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例6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1

重庆乡镇经济实现绿色崛起需要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乡镇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对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重庆而言,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在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镇的绿色崛起是关键。乡镇经济的绿色崛起离不开绿色产业的支撑。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个地区应选择扩散效应最大的产业或产业群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加速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由于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及资源禀赋的限制,重庆绝大多数乡镇不适合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支撑,这已经为半个世纪以来重庆工业化发展历程所证明。文化产业具有污染小、能耗低、效益高的特点,不仅高度契合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而且其发展繁荣能够带动乡镇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为下一个新兴产业搭建新的平台。文化产业对镇域经济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符合扩散效应的经济带动原理。加之重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大足石刻、綦江版画、秀山花灯、铜梁火龙等民间艺术盛行,乡镇经济非常适合发展文化产业。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当下,文化产业应该成为重庆镇域经济绿色崛起的支撑产业。发展乡镇文化产业是重庆乡镇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内在要求。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北11个区县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将渝东南6个区县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明确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3]对于重庆各乡镇,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各乡镇来说,在力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又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为三千万重庆人民留下一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关键是要依靠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来落实生态文明战略。为此,重庆市政府设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出台了有利于名镇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每年支持每个区县2500万元,用于名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是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精神力量。以保护和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为抓手,推动一大批特色文化乡镇的形成,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使命。

二、乡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迅猛。据蔡灵、薛胜文、沈哲彦等统计,2005—2012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66.66亿元增长到约420亿元,年均增长近3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2%提高到4%左右,重庆文化产业正向支柱性产业迅速迈进。据文创网披露,2013年,重庆市文化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电影票房收入3.45亿元,居西部第二、全国第九,同比增长31.23%;广播电视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1.97%,其中广电集团总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4.91%;直属院团公益演出218场,商业演出281场,其中演艺集团总收入3264万元,同比增长8.5%。与迅猛发展的城市文化产业相比,重庆乡镇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由于乡镇文化产业、甚至整个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尚未纳入有关部门统计范畴,目前无法用详细、准确的数据对其进行描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重庆乡镇文化产业的现状做个基本判识:一是从发展基础看,重庆乡镇文化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但底子薄、基础差,发展速度慢。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制约,重庆农村包括乡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高,消费支出偏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庆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5.98倍,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乡镇得益非常有限,全市3.64万文化人才主要集中在市级宣传文化单位,乡镇文化站专门工作人员则严重流失[5]。二是从区域布局看,重庆乡镇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总体而言,经济社会发展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渝西地区乡镇文化产业发展要好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良好民间艺术基础或者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乡镇,其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而没有上述条件的乡镇文化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三是从发展模式看,重庆乡镇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是依托现有文化、艺术资源或者旅游资源,就地取材,“看米下锅”,缺乏“无中生有”“借船出海”的胆量和气魄,当然就更谈不上产业资本运作了。

三、发展乡镇文化产业的路径建议

综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结合重庆实际,笔者以为,乡镇文化产业走“打造品牌—引智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本地文化旅游品牌是乡镇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起点。重庆民间文化、民族文化丰富,许多乡镇具有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间文艺资源。綦江版画、铜梁火龙、秀山花灯、酉阳摆手舞、九龙楹联、梁平三绝(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接龙吹打、木洞山歌,是重庆的特色民间艺术。此外,重庆的民歌民谣、民间舞蹈如木叶情歌、喝茶歌、秧锣鼓、竹筒舞、铜铃舞等风格别致;“过赶年”“三月三”“赶秋节”等民族节日精彩纷呈;石板街、封火墙、印子屋、四合院、吊脚楼等民间建筑风格独异;媷油粑粑、酿豆腐、乌江鱼、油茶场等民间饮食别具特色……这些民间文化加上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风光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旅游基础。若政府能够牵头搭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那么,打造独特的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是切实可行的。武隆县依托仙女山镇“天生三硚”等独特奇异的自然风光,聘请张艺谋等文化传媒专家对川江号子、哭嫁歌等民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精心打造了印象系列情景剧之印象•武隆。该剧公演后,3个月内就成功演出近百场,门票收入突破2000万元。同期,武隆县接待游客34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19.08%和20.53%,带动仙女山镇和武隆县经济大幅增长。

