加工工艺、技能技巧等,了解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现状。第二,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培养教师对学科前沿动向的认知能力。第三,提供便利条件,鼓励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组建设计工作室,以建促学、以学促练、以练促教;第四,搭建交流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定期邀请知名设计公司一线专家、设计师来经验交流,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去知名企业公司考察学习。通过以上措施方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师资教育教学、实践实操、科研创新风气。高效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大力度营造实践实操及创新性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学生自我养成的科学有序的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学习氛围,需要科学合理营造。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受就业、前期学业、实习等影响其专注程度要低于二、三年级,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更需要教师团队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静下心,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毕业设计是专业学业水平提升更高层次的关键环节。

第一,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科研、实践项目的教师应积极将自身的科研课题、实践项目化整为零,分解成多个任务量和难易度适中的子课题项目提供于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假题假做”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研究课题的资源优势,形成研究合力;另一方面,学生又能通过教师的研究直接学习教师研究课题的方法步骤、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由于师生研究的课题有着众多的交集,教师的研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既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实现教学双赢。[4]

第二,以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毕业设计导师团队可以通过审核学生专业实习期间实践的项目,梳理学生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找到毕业设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实习中的某个项目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让学生少走弯路并能就前期思考的问题得以连贯,在研究过程中还能让第三方介入指导与评价。通过实习项目的再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市场需求,探寻设计的本质意义。

第三,以设计赛事为蓝本找创新突破口。近年来,部级、省部级及有一定影响力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越来越多,这给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实战平台,借此机会可以通过梳理对口赛事,以赛事主题、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专业赛事一般都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及要求,这对学生来说在选题、设计内容上已指明了方向,减少学生盲目选题。引导学生关注往届大赛成果,在梳理往届获奖作品中审视他人的构思、创意、表现,分析评审专家的点评,这无疑是间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的最佳途径。专业赛事一般都专业性强、要求严格,项目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原创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大赛项目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能力。大赛项目都有具体的进度要求,顺理成章就会督促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鞭策学生的惰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管的目的,同时通过大赛方案的评定评审结果(获得名次或奖项等)将有效激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3 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一次总体汇报,亦是学校对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5]在近两年教育部倡导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以培养服务地方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适应时代、学科发展的毕业设计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与监管体系。积极探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契机,走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实践实操技能、洞察社会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化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纵横,2014(7):229-230.

[2] 黄艳丽,戴向东,李节.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艺术教育,2011(12):104-105.

[3] 赵文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设计艺术教育,2012(10):146-147.

[4] 张鑫.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包装设计,2014(05):74-75.

[5] 何辉,朱和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设计指导[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04.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5

2012年7月7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在院礼堂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了毕业典礼。出席典礼仪式并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文http://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侯湘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田黎明。参加典礼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纪委书记李长林,副院长吕品田、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心峰,院长助理贾磊磊,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田青以及各学科的指导教师和特聘教授等。

蔡武部长在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圆满完成学业的2012届毕业生表示祝贺,并对长期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各位导师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和敬意。他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艺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学科门类齐全、文献资料丰富、著名专家云集的优势,在它6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端艺术人才,在中国艺术各门类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使得学科设置更加有利于满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艺术专门人才尤其是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艺术学科的全面深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学术体制。蔡武部长寄语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新生力量,要以敢于担当的情怀承担国家文化建设的重任,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辛勤工作,回报社会。

王文章副部长在典礼上致辞。他首先向出席盛典的领导和嘉宾致以谢意,并向出席典礼的导师们致以敬意,向2012届毕业的同学们致以祝贺。对三年来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攀登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同学们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他做出了积极的肯定并加以祝贺。王文章副部长指出,研究生院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教学理念。新世纪以来,研究生院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学科门类更加齐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化发展进程逐年加快。今后研究生院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这一举措提升了作为我国艺术理论研究最高学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地位,也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科基础建设、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创新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他希望毕业生们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新的复兴和祖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转贴于 http://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建平代表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言。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道,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断拼搏。艺术学博士毕业生李晶代表2012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发言,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吴志强代表2012届访问学者、课程班学员发言。

在欢快的乐曲声和掌声中,蔡武向2012届博士毕业生授予学位;王文章向2012届硕士毕业生授予学位。今年共授予硕士学位109人、同等学力硕士申请硕士学位10人、艺术硕士学位20人、文学博士学位57人。刘茜、高显莉为2012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学金;高显莉、庄汉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届优秀毕业生和获得“庄汉生奖学金”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学金。

