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论文范例

就业创业论文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1

(1)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

网络营销实践可让各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掌握一项重要工具,提高其专业技能。

(2)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①网络营销实践能为学生打开眼界,提高学习激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创新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思考推敲,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②学校资金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实践机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技能提高。网络营销便利的环境,大量的优质资源则可弥补此不足。③网络营销实践环境是基于现实的市场和网络,其真实性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激情,它的便利和丰富能增加学生的创新自信,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就业本身就是一种营销,而创业更离不开网络营销,掌握其实践技能无疑让学生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各专业设计子体系,在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就业创业市场中本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基础上,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网络营销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就业创业能力。

(4)实训环境便捷。

实训无需特定环境,只要在学校实验室或直接通过互联网,就可完成各项任务,并有免费工具资源,各种免费网络大赛,为学生实践提供方便的平台。

2、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综上知有必要在高校构建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体系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全面性。体系面向全校,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及其就业创业需求,还要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将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提高,个人自我营销能力的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纳入体系构建之中,使之全面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服务。系统性。网络营销实践教学通过各项目训练全面系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如网络营销策划项目通过调研分析-规划-写策划书-项目答辩-项目实施-项目评测修改多环节,培养学生洞察市场、分析解决问题、文案写作,语言组织、组织协调等多项能力。同时项目要结合市场、专业,系统安排实训阶段、任务、目标,使其与专业课学习相辅相承。实用性。与市场接轨,掌握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实际用工需要,围绕实际岗位或实际任务目标展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于岗位需求的敏感度,随时进行知识的储备与更新。并与企业无缝对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共享性。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教学资源及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在学生、教师、合作单位中共享信息,让市场充分了解学生,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市场。教师则可通过平台与各方面协同,共享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灵活性。各专业特色需求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都不同,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灵活,根据需求及时调整,让学生得到充分学习锻炼。

3、基于专业特色和就业创业导向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专业特色和就业创业导向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环境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五个子体系组成。

3.1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明确是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纳入专业特色分析和专业就业创业市场需求分析,设置适合各专业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目标体系设置分步完成。首先通过与各学科教师和合作单位、实训基地的沟通,完善信息资源,根据精准数据分析,制定合适的专业教学总体目标;再根据信息分析和各学科教学进度,准确制定阶段实践项目教学目标。

3.2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网络营销以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以“能力本位”来组织教学,采用“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能力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模块三个呈递进关系的层次,分层分步教学。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主要学习各种网络营销基本工具和方法的熟练使用。各专业根据需求,有侧重的学习和训练。理工科学生应更注意信息采集训练和信息训练,其中通过各种工具信息可以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受到关注。专业技能注重结合专业性的技术应用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深入学习各种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技巧。如新闻或日志标题设计,关键词选择,及如何提高新闻和日志的点击率;又如邮件发件人、主题、内容、签名的设计,及如何让邮件有高的送达率和查阅率等,再如中文专业、艺术专业学生作品就是学生的产品,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能在网络上受到关注。综合技能强调面向市场的综合实践性。将各种可能的就业环境纳入其中,让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网络营销知识,调动专业技能,独立或协同完成各项训练。因此,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根据三大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项,并根据课程或专业的需求,将每项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即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项目策划、实施、评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实战型教学方法。如依据现有网络营销资源,组织学生以专业涉及行业进行分类,系统作网上调查,对调查内容统计分析、评价,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调查及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深入掌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信息,明确学习方向。学生平时则可通过建博客、建邮件列表、建空间、建社区、建网上商店、建网站等实际锻炼,在实战竞争中掌握信息的原则和技能技巧,网店网站建设管理运营的流程和方法,也让这些资源成为其就业创业的保障。将“学习包”运用于实战教学中是体系的一大特色。“学习包”是由教学人员根据各专业工作岗位特点所确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专项能力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指南,用以预先告知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和其作用、意义、使用技能技巧和评估方式,获取的方法途径,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在学习的各阶段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3.3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实践教学环境体系是实践教学的保障,涉及教师队伍、实验设施、市场环境、企业协同等诸多方面。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将各资源整合于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共享资源,多方交流信息,参与多种形式研讨和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技能,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合作项目和活动、竞赛,让实践教学始终处于开放的环境。

3.4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服务于教学体系,并充分协调环境体系,以保证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与各专业教学有效结合,并在协同利用各种环境资源,让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可有序完成。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训各阶段各种信息及时记录、统计、分析和归档,及时向各方有关部门提供实训的准确数据。

3.5网络营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网络营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五部分组成:平时项目记录;项目实践效果考核;阶段性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评测,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综合评测,评测结果分析及下阶段教学建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全面科学评价。

3.6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1)针对各专业设置专业网络营销教学体系;

(2)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提高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目标;

(3)多层次全面的分析评测系统为体系提供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完善下一步的教学。

(4)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各方可以充分交流,共同提高,构建出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5)与市场接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一个不断完善的开放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小结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2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还未受到广罗大众的认可。高职学生往往是高考落榜生,他们因高考的失败而心存压力,对自己信心不足,而且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缺乏长久的兴趣,同时自身文化素养和内涵也很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能力独自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就业挑战,明显缺乏必需的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拼搏和奋斗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可见,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创业教育理论。

创业教育是由“创业”和“教育”两部分构成的教育理念。关于创业教育的解释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我国学者倾向于采用美国哈佛商学院斯蒂文森教授对创业的定义:创业是一种管理办法,指无需考虑现有控制的资源去寻找机会,可见创业是一种创新性和探索性的行为。教育是育人的活动,而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者行为创新和思维探索的育人活动,注重培育人的本质力量和塑造人的主体性。因此,创业教育重点是对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育,同时还要培养相应的行动能力,具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认知、创业思维、创业品质、创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等各种创业的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能力的内在就业竞争力。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所谓建构主义就是知识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的情境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教师传授的教育方式获得。就创业教育而言,它是以事业或企业的未来愿景为基点,以现有知识积累、资源储备为基础,围绕未来愿景尽可能多地整合资源、丰富知识和历练能力,从而实现创业愿景。换言之,创业是通过知识构建和资源整合来实现人生愿景的更高层面的建构教育。

(三)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耦合理论。

耦合最早描述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至于联合起来的现象。当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分离是高职教育的共同缺点,实践和研究多集中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自领域,使得二者之间不能有效的融合,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研究,导致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中的有效机制缺失。耦合理论可以解决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并为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和创业教育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将是提高创业教育效度的重要形式,实现这种形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动。

