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范例6篇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范文1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杨靖宇便是其中的一位。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农民家庭里。1929年,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在这里,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敌人封锁、搜山,粮食吃光了,又无法生火和觅食,严寒和饥饿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杨靖宇带头撕下衣服里的棉花充饥,终于渡过了难关。由于他们的英勇顽强,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9年冬,日寇对南满抗联部队进行疯狂围剿。杨靖宇率领部队被围困在原始森林中,在冰雪中宿营,吃草根、树皮、棉絮,与敌人周旋五个多月。后来,部队只剩三百多人,为了缩小目标,部队分散活动,杨靖宇率领几名战士遭到敌人袭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1940年2月23日,在三道葳子山,大批敌人将他包围。杨靖宇隐蔽在一棵树后,只身与数百敌人激战一小时,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无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杨靖宇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宁死不屈,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

杨靖宇的民族气节和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英雄的献身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以告慰英灵。他们的英勇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民族英雄范文2

兼具农民与商人的性格

袁崇焕,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生于东莞县石碣区水南乡守义坊。袁崇焕的祖父袁世祥经营木材生意,袁崇焕的父亲袁子鹏也继承父业。袁子鹏不想儿子走自己的道路,要儿子发愤读书。袁崇焕出生在农民兼商人的家庭,农民的勤劳与朴实,商人的睿智与机变,两种性格,两种熏陶,都对袁崇焕的性格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袁崇焕不负父望,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仅二十二岁的袁崇焕青春得志,科举成名,中了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袁崇焕终于考中进士,这年他已三十五岁。这一年,明清之间在辽东大地上进行了萨尔浒之战,结果明军大败。萨尔浒之战,暗示了明王朝的命运,也决定了袁崇焕的个人命运。

天启二年(1622),御史侯恂向皇上举荐,破格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此前一年,努尔哈赤水陆并进,一举攻陷沈阳、辽阳。明朝在东北的防线全面崩溃,山海关危在旦夕。只要山海关失守,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于是,北京从朱元璋开国以来第一次宣布了。袁崇焕一扫文臣武将中普遍存在的悲观、恐惧情绪,力请练兵选将,整械造船,固守山海,远图恢复。他疏言:“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

急救京城之围

崇祯二年(1629),关外大旱,依附后金的蒙古族和部分女真族,因缺乏粮食,出现人吃人的严重局面,并纷纷投奔明朝。皇太极眼看后金要解体,为夺取明朝粮食、牛羊充饥,于是再次发起入侵。

皇太极兵分两路,表面“直薄锦州”,却在遵化城会师,避开宁远,绕道蓟州,直取北京。金兵就要到北京城下了,崇祯皇帝急忙命附近各省巡抚入京勤王。但这些兵马,从未认真操练过,不但不能打仗,甚至根本未到北京。翰林院金声推荐游僧和尚中甫为副总兵,临时收买一些乞丐、难民为兵,一战全没,京城危在旦夕。

明朝规定,边疆的兵马没有圣旨决不能入关,更不能进京,目的是防止边疆将领造反夺位。袁崇焕铁骑入蓟州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后金军打到通州,事急之下,袁崇焕率骑兵九千,紧急驰援,抵北京广渠门外,在袁崇焕军疲劳、饥寒、露宿的困难情况下,后金军攻打北京之战展开。皇太级趁袁崇焕的十万步兵未到,抢先发起全面进攻。从清晨到天黑,皇太极指挥数万金兵扑杀九千又饿又困的明军,竟然不能取胜。

两场大捷树立威名

天启六年(1626),努尔哈赤见辽东大地一片空虚,于是挥兵东进,重重包围宁远,金兵拼命挖掘城砖,终于,宁远城墙给挖塌了一丈多。有了缺口,金兵就能蜂拥入城。袁崇焕巧妙地以高城、大石、弓箭、巨炮,对付金兵的马队,避开金兵能骑善射的特长,发挥自己高城、大炮的优势,取得辉煌的胜利。横行一世的努尔哈赤不由哀叹:“我从二十五岁用兵,所向无敌,明军无人敢议战守。这一次竟败给袁崇焕这个南蛮小子!”不久,努尔哈赤又伤又病,气怒而死。