乡镇文化产业要由小做大,还必须在此基础上积极引智创新。引智创新,就是乡镇在缺乏人才的情况下借用外部智慧对文化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对严重缺乏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重庆各乡镇而言,引智创新至少有四种方式可作参考。一是借用外部智慧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包装打造,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印象•武隆即是借用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外部智慧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成功典型。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渝东南、渝东北各乡镇宜将此种方式作为首选。二是借用外部智慧将本地文化资源如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耕稼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与本乡镇地形地貌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开发,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特色小镇。文化是特色小镇之魂。当前一些“古镇”盲目仿古、冒古、造古,终究沦为“四不像”,关键就是没有抓住特色文化这个“魂”。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的渝西各乡镇可考虑此种模式。如永川松溉古镇,滨临长江,交通便利,自明清以来多次作为县衙治所,其古街、衙门、城隍庙等建筑保存完好,又有诸葛亮神树传说,民间饮食“九大碗”享誉重庆……若能聘请文化传媒专家将这些文化要素进行综合打造,凝练出松溉古镇的特色文化并使其得以彰显,则该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迅速实现突飞猛进。三是借用外部智慧将本地特殊的文化资源制作成为电影、动漫、网络小说或者游戏作品等等。重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题材丰富,据段庸生、张雪梅等考证,重庆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这类文化题材多达250余个,诸如巫山神女、涂山禹迹、金鹰降螺、白帝托孤、蛇吞象等经典故事,都是值得影视业和动漫业深度挖掘并打造的好素材。四是借用外部智慧牵线搭桥或者“无中生有”,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或者文化资源与文化传媒企业合作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拥有独特外景拍摄条件的乡镇,如南川、奉节、云阳、巫山等区县的一些乡镇可以借鉴龙兴镇两江国际影视城的做法。该影视城以“民国历史”“巴蜀特色”为主要外景拍摄主题,兼具“影视拍摄、影片观看、产品展示、高端论坛、特色旅游”五大功能,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实现每年拍摄5部经典影视作品、年均游客500万人、年服务业产值逾500亿元的发展目标。目前虽尚未完全建成,但“民国街”已初具规模,游“民国街”、逛龙兴古镇成为重庆一日游的理想选择之一。

乡镇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工业区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产业要素集聚理论,该理论认为,同一产业越多的企业聚集于一个空间,就越有利于企业所需生产要素的聚集,而空间内生产要素聚集越多,就越容易降低该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而且随着各生产要素专业化的加深,生产将更加有效率,该空间企业也将更具有竞争力。重庆乡镇文化产业经过若干年的品牌打造、引智创新,积累起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必然走向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初始阶段是生产要素的集聚。就某一乡镇而言,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集聚主要是指该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或者文化产业主导项目所需的劳动力、资金、能源、运输以及其它专业化要素源源不断的集聚。这些要素的集聚一方面不断降低该文化产业品牌或主导项目的生产成本、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还促进与本品牌或主导项目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集聚。这些文化企业之间主要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促进彼此更好地发展。就某一区县而言,文化产业的集聚应该是一种大文化产业即产业群的思路,其域内文化企业之间、各乡镇之间应该形成品牌的差异和互补。武隆县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可资借鉴:该县以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吸引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文化生态产业、文化装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落户县城及周边各镇,推进文化旅游产品、营销、服务国际化进程,做优生态农业,做活现代服务业,拟用5~20年时间把近3000平方公里的县域全境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大公园。重庆乡镇文化产业要成功走出“资源开发—引智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由于经济欠发达,重庆大多数乡镇,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的乡镇严重缺乏发展文化产业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物流等诸多要素。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公司+协会+农场”;发展;奥秘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必须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很低,发展中还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结合仍较松散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农业产业化,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临武舜华鸭业的成功发展历程在这方面作些探索。

一、临武山水鸭天下

湖南临武鸭是我国名地方麻鸭之一,又是古代皇家贡鸭。作为临武鸭产业的部级龙头企业——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贯彻“服务农民、报效社会”的经营宗旨和“名在质量、利在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创新,构建了“公司+协会+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舜华鸭业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2个,种鸭场3个,规模养殖场106个。2005年出栏加工达到550万羽,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670万元。带动农户23600户,户均增收1160元。