三、基于就业竞争力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目前缺乏系统性,具体体现为要素的缺失、要素比例的失衡、要素结构的缺位。为了发挥课程体系的积极作用,需要合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来支撑,因此确立课程体系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和整合课程结构是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建的三个核心要素。为了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就得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运用创业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耦合理论来分析。

(一)目标。

(1)共性目标。

共性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这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素质目标。具体来说,创业基本素质教育是为了重点强化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导向势必要求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观与过硬的专业技能。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基础创业知识,却缺少创业意识与精神,例如:不敢创业,照抄书本实践后失败等。所以,解决诸如此类缺乏将专业技能与创业精神相融合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问题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2)个性目标。

个性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能力,这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技能目标。在创业实践中,创业能力是影响活动方式、效率和结果的直接因素。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在本质上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应当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善于发现那些创业欲望强烈且具有创业才能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业技能,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咨询,支持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

(二)内容。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是指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培育学生的创业道德等普及类课程,偏重于创业精神的培养。基础类课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制度等维度,教导学生对创业教育有整体的认识,激发创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塑造创业思维。专业课程是指各个学科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如果创业教育除了独立开设专业课程,还应该把各门学科专业特点嵌入到创业教育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的前提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基础课与专业课可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模式进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个性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实现个性化目标。

(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学时要求组成的,通过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获取基本的创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的课程。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则是指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运用于实际操作的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层面。实质上,创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内化既要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创业实践的检验。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强调理论课程的系统传授与讲解,也要学生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复杂的工作环境,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在培养学生自我创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从而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内在的基础。理论课程的选题需要涵盖多个方面:介绍专业知识与市场行情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探寻本行业的必备技能与知识;与行业有关的创业项目与事迹案例。同时,实践课程的开设形式更是应当新颖多样,从模拟到搭建平台实操再到建立团队,是有机结合理论与实际的重要契机,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是指环境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为课程计划,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一般而言,显性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隐形课程则是向学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塑造价值观。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越来越被重视。环境课程蕴含着书本中难以体现的创业教育因子,对学生创业思维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培育学生创业能力时,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交叉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并内化到其就业竞争力之中。

(三)结构。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会计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会计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能力。比如除具备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技能等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课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所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一门职业基础能力的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

考虑到很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模拟公司的组建过程及工作运行,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工作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在“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六个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依据课程内容源于职业生涯的原则,结合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选择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态度与素养、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2.内容的科学安排

为了科学安排上述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章节从前到后的讲解,将知识点的学习安排在六个项目之中,每项内容设有如下板块:第一,正能量分享。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展现出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第二,教学做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先师生教学做,再学生独立做,并且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外拓展。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提供有关高职类的实际材料,对所传授知识做有力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六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项目一:走进高职校园。要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就接受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本院的概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能从事的相关职业。项目二: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走进校园开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项目三: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观;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学好职业技能。项目四:做好就业准备。充分的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认识求职服务与求职安全。项目五:勇于推销自我。善于推销自我、勇于推销自我,是找到合适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推销自我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如何在面试中成功推销自己的方法;了解面试前应准备的必备材料;通过模拟面试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项目六:模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模拟自主创业的训练十分必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认清创业的风险,使得创业不盲目;了解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哪些计划。

3.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以“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为主线,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正能量分享、教学做目标、师生教学做、学生独立做、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和课外拓展组成。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知识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设置技能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并适当照顾其系统性与逻辑性。在体例设计上,采用引导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这种体例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加入这些环节,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可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做,教师引导教。

(2)教学过程举例。

以规划职业生涯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分享正能量,讲述《改变人生的两小时》,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故事中所提到的人物那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第二,任务布置:完成教材项目二中的任务2(职业生涯规划)和任务3(学业规划)。第三,各公司进行任务展示和抽查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每组进行评讲,并且让各组选派学生代表结合会计专业的就业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第五,各小组通过评讲和自评后进行检查修订,写出本专业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六,组织学生参与“你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仿真模拟的趣味小测试,测试学生自我对抗压力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争取达到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把乏味的知识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中。

(4)考核方式。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4

(一)研究对象

通过电子邮箱和纸质问卷两种途径,对莆田学院临床医学院2008级毕业生发送66封电子邮件,回收57份,有效答卷回收率86.36%;对2009级学生发放55份纸质问卷,回收52份,有效答卷回收率94.55%。共计109份有效答卷。

(二)测量工具

采用杜天骄编制的《医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测定压力均值,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按1(无压力)~5(压力很大)级评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其研究认为,量表压力源从大到小分别包括社会环境压力、家庭支持压力、岗位要求压力、个人素质压力、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就业指导压力以及学校影响压力7个分量表。本次调查的Cronbach’sAlpha系数(内部一致性检验)为0.945,信度良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自我效能感均值。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大学生的应对趋势,量表含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按0(不采用)~3(经常采用)级评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F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般现状

总就业压力得分为(3.061±0.622)分,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最高为4.19分,最低为1.57分。得分区间在1~2分的占3.67%,2~3分占44.04%,3~4分占43.12%,4~5分占9.17%。七项压力源中,社会环境压力[(3.401±0.800)分]和家庭环境压力[(3.208±0.934)分]是临床毕业生最主要的两项压力源,其余为个人素质压力[(3.046±0.688)分]、就业指导压力[(3.042±0.736)分]、岗位要求压力[(2.974±0.592)分]、学校影响压力[(2.963±0.694)分]、专业供求矛盾压力[(2.801±0.672)分]。

(二)就业相关影响因素对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意向单位五个方面的总体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1。不同年级、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对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女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低于男生;所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相应的压力感知越大,诉诸积极应对的频率也越高;未确定就业单位比确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在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的均值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可见,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付方式的频率次数上升。调查发现消极应对在各因素间差异均不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地域优势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合Schwarzer的表述,本调查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243分,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低效能者(得分低于2分)占12.84%,表明被试偶尔会自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找出优势、悦纳自己;得分在2.1~3.0分的占80.73%,表明被试抱有一定自信心,感觉有能力胜任一般工作;高效能者(得分在3.1~4.0分)占6.42%,表明被试自信心过高,需要帮助被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盲目自信。此次调查的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前人研究。