天启七年(1627)五月,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誓报父仇。袁崇焕洞识皇太极声东击西,名义上攻锦州,实际要打宁远的诡计。皇太极想包围锦州,引袁崇焕出宁远城而无法使用大炮,以发挥金兵能骑善射的本领,在野外驰骋,歼灭袁崇焕的兵马。

皇太极久攻锦州不下,又见袁崇焕没有中计上当,并不出城援救,就从沈阳调兵,直接围攻宁远。袁崇焕早已在城外挖好战壕,列好大炮,金兵拥来,袁崇焕则发大炮猛轰。皇太极无计可施,被迫停战。宁锦之战,凡二十五日,宁远与锦州以全城而结局,明人谓之“宁锦大捷”。

皇太极施反间计

皇太极数万大军在广渠门外被袁崇焕九千骑兵击败之后,立即施行毒辣的反间计。派人坐在两个明朝俘虏住的帐篷外,伪装低声说,皇太极十万精兵之所以没有消灭袁崇焕九千人马,是皇太极与袁崇焕事先约好的。袁崇焕的军营里派了两名来使与皇太极密商,只待崇祯皇帝放袁崇焕进城,袁崇焕就作后金内应。两名太监当然听得清清楚楚。第二天,金兵又故意失火,制造一场混乱,有意放太监逃回北京。

一向疑神疑鬼的崇祯皇帝,早已听到京城的谣言,而今又听到两名太监的上奏,心里一横,决意拿袁崇焕是问。下旨召袁崇焕等进京“议饷”。崇祯皇帝不待袁崇焕说明,立即下令逮捕。

总兵祖大寿见崇祯皇帝黑白不分、忠奸颠倒,带领辽东兵马愤然离京,直奔山海关而去。袁崇焕怕皇太极来攻,手写一书,用蜡丸封好,派快马去追祖大寿。祖大寿一边读,一边痛哭,将士们无不垂泪。

皇太极见祖大寿十万辽兵回师,更有各路援兵也陆续到京,只好退出京师。北京保住了,崇祯皇帝的金龙椅又稳固了。崇祯见自己无法调动的大军,竟被袁崇焕一纸书信就能召回来,认为留下此人,终是隐患,于是下定决心处死袁崇焕。

佘义士守护英灵

崇祯三年(1630)八月初五,崇祯帝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失误封疆”的罪名,将率师入卫北京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处以磔刑,民间俗称“千刀万剐”,其家产没收入宫,兄弟、妻子流放二千里。

八月十六日,刚过中秋佳节,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还没动手,在谣言的煽动下,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认定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蜂拥上前骂他、打他、咬他,恨不能把他撕成碎片,碾成粉末!片刻之间,袁崇焕便只剩下一副骨架,一代英雄袁崇焕身负恶名含冤离开了人间。

袁崇焕死后尸骨暴露原野,只剩下头颅枭首示众,袁崇焕的部属佘义士,是顺德县马江村人,他连夜将袁崇焕的头颅盗走,偷偷葬回广东义园(广东人在北京的墓场),让英灵能返回故乡。佘义士还在墓地结庐守坟,死后交代子子孙孙永远守下去。直到,佘家的子孙还巧妙地用灰沙批荡,保护了袁崇焕的墓碑庙联。

蒙冤受屈而死

袁崇焕蒙冤下狱,朝中群臣大都知道他是冤枉的,恳请皇帝再三慎重考虑。崇祯拒不受谏。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之“罪”。兵部职司郎中、后任山东巡抚的余大成质问皇上,逮捕累立战功的袁崇焕,岂非“兵临城下,而自坏长城吗”?长安士庶一百多人勇为袁崇焕担保。袁崇焕部属何之壁带领一家四十口人为袁崇焕鸣冤喊屈,要求让全家四十口人换一个袁崇焕出狱,好卫国抗敌!

