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例6篇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1

关键词:精读课;英语教学;建构理论

在我国专业英语教学中,精读课是普遍受到重视的。尽管它的叫法不同,如综合英语(comprehensive english)、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等。我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该课程每周安排的时数一般也超过了其他任何课程。但是,多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对英语精读的批评,特别是在我国工作的一些外籍教师,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开设精读课,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精读课的现状和问题

(一)精读课的来源和历史功绩

英语精读课来源于我国的语文教学。我国学习汉语语文的方法与其非常相近,它涉及到处理语音、词汇、语法、文体、修辞、写作知识、文学知识的问题。课文就是这些方面的知识通过编者科学组织,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体。通过课堂教授课文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课堂训练,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精读课过去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发挥过积极有利的作用,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今后将仍然是一条学习掌握英语的有效途径。现在,大多数院校仍然把精读列为必修课,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英语精读课毕竟不是汉语语文课,因此它的任务和侧重点也必须有所不同。英语精读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代表性、有一定深度的文章的分析和讨论来研究英语的特点,并通过学生的操练来逐步掌握这些特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重点应放在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上。

(二)精读课面临的质疑

精读课历来课程教学比较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精读课本身带来的弊病,而是由于教学方法、课本及教师和学生本身造成的。

精读教学往往是以注入式或讲座式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其表现之一就是“灌”,越到高年级,这种情况越严重。教师习惯于讲座式教学法,往往偏重于词句、语法的解释,有时还喜欢离开课文,越扯越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懂,把文章翻译成中文,忽视了文章的结构、内容、文体的分析,忽视了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学生则习惯于坐听、记录。他们认为老师灌得多,就是教师有水平,他们学得也会更多,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的交际性,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较突出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1.精读课讲得太精太细,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发展;

2.对词的用法和句子的语法分析过多,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法量和真正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

3.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即学生会过分注重阅读材料的语言现象的分析和词的用法,不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并且限制了阅读速度;

4.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太少,不能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沉闷;

5.精读课占时间太多,成了压倒一切的课程,使师生双方对其它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

6.精读课企图照顾的面太多,如阅读、朗读、口语、语法、写作、词汇、修辞、文体、翻译等,结果力量分散,收效不大。

这些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精读课教学中的一些敝病,促使教育者对精读课的设置和安排加以重新考虑。有的专家认为既然精读课面面俱到,不如改成综合课,让其维持原状。还有人认为既然国外没有这门课程,说明精读课的教学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应该完全取消。

(三)精读课的局限性

目前,国际上英语专业教学的常见教学形式是综合课程(integrated course),所有语文技能的学习都包括在内。表面上是一门课,实际上每一技能都分别有专门的训练。这比起仅靠阅读和语法分析来学习一门外语的形式显然是一个飞跃。这是因为,每一语言技能的培养都有其特殊的要求,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专门训练和学习,仅精读一种教学方式无法在时间、强度和深度上保证所有语言技能的熟巧训练。我国英语专业课也包括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翻译以及文学史地概况等内容和方面,[1]合起来也就近似一门综合课。但是,我们过去上精读课,总想面面俱到,试图把语音、语调、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翻译技巧等内容都放在精读课里训练,这就如同蜻蜓点水,什么都想教会,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好。想要求学生就课文做出评论性的口头作文,却从未介绍过翻译技巧;给学生布置一个又一个的笔头作文题目,却从未向学生介绍过各种文体写作的常识和要求,不考虑学生是否受过相应难度的写作技能的训练,等等。因此,要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受到合符标准的训练,必须使精读教学与其它语言技能的教学“平起平坐”。当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些课程宜早开,有些则晚开,并有所侧重,但决不能让精读课“一统天下”。

二、精读课面临的改革和提高

(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下列情况不容忽视:

1.英语与汉语差异较大,学习的背景和环境都与学习汉语大不相同;

2.学习者大都是成年人,成年人不同于儿童,成年人理解力强,机械模仿力差;