(三)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总就业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总就业压力为因变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积极应对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解释总方差的16.7%,结果见表3。其中,消极应对被排除(与其余因素间无显著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反向预测源,得分越高,压力水平越低;而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源。

三、讨论

(一)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临床医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毕业后就业面窄、薪资待遇底等限制因素成为临床医学生顺利就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生的构成五成以上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偏下,学生自我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偏低;其次,新办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发展中存在诸多挑战,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近两年的就业质量也随着社会对医疗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就业难度略有提升;再次,福建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由地方卫生部门与高校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加剧;此外,通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师生座谈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专家讲座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积极调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毕业生总体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得分3.061分)。

(二)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通过压力归因调查发现,社会环境压力和家庭环境压力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社会、家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水平和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而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对毕业生的影响,相比杜天骄的研究明显下降,推断这与福建省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量较大存在一定联系。就自我效能感而言,总体得分中等偏下,低于其他高校的总得分。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对压力的感知力也略高于男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符。就应对方式而言,倾向于积极应对,并与就业压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表现为:在高水平的就业压力和相对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推动下,毕业生面临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及时的介入与调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所感知的就业压力,更多地咨询诉说、倾诉内心烦恼,征求他人意见,同时克制负面情绪、改变方式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已达到较佳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数据显示,在高就业压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下,辅导员介入并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引导其合理释压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开发及就业心理疏导,学生能够相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定位,大多数人都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妥善处理就业压力,使之转化为就业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在临床医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5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6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下,企业的市场逐渐由传统保守转变为开放的状态,而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似乎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作为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而经济管理在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形成企业管理特色方面的作用则更加凸显。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推广,关系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因素逐渐明显,首先是在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下的特性原因,其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的原因,再者是网络科技涉及到的原因。以上原因的存在要求必须将企业的经济管理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注重管理理念创新,持续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综合整体的管理工作,企业的经济管理是试图通过认真分析、合理管控企业活动,最终实现为企业谋求更多利润。考虑到经济管理本身与企业其他相关的管理活动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只有认真研究形成合适的管理方法,营造浓厚的管理氛围,才有可能取得较高的盈利。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注重把握分析相关指标,合理确定生产和经营方法,努力实现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实现实力的提升。

1.管理职责不清晰

当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追求最大利益为自己的目标,然而,企业利润固然重要,但是,在企业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绝大部分企业管理结构中都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然而其中的专业性和较为全能的管理人员很是缺乏,而且他们又习惯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管理,种种因素造成彼此之间沟通不通畅。再加上管理职责区分不清楚,在关键时刻,人员之间容易相互推脱,不利于事故分析和责任担当。

2.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的越来越多,但是在管理理念仍然相对落后,在企业的具体管理中无法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实际,跟不上企业时展步伐,更谈不上创新应用。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无法很好的发挥和展现,具体管理过程中,整体的组织缺乏谋划部署,管理行为相对随意和不系统,从而造成经济管理在思路和方法上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企业管理和发展效果不理想。

3.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政策规定的部署落实,加之管理人员理念的传统落后,造成了企业内部执行力不强,不利于企业发展。部分企业虽然在管理制度和执行落实方面相对较好,然而由于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部分制度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障碍重重,不能实现新形势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有一部分企业在人才利用管理方面工作不够细致。首先,对员工最为重要的薪酬管理有待完善,没有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其次,企业文化氛围本身不够浓郁,造成员工不能够很好的融入企业,没有真正把企业当家。再者,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还较为缺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工作思路和规划不够,创新思路和管理方法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企业自身经济管理自然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1.设立完善合理的组织结构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较好的发展,其内部组织结构必须要保证完善合理,充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促进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外部需求,还能够具备自身发展特色。首先,在设立组织机构方面,要充分根据企业管理本身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考虑,尽最大努力实现企业结构、管理理念和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合理完善,帮助企业有序、高效率、高质量的向前发展,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其次,调整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通过调研分析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寻求调整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致力于持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影响能力。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实施过程中,注重裁剪冗余的管理环节,努力创建一支实力雄厚和工作效率较高的人员队伍,不断加强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高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促进整个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最后,要注重改革思路、转变理念,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注重加大科学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拓宽企业发展的前景,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不断缩减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管理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2.形成先进创新的理念思路

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就要把握好在这个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关键作用的人。然而一个人,尤其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跟上时代步伐、足够先进创新的理念思路,才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快速发展。当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和思维束缚,相当多的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方面很是缺乏,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的管理行为自然不会促进企业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所谓的形成先进创新的理念思路就是指在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思路上进行扬长避短,充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明确企业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思考,提炼形成具有创新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正确指导下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提升和强化,真正让企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和需求,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3.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一个企业想要实现经济管理的有序推进和创新发展,必须要保证其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套有效完善的制度指导下,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谓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具体要包括企业的有效绩效激励机制、人员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监督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修改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度,一方面不能让各种制度本身限制企业的向前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制度的缺乏而增加企业发展的风险。在这一系列制度的修订完善过程中,要注重刚柔并济,既要保证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刚性特点,又要尽可能融合人文管理的柔性,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制度背后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让他们真正爱上企业,自觉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过程中,还要正确把握好市场发展需求和方向,实现在市场发展指导下正确部署和管理实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向,对企业自身而言,在实施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清和总结思考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并与其他先进管理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思路和方法经验,与自身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突破。

4.完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制度

所谓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就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相信员工的潜力并努力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还要根据企业员工不同的素质和综合才能分配其在不同的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使每名员工各尽其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拥有一套柔性经济管理才能。其次,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培养机制,实现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分开培养,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建立企业内部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补充企业骨干力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补充新鲜的血液,拥有足够的生力军。最后,要注重公司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关心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给予他们来自企业的关怀,让员工在企业中感受家的温暖。另一方面,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当中去,多听听基层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特别高、环环相扣颇为复杂的一项管理艺术,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不能理解为知识简单的复制或简单的盲从,而应在经济管理的创新环境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通过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健全企业各种管理机制,做到以人为本,从而能够实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稳步的发展。

作者:郭正青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研究

一、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对其调研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在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整合、进行检索以及编码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的规章制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库,做到真正的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的企业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管理。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收集、处理、积累具有信息价值的庞大的档案数据。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要加强对其调研。