(二)产品不断优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品由过去的卤鸭发展到现在的香辣鸭、板鸭、鸭肉粽等8大类70多个品种产品,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远销香港及南非等地区和国家。2004年“舜华”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舜华鸭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鸭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目前,有规模养殖农场106个,平均养鸭10万羽以上。同时通过协会与公司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家庭式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又解除了舜华鸭业的原料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农民收入得到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得到拓展

“公司+协会+农场”模式的创新,使农户有了公司和协会的多项服务保障,养殖农场农户每养殖1羽鸭可获利1.5~2.0元,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出路,现今,公司员工有850人,直接安排农村和街道剩余劳动力近800人,带动种养殖农村劳动力近9万人。

二、创新发展:从“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

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在实现临武鸭产业化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之路,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的三次跨越式发展,从“丑小鸭”成功蜕变为“天鹅”。

(一)“临武鸭模式”的演变

1、“临武鸭模式”的雏形:“公司+农户”

1996年,临武鸭业公司实行“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与养鸭户签订购销合同,鸭农按照合同约定养殖临武鸭,鸭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收购临武鸭。从“临武鸭模式”的实践看,由于公司无法完全监控临武鸭的养殖质量,导致加工成品质量不过关;另外,由于农户分散,计划性不强,养殖难以控制,养鸭成活率仅为70%,无法取得规模效益,因而该模式不久便被淘汰。

2、“临武鸭模式”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

1999年10月,舜华鸭业公司成立,提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公司开发养鸭基地,统一提供鸭苗、防疫、调配饲料,鸭农参与到基地生产中去。从“临武鸭模式”的实践看,第一,由于少数农民短视,基地不足以制约养鸭户。当公司试图借助乡村的集体力量,通过签订基地建设合约,以此把分散的农民按原有的行政划分来组织起来,以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取得效益。实践证明,以行政命令式的行政组织——村委会这一有着多元化社会目标的组织难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中介组织的效率,更违背市场机制的运营,难以奏效。第二,农户分散经营,是独立个体,现实利益太强,合同信誉度差。同时,对鸭子也不便于防疫管理,一旦发现死鸭,极易发生大规模感染传播,造成整个基地瘫痪。第三,“一家一户一口塘”连起来形成的基地,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基本农田有限的新问题,规模发展遇到瓶颈。因而该模式也被淘汰。

3、“临武鸭模式”的深化:“公司+协会+农场”

从2003年开始,舜华鸭业公司通过不断探索,提出“公司+协会+农场”的产业化新模式。“公司+协会+农场”的运作方式是,首先由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预测,通过契约与合同和协会或农场约定本年度生产的数量、品种及主要的品质和技术指标。协会会同公司再把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农场农户。农副产品收获后,由协会(或与公司一起)验收、收购。从“临武鸭模式”的实践看,公司鼓励、支持和帮助养鸭大户利用全县闲置的山塘水库办农场,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逐渐转向农场规模化养殖。通过协会将农户拧成一股绳,减少了利益主体,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公司与养鸭户形成了稳固的契约关系,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和明显的规模效益。

(二)“临武鸭模式”的创新

1、组织形式的创新——协会与农场的引入

“临武鸭模式”通过由“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模式的转变实现了组织形式的创新。协会由公司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调剂资金、协调生产、帮助交易谈判等等。农场由几户、十几户农民自发成立,采取合伙、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协会与农场的引入,一是有利于在合作组织范围内成员互相间了解、信任和监督。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静态社会,通过地源关系、亲缘关系,农民之间不仅相互了解,而且存在着相互监督和道德约束。因此,协会和农场能够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弥补了前两种模式的组织缺陷。二是有利于节约签约、执行和监督契约的成本。养鸭协会和农场的介入,公司只需和协会或养殖农场签订合同,由一方对多方(散户)到一方对几方(农场和协会),监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三是有利于企业与农户之间购销关系的稳定,公司、协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关系较以前更为紧密。