3.我国目前学生的外语水平偏低,[2]即使在大学学习了四年英语,也很难说有多少人的语言基础过了关。

考虑到中国学生学英语的这些特点,如果也像要求小学生那样强调机械操练和背诵,显然是不妥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成年人理解力强这一特点,通过对典型范文必要的讲解分析和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加深他们对所学材料的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运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中国学生学英语与西方人学英语不同,他们有的把英语作母语,有的虽然把英语作外语,但他们的文化比较接近。中国学生学英语与学汉语更不相同,一则汉语是母语,语言环境不同,二则学习语文从小学到大学有十多年的学习时间,而学英语的时间却要少得多。这些特殊的情况就规定了我们对英语的学习要有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快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精读作为我们特有的课程出现,就是这一特殊情况下的自然产物。

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精读课开得越多越好、课文讲得越细越好,更不能认为精读课可能代替其他专业课,把精读摆在一个不适当的位置。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教员在教学中总的形象应是循循善诱的导演,通过恰当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进入角色”,学会“演技”——学会语言技能。精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时提出的。[3]他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具有个性化和自主性的过程,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记忆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1.首先,教师应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和激发者:[6]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在课堂上提供可理解性的信息输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保证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保持并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精读课上,尤其是基础阶段的英语精读课,教师应避免传统的语言知识、文章结构的枯燥灌输讲解,应使讲解形式多样化,讲解内容趣味化,通过开展各种合适的活动,充分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其次,教师应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设者: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不断取得进步。另外,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能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易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展开。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学习者习得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除了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应尽量创建与所教授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或现实生活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新的内容构建到已经存在的认知图式里。

3.最后,教师应是学习的发动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精读课堂教师角色应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中心者向发动者、组织者、引导者转化。教师主要是发动和组织学生学习,真正的学习过程即信息获得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新模式教学中从事的是越来越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有效的英语教学原则应该是“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教师应舍得把精力放在课堂组织上,减少讲授时间,增加学生参与课堂语言活动的时间。另外教师还必须通过认真细致的备课,用热情、活泼和满腔热忱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不论在那种教学方式上都不应停留过久,以免流于单调。

(三)精读课和其他课程的互补

精读课能帮助学生通过对上百篇课文的分析从而大体上理解和熟悉英语所特有的表达思想方法。但是应当看到精读课的局限性:精读课使我们接触的语言材料有限,虽然它有利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扩充英语感性知识,培养理解和快读能力,培养写作和翻译能力等都无法由它来单独完成。应当把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交给泛读课,写作能力训练交给写作课,语音、语法交给语音语法课——这样才能做到各课任务明确,收到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良好效果。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精读和泛读分工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地阅读,才能巩固精读课所学的知识,并把这种知识扩展开来。著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教授曾经说过,应当让学生大量接触外语,使他们沉浸在外语之中,而不是偶尔接触一点点。[4]因此,泛读是配合精读必不可少的课程。精泛并举,从低年级就可以开始。到了高年级,可逐步减少精读的课时,并相应地增设一些选修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精读课对教材的新要求

教学效果除了与教学方法有关系外还与教材有密切的关系,而教材的编写方法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学使用的方法。我国精读使用的传统教材,低年级就包括了听、说、读、写、译、语法等各种练习,与专设其他课程分工不明,教师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高年级的教材也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设计和使用理解性问题是精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精读教学关键的一环。现在常使用的精读教材虽附有理解性问题,却对文章作品的特点、中心思想、作者意图等方面侧重不够,更不注重“人的发展”,[5]即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语言自身的规律为出发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这里还必须指出,低年级英语精读教材的编写应以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为主,这一阶段阅读能力的训练是以句子为范围的。高年级精读教材的编写则应把重点放在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上,即以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的展开、作者的意图、文体风格和修辞手法为重点。

总之,精读课教学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材也必须改革,但我国目前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绝不能全归咎于精读课的教学。对于精读课,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把精读课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上。精读课和其他课程可以做到各有自己的目标和重点,而又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精读课文有典型性,课堂上的教授和讨论带有指导和示范的性质,所以在基础阶段这门课的作用会比其他课程大些,地位也就显得重要一些,课程时间的安排也就相对地多一些。高年级阶段要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增加读写的实践量。根据复旦大学的调查,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读写实践量的大小成正比。精读课的重点和讲授方法随年级而异,也受培养目标的制约,一般来说,师范性质的院校可把重点多放在打好语言的基础上。