(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多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协调沟通不到位,又如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不够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因而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和专业人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来源杂乱,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的探索、开发和建设传统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都流于“表层化”,仍然以比较简单的介绍、汇编和存储为主。比如在数字化的扫描或者目录录入方面,只是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保管,在建立开发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改变了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实质上的突破,甚至有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不进行档案的编研及相关的检索工作,至于具有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化的调研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二、关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一)通过几种手段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的根据建筑企业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软件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这其中包含:数据的管理、各个业务模块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加强建立档案移交、管理分类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竣工档案,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要形成一整套的收集、整理、移交规范。对企业档案、文件的分类以及其组卷原则,都要有统一的要求。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培育复合型人才,积极建设并完善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将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依照国家及行业的规划,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从信息化现状、建设目标、系统构架、行动路线、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既要有短期要求,又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使档案信息化不盲从、杂乱。要加强基础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性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团队实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新的方法,用应用来促进档案

信息化管理的建立。改变企业档案一归档、保管工作为主的局面,注重档案的应用、扩展范围,提高员工参与档案管理的比例,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同时应用更加专业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T新技术。

三、结束语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具体的工程,利用好这项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动力。

作者:陈美 单位:长治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第三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究

1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多数企业开始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因此就必须要加强国内企业当中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形势,并以此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积极的吸取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企业方面能够获得迅速的发展,并最终增强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了企业方面价值的同时,也直接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发展形象。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在现实当中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数企业所进行的的经济管理方式,其互相之间也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像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较为科学的经济管理体制,或者企业内部本身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管理起来非常混乱等等多种问题的出现都会直接促使企业方面无法真正的立足于当下,从而促使国内企业的发展都将明显的滞后与国外企业的发展,这就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看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其企业本身的整体发展的管理方面严重缺乏相应的创新管理。

2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问题

(一)落后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大多数企业都只是习惯了那些较为传统和陈旧的管理理念,这就直接成为企业经济和管理创新工作的最大阻碍。在如今巨大的企业经济竞争压力下,其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还是企业方面的管理理念,其中包括了企业当中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目前大多数企业当中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大都是安于现状,普遍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危机意识,很容易就忽视了创新管理理念在现实管理工作当中的有效落实。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然都是将经济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将目前的经济效益视为企业当中最主要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内容,从而直接忽视了企业方面的长远持久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在对其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依然不够健全,这都是促使我国大多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当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问题也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和企业间的发展极不对称,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通常都无法和企业间先进性的制度相互适应,这就直接促使企业内部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制度方面的更新程度,因此就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使用程度普遍偏低。同时在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当中也很难真正有效的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就在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漏洞,从而削弱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企业方面的正常运转以及其整体效益的有效提升。

(三)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现阶段下我国多数企业往往是依靠某种资源优势或技术优势成立和发展起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是这种资源或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并没有接受过企业经济管理管理方面的系统化教育和培训,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济管理可能并不熟悉。其次,中层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往往是负责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等非日常活动,而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运营工作更多是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情况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中层管理人员缺失的问题。

3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创新对策

(一)创新企业管理理念。

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经济管理方面观念滞后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并以此来促使企业内部的员工们获得充分的重视。这就要求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转变其自身传统的经济效益至上的经营发展林,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从长远的利益上来加强企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真正有效的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发展,所以企业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其创新发展机制,并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构建的经济管理环节,并以此来营造出相应的经济管理创新氛围,最终实现战略管理理念以及危机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

(二)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企业领导层要深化企业组织结构改革,转变传统的集权制组织结构,破除"家长制"、"一言堂"企业组织模式,建立与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相符合的组织机构,从企业规模、经营范围、行业特点等方面出发,选择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等现代化组织形式,具体而言,企业管理者应当从企业组织建设的要素出发,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总体策划企业各阶段发展目标和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途径,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类型选择与其适应的组织职能结构,保持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协调,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从而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企业文化类型选择相适应的企业管理风格,完善企业组织建设。同时,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企业岗位,合理安排人员,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职责,细化日常经营活动流程,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积极引人经理制,通过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人门槛等措施,积极招纳外部专业经济管理人员为本企业效力;其次,加强对现有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鼓励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三,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奉献精神,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精神境界,降低企业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成本。最后,提高基层员工素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加强人才招聘与录用工作,及时招纳外部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和激励体制,加强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保留企业优秀员工,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受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内部控制活动也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及执行效果,从而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得到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如果企业管理者不给予其充分的重视,那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无法得到真正发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很多举措就会贯彻得不够彻底、充分,这必然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果。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要突出关键点。企业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财产、人员等等,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方面我们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大的控制成本。因此,要讲究管理的"经济性",又要尽力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就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活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控制,而重点控制的核心就是找出这些关键点。

作者:徐芳 单位: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供电企业管理创新

一、检修现场标准化

检修现场标准化就是要求以现场生产安全、技术和质量的构成要素为依据,遵循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程序,实现全过程的可控制性。通过检修现场标准化对规范作业人员工作行为、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具有科学指导意义。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开展工作:现场勘查。根据检修计划安排和工作票的要求,运行单位需要提前到现场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核实。重点对其中的危险源、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安全措施进行勘察。标准编制。根据现场勘查结果编制图卡,即:将现场所必需的安全措施、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等填入现场标准化作业安全措施卡,在变电站设备平面布置图上标示出现场设备实际状态和各个安全措施的布置。上级审核。为确保检修现场作业安全措施标准编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检修作业现场编制的图卡必须报上一级生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标准实施。现场作业标准化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实施的文本在现场予以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贯彻执行到位。监督检查。上一级生产管理部门对照批准的文本对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职责,确保现场安全。总结、评估、改进。在结束检修工作之后,要及时对相关情况予以总结,对检修现场作业安全措施标准编制及应用情况予以评价,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予以改进与完善。