艺术生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能力;艺术;实践能力;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28-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转型。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高校要想更好的发展也需要转型,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这是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向应用型发展,既与地方对接又可以对接产业,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一直以来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其必要性。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对自己四年大学学习的总结验收,也是衡量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量化途径与指标,它具有本科教学中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1],而以艺术为基础的影视高校尤其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如果在毕业设计中能充分体现则必然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性的重要性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中提到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因此实践教育就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本学院为例,作为应用型艺术类院校要求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目标,衡量大学毕业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成果的综合考评手段[2]。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却发现了众多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论文水平方面

以学院影视类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来说,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阐述了毕业作品的准备、制作到完成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毕业作品阐述,以毕业实践作品为基础阐述。近年来发现部分提交的论文首先出现格式错误、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初级问题;其次论文的语言应讲求学术性、严密的逻辑性[3]。但是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较多的文学语言, 甚至还用了相当分量的时髦语言和网络语言;再次论文应该有理论依据,实践也是以理论为基础完成的,但是很多论文只有流水账式的单纯记录,内容方面没有理论阐述,没有参考文献,没有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学生因为没有真正完成实践作品,因此其论文可能就东抄西抄,出现毕业论文与实践作品脱节的情况。

(二)毕业作品方面

毕业作品类型单一、内容简单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从近年的毕业作品来看类型主要是MV和短片,部分毕业作品从剧本到策划到拍摄都显得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特别是MV,简单拍摄一些镜头后期配一首歌曲,可能两三天就完成一部这样的作品了。但实际上如此的“实践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实践,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也不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部分学生应该是面临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就业的选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升学复习考试和找工作各项准备中,因而毕业设计对他们来说就成了应付差事,只要能及格就好,因此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完成。还有部分原因是有些学生当初成为艺术考生并不是兴趣所在,而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靠文化课难以考上本科院校,因此在应试教育突击培训之后考上了艺术类院校,因此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好好学习各项专业技能,等到四年级时无法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

(三)教师指导方面

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实践完成毕业作品,整个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指导老师及时给予指正,学生才能学到东西,才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才能增加综合能力,才能有能力去创新。但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增加,一个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生在天南海北的拍摄,老师会出现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不能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时,也无法保证定期的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完成情况,或者无法严格的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措施

既然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和老师都分不开,那么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毕业生指导分组

对于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专业,可以在大四两个学期交替实习,这样就可以避免都到大四下学期实习时一个老师指导太多学生的问题了。也可以实行每个组固定一个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两三个指导老师交叉指导两三个组的制度,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老师各自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也能保证学生及时地联系到指导老师。

(二)毕业作品选题

影视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影片+论文”的形式提交。在大四实习期开始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影视作品的类型,然后根据类型提交选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剧本大纲、组员分工、可行性分析等。选题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后给出指导意见,对于个别学生无法修改的选题,指导老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指定选题让其完成。在选题期间,指导老师给出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式不正确或者错别字太多也无法通过,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重视论文格式的习惯。

(三)毕业作品的分阶段检查

选题报告通过后,学生提交日程表来说明拍摄进度,指导老师按照日程表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按时且有质量的完成作品,同时拍摄期间遇到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的给出指导,帮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即使在天南海北拍摄也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如果没有阶段性的完成情况检查,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最后的作品是突击完成,这样就无法保证毕业作品的质量,学生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实践学习。

(四)提交作品创作阐述

对于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完成作品之后要根据作品写出论文,对于我们学校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论文以作品创作阐述的形式提交,这是从另一个方面的实践性的体现,围绕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可以防止学生为了完成论文从网上抄袭。但是在阐述中一定要有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必然运用到理论指导,列出参考文献。实践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在实践之前一定是有理论支持的,大量的实例作品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而这样的作品阐述才有理论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教学中的实践

事实上毕业设计与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大学期间对每个学生多加关注,即使当初是临时抱佛脚而考进来的学生,也说明其是有一点能力的,否则是无法拿到艺术类的合格证的,因此引导这些孩子在大一、大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信好好学习,自然就能够在毕业的时候交上满意的答卷了。

总之,对于应用型艺术类高校来说平时的教学就要注重实践,不能单单在毕业设计时才强调实践。同时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其综合性、创新性,这样在毕业设计加强管理、制定且严格执行好毕业设计指导流程,一定会提高影视艺术类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