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例6篇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1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急功近利、利益等各种诱惑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当前大背景之下,本文分析了职业高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职业高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德育职业高中德育社会转型期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多元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着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内容忽视底线道德教育,德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等缺陷①。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职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学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高中德育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在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变职业高中德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职业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德育内容僵化,缺乏德育课程的校本研究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的大多是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很少甚至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环境实际,缺乏针对性的德育校本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强调利益导向和竞争效益的经济伦理与以奉献利他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伦理发生着激烈碰撞。过去学校德育所灌输的绝对社会本位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只能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少数先进分子,而用它来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则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德育内容本身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结果使德育局限于书本大纲,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德育教育者缺乏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专业设置又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普遍年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占大多数。青年教师也是在经历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转型的变化,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养。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他们在工作中比较重视实际的效果,注重当前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但也存在着工作中容易急躁和耐心不足的缺点。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没有耐心,对学生管理工作操之过急,甚至有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过分气愤而动手打学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首先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德育管理。

(三)学校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导致德育的缺陷

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是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现在学校也是根据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找不到自己茫然,不能准确定位。

二、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方法脱离社会实际

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通过指导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现实的生活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而是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不是把道德视为一种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现实的交往生活才存在的纬度,把德育视为一种内含生命体验和情感特质的生活实践过程,而是把道德从生活中剥离和抽象出来视之为可以独立存在的东西②。而在实际中,我们知道德育与我们的生活是休息相关的,不可脱离的。如果把德育视为可以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之外来专门进行的活动,德育就成了像自然科学教育一样的知识授受或思维、认知能力开发的过程,不具备动态教育、传授方法的。

2.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颇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角,学生完全是德育的配角,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角之绝色,即把学生看作是社会规范的造物,把德育看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学生接受、继承和掌握了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就是德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执着于此的教师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角的角色③。因而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没有主体性,感受不到育德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压抑、痛苦。

三、以德育生态论指导职业高中德育之措施

针对职业高中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构和谐德育生态的过程中,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校德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这个特点。教学的时候适当导入未来职业规划这一课程。让学生能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视点,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综合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学会把握职业机会,以保证自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

要把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系统结合起来。不能再将德育投入当作一种无偿的经济负担,而应当把“以德治国”的精神落在实处,充分认识职高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要逐步扩大现有职业高中学校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辐射作用④。有效扩展学校的德育影响范露,使其沿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树立大德育观,充分发挥杜会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职业高中德育管理的主体除了有普通高中职业管理主体的特点外,还要在德育管理中体现职业高中的就业特性。要考虑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种劳动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业的门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高中的主要目标⑤。同时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把职业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训练是特色的职业教育格局。在进步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调节机制的引导和支配下,社会的道德教育应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

优化德育环境,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6页

[2]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7页

[3]钟毅.学校德育模式改进与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8页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1-02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建设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切实要求,而且是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途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有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当前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知与行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是注重学生对具体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突出的表现是大学生过分注重对道德规范知识的掌握,而对道德的选择能力与解决道德冲突能力十分匮乏,因而出现了知与行脱节。大学生往往是只说不做,或者说得多而做的少。

(二)缺少人性化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期末时考试作为学生的结业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学生虽然掌握了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

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分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教育,后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行业职业道德”是与社会的实际紧密相连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由于学校不注重“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参加工作后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修养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内容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加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近代教学方式。也叫“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同步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教师用“一刀切”的讲代替全班学生的学,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讲的速度同步,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教师讲完了学生也就学完了。在评价方式上,主要体现在重知识考查,轻能力和行为评价;重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笔试评价,轻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教育者评价等方面。

(五)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校要想建设好职业道德教育课,就必须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发展就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是很薄弱的。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整体学历不高,有很多教师是由行政或后勤分流过来的,临时承担该课程教学。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是很薄弱的。

二、解决对策

(一)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它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课教学与各科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依靠职业道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在各门学科的发展中总是体现了某种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职业道德因素,对大学生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良好行为的养成

大学生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所掌握的有关职业道德知识是理性的、抽象的,没有内化成自己的内在品质,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这种途径就是实习。在实习中,大学生通过运用理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陈旧问题,专门设计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企业职业道德往往通过企业文化表现出来。而企业职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可以丰富与发展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认为职业道德课就是一门纯理论课程,不存在社会实践的问题。其实不然,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工厂,通过参观、实习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首先,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教学专业培训,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其次,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资培养经费的投入,定期安排职业道德教师外出学习与研讨,从而及时更新教师头脑中的知识与理念;第三,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从而带动原有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3