二、班组管理精细化

在实现班组管理精细化的探索中,可以分别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提高班组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在选任班组长时,要任用那些懂技术、熟悉业务、精通管理、得民心、有威望并且能够顾全大局的人才。其次,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提升班组长的团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组长明确自己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班组全体成员的生产积极性,集人力、物力、财力为一体,将班组的生产效率发挥到最大限度,最终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倡导民主管理的理念。班组长要将角色由“单干型”转向“群管型”,实现班组成员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做好班组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班组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班组例会,鼓励班组全员“参政、议政”,让每一位班组成员发表对班组长或者班组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充分实现民主管理。围绕生产任务和规章制度等确定一个主题,组织班组成员进行讨论,求同存异,使班组成员思想一致。优化班组成员配置。班组长根据班组成员合理设置班组岗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过程控制,优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班组成员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建立健全的班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圆。班组内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班组正常发展,避免内部混乱,实现科学管理。不定期举行民主讨论活动,围绕班组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展开讨论,鼓励班组成员建言献策,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三、员工培训规范化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流程、总结培训经验,形成一套科学成熟、切实可行的新员工培训体系:编制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就员工的成长目标(即培训目标)进行定位。根据以往的成才规律,优化培训时间,编制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分阶段、分步骤予以实施。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开展班组培训工作,在培训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及考核等各个细节上始终坚持不打折扣、不走捷径。切实贯彻落实培训计划,为提高培训效果提供必要保障。建立高水平的讲师队伍。对于培训讲师(无论是外聘还是班组内部的)均采用有偿聘任,通过签订协议,下达聘书,将讲师的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细化,从而提高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严谨性、严肃性和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编制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的选用和确立宜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通俗易懂,使学员容易接受,较快领悟。注重培训的考核。考核是评价培训效果的必要手段。将绩效考评与员工培训相挂钩,从制度和机制上来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从而使他们能在短期内业务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能迅速的具备岗位所需求的胜任能力和素质。总结归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管理机制是改善培训效果的必要手段,不仅使员工本人能清晰认识到自己业务能力的成长过程与不足,而且有助于企业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员工的业务水平情况,清晰看到员工培训中的共性问题,从而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在后续培训中加以解决。

四、安全责任机制化

为了构建安全责任机制,确保生产现场无违章情况出现。在实践中可采取如下的做法:构建班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赋予安全员班长级别的权利,使安全员从配角变成主角,改变过去跑龙套的角色,切实认真负起责任。设立班组作业(区域)安全负责人,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规范并约束其他人员的不良行为。规范班组安全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一是规范班组安全活动形式。采取安全日活动、班前班后会、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应急演练或桌面推演、安全生产分析会、安全操作技能研讨、安全知识竞赛、事故分析讨论以及“两票”展评等多种形式;二是规范班组安全管理内容。制定和落实班组、车间、企业三级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组织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带来的危害;针对不同的生产岗位进行安全教育,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三是规范班组安全隐患排查项目。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分析危险来源情况,并逐一进行排查。提出的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设备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必须建立档案,并实现一患一档;四是规范班组作业现场过程控制。对现场作业工具加强管理,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现象;严格执行一书三卡(即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卡、作业流程控制卡、设备质量验收卡),规范现场作业的过程管理;遇有短期协作配合的临时工、生产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承发包工程施工人员配合工作时,必须按照《临时用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管理。

五、总结

现场管理落实到位。在运行操作现场,可以就本次操作任务由操作监护人再次进行强调,由具体操作人复述人物的风险及处理方案。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相互提醒,避免由于疏忽、麻痹、走神等原因引起工作失误。在安全管理的机制上,要建立起一套自查、互查、监督、整改的完整方案,确保工作现场安全生产零事故。

作者:赵智韬 伴建忠 单位: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创新方法

1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理念陈旧

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就是政工管理工作。纵观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现状,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于讲究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过于重视下级对上级、员工对企业的无条件服从,这种人性化管理的缺乏必然会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其次,政工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颇,部分人员会片面地认为员工作为下级,理应服从上级的决定,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反省不够;部分领导不重视政工管理工作,只追求企业现阶段的经济效益,没充分认识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阻碍了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方法落后

现阶段,“假”、“空”、“大”等问题普遍存在于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员工的自身价值不能正常发挥。例如:政工管理工作人员常常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喜欢用一些“祖国”、“人民”等大词开大会、作报告,这些内容员工自身感觉离自己太遥远,摸不着、看不见,促使员工有一种“假”的感觉,这样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还会引起部分员工“唱反调”,最终使政工管理工作成果不理想。政工管理方法比较呆板,新形势下,员工有着新思维、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新追求,部分政工管理工作人员仍喜欢权威、官腔,在做思想工作时没有从员工自身出发,这就拉大了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导致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奋斗精神缺失,降低了政工管理工作效率。

1.3政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电力企业的政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综合系统体系的好与坏,因此,政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知识水平、科学理念、综合素质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素质,也只有具备了这样才能人员才可以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企业。而现今的多数政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比如说思维模式老套,创新意识缺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形式,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运转速度。

2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

2.1抓住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电力企业创新和发展,包括很多方面。①树典型,充分发挥标兵的带头作用,激励员工不断进取。从而积极开展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多关注员工身心发展状况,大力传播人性化的人文关怀,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使员工感动,让其真真体会到企业是自己家,从而发自内心的感谢企业对自己的栽培,促使更加努力认真工作。②要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让其体会到自己不仅是家庭的、企业的还是社会的,促使其拥有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精神。③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准和职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2.2更新理念

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符合时展的要求,不仅要更新思想政治管理理念还要更新思想政治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行业而言,要想更新思想工作管理理念就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思维与模式,深入认清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形势。使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在融入、服务、支持和推动企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加大对员工的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力度,多角度开展群众性创新创造比赛、活动,激发激励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能力。

2.3解决问题

在我国社会公众普遍认为电力企业是个高收入的行业,因此,认为员工的幸福指数很好。其实不然,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对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一些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做到真正为员工谋取“福利”,维护每位工作人员正当的合理利益,将企业的工作氛围营造的愉快、轻松、良好、健康。

2.4注意效益

自古以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电力企业开展基于实际的服务性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务必要摸清现阶段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再者,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在企业经济状况发展态势好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就会很顺利,反之就不太顺利。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2.5宣传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应利用好这一特点。让员工认真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将这三类教育三管齐下。同时要以各种奖励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员工从心底热爱自己的企业,以自己的企业自豪。①会议的召开。将企业现今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瓶颈问题以简要的方式让员工了解,使员工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全企业上下要一心,顽强拼搏,始终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②加强对员工生活的关注。在经济新常态这种特殊时期,企业更要稳住人心,关注每位员工的思想情绪,为员工减轻忧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宏观大局中融入员工的思想,从而达到“企业关心员工,员工思想得到关注”的双赢局面。

2.6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和谐标志就是以人为本。表现在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坦诚对待自己的同事,忠于自己的企业。因此将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贯彻落实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不仅可以有效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而且可以保证员工会与企业共同成长。

3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我国这种经济新常态下,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新常态的变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引导社会潮流,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地深化政治思想工作管理,改革各项机制,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管理者更要经常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企业政工管理与创新的途径和方式,促使企业向更高台阶的发展。