怎样开好精读课,并注意到它与各课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解决提高技能和传授知识之间的矛盾,仍是我们今后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广大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通过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精读课教学将更加趋于完善,并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克. 中国外语教育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147-148

[2]刘润清 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6

[3]黎闯进. 浅析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专业精读课堂[j]. 时代教育,2008,(9):138-139

[4]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用观研析[j]. 现代外语, 2002,(3):259-268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2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1TheTeddyStoddardStory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qualificationsagoodteachershouldhave?

2)了解性提问

WhatdoyouknowaboutAmericaneducationalsystem?

3)体验性提问

Whatisthehappiestexperienceyouhaveeverhadinyourlife?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youaretheteacher,whatwillyoudo?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doesthesentencemean?

2)综合性问题

Whatisthemainideaofthethirdparagraph?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tothepassage,where/when…?

4)推断性问题

Whatwillhappeninthefollowingparagraph?

5)观点性提问

What’syouropinionontheattitudetheteachertowardsTeddyStoddard?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2)分析性问题

What’sthestyleofthetext?

3)推断性问题

Whatkindofcareerwouldyouliketodo?Why?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

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3

【关键词】合作理论;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活动

0 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专业精读课是国内各高校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加强基础知识,培养综合技能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夯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众多一线精读课任课教师和在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那里不难获悉,传统的精读课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近些年,一些教师逐渐倡导用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指导精读课的教学,以便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改变精读课的教学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被学者们视为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合作学习被引进了我国的一些课堂教学。通常,个体经过分工协作一起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达到某一目标,这种做法就是合作学习,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尽管合作学习已经被引入了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和学生还是搞不清究竟哪些活动可以在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引下有效地服务于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

1 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活动的征集与实践

为了弄清哪些活动可以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上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实施,笔者以书面问答的形式向自己所任教的学校(宁夏师范学院)的一线精读课任课教师(8名)及在校的英语专业二年级(2013级)的四个班的学生(共120名)征集了精读课课堂活动的形式。教师和学生提供的精读课课堂活动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六个方面:讨论、问答、复述、表演、陈述和演讲。在收集了这些活动形式后,笔者与三个同事(分别是二年级四个班的精读课任课教师)在这四个班的精读课上将这些活动一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之后就这些活动的效果对这四个班的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且三个同事连同笔者也彼此分享了各自对活动效果的看法。

2 精读课课堂活动实践的结果

为了了解精读课课堂活动的效果,笔者设计了“合作学习方式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活动效果调查问卷”,并在为期一年的课堂实践结束时,由四个班的精读课任课教师发放给相应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填写。调查结果显示,约83%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问答、复述等活动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口语,锻炼思维能力,是较为有效的精读课课堂活动;约78%的学生认为在精读课上采用合作式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约85%的学生认为合作方式下的精读课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精读课的积极性;约75%的学生表示喜欢合作方式下的精读课课堂活动;约70%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方式下的精读课课堂活动效果较好,能够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同时促进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当问到合作学习方式下的精读课课堂活动的不足及建议时,学生的作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合作活动的教学内容有时不够恰当。有些活动或许由学生自行完成或与同桌讨论完成会更好些,如问答; 3-4个人组成小组来完成显得有些“资源浪费”,如课文或故事的复述。再者,教师不必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设计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如只有教师讲解,学生才能搞懂的知识等,就不宜采用合作理论下的课堂活动;⑵合作小组的分配应该更恰当些。他们指出教师出于节省时间、便于操作等原因往往让前后左右座位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即小组成员处于“近亲繁殖”的状态。坐在某个同学前、后、左,右的同学常常是彼此熟悉且关系要好的。这样他们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总有些同学偷懒,把活动任务交给某一个或几个同学完成,而自己却无所事事,这样合作学习的优势很难完全发挥出来。⑶对某些合作意识淡薄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说服教育。某些学生是天生的“独行侠”,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思考完成。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合作交流的益处,悉心指导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与收获。还有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学得很出色,瞧不上课堂上实施的那些合作学习活动,总觉得那些活动简单,没什么难度,采用集体智慧来完成没有必要,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想法的错误所在。⑷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到位。有些学生明确提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指导,不应总是站在讲台上想其它的事情或干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事情。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比较赞成实施合作理论下的精读课课堂活动的。笔者所在学校的四位精读课任课教师充分肯定了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他们与学生持基本相同的看法,此外他们还指出了课堂合作活动的其它不足之处。其一,在合作活动中,教学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其二,教师难以掌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其三,活动太耗时间了,与既定的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发生了冲突。