(一)观念陈旧,对职业道德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除高职高专和军事类、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类院校外,普通高校鲜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更多是将职业道德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进行或是在专业教学中偶尔涉及,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滞后,缺乏导向。这是因为普通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学任务,普通高等院校则是以专业教学为主要教学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学生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缺乏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眼光指导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战略思维。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单一,偏重于对青年学生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教育,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企业员工体现个人存在价值、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企业忠诚、具备奉献精神几乎是所有企业文化体系中的必然构成要素,相应也就成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大多数“80后”和“90后”而言,最需要学习的不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和个性的张扬,而是如何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维护一个团队的整体利益。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保守,未能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缺乏与教育对象间的互动交流

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传统、僵化的说教手段普遍持有排斥心理,在面对与未来职场发展相关的新生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一种希望以我为主、自我探索的积极状态。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在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时往往选择以课堂授课、集体讨论、撰写论文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载体,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有效针对企业文化等这些职业特点要求的特定内容进行讲述和分析,也缺乏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人员主要由高校教师担任,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

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供职的经历,也没有专业化的岗前培训,缺少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的范畴,缺乏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理论阐述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显然也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提升的现实需求。虽然偶有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嘉宾被邀请进入高校进行讲座等教育活动,但难以改变教学与企业文化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二、现代企业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

结合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

(一)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不断充实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企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决定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现代企业文化普遍要求具备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应当纳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范畴,不仅要培养“勤”和“忠”,更要培养“技”和“能”,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可运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提升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整体观念,教学活动在宣传职业美德的基础上延伸到以法律普及知识、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为内容的职业素质培训上来。

(二)吸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到校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当中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具备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职业经历和经验心得,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生中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接受和认可。邀请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和知名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校园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职场经历,阐述企业文化形成的详细过程,描述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文化形成全面、客观的真实印象,又能帮助他们获得职场经验,提升步入社会后的职场竞争力。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引入企业文化案例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案例教学一向是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发言为主,辅之以教师讲解和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对成功企业文化的全面分析、讨论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职业价值观。案例讨论可以灵活的采用观看视听资料、轮流发言、持不同观点者自由辩论等各种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交流、相互评判观点的平等角色,所有被讨论的企业文化案例没有标准答案,重在通过一整套综合分析过程使学生对成功企业的文化形成一套客观全面的认识,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当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对青年未来职业发展的一种生动直观的道德教育,同时还为青年步入职场后尽快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道德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活动的实践环节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技能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药品行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殊职业,从业人员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管理、使用、服务等各个环节。只有学生在求学期间培养出坚定的的职业道德信念,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抵制住高利的誘惑坚守职业操守。反观现代社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用药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迫在眉睫。然而目前的药学专业教育大多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水平严重不符,因此在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专院校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

本校学生都受过严格的高中三年教育,入学时年龄大多为十七八岁,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起到重要作用。

2.在校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以我校为例,高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道德相关教育只有大一学的思想政治与法律、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三门人文课程。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且不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大二以专业课程为主,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极少穿插职业道德教育。大三,学生开始走向实习岗位,由于管理不便以及缺乏重视,使得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缺乏。此外,学校组织开展以培养职业道德为目的的讲座、宣传等活动较少且成效不明显。

3.教师队伍现状

人文课教师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与专业结合起来。而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职业道德的教育。这使得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严重脱节。

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的几条意见

1.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开展的人文课程较少,且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与专业相结合,因此建议合理优化人文课程结构,结合学生的具体就业方向,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例如人际沟通学、医药伦理学等。此外,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分组讨论、情景再现、合作探究等,摒弃过去的满堂灌、独角戏式的授课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目前学校开展的相关课外活动有药学专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是活动少且效果不明显,建议开展更多形式的课外人文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多种主题的阅读日或周,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开展公民法律道德宣传讲座,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做一个正直的、有益于社会的守法公民。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用药知识宣传以及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责任和服务的意识[1]。还可以组织师生共同观看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宣传片,并在活动后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心。

3.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以多种教学方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过于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2]。

因此,我们首先应当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修养。其次,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深挖教学内容,找到恰当的契机,适时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2]。例如在理论课中讲到药品的定义时,强调药品的特殊性,可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假药、劣药事件,强调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药物分析中讲到药物的杂质时,可以结合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针对“毒”是什么?“毒”的标准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检查?如何避免?几个问题开展分组讨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查阅文献,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并学会积极的反思,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技巧上可以运用正反案例比较分析法,指导学生辨别假、恶、丑,增强职业道德操守,激发社会责任感[3]。也可以运用举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教育恰当的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4.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实习占高专教育时间的三分之一,而此阶段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专业岗位的过度,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因此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针对现状,就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①遴选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医药单位作为实习地点,让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②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发挥优秀员工的示范指导作用;③加强实习期间的校企沟通,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教育。④建立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三、总结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句话概括了为医的两个先决条件,即德和才,两者缺一不可。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德才兼备才是真正优秀的药学工作者。“传道受业以德为先”,因此在讲授专业知识之前应当先育人。