作者:葛永彪 单位:内蒙古电力燃料公司

第六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解析

1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改革深化,企业面临着一种新的经济格局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改革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对自己的改革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格局形式。

1.2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管理工作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它是贯穿了生产、经营、销售和售后四个环节的活动,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各个板块的业务开展。在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收支管理、投资、预算这些非常重要的内容都属于它的管理范畴,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些板块的控制。

1.3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知识来发展的,企业在这样的大前提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就需要在知识时代下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转化,来适应现有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

2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有的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根据经济形势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沿用以前的旧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落后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水平,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虽然在现在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现金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但是并没有合理的监督方式进行监督。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开始落实到具体方法上。

2.2企业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把大部分焦点放在企业的营销额上,从而很大方面忽视了企业的经济管理。甚至一些企业仅仅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忽略长远效益造成了因小失大的局面,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没有实现此续发展的道路。虽然有些企业开始实现经济管理的形式,但是没有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来完善监督体制,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意识来进行指导。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没办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所以很难形成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企业没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2.3企业管理的理念落后

传统的企业经营观念仅仅是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上,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没有给企业做到长远的战略规划,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通病。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果一个企业仅仅是把眼光放在看的见的利益上,会很大程度上局限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主要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得企业走次序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新形势下企业实现创新的举措

3.1实现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要从思想上进行创新,企业要从现在的经济形势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建立国际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实现经济管理的管理理念创新。另外,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也应该实现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标,突出有特色项目经营。同时在实现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兼具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自我风险防范能力。

3.2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设立目标、建立规章体制然后强化落实。首先,对于建立经营管理目标,需要根据时间不同确立不同时间段的目标,然后将其量化分解,将经济管理目标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的不同经济管理责任部门,进而建立框架性的经济管理体制。然后根据这些建立的目标来完善企业中的不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后要针对企业各部门的落实情况将进行跟踪调查,来保证企业的各项制度目标的顺利开展。

3.3创新企业的管理结构

将企业的传统管理结构像现代信息化的新式进行转变,强化信息执行度和反馈度。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实现企业减少组织结构,增加中间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幅度,可以将企业传统的系统进行拆解,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其次要注意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最后要结合当前的业务能力来对组织的结构内部进行调整,是组织结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精简的框架。

3.4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必须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创新。首先企业应该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明确企业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其次,注重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招贤纳才,对招聘人才的过程严格把关,同时还要实现后期的培养工作。

4结论

新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于企业的一种挑战也是企业的基于。所以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要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机构,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良好持续的发展。

作者:杨晓妮 单位: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唐山工作站

第七篇: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要想能够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目的、内容以及原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创新方向的正确。

1.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目的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针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的一个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目的主要就是实现财务收益的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本的依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目标具有多维性以及动态性,对于不同而企业来说,虽然财务管理创新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目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财务管理创新目标在不断的变化,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管理创新目标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目标统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活动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创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从而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内容丰富,具体包括目标创新、风控创新、融资创新、分配创新等几个重要方面,具体阐述如下,财务管理目标创新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与时俱进,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历程来看,先后经历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知识最大化等几个阶段。风控创新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财务风险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融资创新是指围绕低成本、低风险的目标来进行融资策略的创新,从融资结构、融资渠道等方面着手来进行融资创新。分配的创新是指财务确立不同要素在财务收益方面的分配地位以及分配比例,确定企业留存以及用于分配的比例,从而在分配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3.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但是无论是哪一个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简单实用原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为基本的原则,如果财务管理过于复杂,反而会导致财务管理水平的下降。因此财务管理创新不能够走入复杂化的误区,财务管理创新要以目标明确、简单实用为基本的导向,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其次就是统筹兼顾原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很多,具体包括目标创新、融资创新、风控创新等等,财务风险创新因此要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如果仅仅是某一方面内容的创新,可能很难达到预期财务管理创新目标。再有就是面向未来原则,财务管理创新的直接动因就是现有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不适用的情况,因此财务管理创新面向未来,不仅仅关注现阶段财务管理适用,还要考虑未来的适用。最后就是持续创新原则,财务管理创新需要持续不断推进,而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毕竟企业财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的不断创新。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阻碍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意味着对于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一个调整或者颠覆,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中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阻碍,这些阻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推进存在很多的困难,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阻碍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层面的阻碍

理念层面的滞后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存在的最大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层面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理念之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往往不受重视,这一工作被边缘化的情况非常普遍,从而导致了财务管理创新得不到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拖累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对于这一工作内涵认识不清,在理念层面走入了一些误区,举例而言,很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理解比较褊狭,片面的就是认为财务管理创新就是财务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其目的就是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这种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忽视目标创新、筹资创新等等内容,结果严重影响到了财务管理创新整体性,无助于财务管理创新效用的充分发挥。

2.人才层面的阻碍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没有这一专业领域人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从目前很多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匮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人才的不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时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都因为相关人才层面匮乏而难以达到预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人才之所以比较匮乏,是因为在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创新人才整体较好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不注重相关人才的引进,认为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引进没有必要;另外一方面就是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举例而言,企业在财务管理创新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很少有专门的培训机会。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外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引进的路径被封堵,内部人才培养又跟不上,结果带来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

3.风险层面的阻碍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还面临着风险层面的阻碍,创新有风险,财务管理创新总是与风险相伴随,这意味着如果风险管控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创新受阻。很多企业现实情况往往就是虽然有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念头,但是考虑到这一工作蕴藏的潜在风险之后,就会打消这样一个念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欠缺主要集中在没有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风险评估体系以及风险应对体系,这导致了企业面对各种财务风险,表现的过于被动,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财务风险的化解。在财务风险难以被有效消除以及控制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则意味着财务管理创新中产生的风险会存在失控的可能性,因此企业不愿意打破目前财务管理现有模式来果断进行创新。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难度颇大,要想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创新,需要紧紧把握好财务管理创新中的阻碍,以坚定的决心来重点做好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风险管理等工作,从而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创新效果。

1.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在理念层面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重要意义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层面,给予这一工作的开展更多的重视以及支持,从而推动惬意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的学习,对于这一工作的内涵要求等做到全面了解,这样在财务管理创新中,才不至于走入误区。而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依赖于企业在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一个宣传,营造良好企业管理创新氛围,动员广大员工理解以及支持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从而帮助企业扫清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层面的阻碍。

