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论文范例6篇

专业课教学论文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8项技能: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音体美舞、幼教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都要考虑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应是当今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应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2.3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情景性

2情景设计常常是现代教学的中心内容,新课程与幼儿园活动

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需要情景与主题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教材的情景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景、审美情景、道德情景和综合情景。情景与教学主题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设适宜的情景,以承载特定的教学主题。

3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点

3.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反馈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主体地位,以完整的体系和协调的机制来观察、评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将形成的结论与评价全面交付学生,使学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形成学习——实践——评价——反馈的循环逻辑链条,让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更为彻底,从意识上和能力上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3.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微格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展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客观性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录摄设备和多媒体采集系统记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细节与过程,然后与教学和指导教师一道观看形成的资料,针对录像、音频的分析和研讨找出实践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形成改进实践方法的策略和方案,如此循环、大量训练直到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和任务位置。

3.3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交叉模式

交叉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专业资格为“经线”,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成长为“纬线”相互交叉的信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交叉模式的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使学生得到社会的承认;交叉模式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各类研修培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在交叉模式中要做到双重目标的共同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将两个侧重点统一在一起,深层次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

3.4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2

生理学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无不以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同时临床医学的发展又推动生理学的研究。虽然生理学不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可以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某一器官、系统异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从生理学角度加以解释,并联系相关药理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解生理学在药学中的价值,为日后学习临床药理等课程做好铺垫。比如讨论呼吸道平滑肌的调节作用时,我们联系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引导学生设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讨论皮肤散热方式时,联系临床上护理人员对高热病人用冰袋、冰帽或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处理,与药物解热作用机理;在讲授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时,我们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很快与临床药理知识结合,收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临床知识、药理学知识中引入生理学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药学课程相联系,彰显生理学的基础地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它与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关系密切,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讲授一些相关的药学知识,为他们后续药学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讲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除重点介绍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之外,还可以联系药理学中的“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且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转运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不难看出,作为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特殊物质———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多个过程本质上都属于物质的跨膜转运。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我们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适当引入心律失常的形成原理,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又掌握了药理作用。由此,我们体会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理学与药学专业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所起的基石作用[4],才能满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药学专业特点。

3与科学研究进展相联系,丰富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生理学中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大都有一段饶有趣味或发人深省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向学生阐述科研思维的平台。药学专业进行授课,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键实验及获奖过程来开展教学。如在讲授胃液成分时,可以介绍澳大利亚临床医生Marshall、病理学家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病的故事。当时为了一步证实幽门螺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还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两人也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讲到消化生理,可以以“巴氏小胃”和“海氏小胃”的故事来引出胃液的分泌调节,当时作为学生的巴普洛夫师从德国生理学家海登海因,在老师所研制的海氏小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制成了更符合生理要求的小胃,即巴氏小胃。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3

摘要: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日前的课程体系已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大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可从充实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方而的学科门类、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等儿方而入手。

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幼儿园的师资在我国建国后则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Ui}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其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可独立设置,培养大量的幼儿教师以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部还同时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指出,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们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他们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儿童玩具的设计与研发;要求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开发幼儿的潜力,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中对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显然,中等师范学校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已不能适应21世纪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由高一级的师范院校来完成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到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上来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必然要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革。

幼儿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由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了接触客观世界和各种现象,这儿乎涉及到各类学科的基本现象和常识,因此学前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第四,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了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另外,学前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培养。显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师范性的要求更高。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结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中师教师,课程体系呈现重学术理论轻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教育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可分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儿方面入手:

一、充实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门类

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音乐、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艺术修养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训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在对技艺要求最高的时候,反而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问不练不用,到了在幼儿园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幼儿园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正如高师音乐、美术专业需要面试,英语专业需要口试一样,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设面试。当然,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并非等同音乐、美术专业,其意义在于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在侧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艺术特长生有所倾斜。其次,加大艺术技能学习与训练的课时比例,将高师生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训练工作贯穿于高师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第三,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n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低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10周,在四年级集中安排。应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开设的需要会安排零星的见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高师往往也是将幼儿园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高师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以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问来保证的。目前大四开始集中八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高师生锻炼和成长的需要,而目_时问过于集中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实习可分为两个时问段,一段可从三年级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开始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如,围绕所学教学法到幼儿开设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问,实践高师生综合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必须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将幼儿园实习时问延长到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高师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上述观点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比例要增加,这必然要重新审视高师学前教育教学计划四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中国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商法教学创新;实训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职法律专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据(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年高职高专法律类毕业生就业率为75%,在所有高职专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29%,排名倒数第一。法学专业就业难,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法律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切实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商法是法律专业的主干课程,商法教学改革是法律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商法教学实践,谈一谈商法的职业化教学问题。

一、高职商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法律专业以培养具有法律实际运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商法教学与本科商法教学应当体现出差异性,如果说法学本科应偏重学术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尚存争议,对于高职法律专业是职业教育应当没有异议。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教科书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但实践中,高职商法教学成了本科商法教学的缩编版,除内容简单点,课时少了点外,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法律条文、法学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学生只重视法学理论的掌握,却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些理论知识,面对个案不知如何着手。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法庭、法律实训侧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是在课时上保障不了,就是资金保障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其次,商法是一门与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商法的实践化教学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化的知识背景。而现在高职法学教师队伍基本是理论型的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朝清一色的理论型、研究型发展,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因为所学专业的局限缺乏对法律之外的经济专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没有律师、法官、公司业务等实务经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扎实的民商法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将越来越大,民商法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应当确立民商法学在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大课程比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高职院校,往往重视理论课的开设而轻视应用部门法课程的开设,在部门法课程中,民商法课程所占比重并不大。以我院为例,商法课程为64学时,内容包括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在教学中讲述原理和条文后,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