崇焕无罪下狱,天下冤之。但也有不少讨好崇祯的人。而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袁崇焕心腹谢尚政的出卖。谢尚政是袁崇焕的同乡、武举,是袁平生所结的“死士”,他在袁崇焕的提拔下升到参将。兵部尚书梁廷栋总觉得杀袁崇焕的证据不充分,便授意谢尚政诬告,答允他事成之后升他为广东总兵。谢尚政利欲熏心,居然出头诬告。在谢尚政的诬告下,狱中的袁崇焕终于难逃“死劫”。

150多年后沉冤昭雪

袁崇焕被杀,崇祯皇帝失去长城,不过十余载,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煤山,遗臭万年。而袁崇焕的英灵却永存人间!

民族英雄范文3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八百余年了。前几年,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徵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徵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岳飞英雄品格的了解。

第一首词是《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南宋陈郁《藏一腴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就是说退了兵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而他的“心事”,就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岳飞“故作《小重山》,……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总之,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并非日常生活起居的感受。

第二首词是《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几百年未见前人撰文质疑,但到了近代,却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持理由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陈郁的《藏一腴话》及宋元载籍均未录此词。这个论据不足为凭。因为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的《岳武穆集》十卷本早已失传,所以宋、元人之书未见此词;只是到了明代嘉靖时,大学士徐阶才收集散佚,编成《岳武穆遗文》,其中收词两首,一为《小重山》,一为《满江红》。徐阶录此词必有根据。另外,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又收载宋代邵公序作词赠岳飞的纪事说:“岳武穆驻师鄂州,纪律严明,路不拾遗,秋毫无犯,军民胥皆乐,古名将莫能加也。有邵公序者,薄游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满庭芳》词赠之云:“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枪。荆襄。人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十分明显,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是对岳飞词“笑谈渴饮匈奴血”句的囊括;而“绝漠横行……麟阁画丹青”句则是岳飞词“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句的效仿与重唱。此词可以证明,邵公序是见到过岳飞的原作的。

至于这首词表达爱国情怀堪称千古绝唱,前人论述已多,勿须赘述。

第三首词是另一首《满江红》: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世人知道的不多。它首见于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有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片,并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写的跋(谢跋写于元统二年,即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墨迹确为岳飞手笔。由于证据确凿无误,前些年武昌重修黄鹤楼,便专门立了词碑,永作纪念。

民族英雄范文4

早在08年中,DCCI Netguide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手机用户品牌调查数据显示:

诺基亚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2.5%,三分之一强的占有率奠定了其领先地位。排名第二的摩托罗拉占有率为16.7%,三星以9.6%的占有率排名第三,索尼爱立信占有率为5.9%,联想为3.8%,多普达为1.5%,金立为1.2%。可以看出,一方面以诺基亚为首的外资品牌,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品牌面临较为严重的挑战。

而从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和预购度的比较来看,外资品牌诺基亚预购度高于其占有率,领先优势较为稳固。调查数据显示:诺基亚的预购度为44.3%,高于其32.5%的占有率,预计诺基亚未来一年的占有率将进一步增大,而其他品牌则面临萎缩困境。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还是手机品牌预购度,国产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不仅没有一席之地,甚至连一家能达到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品牌都没有,这相比较中国广大的手机市场,可以说是民族品牌的莫大悲哀。

但是我们细看,这些上榜的手机占有率加起来为70%左右,剩下的30%市场占有率,那么会不会是我们的山寨手机呢?笔者可以肯定说:山寨手机倒真有可能,为民族品牌手机挽回了一点“面子”。