2、风险利益保障机制的创新——“三统一”服务与“5、4、3”扶持政策

在鸭子养殖过程中,为确保临武鸭品质,公司组建了下属控股子公司——临武鸭养殖公司,成立了临武鸭养殖协会,对养殖户统一发放纯种临武鸭苗、统一防疫治疗、统一饲料经营。通过“三统一”服务,一方面使农户养殖的鸭子达到“无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的“三无”安全要求,确保了鸭子的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鸭子的孵化率和成活率。目前,临武鸭种蛋孵化率在95%以上,养殖成活率在90%以上,降低了鸭农经营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率。

为进一步发展临武鸭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公司积极探索,在龙头企业、养殖公司、信用社、农户之间建立四方信贷机制,并建立了风险保障机制:对养殖户实行“5、4、3”的扶持政策,即养殖户每养1羽临武鸭,信用社给予贷款5元,舜华鸭业公司给饲料款4元,养殖户自筹资金3元。公司还设立临武鸭养殖风险基金,由财政出资10万元,公司出资20万元,养殖户按实际交鸭数量每羽上缴0.05元共同筹措。基金由临武鸭养殖协会按照“专款专用,遇缺即补”的原则掌握使用。对那些因自然灾害、疫病、意外导致一次性损失在500元以上的养殖户,经鉴定给予适当补偿。从公司方面看,公司统一发放鸭苗,每羽鸭苗可获利0.2元;统一饲料供应,每吨饲料可获利50元;通过深加工,每羽鸭可获利1元;统一防疫,自制蛋黄疫苗、大肠杆菌疫苗还可获利。临武鸭产业化环环得利,企业与农民共同发展。

3、技术开发培训机制的创新——技术开发与技术培训职能的分离在前两种模式中,养鸭农户的技术培训是由公司出面解决,采用“公司+协会+农场”模式后,技术开发由公司负责,而技术培训与推广由养鸭协会负责。职能的分离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更快地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协会发挥科研机构、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总之,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公司+协会+农场”在稳定契约方面具有较大的组织优势。当然,它仍然存在着一些信息和履行方面的制度缺陷。应当肯定的是,正在兴起的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而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创新则是这一变革的先导和支撑。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意义即在于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稳定地联接在一起并使之一体化,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真正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

三、成功的奥秘和经验启示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舜华鸭业的“临武鸭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可以从中得出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必须与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而不应搞“一刀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组织程度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产业化发展,舜华鸭业根据鸭业生产加工的特点,从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对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适时进行创新,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逐步形成了企业、协会、农场三者分工协作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联利联心,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这是一种体制模式,它能够将农民家庭同相关组织,按照产业联系和利益关系,组成生产经营共同体甚至命运共同体,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有效地防止利益结构的扭曲和失衡,克服了家庭经营“一小二散”的问题,适应了当前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新型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关系,是促进家庭经营走向现代化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可见,农业产业化具体组织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加以选择,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二)社会化大生产的龙头企业必须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家庭农场、合作制和股份制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扩大市场交易规模,而且促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当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利用工业分工的成果并同时与工业品的交易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将逐步让位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应该以农场生产经营为主,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服务,是一种市场或契约联结下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农场只从事生产,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都由社会分工产生的龙头企业和各种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技术协会、行业协会等)提供。

临武鸭最初由农户零星饲养,生产水平低,经营效益低,后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营资源向企业和养殖大户集聚,在建立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养殖农场(基本上是家庭农场或者合作制农场),使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和稳固,企农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临武鸭模式”成功经验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龙头企业必须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家庭农场、合作制农场和股份制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从而不断推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协调利益分配必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剂

多元参与者主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中,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中介组织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促进龙头企业与农场(农户)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剂。“临武鸭模式”为我们提供的成功经验是,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功能,以产品为纽带,协调农企利益关系、增强相互信任和理解,可以将不同经营主体形成合力,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形成规模化经营,生成规模效益,使产业化链条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联系更加规范、紧密、协调,有效实现了养鸭产业由传统饲养变为规模饲养、由传统经营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

(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必须不断进行自主创新

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竞争能力的强弱和产业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而龙头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和产业牵动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灵魂所在,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市场需求是第一需求,得市场则得天下,没有市场,产业、企业无法生存更无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力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产业化经营的成败;而制度创新是激发企业活力和调动要素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舜华鸭业坚持“名在质量,利在创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开发部,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建立销售网点1800多个,并通过广告宣传、抽奖旅游等活动,形成了强大的营销网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推进生产组织方式、风险利益保障机制的创新,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内部制度,将管理层和员工通过股权和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以技术、营销、产权为主的自主创新,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劲的优势,有效地承担起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达到了“创一个龙头、牵一群产业、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目的。“临武鸭模式”的经验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注入强劲的活力,而且能够不断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具有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巨大能量。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厦门