从上述精读课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结果来看,笔者征集到的活动均可不同程度的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些活动对于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都有所帮助,然而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些合作活动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逐步改进。

3 结语

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活动的形式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与传统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相比,合作理论下的小组活动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等优势,使教学达到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且这种教学方式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完全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的要求;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然而,教师和学生提到的一些不足和建议也不容忽视。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安排合作任务、确定如何划分小组,分配组内成员。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的任务;尽管课堂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通常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可大可小,3-4人或4-5人为宜,对于不同的合作任务,教师还是应该采用不同的划分小组的标准,且小组成员需经常变动以培养学生与不同个体交流合作的能力;其次,不论任务多与少或大与小,任务落实到每个组员是极为必要的,这就避免了学生间互相依赖、偷懒和汇报任务时相互间的“扯皮”、推脱;再者,教师要充当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确保课堂活动有序地、顺利地进行,随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活动;最后,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协调课堂活动时间与教学任务间的矛盾,还要帮助一些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避免学习上的浮躁。

综上所述,合作理论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活动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观了传统的精读课教学模式,发挥了其长处,同时这种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需要精读课任课教师不断地探索和逐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4]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6]王秀丽.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生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一、要正确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为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诵读课文是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形成良好语感的好方法。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单词、句子、对话、课文,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好材料。作为英语教师,除了在导学案中要体现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诵读教材里面的对话、课文,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然后再选择一些同等难度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阅读水平;随后,教师逐渐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稍高一点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阅读能力。 

诵读课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分层次阅读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的阅读量应该大一点,最好要求他们把课文都诵读下来。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可以适度地进行一下这方面知识的渗透,以强化优生的英语思维,为他们的英语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等学生,要降低要求,不要灌输太多的语言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对于学困生,要求不能过高,可以从简单的对话开始诵读,以激励为主,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以便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总之,对于学困生,教师要下大功夫,研究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这对于提高整个班级的英语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开展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改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开展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成了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英语资料一本一本地做,知识点一个一个地背,学生对英语学习早就失去了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欠佳。因此,英语教师要学会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分为Pre-reading(预读)、While-reading(读中)、Posting-reading(读后)三大部分。Pre-reading,即在阅读课文前通过学生的积极参加,主要围绕着主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体系,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预测,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扫清进一步学习的障碍,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While-reading,即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技能来进行课文阅读,同时要以一定的阅读策略为指导。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主要阅读策略包括:猜测生词能力、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能力、获得细节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课文分析能力等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比如略读、跳读、精读、研读。初中的阅读材料以叙事文章为主,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跳读,辅以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中的时间、空间、事件发生的顺序与关系,然后配以一些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以便引导其抓住主题。Posting-reading,即让学生进行拓展性语言训练,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练习、扮演角色、课文复述、写练结合等。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是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注重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光具备课内课文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对五级阅读技能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学生基础、阅读量的要求,并选择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阅读的生词率不超过3%。常见的一些面向学生的英语报刊就比较适合学生阅读,并且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精读的材料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是比较不错的精读材料。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名篇作为精读的材料,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也很大。对于泛读,教师最好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资源丰富的网络材料。只要坚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有很强的共性,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应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每节课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读英语课外书,布置英语作业时有意识地少布置笔头作业,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读写结合,读了以后可以写简单的读后感,让学生读得多,写得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积累与书面表达结合训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模式。英语教师要广泛关注,认真研究,把其作为一种教学常规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合理调控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英语教师既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为学生英语下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5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Sternfeld 1989陈凯2000)陈琳(1996)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二、压缩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三、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