近日,笔者回到家乡,遇到多位儿时的伙伴,发觉有一种现象,每个人手上都拿着手机,看外型都是市场上较为流形的款式,并且他们都相互比较起来,从摄像功能、内存、音质效果等等。于是他们都问笔者,走南闯北用得什么好手机,笔者拿出手机,还是05年诺基亚最流行一款,当时花了近四千元购买,可360度旋转的,质量好是好,就是到处磨得太历害,比起他们手上的手机,倒真是逊色好多!于是他们就对我的手机品头论足,首先批评笔者不用国货;其次,批评笔者这个品牌货虽然用得久,但是一台够买7台了;再者,手机更新换代快,所以手机质量好了,有时也不是好事。从他们语气中,都已经把手机当成“快速消费品”,一年换一个,并且很容易跟进手机时尚。

山寨手机为什么在广大的农村消费群体中与打工一族里,市场地位能根深蒂固,其原因就是拥有极高的性价比,因为山寨手机外观与功能,一点都不比品牌手机差,但是价格只是品牌手机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一台山寨手机平均才五六百元左右。

当笔者想起最近各大媒体在讨论“山寨手机”的利弊时。笔者就在想,其实结果可以到消费群体中,走一走,访一访就可,听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就不会再用大道理中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来解释了,因为中国市场有中国的特性。虽然山寨手机拥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众多售后问题,并且质量稳定性能没有办法跟品牌手机对比,但是如付出品牌手机的价格,山寨手机相信也能享受到品牌手机的售后及性能;其次,在很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都认为付出品牌手机的价格,不是可以购买更多的山寨手机,还要麻烦售后干啥。因为在广大的消费群体中,消费层次要分三六九等,有些消费者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些消费者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而有些消费者是只买便宜的,不买贵的也不买对的(这种对的只是相对不是绝对)。而第三种消费者就是广大农村消费群体与打工一族。所以笔者呼吁手机行业人士以及媒体,不要有一种“扁担倒了就是蛇”的行为,也不要“墙倒众人推”,更不要过早地用西方的市场范筹,来看待中国手机市场,谈什么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的市场一定遵循中国的市场规律。

民族英雄范文5

——观抗震小英雄颁奖晚会有感

班级:四年级一班

作者:甘宇轩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抗震小英雄颁奖晚会,晚会上介绍了很多勇敢的抗震小英雄的事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同龄人林浩。

民族英雄范文6

打出“平东洋”大旗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3月7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父亲是个小公务员,薪金很少,家境贫困。他10岁时母亲病故,家中只剩一个和他相依为命的16岁的姐姐。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3岁就能吟诗作画,村里人称他是“白才子”。就在这一年,他又遭不幸,姐姐病故,父亲远离家乡谋生,使他陷于孤苦伶仃的境地。后来,在亲友们帮助下,他考入辽阳中学,又因参加被开除。1928年,他为报国,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又考入讲武堂。由于他反对军阀内战,被学校发觉,遂于1929年逃离东北到北平,考人北平中国大学,改学政治经济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进步师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的著作,立志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930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白乙化受党的委派回辽阳组织抗日武装。他联络抗日志士,凭两支枪突袭辽阳伪警察局,缴枪二十余支,由此声势大振,很快发展到三千多人,号称“平东洋”义勇队。白乙化领导这支队伍转战辽西、热北、锦西等地,连战连捷。每次作战,他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以自己的行动取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护。这支抗日队伍,苦战两年,历尽艰险,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1932年,这支队伍被从冷口骗至关内缴了械,白乙化愤怒不已,匿名返回北平,回到中国大学从事学生运动。1933年在北平香山举办学生夏令营,他任总队长,成为青年学生的领袖。他以自己在东北讲武堂学的军事知识和义勇队作战的经验,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军事活动,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浴血平西