 

一、厦门文化产业集群现状

厦门的文化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厦门比较成熟的文化产业集群有油画产业聚集区、惠和石文化园、软件园影视动画产业区。

油画产业聚集区。其包括乌石浦油画村和海沧油画一条街。厦门的油画产业聚集区目前已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画师一万多名,且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这保证了该产业群落的原创性以及创新性。不仅如此,该集聚区拥有进出口企业30多家;大中型油画制作室100多家,个体画廊进470家;销售生产油画颜料、油画布及画框的企业近40家;实力较强的产业公司15家;拥有多家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产权自有的工厂。由油画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发展出众多的为油画服务的文化企业,形成了油画创作、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该产业集群被誉为全球三大商品油画基地之一。

惠和石文化园。该园由厦门惠和腾飞石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产品远销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和欧美国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是一个集石雕展示、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及教育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较之自发形成的油画产业集群,惠和腾飞石业引领该石文化园的聚合,在围绕“创意”核心的同时,通过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交流中心等为创意主体提供了开放沟通的网络平台,这为群内行为主体的隐性知识传播提供了途径经济论文,提高了创意人员对新文化的敏感度,使创新发生在多个层面上。

厦门软件园影视动画产业区。该产业区时由厦门市政府于2006年投资建成,到2008年实际入住企业297家,入园企业员工总数达18000人,实际销售额62亿元。厦门市政府在这一企业群落中扮演着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将创建国家动画基地作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搭建影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平台。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责,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协调、引导,提供产业发展信息,推动产业品牌的配置和营销,促进不断延伸的产业链的建立。厦门广电局每季度举行一次影视动画企业节目制作座谈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播。[1]

由此可见,厦门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各有不同的契机和推动力量,但它们都具有核心原创的行为主体,具有沟通和交流的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具有前后向关联的企业支撑,具有对同类企业较强的吸引能力站。

二、厦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厦门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这赋予了厦门经济发展的先行优势,运用政策优势和地方自主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出台扶持促进政策,促使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厦门的集聚。厦门地处东南沿海,面对台湾,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与世界经济接轨快,外来的生产要素便于进入,文化也随之进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二)文化优势

厦门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经济论文,是一处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市,其中西文化融合,人文底蕴深厚,社会包容性强,非常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厦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闽南语为媒介进行表演的歌仔戏、高甲戏、布袋戏发展良好;传统手工艺——漆线雕的制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一直畅销不衰。厦门现代艺术底蕴浓厚。鼓浪屿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1993年10月成立的小白鹭民间舞团,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在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其表演以浓郁的民间风格和独特的闽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评。新中国第一个女指挥家郑小瑛指挥下的中国第一个民办公助交响乐团——爱乐乐团,被列为全国9大交响乐团之一。厦门城市内涵丰富,拥有强大的城市精神。有爱国爱乡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嘉庚精神”,愚公移山、矢志不渝的“海堤精神”,奋勇当先、争创一流的“马拉松精神”,还有诗情画意、浪漫温馨的“爱乐精神”。

(三)资金优势

厦门被确立为经济特区以来,全市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是中国经济发展十强城市之一。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文化事业的财政补助逐年增加,民营资金也纷纷介入。200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88.73% ,2724个文化服务单位中,公有制的有307个,非公有制则有2417个,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达52205人,产值达102.76万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为6.06%。[2]

(四)需求拉动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8元。[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相当居民的消费已向教育、科技、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转移,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潜在要求也在不断增大。

综上所述,厦门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论文,有着开放经济带来的资金技术优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文化需求,有着灵活的政策支持体制,具备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厦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

除了少数企业比如惠和腾飞有限公司以外,在集群中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不足成为制约集群内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厦门市动画企业规模小,企业的产品多停留在企业宣传片和广告节目的制作上,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油画产品单一,缺乏综合展示和交易的平台,除了部分进出口企业可以直接与国外市场接轨,厦门有将近70%的油画出口是通过“第三方”,[3]即外商直接收购或深圳等地的外商收购,进行包装后出口,利润空间被中间商大幅压缩,画师画工的劳动仅仅是赚取了劳务费。