最后,是关于商法教材建设的问题。虽然一些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编写了一些教材,但是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摘抄本科教材的痕迹,教材的内容根本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跟不上法制发展的步伐。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商法的重心也发生转变,从贸易法转到企业法再转到金融法。公司融资、并购、金融衍生工具的膨胀、电子商务等都成为商法的新课题。与此同时,传统的票据制度已随着交易电子化的发展而萎缩,在商法体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商法课程在教材上应体现出来。目前的情况是,教材老化,授课重点不突出,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商法教学改革的建议

商法教学改革应体现出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其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且应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善商法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调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高职法律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有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使法学职业教育适应这样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造现行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商法课程是全国唯一的商法部级精品课,江西财经大学的商业法律网络模拟课程十分新颖,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们要与其他高职法律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高职法律教育的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允许教师适度兼职,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主要是兼职律师,从发展趋势看也可兼职法官、检察官。笔者主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一批专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类似理工科的实验教师,专门带领、指导学生从事法律实务模拟训练。除此而外,还可聘请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担任兼职教师。

(二)大力加强教材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要涉及学术前沿,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起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律全球化等问题。要鼓励教材不断更新,强化教材对实践法律运用技巧的讲解。推出更多、更适用的商法案例教材。关于教材编撰的问题,虽然目前统编和自编的商法教材数量很大,但是,深入反映商法实践中的问题、信息量大、视野开阔、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却为数很少。笔者主张高职院校商法教师应当与司法实践部门合作编撰适合高职教学的经典化教材。推出符合职业化教育需求的特色教材,除传统的基本概念说明、主要学说梳理外,特别需要突出判解研究的说理、示范功能,以及重大实务问题的指引和动态研究。

(三)改进教学方法

变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学生交互式教学方法,应提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而改善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发展,提高实际能力。课堂讲授要从纯理论的讲授方法向理论结合实际的讲授方法转变。商法教学中应当吸收实践性的内容,商法教师应当注意收集分析司法实践中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可议性的商法案例的裁判规则,把这些典型案例运用到商法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所得结论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从而获得职业技能方面的发展。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解决学时少课时紧的方式之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法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要加强高职法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这将会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超级秘书网

(四)进行商法课程设置改革,提高商法地位

目前看来,商法课程所占课时仍然偏少,急需加强。笔者认为应当把商法分为三门课,商法一(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法二(证口法、票据法),商法三(破产法、保险法)。每门课48学时,都是必修课,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商法一,第二学期开设商法二和商法三,这样可以把商法各部分讲透,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除此以外,还应当在三年级开设金融法选修课,内容包括信托法、期货法、电子商务法、银行法等内容,以适应商法发展和创新的实际需求。还应当鼓励开设实践性、技术性强的法律运用课程,如律师诉讼技巧、商务法律实用非讼处理、谈判技巧等课程。

(五)开展商法实训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5

首先,设计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设计包含了社会、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因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过程。灯具设计不仅要求灯具结构和造型的一体化,还要做到将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学生在设计产品时能够考虑多种要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漠。因此,当代科技的整体要求是把满足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提高设计产品对人的感性适应度,保持社会和谐度。设计师在灯具设计的过程中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把灯具设计的内涵从自然扩大到人文社会领域。其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灯具设计中的审美因素和人文关怀。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得到信息和时尚资讯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期望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将人的情感和现代灯具设计的一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才能为大众所青睐。

二、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将设计和工艺专业课变成创作享受的过程目前的工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缺少对艺术的追求,审美水平不高,鉴赏能力有限,对设计艺术缺乏兴趣,了解较少。所以,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的特点是图片比较多,形象资料占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另外,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加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理论知识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在灯具设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作业和设计比赛相结合,鼓励学生自觉地严格要求产品创作的高起点,让学生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氛围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笔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迷茫和困惑。所以改变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旧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是教师现在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要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积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自学知识。这样,教师的工作就可以从单纯教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探索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多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课堂上的讨论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而且是打开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设计,思想上多交流碰撞,多发表自己对于灯具设计的想法;教师要教授学生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制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相互启发。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潜能。

4.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灯具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与社会、企业接轨,注重创造设计的实用性。同时,教师还必须保持教学内容上的全面性和基础性,避免企业的生产要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局限;应该更加注重将基础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积极调研专业设计和企业要求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只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学习目的。

三、结语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6

1.1我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一般仍套用传统的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近几年,临床药学教育遍及全国医药类高等学校,这也说明临床药学专业已经受到中国医药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它在我国的药学学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刚刚办起的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学生毕业实践时间不足半年。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以药学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药学实验多数是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药学学生在医院见习教学过程中也多为临床带教老师主导,学生很难有参与的机会。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开设专题小组,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临床带教老师分配病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最后汇总,以老师扮演患者的模式,向老师提问。从而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