1935年白乙化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职, “一二九”运动时被捕入狱。出狱后,党派他到绥西东北垦区,成为当地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以自己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黄河套里,乌拉山下,撒下抗日救国的种子。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的炮声,惊醒了中华儿女,全民抗战的烽火燃遍整个中国。白乙化在垦区号召革命青年起来抗日,组织抗日先锋队,并亲任司令员。他高举抗战大旗,率领抗日先锋队渡过汹涌的黄河,踏过无边的沙漠和荒无人烟的蒙古草原,克服重重困难,向抗日的战场进发。他们迎着南逃的军队,与人侵的日寇同时到达河曲县。在隆隆的炮声中,有的主张留在河曲;有的主张随友军(的军队)退渡黄河。白乙化在这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对大家说:“大家今天要抗日,明天要抗日,抗日终于来到了,我们决不能动摇,决不能迟疑。”他动员之后,率领抗日先锋队在煤窑沟地与敌人展开一场战斗,获得全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晋西北。

抗日先锋队乘胜前进,挺进到燕北与八路军主力三五九旅会合后,配合兄弟部队粉碎了敌人对燕北的围攻。1939年,抗日先锋队来到平西,与抗联(冀东大暴动部分同志组编)会合,在肖克同志亲自指导下合编成“华北抗日联军”,白乙化任副司令员。这期间,白乙化指挥过“沿河城歼灭战”,粉碎敌人对平西的十路围攻。这对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白乙化成了平西人民拥护、爱戴的人。

驰骋丰滦密

1939年11月,冀热察党委和挺进军政治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方针。华北抗日联军改编为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1940年春,十团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亲自向白乙化交待了任务,指示:开辟丰滦密可使平西和冀东连成一片,形成对日寇华北大本营北平的三面包围,切断连接华北与的交通干线——平古铁路,破坏日本的所谓对苏战略防线,开拓挺进东北的前哨阵地。但是由于这一地区沦陷日久,敌伪己建立了一整套统治机构,并设重兵驻守,使我军过去几次到这里都未能立足。这次十团再次开辟丰滦密,无异于虎口拔牙,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必须有独立应付各种困难局面的充分思想准备,要隐蔽发展,争取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

白乙化满怀信心地接受了任务。到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去,打回东北去,这是白乙化的宿愿。而今就要亲自率部去开辟挺进东北的前哨阵地—丰滦密了,白乙化感到由衷的高兴,胸中澎湃起难以抑止的战斗激情。

回到十团驻地,白乙化立即着手做进军前的准备工作。他将曾到过丰滦密地区的挺进军政治部主任伍晋南请到十团介绍情况,又召集干部会议仔细研究进军平北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进军方案和应变措施,还亲自下连队检查准备情况,对战士们进行思想动员。为了隐蔽自己,欺骗敌人,决定将十团番号暂改为“平北游击总队”,并采取“梯次进兵”的方案:命令三营及部分团直人员作为先遣队,由团参谋长才山和政治处主任吴涛带领,于4月20日出发先期进入密云县西部的水川地区,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抗日,筹集粮草,为团主力到来做必要准备;主力一营和其他团直人员作为第二梯队,由自乙化亲自率领,于5月20日从平面百宝岭出发,向平北隐蔽挺进。临行前,白乙化的好友、挺进剧社的陈靖赶来送行并关切地询问准备从哪里突破平绥路封锁线,白乙化风趣地引用《淮南子》中的“天下有九塞,居庸其一焉”作为回答。居庸关是长城有名的要塞,但白乙化偏选择这里为突破点,在距居庸关不远的南口、沙河之间出敌不意地越过了平绥路。过平绥路的时候,同行的冀东某部战士见不时有敌人装甲车往来巡逻,有些惊慌,白乙化见状立即站到铁轨上进行指挥。战士们看到白乙化那镇定自若的神态,很快地镇定下来。