Gandhi is the granddaughter—in—law of India's iirstPrime Minister Jawaharlal Nehru,who led the country for 17years after it was given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四、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1Century Teens(Senior Edition)丰富的内容:“校园热点、明星聚焦、开心驿站、体坛快讯、科技生活、你说我说”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

a.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21世纪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b.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 to deal with your“lucky money”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

c.主题辩论:例如“Loving and learning”(北京一名教师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编为同桌)一文,给出辩题“Do you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allow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inmiddle school to sit together?”,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d.记者采访: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 you havelucky birthday?让学生充当“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短剧表演:

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大致分为: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课外的(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专项阅读技能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的课堂分享阅读及指导三个部分。

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指导下,抓好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英语精读课堂论文范文6

【关键词】阅读为中心;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我国《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高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在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还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低,阅读速度进程慢”这一结论似乎己经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共同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当前强调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具有紧迫性和实践意义。

一、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大容量的语言输入

语言教学是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的一系列的输入和输出活动。学习语言首先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在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内化语法规则和使用语言的规则进行释意活动,然后才能输出。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母语的。外语教学无法创造像儿童那样生活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扩大阅读增加数量。所以我们强调大阅读量,没有足够的数量我们就无法突破阅读认知的瓶颈:阅读速度的训练靠足够的数量来保证,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也靠阅读量来保证,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样要靠阅读量来保证。

(二)互动的英语课堂

外语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参与。以阅读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生生通过互动学习语言,并将所学语言通过交流达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语言,在交流中实践,体验和运用语言。在互动语言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仔细安排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灵活多变的语言学习任务和交际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听,说,写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天45分钟的课堂操练是远远不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主张将课堂活动延伸至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及“任务”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二、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我国的英语教学国情的需要

根据我国现在英语的教学情况,我国的英语教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学生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听说能力与城市中学相比就更差,而在读写方面的差异较小。那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首先从学生较为强的阅读方面着手,然后慢慢加强听说的能力,最后达到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可见,从阅读开始,是符合现在我国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既可以发挥优势,又可以带动听、说和写的能力。

(二)传统的语言教学经验的支撑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功的语文教育史。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的中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博闻强记。博闻即大量的阅读,强记即大量记忆。观其本质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大量输入,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输入方式,记忆是投入了更多注意力的输入。因而中国有诸多的古训如“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都是凸显阅读重要性的共识。外语同属于语文教学,有着和我国语文学习相同的规律。受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传统也是重视大量的输入。

三、阅读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的运用策略

(一)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根据阅读方式的不同,英文阅读可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就是不要求阅读速度,但是应该逐字逐句的细细体会文章的每个细节。捉摸作者的遣词造句,从中会的有用的信息,如内容上的、语法上的、文学上的和作者的思想等。相对而言,泛读则是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只要求把我大概的内容,而不要求逐字逐句的细抠所有的信息。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精读为基本依托,在掌握英语框架的前提下,进而博览群书,拓宽阅读视野。精读可以说是引导高中生进入英语世界的入门向导,也是训练阅读基本功的重要场地。精读课是学习英语的“开路先锋”,但它的作用毕竟有限,学英语要长足前进,还需调动干军万马,即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泛读如同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的和别人交谈,或者听别人谈话一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泛读会把精读所形成的小小“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做法是符合语言输入理论的。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局限于课本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扩大他们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通过课内精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诸如句型结构、词汇搭配、词义辨析、惯用法则等语法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包括修辞手段、文体色彩、段落大意、衔接手法、通篇布局等篇章阅读技巧。而课外的大量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用英语了解世界的兴趣。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主要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教学过程也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阅读量不足,写作能力不强,交际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