(二)产业发展规划的前瞻性不足

首先,厦门优惠政策的力度较之周边地区薄弱,引致投融资渠道不畅,高级人才流失。其次,在推动文化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忽视了传承已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对闽南文化的挖掘、整理、创新缺乏系统性,使这类文化遗产无法很好地运用到文化产业的创作中。第三,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缺乏很好的规划和设施配套建设,致使已聚合的产业资源分散。最典型的是油画产业园区,乌石浦油画产业聚集区的条件无法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大规模生产的产地不足、不集中,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店面缺乏,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房价店租不断上涨,导致画师画商的创作和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部分画师画商被迫外迁,产业集聚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创新能力薄弱

厦门目前只依靠创造性较弱的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推动厦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厦门文化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外文化产业以及内容产业发达城市的产品扩张的情况下经济论文,若再不提高创新能力,其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空间势必受到挤压。

四、推动厦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文化产业链条

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是创造、发行和衍生产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完整链条。只有完整产业链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才能有效发挥出规模和互动效应。因此,要从建立一条优质高效的文化产业链开始,上游原创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发行,三处共同发力站。要营造鼓励原创的产业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创新,打造文化企业品牌,开发品牌衍生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建立推广宣传平台。在上下游链接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把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联合的产业链条。

(二)科学规划,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引导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就厦门文化产业存在的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加强与台湾的文化合作交流,建立承接台湾文化产业交流的平台。扶持具有地方特色且有发展空间的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发展,如艺术、影视、印刷、传媒等的发展。注重加强相关支撑产业的扶持,尤其是教育产业、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扶持。

其次,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要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科学把握文化产业群落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周边区域的交通、市政、商业设施、健全园区的配套功能,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意灵感的氛围,增强文化产业要素进入的吸引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引进公共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和相关支撑性文化企业,为入区企业提供市场化信息,技术和交易共享平台,培育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的环境和市场。这样才能改善政府的投入和管理经济论文,优化政府对公共性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强化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的特质性使创新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加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对于文化服务业来说,应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利用各种机会,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摒弃模仿创新的观念。对于处在文化相关产业层的企业而言,要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增强技术优势,根据国际产品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来改进技术,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

其次,要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了快速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核心层发展的关键。依靠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的知识优势,培养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产、学、研互动。政府可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加强企业家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可以鼓励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到公司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林起主编.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2009)[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P:364.

[2]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厦门特区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 林起主编.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2009)[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P136-158. [4] 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厦门特区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4

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便经营好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要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认真继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实践证明:地方文献不仅能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还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资源保障。本文试图从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和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方面,谈谈图书馆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利用工作,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1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关系

地方文献是以区域内容为中心的记载物,反映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文教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是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该地区的文化深层的结构,其中包含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原始文化素材。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产业文化”。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产业资本”所作的详细解释,目前,在我国较统一的“文化产业”的含义,即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并使之市场化的运行系统。

1.1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

地方文献是史料性很强的文献信息,它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发展依据。任何文化产业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作为考证,在此基础上,无论新建设的产业项目,还是本地独有的传统名胜景点,才会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才能更加显示出这些产业项目的独特魅力和风采,才会形成市场竞争力。如:宜宾长宁县竹业旅游的发展。长宁县的竹业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竹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查阅了大量的地方

文献,对长宁县竹业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发展长宁竹业旅游业的规划。这些年来,长宁县依托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蜀南竹海”大做竹文章,发展竹业旅游,让中外游客前来领略竹君子的风采,感悟竹子的文明。每年,长宁县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5亿元。旅游业现已成了长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反之,如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没有地方文献资源做先导,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就缺乏佐证,许多事就无从谈起。

1.2 发展文化产业是地方文献价值真实体现的一个方面

图书馆搜集、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通过开发地方文献为地方文化产业服务,使地方文献的价值得到真实体现,其例不胜枚举。如:宜宾的哪吒文化。相传宜宾是哪吒的发祥地,我国古代商周时,在两江终点、长江起点的三江口,哪吒惩治了利用水息兴风作浪的海龙王,才使江河畅通,地域变成泽园良田。从此,哪吒被人们尊奉为治理水息的神人。三江口也因此成了亘古洪荒水患得以治理的标志。总之,有关哪吒的神话传说和人文民俗胜迹