白乙化率队在敌人据点间穿插前进,22日到达昌平县沙塘沟与在此迎接主力的九连会合。22日上午,军三十五团二营前来进犯,此时避开敌人已不可能,自乙化当即命令一营抢占沙塘沟东北面的山梁痛击敌人,自己站到村头指挥。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炮弹不断在白乙化周围爆炸,他不但不后退,反而又跃进到阵地前沿的一棵杏树下。敌人的子弹打得杏树枝叶纷纷落地,吓得小警卫员趴在了地上,而白乙化却仍然从容地站在那里指挥战斗。敌人连续7次冲锋都被我军击退,傍晚,抬着20多具死尸和40多名伤员狼狈撤走。白乙化命令九连留在当地继续工作,而后率队连夜出发继续按计划东进,途经南天门歼军一个排,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10分钟时间一举攻克了琉璃庙据点,于5月28日在密云赶河厂与三营胜利会师。

依据隐蔽发展的原则,白乙化在对丰滦密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分析比较后,决定将密云西部水川地区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因为这里有云蒙山、黄花顶等高山,沟壑纵横,林深草密,东面南面都是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又便于筹集军饷。这里地跨长城内外,分属和伪华北两个统治区,我军可利用伪政权之间军队不能统一调动的矛盾往来周旋。特别是这里的人民生活极苦,具有强烈的反日情绪,我军过去在此又曾有过影响,易于发动。白乙化从十团抽调40多名干部组成地方工作团,与上级地方党委派来的工作组一起深入各村发动群众,筹建抗日政权。6月,丰滦密联合县政府正式建立。为保证地方开辟工作的顺利开展,白乙化又令三营七、八连在内线保卫地方工作,自己率领一营北出长城深入丰宁、滦平等地开展外线游击活动,掩护内线开辟,同时接应七团进人平北。

为了达到吸引敌人的目的,白乙化故意率部在大白天行军。敌人急忙调集300多鬼子追来,这股敌人一时弄不清我军的虚实和意图,既不敢发动攻击,也不敢靠我太近,始终距我四五里地跟踪。我前进他也前进,我驻下他也驻下。白乙化就这样牵着敌人转悠了几天,然后,突然甩掉敌人,一举捣毁了五道营据点,接着东进重创小白旗的敌人,再南下夜袭司营子据点,又北上攻克虎什哈据点。之后,我军又转战到丰宁境内,强袭了大草坪的军。白乙化充分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战斗中,白乙化总是与战士一起冲锋陷阵。他曾亲自带领战士冲进大草坪据点,敌人退守炮楼死命顽抗,白乙化就和战士们顺枪眼向炮楼抛掷手榴弹,他身高力大,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他们一连掷出几十个手榴弹,终于打垮了敌人,将军一个营大部歼灭。

外线作战的条件极其艰苦,但白乙化始终与战士同甘共苦。一次,部队已经一天多没吃上饭了,后来从农民手里买了一些青玉米,煮熟了,每人两根当饭吃。团部一个参谋拣了两根大的玉米送给白乙化,白乙化认为这是搞特殊不肯吃,亲自送还伙房。这位参谋只得又给他拿来两根小点儿的,白乙化才肯吃。在外线游动作战,伤员没有地方安置,白乙化便把他们带在身边。行军时,他身边又是担架驴驮,又是伤员病号,团部变成了卫生所,可他毫不厌烦。喇嘛栅子战斗中,一营副营长长冯克武负伤,白乙化特意安排他和自已住在一起。冯克武夜间不断,白乙化不顾劳乏,彻夜不眠地守护他,安慰他。

统治区的农村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甚至有的一家人只有一条破被子。这更激起了自乙化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和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一天,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找到十团要求参军报仇。他叫卜兴安,是丰宁大阁附近的人,他的母亲和姐姐被日寇活活烧死,父亲和妹妹也被日寇杀害,只有他逃出了虎口。白乙化听着卜兴安央诉悲惨身世,心如刀割,毅然决定把他收留下来。为了减轻孤儿心灵上的痛苦,白乙化就象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关怀卜兴安。他见卜兴吾没有衣服穿,就在深夜的油灯下亲手用自己的军装为卜改制了一身小军服。卜兴安穿上团长亲手做的小军服,笑在脸上暖在心里。周围的干部战士无不感动,团政治处副主任彭烈感叹地说: “做父亲也不过如此啊!”卜兴安听到这句话后感情激动,跪在地上就要认白乙化做“父亲”。白乙化赶忙将他扶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不要这样,咱们是革命队伍,都是阶级亲人,应该互相爱护。”后来卜兴安在白乙化等同志的关怀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抗日小战士,在臭水坑战斗中英勇牺牲。