2.加强队伍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根据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开展的需要,构建一支具有良好胜任力的员工队伍,从而夯实这一工作开展的人才基础,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创新的水平。在具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要从外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引进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两个方面着手,外部引进方面,就是要通过提供有竞争力工作岗位以及薪酬待遇来招募一些具有丰富财务管理创新知识、技能、经验的人才加盟。从内部培养方面,就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这一专题内容的强化培训,增加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内部供给,从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

3.注重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需要注意配套跟进风险管理的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创新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一工作反过来又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因此企业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改进,引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定量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进行财务风险,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解除财务管理创新的后顾之忧,进而大胆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四、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彰显,这要求企业要立足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求,结合财务管理创新内容,充分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经验,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破除财务管理创新中面临的阻碍,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稳步前进。

作者:孙邱华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一、电力企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产业,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国家控股管理。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的电力企业实现了改革重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计划经济的痕迹一时还难以抹去。电力企业如何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逻辑,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经营管理的优化创新是我国电力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的核心内容,因为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源利用和收益回报,管理创新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财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安全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往往被忽视的营销管理等。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生产领域中的老牌社会型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模式陈旧、营销观念薄弱、企业管理人才欠缺等都是制约电力企业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经营管理观念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电力企业的监督制度的不完善,腐败滋生,人员素质较低等也是引起电力企业管理落后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如下特点:

(1)企业以政府为主导,行政化色彩鲜明。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制度。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命脉必须掌握在政府手中。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化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很大,但改革开放以来,这种陈旧的管理方法明显与当下的时代格格不入。

(2)经营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电力企业因其特殊的行业定位,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往往不具忧患意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优质的服务、尽可能少的成本、良好的口碑等等,传统的电力企业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

(3)电力企业的产权分工不合理。

虽然电力企业一直都是国家控股,企业资产归属国家,但当下我国电力企业的投资来源混乱,加上经营管理中严重缺乏民主决策、监督机制等,电力企业的腐败在所难免。

2.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一套科学创新的管理模式来有效地我国当下的电力行业发展。管理模式陈旧难以解决新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电力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信息快速流通,管理要综合但要分工需明确。其次,信息化管理建设程度严重不足。上述提到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部门整合到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也就需要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计算机网络在办公中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当成为我们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以营销和向用户服务为例,通过网络来加强我们的营销力度,提高我们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建设迫在眉睫,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来积极推进企业发展。最后,品牌效应和企业文化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的品牌效应是企业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然而电力企业最为老牌产业,一直忽视这种品牌效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趋势十分明朗。电力企业员工不应再是一个饭碗端到底,这种“铁饭碗”已经不该存在,它会严重抑制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但有一种内在的企业文化不该被取缔,应当很好地传承下去。例如良好的合同制聘任方式,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可以很好地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电力企业要以“服务质量第一”为其宗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的员工退休养老保险体系,更好地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

二、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基本原则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求电力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对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进行重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年生产总值将翻两番,装机容量需要在现今基础上翻一番,在未来的8年间我国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3300万千瓦。[3]由此可见电力企业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可以保证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进行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但电力企业在创新经营管理策略的同时,要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基本原则。

1.时刻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原则

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企业要想持续前进,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市场经济需求来调整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做到与市场接轨。电力企业长期以来都在变革重组,包括制度改革、企业结构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等,但改革的方向肯定是要同市场经济协调,进而促进国家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任何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都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改革企业内部与市场相连环节中不相适应的机制和管理,使企业的管理适应市场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效益。

2.企业人才为核心的原则

任何时期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员工团队,管理型人才尤为难得。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识,还有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协调能力。电力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新型管理型人才。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决策时往往需要良好的大局观,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更是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说到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创新,人才是电力企业最为宝贵的生产资源。

3.注重信息反馈原则

电力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我们需要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发聩,以此来确定企业的发展进度,及时地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企业生产,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创新管理的过程必定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调整适应是电力企业发展前进的必要历程。注重市场反馈,保障信息流通,及时处理电力企业创新过程中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部分和环节,使得企业资源充分利用。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电力企业也针对自身的管理系统进行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经营管理策略。优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任何生产实践都要以理论为指导,更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要为企业创新指引方向。电力企业要实现产权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创建好企业的法人代表制度,实现政企分离。政府逐步减少对电力企业的干预,放宽电力企业的束缚,让其以一种更为宽松自由的姿态来迎接市场经济的浪潮。企业的规章制度也要创新,创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奖惩体系,给员工以信心和鼓励。整合市场资源,开展多渠道营销。电力企业也要注重营销手段的多样性,不能还是保持计划经济下的盲目自信,要坚持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多渠道营销就是要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去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市场经济下就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营销管理也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电力企业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就必须迎合市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制定科技管理发展策略。科学技术在电力企业市场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任何产业科技的发展都会促进对电力行业的跨越,电力企业只有抓住科学技术的发展契机,才能走在行业前列。科技管理要以科技人才管理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的薪酬福利制度。另外,要鼓励科技人员去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其行业领航者的作用,改善其科研环境,在重要的科研领域要注重合作,共同推进电力行业的进步。科技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专人专项地长久发展。

四、结束语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5结语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8

Z高校是我国著名的一所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高等院校。Z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许可证贸易,一种是创立衍生企业。许可证贸易包括了Z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将学校产出的科技成果通过许可和出售两种模式推向市场。创立衍生企业是Z高校的科技成果由内部人员通过创立企业的形式进行转化,主要包括了教师创业和研究生创业两种类型。在对Z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研究生创业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较好。Z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中主要采用许可证贸易的途径,而其中采用最多的是许可模式。由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难以量化、专利权权属存在波动性等因素的影响,Z高校在进行许可证贸易时,更倾向于进行成果权的授权许可方式。这种模式通过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许可给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学校可以保有所有权,同时交易流程较为简化,交易风险较小。但无论是出售还是许可,Z高校的许可证贸易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效果不好。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的科技成果源于高校教师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些属于实验室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中试等试验研究,有些成果虽然离市场很近,但关键参数或技术诀窍还掌握在教师或课题组手上。在实践中,由于高校教师与企业经营者、教师与高校科技转化部门之间因为理念、利益等方面的分歧,高校对被许可技术的后续支持上存在问题较多。Z高校对于创立衍生企业的热情不高。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内部人员创立衍生企业的现象。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创业,一种是研究生创业。进行科技创业的教师主要是科技成果的发明人。虽然Z高校所在的地区,当地政府出台了允许高校教师停薪留职,要求高校设立创业岗等方式鼓励高校教师脱产,带着自己的发明成果进行创业,但学校层面持不积极态度。对这些Z高校教师创办的企业从规模和发展情况分析,这种成果发明人创立衍生企业实际效果不好,大部分维持在中小规模。而研究生创立衍生企业在Z高校的实践中数量很少,但是成功率很高。Z高校中采用这种模式创立的衍生企业,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他几家的规模和效益的发展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