在宜宾这个古老的土地上俯拾即是、流传至今。今天的哪吒文化,正是在这些神话传说和人文民俗胜迹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得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宜宾文化体系中一朵奇葩。现在宜宾翠屏山“哪吒行宫”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公认的哪吒祖庙,每年春秋两季、尤其是九月九哪吒传统贺诞,台港澳等地同胞络绎不绝前来朝觐,形成了宜宾在两岸特定政治背景与人文地理条件下的特色文化现象。哪吒矿泉水、哪吒酒也相继出炉,走俏市场。取得了旅

游业和经济建设双重丰收的效果。

可以说,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文持,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丰富地方文献的内容。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存的。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地方文献价值的真实体现。

2 地方文献在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由于地方文献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反映了地方事物的真实面貌,因而它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2.1 地方文献是进行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宜宾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纪念馆,由于珍藏和陈列有丰富的革命文献和文物,曾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国家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单位、学校组织前去悼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于赵一曼是在东北抗日牺牲的,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东北人专程到宜宾来参观赵一曼纪念馆。

为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宜宾市二中—— 赵一曼的母校,还编写了赵一曼母校之歌《共创辉煌》,作为该校校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2.2 地方文献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景区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寺名刹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文物遗迹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名山大川则诉说着各种传说、朗诵着古诗名赋。只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使之融入旅游活动之中:才能使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才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地方文献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宜宾的焚文化开发。作为焚文化开发的主要景区、景点建设之一的珙县“石堡古寨”群

景点的建设,正是根据《珙县志》记载的“石堡古寨”群,其传“为焚人所筑”,“焚人避兵之所”(现属省级文物保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能力

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且有可能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从美国、加拿大到日本、欧盟,各国都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把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争取国际文化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境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涌人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传播价值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应采何种措施,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我们党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先进文化首先是精神文化,她要借助物质手段来完成她的传播、吸收、接受的过程,因而先进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一。文化的产业化或文化产业就是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方式,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她使文化生产具备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商品属性。而知识技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高科技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文化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传播技术、数字技术、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业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式的更新。文化的产业化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科技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力;二是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屯是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发展文化产业也会出现黄色、暴力等庸俗文化,降低文化品位,削弱文化的高雅品格。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快速发展、良胜发展,才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方向,一是要做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由于文化精神产品具有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时首先考虑社会效益,避免产生消极影响。二是要发展传统文化和吸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首先要对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行世代转换和创造性改造,使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营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在世界文化竞争中,我们必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商品,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弘扬主旋律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的产业,必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消费者在市场上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极大的选择的自由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消费者,形成了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文化生产企业则较多关注如何适合消费者的口味,适宜消费者的需求,力求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但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文化需要。这就需要生产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四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将中国的先进文化纳人世界历史进程。不能离开人类文明进程的整体先进性孤立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不能离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孤立地看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是人类整个文明形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国先进文化才可能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文明形态存在着共享、共融、共通的关系,才能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可能性和相融性的过程中建立起充满个性特征的中国文化。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领导力,目前理论界形成了一些共识,如:“领导力是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队)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领导力是多维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个方面的总和。领导力不是一种单一的力量,也不是一种单一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是社会环境、发展历史、文化业态等多要素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性立体结构。一位领导者的具体决定和最终结果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结果并不是衡量领导者才能的可靠标准等等。从这些共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领导者带领跟随者实现其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集体文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这种集体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见,领导者通过宣扬、培育人民群众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形成全民族行动的合力,带领和影响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各个阶段的胜利,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中国,党正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前辈为振兴中国文化进行艰苦求索的结果。“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出路,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真正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由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状所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相统一的;三是“永不褪色的旗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决定了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效抵制形形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牢固地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范文6