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白乙化率领一营终于在五道营一带与七团会师。七团到平北后,不断遭到日寇的围攻,不久撤回平西,白乙化也率十团一营返回长城以内的密云地区。

由于外线作战的掩护,丰滦密内线开辟工作进展迅速。密云白河两岸大片地区的伪保甲制度已被摧毁,相继建起了抗日政权和抗日救国会、自卫军、儿童团等群众抗日组织。白乙化回到内线后即热情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根据地建设:他又从十团抽调部分参谋、干事等到各区与区干部一起组建区游击队,还亲自到各区观察指导工作,广泛拜访地方上层人士,扩大统战影响。为了培养地方干部,并为地方建立党组织做准备,丰滦密联合县举办了救国会干部训练班。白乙化多次为训练班学员讲课,并在训练班结业证书上题词,勉励学员: “勇敢工作,艰苦学习,领导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为配合“百团大战”,8月下旬,白乙化率十团出击平古铁路,攻克了小营车站,烧毁了程各庄铁路大桥,又在芹菜岭设伏全歼日军一个小队。这是十团进入丰滦密以来第上次歼灭成股日军,它给丰滦密人民以很大鼓舞。9月,为配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白乙化率部再次出击平古铁路。他运用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人在金叵罗一带有意传出我冀东部队将要过潮河的消息,同时又令一营烧毁了石匣附近的潮河木桥,造成我将围攻石匣的假象。敌人见状慌忙抽调军队北上增援,而这时,白乙化却率军突然南下,乘虚直捣怀柔火车站,焚毁了停在车站上的运军火的车辆。两次出击平古路,起到了破坏敌

人交通运输、牵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的作用,受到了晋察冀军区的表扬,并被授予奖旗一面。

丰滦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引起敌人的极度不安。敌入惊呼: “延安的触角伸进了满洲!”于是抽调4000余日伪军,从9月11日始对丰滦密发动了为时78天的大“扫荡”.采取 “多头并进”、 “铁壁合围”、 “反转回击”等多种新战术,妄图一举吃掉十团,摧毁丰滦密。

强敌压境,形势严峻。但白乙化不畏惧,不退缩。他针对敌强我弱和四面被围的形势,制定了“敌进我进,靠外线去打击敌人,开辟新地区”的反“扫荡”战术方针。命令三营坚持内线作战,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而一营则由白乙化亲自率领,跳出敌人包围乘虚插入敌后,三营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一下,时而分散游击,时而集中打击敌人,连续取得了水堡子、梨树沟、白道峪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一营在外线也取得了保育岭、达峪等战斗的胜利,同时新开辟了长城以北的贾峪、对大峪、黄峪口和石匣、古北口以西的半城子、不老屯一带的大片地区。 “扫荡”之敌在我军内外线夹击之下,损兵折将,不得不于11月28日草草结束了“扫荡”。为进一步扩大战果,白乙化又及时率主力返回内线,寻机打击撤退之敌。12月15日,十团一营在冯家峪伏击撤退之敌,一举歼灭了号称“常用部队”的日寇钤木大队哲田中队90余人,从而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最后胜利。

反“扫荡”结束后,白乙化提出“向78天的每一次战斗学习的口号,总结此次反“扫荡”斗争中的胜利经验。经过全团干部和战士的认真讨论,最后由白乙化概括成几条基本经验:一、“利用好敌人眼皮底下的地方,当敌人围攻时靠外线打击敌人。”二、“能打就狠狠地打,不能打就放脚,以极大的毅力和灵活的战术拖疲、耗干敌人。”三、“只有有关键所在的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这些经验对以后十团在环境极其残酷的丰滦密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沃幽燕