2Z高校衍生企业—XF公司案例分析

在对Z高校这些研究生创办的衍生企业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有一定的共性。首先创业类型是科技型创业。这一点是因为这些公司是按照Z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进行统计的。事实上Z高校的学生创业中,选择较多的是低成本的服务行业和培训行业。但本文关注的是学生的科技创业,因此其他类型创业不在本研究范围。第二,创业的研究生得到了学校、导师和实验室的支持,尤其是技术成果的支持。第三,这类研究生创业者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第四,这类研究生创业者普遍参加了挑战杯的创业计划比赛。这些衍生企业可以归纳为以研究生为主导、以导师和实验室(课题组)为后盾的科技创业模式。在这些企业中,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XF公司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通过对XF公司创业模式中的微观因素分析,比较该模式相较于Z高校其他模式的优势。XF公司是我国语音产业中重要的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XF公司的创立由Z高校的一群研究生发起创立,其主要发起人是Z高校语音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研究生LIU。XF公司初创期,其核心技术来自于Z高校语音实验室的发明成果,主要成果发明人是LIU的导师。LIU在学习期间,参与很多成果的研发,对实验室取得的发明成果十分了解。同时在实验室学习期间,LIU还在Z高校语音实验室与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了解了国内外语音技术的发展。LIU通过取得学校的授权,同时整合了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奠定了XF公司在国内语音产业的领先地位。XF公司的成功,虽然很大部分归功于创业团队,尤其是创始人LIU的创业素质,同时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创业者特质

研究生敢于创业者,一定具有冒险精神和强烈的成就动机等创业者特质。这种特质在XF公司的创始人和创业团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相对于教师创业者来说,这种特质并不是说在教师创业者中不存在。而是在研究生依托导师和课题组的技术成果进行创业的模式,决定了研究生创业者相对于教师创业者,创业者特质更能够被准确地发现。因为研究生如果要应用实验室成果进行创业,不仅在自我认知上,认为自己能够创业成功,同时导师或课题组愿意把科技成果许可和授权给研究生创业,至少在实验室内部对研究生的创业素质是持肯定态度的。自我认知加上与其关系密切者的外部判断的叠加,才可能促使研究生进行科技创业。而教师创业往往都是基于自我认知,缺少了外部较为权威的评价反馈。

2.2创业者的机会识别

研究生创业者由于其在学习期间接触并参与到专业领域的研究中,熟悉和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在导师和实验室其他人员的帮助下,能够识别和把握科技创业中的机会。由于研究生的存量较少,创业立足于增量的发展,所以对新事物的接受度相较于教师要高。教师创业者一般是成果的发明人,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原有的财富、声望、地位和学术的积累有可能对创业过程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

2.3创业者的技术支持

从表面上看,研究生创业者相较于教师创业者,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劣势。但仔细观察后续的创业过程,发现研究生创业者获得的技术支持往往更持久。教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为了实现创业的目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上,大大削弱了在学术上的继续精进。Z高校的实践证明,很多教师创业者最后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创业效果,同时,高校也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科研人才。而研究生创业者所依靠的技术来自于导师和实验室,研究生创业并没有改变原有技术创新团队的主要构成。在研究生创业过程中,原有技术创新团队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生进行科技创业得到了导师和实验室的认可,并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研究生作为团队的内部人,在技术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和技术许可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比起将科技成果许可给外部人,一些关键参数和技术诀窍,导师及其团队更容易提供给自己认可的研究生。

2.4创业者的社会网络

研究生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校园的人际关系。在对Z高校研究生科技创业者团队分析发现,团队普遍是参加挑战杯等创业大赛过程中组建的。XF公司的初创团队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校园BBS的招募。创业大赛、学校的创业者协会、BBS创业论坛等途径为研究生创业者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创业研究没有形成公认的创业模式。本研究依据的也只是Z高校的具体实践,样本量较少。虽然很难运用归纳法得出研究生创业成功模式的充要条件,但是通过对XF公司创业者以上分析总结出的四个方面因素,还是能够获得对研究生创业教育有所启示的结论。

3研究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3.1创业特质教育

创业特质包括了有利于创业的个性特征、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在对个性特质研究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个人特质受到了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先天基因占主导地位。后天环境因素是否能够改变个体的个性特质还没有得到足够数量的研究结论支持。创业意识和价值观是社会因素的产物,主要依靠个体后天的习得。Z高校进行学生创业教育的创业课程主要分布在两个领域,一个面向本科生的通识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另一个是面向管理类学科,主要针对MBA学生,呈现出一定的体系化。在通识教育上,Z高校创业课程同样存在着学者总结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纸上谈兵较多,课程不成体系,课程质量不高等。在对Z高校研究生创业者的访谈中,研究对象并没有提到这些创业课程对他们从事创业产生了影响和帮助。原因可能是这些访谈者并没有选修过这些课程或者是这些课程的针对性不够,课程质量不高。

3.2创业能力教育

对个体能力的研究表明,构成个体能力的维度很多,学术界也没有形成公认的能力模型。本文中所讨论的创业能力,因为除去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定义为创业者所具备的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技能。这种创业技能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因素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获得和提升的。在对Z高校研究生创业者的访谈中,研究对象普遍提到Z高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对他们选择创业和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帮助。Z高校的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校各级团组织负责开展的“挑战杯”等创业计划竞赛和社团组织如创业协会开展的各类活动。创业计划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的比赛在Z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Z高校在组织参加“挑战杯”比赛中,对被遴选出参加省级和全国比赛的团队都要进行创业知识的辅导。辅导课程邀请了工商管理、公司法务、企业实务等方面的教授和实务界专家进行授课。Z高校的研究生创业者认为参加创业大赛的经历和学校组织的辅导课程对于创业帮助很大。同时Z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创业团队的建立,研究生创业者社会网络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4启示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