一、文化的基本含义

1.文化的概念和分类。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难以给出一个确切严格准确的定义。一般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文化的核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人们在过去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学会了各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得以流传;二是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了选择生活的方式和认识生活的价值观念。文化一般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下,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风俗信仰、价值理念。这层含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可以称之为是形而上的哲学,指向了精神层面。因为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面对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起源不同,在社会的进程中必然出现各色各样的形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例如最为典型的代表,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代埃及,分布在非洲东北部及亚洲西部;古代巴比伦,分布在亚洲西部;古代印度,分布在亚洲南部;古代中国,分布在亚洲东部。第二层含义:文化是指在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下所产生的实物,指向物质层面。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具体表达。例如,语言符号、物品、商品、书籍、影视、绘画、艺术等。

2.文化的分类。文化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文化的涵盖的范围,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文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包含了人类一切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为细致地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发明的各种物质,包括生活用品、生活工具等等,是具体的客观物质。制度文化是指生活规则、家庭组织方式和社会制度等等。精神文化是指文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等等,它们都深刻影响着人类思想和文明。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日常的生活习惯、行为规则以及衣食住行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是互相联系,彼此融合的。按照文化的认知程度分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质。高雅文化一般是指比较高端的认知层次,比如哲学、艺术、文学等,一般受众群体较小。通俗文化是指与大众紧密相连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这种分类在财富上有所区别,接触高雅文化的人一般都比较富裕,接触通俗文化的人生活水平一般。

二、文化市场的发展状况

文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积极宣传,不断打造更符合现实的文化产品,并且不断开拓文化市场,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会被时代淘汰。文化市场的开拓,就是为实现文化商品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与文化市场的开发、占有和扩大密切联系的活动。文化市场的开拓,包括对已有的文化市场的挖掘、利用和扩大,对新的文化市场的开发两个方面。文化市场体系包含了各个不同类型的文化市场,这就需要各个文化市场团结合作,才能实现文化市场体系的繁荣发展。文化市场也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状况,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较为强盛时,文化市场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文化市场非常发到,设置完备,人才济济,而在亚种和非洲,因为经济相对落后,使得文化市场也难以有较好的发展。文化市场体系一般包括文化人才市场、文化培训市场、文化信息市场、文化资金市场和文化中介市场。

1.文化人才市场。人才最为关键,也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文化人才市场中,需要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这也需要国家的政策,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文化产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高等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人才市场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也就可以得到有效发展,一方面扩大了社会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得以丰富,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和谐发展。

2.文化培训市场。这体现在市场中的各个文化产品企业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在生产文化产品的时候,必须先要培训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得以有效的传递之后,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从而最终也充实了文化培训市场。企业文化是文化培训市场的载体,只有当企业文化得以有效的发展,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水平,才能更快的提高文化培训市场的水平。

3.文化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是属于第四产业范畴,它包括电讯、电话、印刷、出版、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信息部门和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通讯卫星等信息部门。主要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从事信息的生产、传递、储存、加工和处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文化信息市场也得以高效的发展。文化信息市场是引导文化产业面向市场的重要条件。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信息市场并不完善,甚至还未建立。这就需要我们在利用一切资源,建立完善的文化信息市场。

4.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接轨的市场。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其他一些转向资金,但资金力量十分薄弱,有些地方之间还没有力量建立这些基金和资金[3]。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如果资金实力有限,是无法承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资金市场,确保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生活水平和财富也得以不断提高,用于文化产业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都表明,中国的文化产业有了发展的基础,在未来,一定会建立更为完善的文化资金市场。

5.文化中介市场。市场中介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在生产型企业之间、生产型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消费服务的服务型企业,以及在最终消费者之间从事信息沟通和获取、产品传递、资金流转以及辅助决策,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服务的一类企业或组织。在文化中介市场,主要包括文化商、文化经纪机构、文化经济人以及文化公关机构和龚文华策划创意部门。如果一个市场的中介机构相对落后,那么这个市场也难以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在过去,中国受制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在中介机构的发展上面投入不足,难以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高效的运行以及财富能力和世界话语权的提高,我们也在积极建立文化市场的中介机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市场。

三、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完善文化产业链条。从国家层面上布局文化产业,根据各个地区的优势发展和生产相应的文化产业。例如,有的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可以把自然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风光旅游景区,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学习文化知识。

2.积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体系,使得文化的发展有法可依。在中国,国家文化版权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文化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这都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文化服务、文化贸易、文化产业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