日寇的78天大“扫荡”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赶走十团的野心并没有死。他们到处散布“树叶落,八路军走”的谣言,图以此来动摇丰滦密人民对十团的信赖,同时也指望冬季的严寒能迫使十团撤出丰滦密。然而,敌人又失败了。白子化吸取前几次我军无法解决过冬棉衣而被迫撤出平北的教训,刚到丰滦密就着手筹办棉衣。他用派人秘密进入敌占区采买的办法,逐渐积存了足够的棉布棉花。反“扫荡”胜利后,立即动员根据地妇女昼夜赶制,仅几天时间,全团就都换上了崭新的灰布棉衣。没有棉帽,又通过地下工作人员从北平买来了酱色的毡帽盔。白乙化穿上灰棉衣,戴上毡帽盔,站在战士队列前自豪地讲: “我们的棉衣穿上了,新式铌盔(指毡帽盔)戴上了。敌人靠‘扫荡’赶不走我们,靠老天爷更休想赶走我们!”

丰滦密人民亲眼看到十团是一支打不垮、赶不走的坚强队伍,抗日信心倍增。丰滦密根椐地也由初建时的4个区迅速发展到8个区,武装力量得到增强,十团人数增加到1300余人,1940年12月又组建了丰滦密游击大队,使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卒滦密人民爱戴和信赖十团,更把白乙化看成是传奇式的英雄,他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到处流传。实际上,正象白乙化自己说的那样,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 “健全自己影响旁人”,这是白乙化始终坚守不渝的格言。在生活上,他和战士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从不搞特殊,甚至连上级分配给他的一匹黄骡子自己也很少骑,每次行军都要让给伤病员。在练兵场上,他和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因此练出了双手使枪的好枪法,手榴弹投得又远又淮,训练休息时,他和战士们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有时玩丢手绢,战士们串通起来专门抓他,让他唱东北“二人转”,或者来一段京剧清唱,或者朗诵诗词。有时,他给战士们绘声绘色地讲《三国》,讲民间故事和革命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又富于启发性。由于他平易近人,与战士亲如手足,所以战士们都亲切巍叫他“白大个儿”、 “白大胡子”。但他平时治军却很严格,令出必行,不容稍怠。不管是谁违犯了革命纪律,他都毫不留情地给以严肃处理。粉碎78天大“扫荡”后,十团驻在密云迎城岭村,有人检举团采购员吴章有严重问题。白乙化马上派人调查,查明吴章确有勒索群众钱财、贪污挥霍公款、吸大烟、玩弄妇女等劣行,手段卑鄙,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八路军的声誉,不严加处理就无法挽回影响。白乙化立即召开全团大会公审吴章,并依照革命法纪将其处决。正由于白乙化认真维护军纪,严格部队管理,才使十团形成了遵纪爱民、勇猛顽强的优良作风,成为一支得民心、慑敌胆的战斗部队。

1941年1月,中共冀东西部地委书记兼平密兴联合县县委书记李子光由平西返回冀东途经丰滦密,见到白乙化。战友重逢倍加亲热,一天,乘军训间隙,两人来到赶河厂村西的龙泉庵游玩。龙泉庵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掩映在万木丛中,清澈的白河水在寺前山脚下潺潺东流。住持老僧将两人让进禅堂用过清茶,又在前引导参观。老僧久慕白乙化,当他得知眼前这位战士装束、浓须倒长的魁梧军人就是小白龙——白乙化时,又惊又喜,当即取来笔墨,一定请白乙化在寺院影壁上题诗留念。白乙化少年时就以“白才子”闻名乡里,文思敏捷。他接过笔,蘸饱浓墨,略加思索,便挥毫写下了五言律诗一首:

古刹映清流,松涛动夙愁。

原无极乐圈,今古为诛仇。

闲话兴亡事,实得世外游。

燕山狂胡虏,壮士志增羞。

上一篇养精蓄锐

下一篇不想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