作者:吴琼等

参考文献 

[1]张永忠,杨曦亮,刘嵩,叶玉杰,胡霞敏.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110-111.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对策

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提高[1],同时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后备人才紧缺,而其职业道德教育状况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也强调指出:“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蚌埠医学院为例,对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1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断面临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社会现状,使医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职业道德认识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缺乏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这要求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从医疗一线出发,形成由浅入深的教育体系。而目前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成效不显著。

1.1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医学专业具有知识系统、课程繁多的特点,我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专业知识教育,人文课程比重较轻,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为限选课,任课教师和学生重视度不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视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将造成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不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视角看待病人,影响卫生事业的长久发展。

1.2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结合

目前我校也逐渐认识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全科医学专业设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但整体上,仍偏重于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缺乏平台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流于形式的理论教育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从内心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做到职业道德言行一致。

1.3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混淆,教育手段单一

目前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多重视理论,同实际结合较少,缺乏现实性,说服力不够,成效较差。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但不能全完替代医德这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3]。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政治原则等方面,往往会忽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缺乏创新的手段和方式[4]。单纯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寄希望于辅导员思政教育与“两课”等思政课程,手段单一,效果欠佳。

1.4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时效性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使学生产生对职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缺乏深度和广度。加之对临床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重视力度不够,而临床实习期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使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时效性。

2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基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现状,多管齐下,因材施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新模式。

2.1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这要求他们身心健康、富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5],达到医学专业培养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同时建议开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职业道德观念、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

2.2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

鉴于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非常必要。通过PPT展示、实际案例等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促进其伦理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医德观[6]。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等形式,使学生设身处地观察现实,积极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孤儿院、老人院进行义诊、医疗知识宣讲等爱心活动,到临床进行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在多元化的教育中加深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

2.3优化校园文化,弘扬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校园文化相对单一。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医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优化校园文化,加强人文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将医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定期举办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职业道德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展板、论坛、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

2.4加强实习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育实践性、时效性和持续性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临床实践中加强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开展“医德床边教学”,对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病患及家属,加上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医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道德焦虑,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出现反复和自我怀疑,通过在临床实习实践中临床带教老师及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加深其对职业道德的思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持续性。

2.5明确医学生专业目的,完善自我评估体系

受社会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逐渐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意义。而首先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自己为什么学医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调研显示,部分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生活中出现亲友或亲近人员疾病缠身或因病去世等事件;二是家中有人从事医疗行业,从小受其影响;三是通过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等,被医护人员的行为感动[7],四是自己对医学专业没有什么认识,只是按照家人意愿填报的志愿等。基于以上情况,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主题板报展示、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通过自我反省、评估,发现问题,并帮助其改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

2.6提升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高校在提升教学水平,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医德教育基地之外,要重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重要引领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实施“双证书辅导员培养培训计划”,要求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专项培训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育人的能力[8],通过定期培训、考核,从源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自上而下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受到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面临严峻挑战,但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员,相信通过深入的改革和建设,一定可以坚守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阵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源源不断输送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优秀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115-116.

[2]王金火.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28(34):460.

[3]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4]廖生武,李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9(9):692-694.

[5]李文晓.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21-23.

[6]曾翠清.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1):43-44.

[7]方爱珍,王维民,李红,等.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2):132-134.

职业高中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高等职业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导的道德素质教育,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两个层次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两个层次: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和职后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本文所探讨的是高职院校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和了解职业道德理论、规范,培养职业道德情感、观念和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重智育轻德育,忽视良好人格的培养,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因而,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放到首位,更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关注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提高。

其次,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与行业结合,落到实处。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很少。不仅如此,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笼统模糊,没有围绕行业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行为准则,与学生实际脱节,内容漫无边际,存在‘远、大、虚、旧、偏’的弊端。如此,职业道德教育必然盲目随意。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作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高职学生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任务重、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较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比普通高校更重。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突出和加强职业道德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一方面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把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从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双向交流,将单一的说教模式转变为多种形式和方法,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校必须以师德和教风建设为切入点,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氛围,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并以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要在校园范围形成“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优良的教风、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出表率。

第三,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挞歪风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第四,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另一方面,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倡导良好学风的养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土壤,对于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不仅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而且直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了职业道德教育,也就可以做好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作,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编印.湖南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教育强省大方略,2008.